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16 19:16: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美术教案汇编七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准备:

  师:儿童及动物洗澡的录像短片。

  生:彩色笔、动画棒、彩纸。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形象感知,分析特征

  ①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

  ②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③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

  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 (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4、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5、作品展示评价

  札记:上到第三个班时,突然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是画光着身子洗澡,还是画穿着裤衩洗?”“当然不能光着了?”“你洗澡不脱衣服?”“那怎么画?”看到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我为学生的善于发现与思考感到骄傲:“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怎么画的?”“嗷,原来可以用泡泡挡住呀!”“那还可以用什么遮挡一下?”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用毛巾!”“用浴帘!”……“看,只要你们肯动脑筋,有这么多的办法呢!希望你们以后要养成善于发现,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美术教案 篇2

  ------走进水墨画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 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学案例,我有以下收获:

  1、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

  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案例的设计,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复制”的被动型学习。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从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完全听命于“老师的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里,这样无情地扼杀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者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富有创意,注重个性的发展。既有把联想变成作品,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这节课的课堂

  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互统

  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5、运用了综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作业,而对于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像与不像”来实现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6、学生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画的并不理想,我告诉他们,这很正常,国画是要有多年的功夫才能掌握好笔墨的效果。一位画家曾经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我相信,只要有热情、有恒心,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美术教案 篇3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对壁挂作品的欣赏分析,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壁挂,装点生活环境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壁挂制作中设计构思、制作方法等知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壁挂制作知识。

  教具学具:相应制作壁挂的用具、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壁挂是一种工艺品,用来装点墙壁,美化居室环境。

  2、新授:

  作品赏析:

  (1)形式的多样化:

  壁挂上的纹样可以是传统的,如虎头帽、胖娃娃、大金鱼;也可以是现代的,向同学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建筑造型、自然风光、英文字母,还有点、线、面、色块构成的抽象图案。我们课本第10页右上图有一个壁挂是用各种抽象图案树、房屋、动物和对比鲜明的色块交错组成的画面,再配以各色毛线结成的穗子,新颖大方,效果很好。

  壁挂的设计构思也很灵活自由,可以严格按照适合形造型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内合理布局。使纹样和地子比例恰当,像课本上的.虎头帽、小熊猫壁挂;还可以让图案布满,在满中寻求虚实变化,课本中就有一件这样的壁挂,虽然图案是满的,但色彩处理巧妙。浓重色调中的白色快,就使画面有了轻重急缓节奏变化。壁挂的装饰还可以超过地子,如脸谱壁挂的大红胡子,还有一些串珠、圆珠、穗子、流苏等等,形式的多样化使壁挂具有多种风格。

  (2)材料的多样化:

  有草编、有毛线编织结扎,有硬纸穿编剪贴,有布料粘缝连缀,有木雕刻,有金属、塑料制作等,不同的材料使壁挂具有不同的质感和情调。

  3、制作方法:

  (1)考虑壁挂外形

  (2)根据地子形状设计图案。

  (3)在壁挂的周围或上下边设计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板书“人间生活”)

  二、讲授新课:

  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

  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

  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一>、隋唐时期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美术最为兴盛的时期,除此之外,这时也开始出现一些表现贵族生活的美术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题材是“仕女画”,它们不再以对女子进行道德教化为目的,而是专门描绘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

  欣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仕女生活)

  (作品介绍):盛唐之际,最负盛名的贵族人物、仕女画家当推张萱,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做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练”又称“缣“,为丝织品的一种,织成时色微黄,质地较硬,煮熟后加漂白之物用杵轻捣,使之柔软,然后熨平使用。

  分别展示“熨练”,“捣练”,“理线”三部分的图片,请学生回答问题“《捣练图》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有什么样的生活细节刻画?”

