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1 09:47:2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锦集7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3.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图片贴出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太阳、风形象各一,小水滴形象胸贴若干,图片、胶水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入场

  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入场

  二: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师:坐火车旅行可真好玩呀!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幼儿自由回答)师;噢,原来我们地球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呀,那王老师下次也要去旅行,到处去看一看,玩一玩。

  2.出示小水滴形象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瞧瞧,它是谁呀?(小水滴)小朋友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水滴你好)师模仿小水滴的声音答:(小朋友好!我是小水滴,我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们说行吗?我该怎么去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幼: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开动小脑筋帮小水滴想办法。现在,王老师就请小朋友听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三: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播放课件、放静音)

  1.讲述故事

  2.师提问:a.小水滴的家在哪儿?

  b.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觉得怎么样?它们的身体变的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

  C.许多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后碰到了一起,变成了什么?

  d.飞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办?又变成了什么?

  四:播放有声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师: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现在让小水滴自己讲讲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课件)

  师生共同小结: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听完了,我们一块说说,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由水—水蒸气—云—雨—水)

  五:游戏

  1.角色表演游戏

  a.师:哎,这儿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谁愿意做小水滴,和我这个水滴妈妈一块旅行去。

  b.教师边讲故事,边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滴变化过程的状态。(还可以给幼儿拍照)

  2.操作游戏

  师: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块旅行快乐吗?(快乐)小水滴也很开心。可她还有一件事情想请我们帮忙,我们安静下来听听看,好吗?师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时拍了4张好看的照片,我想把这4张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这张贺卡的1.2.3.4框中,贴好后送给我们的好朋友们,可我的好朋友太多了,想请小朋友帮我一起贴,好吗?(好)师:那好,请小朋友们搬上你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轻轻坐好。在贴照片之前,老师再提醒小朋友一句,一定要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后顺序贴在标有1.2.3.4的贺卡框中,可不能贴错了。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幼儿自由贴,教师巡视指导)

  六:结束小朋友贴的真不错,小火车开来了,我们坐上小火车,帮小水滴送贺卡给它的好朋友吧!(带幼儿开火车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小水滴旅行》这个活动它主要属于科学领域,孩子们对水又特别感兴趣,我们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以相互变化和循环的。处于探索期的幼儿,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能很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道理。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整堂课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动,互动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念的碰撞与提升。我们大班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较少,我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也不多,如果我能在讲述故事中多多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并把游戏参与到故事中,多与他们建立互动的空间,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与鼓励,在提问中,多引发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整节课上下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那么孩子学得才会更起劲,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散文诗,并理解散文内容。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体验秋雨季节的美妙意境。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有雨声的磁带和优美的音乐,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雨声,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注意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是怎样下的?”(幼儿借助肢体语言表现雨是滴答滴答地下。)

  师:“下雨时,雨点会落在哪里呢?”(鼓励幼儿踊跃回答,如:大树、屋顶、地面、大海里、小河里……)

  二、初步感知散文诗。

  1、幼儿欣赏。

  师:“我们都知道春天的雨是细细的、绵绵的,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这篇散文。听过以后可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再次欣赏一遍,问:秋天的雨是什么?还有什么?

  三、运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师:我们来看一看秋天的雨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变化?

  1、欣赏散文第二段:想——秋天的雨。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小结:秋天雨后,自然中发生了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秋天的门。

  2、欣赏散文第三段:看——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盒颜料?她把各种各样的颜料给了谁?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各种树都发生了变化,水稻变金黄,水果成熟,农民伯伯准备要收割;

  3、欣赏散文第四段:闻——秋天的雨。

  师: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感觉怎样?(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会散发出香味,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稻谷……

  4、欣赏散文第五段:听——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小动物要做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忙着做事情,小喜鹊造房子,小松鼠做粮食,小青蛙加紧挖洞,小树叶有的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有的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准备要过冬。

  5、欣赏散文第六段:秋天的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师:秋天的雨为什么会给大地带来一首丰收的歌?为什么会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快乐的歌?(从中提升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这首新的散文诗,小朋友也看到大自然这么美丽,那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再完整欣赏散文。

  讨论:你觉得秋天美吗?什么地方美?秋天的人们高兴吗?

