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4 13:55:2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8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 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不用手也行》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

  (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

  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

  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四)、评价。

  1、 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不用手也行》这一活动中,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许多本领。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从手到大脑,又有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儿智力得到了开发科学活动区,我们可以在班上投放食盐、白糖、碱、水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品尝。还可以投放磁铁、铁钉、铝片等让幼儿研究。开设多种区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如美术区可投放废纸杯、奶盒、彩带、双面胶、剪刀等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玩具随时添加活动材料。通过操作区的活动,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欢玩磁铁

  2.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

  1.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 雪花片、钉子、铃铛、玻璃珠、小剪刀、瓶盖、铁夹、挂坠等)

  2.图片两张

  3.四种游戏材料

  活动指导

  1.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

  请大家把新朋友跟摆在面前的木头、塑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个新朋友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别好玩。

  2 . 幼儿探索活动

  老师: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 东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举手说一说?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

  3. 动脑筋、想办法

  -打捞小汽车-

  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摆图片-

  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彩色墨水扩散的科学现象。

  2.尝试用方糖画画,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受方糖化的色彩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方糖、水、各种彩色墨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1.出示彩色墨水。

  "这是什么?"

  2.猜测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发生的变化。

  "如果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观察彩色墨水在水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1.幼儿分组实验。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幼儿操作。

  2.小结。

  彩色墨水滴到水中,墨水会四处蔓延,这种现象叫扩散。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观察方糖与颜料一起放入水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1.出示方糖。

  "把方糖放在水中发生什么变化?"(方糖会溶解在水的底部)

  2.幼儿实验,观察方糖加彩色墨水后在的水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如果把涂上彩色墨水的方糖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

  3.师幼共同小结。

  彩色墨水滴在方糖上就和方糖紧紧地抱在一起,当方糖在水中溶解时,把彩色墨水也紧紧地拉在了水的底部,不再四处扩散。

  四、制作方糖画。

  1.学习方糖画画的基本方法。

  先把方糖涂上彩色墨水,再把它放入水中。根据画面,在不同的位置摆放方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幼儿分组尝试用方糖作画,教师指导。

  五、分享交流方糖画。

  幼儿为"方糖画"命名,并将创意讲给同伴听,分享创作的快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捡石头、玩石头,比较石头的花纹、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石头的一些特性,尝试区分三峡石。

  2、幼儿能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并在观察、讲述、创意的活动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

  3、扩散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石头;小提篮(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峡石工艺品,手工材料(彩笔、悬挂吊饰半成品、强力粘合剂……),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石头。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捡石头,自由玩石头,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提问设计:

  1、看一看,这些石头都是什么形状的?哪块石头上有花纹?石头上的花纹象什么?

  2、比一比,哪块石头大?哪块石头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准确说出总数。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会怎样?

  4、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听声音,并用词汇准确描述。

  5、用石头自制打击乐器(石头装进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丽的三峡石。

  1、出示精美的'工艺品(三峡石),让幼儿欣赏。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萌发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自由讲述三峡石的特性,总结归纳后,幼儿认真区分、归类。

  三、创意石头:“小小三峡石”。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石头的用处(建筑、铺路、工艺品……)。

  2、教师和幼儿一切摆弄石头,寻找创作灵感。(分组进行,幼儿自由选择)

  (1)作画:自制三峡工艺品、装饰石头。

  (2)拼图: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动物……)

  (3)自制玩具:悬挂吊饰、项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活动,发现肥皂的变化。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产生愉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组操作用具:

  A、筷子、干净的小空瓶、空心管。

  B、用过的表面光滑的肥皂、牙签。

  C、各种肥皂和塑料小刀。

  D、肥皂薄片和动物模具。

  E、脸盆、肥皂和水、肥皂水。

  活动过程

  1、讨论过程:我们都来说肥皂

  师:小朋友,你有没有看到过肥皂?你看到过的肥皂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幼儿自由发言)

  师:呀!你们真棒,知道肥皂这么多颜色和形状。那你们有没有用小鼻子闻过肥皂呀?它有什么气味?(幼儿回答后)

  师:你们说得真好。有的肥皂还有点药味呢,叫药皂。

  师(小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好多气味。

  2、探索操作活动 肥皂变变变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和肥皂玩玩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1)熟悉材料

  师:看看你们桌上有些什么材料?

  (2)熟悉操作常规要求

  师:在玩的时候请你们先看看你原来的肥皂是什么样子的?等你用这些材料玩过之后它变得怎么样了?要小心桌上的材料和工具。特别是塑料小刀和牙签,别弄到小朋友身上,在玩水时,要当心别弄湿衣服。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请小朋友讲讲你刚才是怎么样玩的?肥皂变得怎样了?

  教师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肥皂这么多的变化,有的变小了,有的变滑了,还有的在材料的帮助下变成其他的样子。

  3、游戏活动:吹泡泡

  师问:那这些肥皂水有什么用呢?

  师:那我就一起来吹泡泡吧。

  A、集体学吹泡泡

  B、幼儿来到操场上吹泡泡、玩泡泡。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5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中班教案科学05-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2-2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过冬03-2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12-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0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