  教师总结:

  仕女形象特点:

  1、体态丰满,衣着华丽,姿态雍容华贵。

  2、发髻是高耸的云髻

  3、“黛眉”是宽而阔的广眉,眉间饰有花钿。

  高髻直颐,肥满健壮、衣着华丽,肃穆娴静为典型的唐朝仕女形象

  生活细节表现:

  1、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

  2、中间熨烫妇女专专注的神态

  3、小孩的顽皮可爱。

  [拓展欣赏]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宫廷画家张萱所作,此画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在春天出游的情景。作品表现了贵妇人们游春时悠闲从容的欢悦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人们奢侈淫逸的享乐生活。画面里出游的行列呈前松后紧组合型的构图,统一中有着变化,使画面充满着节奏感和韵律感。《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绢本设色,宽52厘米,长148厘米,此画卷为宋代临摹本,原作已失,但临摹本犹存盛唐的风貌,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昉 唐代画家周昉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二>、五代南唐美术作品

  杰出的人物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贵族生活)

  此画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通过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韩府夜宴的全部情景。

  内容背景: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 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分别展示图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言论,教师最后总结)

  1、哪个是主人公韩熙载?怎样判断的?

  答:头带高帽,与众不同,神情抑郁,心事重重。

  2、画面中的宾客听得入迷吗?怎样判断出来的?

  答:入神。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弹琵琶的女子身上;躲在屏风后忍不住偷听的侍女

  3、通过画面你能了解到韩熙载的心情吗?为什么?

  答:韩熙载原为北方豪族,唐末进士,富有政治才能,后逃到江南,李后主对北方人多猜疑,韩熙载未免遭不测,便纵情声色,以放浪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政治上的无所作为,逃避政治迫害,内心苦闷,所以端坐,神态深沉,抑郁郁闷,矛盾不安,心事重重。

  4、画像中表现状元郎粲是如何表现的?

  答:A、衣着:红色状元服

  B:动作:一只手撑在床塌,身体重心向前,坐没坐像。

  C:表情:轻松、得意、骄傲的样子。

  5、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A:满足了南唐后主李煜了解到另一个人的私密空间的要求。

  B:从侧面反应了当时封建上层人物的荒淫奢靡的生活。

  C: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资料。

  [思考与交流]

  根据中国传统绘画总结出来的、表现头部不同角度画法的“一分像”到“十分像”。观察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其中的哪几种?

  <三>、宋代美术

  前面几件作品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时期商业的繁荣使得人们对美术品的需求大为增加,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画家开始关注平民的生活,风俗画就出现了。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平民生活)

  [思维想象]根据给出的试句,想象所描绘的繁华景象。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式构图,描绘了初春北宋京都汴梁城内的繁华景象。其中对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

  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分析画面出现的场景和人物动态,了解画面人物的服饰、家具、陈设乃至建筑、交通等有哪些特点以及与现代社会相比较的不同点。(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言论,教师最后总结)

  《清明上河图》对于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出现在很多物品和生活中,如:邮票、十字绣、生活用品等。

  [拓展欣赏]

  《货郎图》 (南宋——李嵩)

  《风雨牧归图》 (南宋——李迪)等

  三、课堂小结:

  没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表现出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隋唐、五代和宋代画家的“人间生活”。那么,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直到17、18世纪西方才出现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预习,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间生活》的西方部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抓住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新课程要求的新方法,教学中始终注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教学法,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注重创设情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觉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而是融入其中,是参与者。本课由于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较多,在教学时间上略显紧凑,所以教学中要注意掌控时间。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2)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3)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4)揭示课题: 《剪影》。

  (5)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20xx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

  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l)出示创作要求。

  (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美术教案 篇7

  第一课:素描慨述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学习素描的基本用具。

  二、重点难点:理解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1、素描的定义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2、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 速 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

  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3、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① .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H](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② .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

  (1)木炭条

  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

  (2)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

  4.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5.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6. 纸

  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佳的选择。

  7.素描固画液。

  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第二课:素描基本技法与表现方法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理解素描的明暗与结构,掌握三大面五层调子。

  二、重点难点:理解明暗及表现方法。

  1.基本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

  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 长三角形笔触:

  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 曲线笔触: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

  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

  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 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

  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

  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 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达到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避免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

  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二、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 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表面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三、三大块五大调

  三大块:黑、白、灰

  五大调:黑、白、灰、反光、投影

  1.高光: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2.半明部: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3.明暗交界线: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4.反光: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3-08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教案02-20

小学美术教案11-01

美术花瓶教案07-29

大班美术教案06-22

美术教案:螃蟹11-26

《蔬菜》美术教案12-06

《太阳》美术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