  五、活动延伸:大胆作画,进一步表达对秋天美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反思:

  活动第一环节我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秋天的回忆,为深入理解散文做准备。而对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请了几个幼儿来回答,让他们有大胆表达的机会。在结合挂图初步欣赏配乐散文过程中,我注意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观察发现。接着在引导幼儿探寻散文从视觉、味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的特点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过程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也较容易发现这三角度景物描写的不同。接着的师幼共同小结达到了很好的梳理效果。在最后的情感体验、朗诵环节,我借助动作、神情感染幼儿,让他们在理解、倾听散文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整个活动中,次序较好,幼儿参与度很高。但是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幼儿欣赏散文的时候,纪律意识不太强,倾听习惯不好。如果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散文,相信效果会更好。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会逐页阅读画面,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认真阅读、积极发言、大胆交流

  3、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图书、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讨论:应该怎样看书

  今天老师带来好看的图书,想不想看看?那我们该怎样来看书才能看懂书里的'故事呢?

  1、幼儿讨论、自由讲述,教师指导

  2、个别幼儿讲述:

  看书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翻书时先看哪一面再看哪一面?

  3、教师小结,提出看书要求。

  二、幼儿看书,教师指导封面上有什么?

  第一页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读一读下面的字......

  三、观看视频展示仪,幼儿讲述图书内容

  1、按故事内容提问

  2、讨论: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怎样才不怕冷?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个别孩子的讨论师幼共同总结。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图片或录像。

  2。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1。经验交流。

  ――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的中国小朋友。

  ――中国的'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图片上还有谁?

  ――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作比较,说说他们的不同之处。

  ――讨论:我们最爱吃什么?外国小朋友最爱吃什么?

  ――请幼儿帮助不同国家的小娃娃选择餐具和食物。

  ――鼓励幼儿学学各国小朋友相互问好的语言。

  2。寻找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

  ――出示世界地图,以“中国娃娃住在哪里”为题,请幼儿在世界地图上找找中国的位置,并用笔做上记号。

  ――共同认识首都北京的位置以及地图上的特殊标记。

  ――引导幼儿尝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某些外国小朋友居住的大致位置,并将他们送回家(粘贴在地图上)。

  3。感受祖国真大。

  ――在世界地图上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大小,知道中国很大。

  ――看中国地图,启发幼儿说说中国地图的外形像什么,通过比较知道中国很大。

  ――欣赏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活动建议

  1。“国”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但又不能完全回避的概念,采用从自身出发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知道有中国与外国之分,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主意识,意在化抽象为具体。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请外国小朋友来园参加活动,帮助幼儿直接感受中国娃与外国娃的区别。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阅读,了解小猪从不幸变为幸运的故事发展过程,感受智慧的力量。

  3、知道遇到危险不害怕,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小猪从不幸变为幸运的故事发展过程,感受智慧的力量。

  活动准备:

  《我的幸运一天》PPT。

  活动过程:

  一、 封面阅读,大胆猜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一起看看书名是什么?(《我的幸运一天》)。提问:知道幸运是什么意思吗?你遇到过哪些幸运的事情?

  2、有一天一只小猪碰到了一只狐狸,你觉得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3、这到底是谁的幸运一天呢,答案就藏在这个故事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共同阅读,理解故事。

  (一)小猪误闯狐狸的家。

  提问:

  1、这是谁的家?狐狸在干什么?

  2、狐狸打开门门外站着谁?小猪看见狐狸时表情是怎么样的?它会说什么?

  3、饥饿的狐狸会放走小猪吗?它会怎么做?看看,现在狐狸是一副什么表情?他会说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一下,学学它们的对话,重点学说:这真是我的幸运一天)老师讲述故事:狐狸打开门——门外站着一只小肥猪。……现在,就请你到烤锅里去吧!”

  (二)想办法逃出狐狸的家。

  1、小猪该怎么办呢?它会想什么办法救自己呢?(小组讨论)

  2、老师讲述故事:挣扎也没有用了……他给小猪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3、小猪对狐狸提出了什么请求,狐狸同意了吗?它怎么会同意的`?

  4、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猪会被狐狸吃掉吗?它又会提出什么请求?狐狸会同意吗?为什么?(那究竟会怎么样呢?我们接着来看故事。引导幼儿看课件,老师讲述故事:“好吧…… “这真是我最幸运的一天!)

  5、狐狸想吃烤猪肉,最后吃到了没有?

  6、狐狸为什么会晕过去的?

  (三)进一步理解幸运的转变。

  提问:小猪为了逃出狐狸的家,想了几次办法?你觉得这是谁的幸运一天,为什么狐狸幸运的一天会变成小猪幸运的一天?

  三、情感升华,感受智慧的力量。

  1、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2、教师小结:小猪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一点也不惊慌,还想出了那么多捉弄狐狸的方法,真是一只既勇敢又聪明的小猪!

  3、假如你是这只小猪,你会怎样来救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该怎么做?”

  活动总结:

  1、不害怕,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对策。

  2、尽量拖延时间,获得更加充足的时间来想办法如何逃生。

  3、迷惑敌人。取得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逃生。

  4、寻求帮助。如遇到别人时,想办法让别人知道你的危险,以求得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语言风格,增进幼儿的幽默感。

  2、初步了解幽默、滑稽、引人发笑的原因是因为故事的结尾常常同人们的想法相悖。

  活动准备:

  1、视频短片--《万尔福的头发》。

  2、幼儿平时看过的一些幽默、漫画书,听过或会讲一些简单的笑话。

  3、幼儿对护发用品的性能与用途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4、笑话《一只狮子》、视频短片《憨豆先生》。

  活动过程:

  一、利用谈话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我们每个人有上都有头发,你们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头发吗?"(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师:"有位叔叔叫万尔福,他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头发的呢?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讲《万尔福的头发》这个故事。

  二、欣赏《万尔福的头发》

  介绍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语言风格。 欣赏故事并猜想故事结局。教师运用戏剧性的手势,缓慢、风趣的讲故事,并利用故事中的提问引导幼儿猜想:"她有一头什么样的.头发?他的头发又有多少呢?" 请幼儿大胆猜想。教师运用故事语言以幽默的语气交代结局,使幼儿感受出乎意料的戏剧效果。

  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幽默、可笑的原因。

  师:"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为什么好笑?"(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再给大家讲一遍故事或请幼儿看着画面一起讲述故事。同时使幼儿了解这是一个幽默的故事,通过出乎意料的结局带给人们快乐。)

  四、进一步感受幽默故事的滑稽和可笑。

  教师讲述幽默故事《一只狮子》(开头至"狮子遇上了大象"),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续编,也可请幼儿讲一个幽默、滑稽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幽默故事的语言风格。

  五、活动结束。

  和幼儿一同观看视频短片《憨豆先生》,继续感受幽默的魅力,在笑声中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重点;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难点;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并学会有表情地、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二、活动准备:

  1.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

  3.教育挂图:《语言文学活动/阅读活动&孙悟空打妖怪》

  4.字卡:《连锁调》。

  四、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师;提问: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是在哪部动画片听过的呢?

  幼答;听过

  (2)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图片学习儿歌,熟悉人物出场顺序。

  b.学习儿歌后半部分。

  (1)引导幼儿想象:老妖婆来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欣赏儿歌后半部分,引导幼儿边听儿歌边想象故事情节。

  师;再次提问:老妖婆来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谁被骗啦?最后是谁把妖怪消灭了?

  (4)出示挂图并播放儿歌录音

  幼儿根据挂图音乐有节奏、表情地学习儿歌。

  (三)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幼儿了解连锁调:前一句的后面的词是后一句的'前面第一个词。

  2.分组朗诵,师利用乐器使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四)安全教育。

  1.为什么唐僧和猪八戒会被骗?孙悟空不会呢?

  师.总结:1;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学会自己保护自己。2.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

  (五)结束活动。师;发放幼儿图书引导幼儿观看加强幼儿记忆……..

  (六)活动延伸;

  1.、语言角:继续投放与《西游记》有关的服饰、道具、游戏材料等,引导幼儿创编儿歌,继续开展儿歌表演。

  2、体育角:布置《四人取经》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比赛竟走,体验同心协力的伙伴关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3-1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9-0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05-2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02-2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03-2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反思04-19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09-18

大班语言活动冬至教案11-23

大班语言活动《落叶》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