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7-04 07:52:0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单脚跳和爬行动作,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及相互合作游戏的精神。

  3、通过玩轮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及扩散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装饰过的自行车轮胎每人一个。(有大小)

  2、小兔和小乌龟的头饰各半。(根据总人数)

  3、椅子四张,磁带及录音机。

  4、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

  队形变化:大圆→开花→四个小圆→大圆→切断分队。

  (2)自编轮胎操。

  如上肢→下蹲→扩胸→体转→跳跃→整理运动等

  2、基础部分。

  1、a.花样玩轮胎

  教师:我们可以用轮胎玩很多游戏。可以一个人玩,可以几个人合作玩。看哪些小朋友花样玩得又多又好。

  b.让幼儿自由探索用轮胎单脚跳的方法,请做得好的幼儿示范。

  c.练习行进单脚跳。

  d.教师小结

  2、练习模仿乌龟肩胯轮胎

  手脚着地爬并探索手脚协调快速爬的方法。

  a.幼儿尝试、讨论,总结出背龟壳的方法。

  b.请做的好的幼儿示范模仿乌龟肩跨轮胎手脚着地爬,并强调手脚着地,膝盖不能着地,幼儿互相学一学,练习肩跨轮胎手脚着地爬行。

  c.教师小结。

  3、游戏“龟兔赛跑”

  (1)根据意愿选择游戏角色。

  (2)讲解游戏规则。

  (3)游戏两次交换角色,鼓励表扬在游戏中坚持到底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1)小结“龟兔赛跑”比赛情况。

  (2)听音乐做放松整理活动。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

  2、能在活动中愉快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券(券上数字不超过10)、游览车(车上各有号码1~10)、纸、笔、动物及其食物(上面分别有题目及答案)、幼儿用书《给动物喂食》。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

  ——“今天要去野生动物园,请游客们两人一组一起游玩。”

  2、乘车(复习组成):

  (1) 、幼儿人手一张券,两个人合起来买一张10元的票。

  (2)、个别幼儿做检票员,买对票的幼儿可以上车出发到动物园。

  3、游园(复习加减):

  ——“野生动物园要乘游览车,车上有号码。两人一组上游览车,用手中的`券做加减法,写在纸上检验,得数等于车上号码即可上车。”(如:2+8=10上10号车等)

  4、喂食:(幼儿用书)

  ——“请选择动物喜欢的食物。”

  喂食时要看清题目与答案是否匹配,否则不可以喂食。

  5、回家:

  ——“这次还是两人一组上车回家。”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胡、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张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张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小猴图片,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胡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胡,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胡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张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晶晶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胡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

  好,张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胡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胡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 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胡。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胡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张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既然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张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胡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晶晶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张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院子里去看看吧。

  活动反思: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原教案选自幼儿园建构课程指导《上学歌》。教材中的上学歌对于成人来说应该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歌曲中的小朋友去上学,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在,歌词中处处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有一种快快乐乐上学校的气氛。歌词内容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不难。对原教案没有做过多的修改,只将第二和第三环节做了对调,考虑到先熟悉歌词内容,再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一个难度上的递增。在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在每一句的第一小节拍手表示,感受歌曲的四个乐句,考虑到这样操作的实际意义不大,将这一环节做了摒弃处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表达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2.和同伴一起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及录音机(教研室提供)

  活动过程:

  1.引出歌曲。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关于小朋友上学校的歌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解析:本个环节中,教师运用了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聆听音乐来了解歌词。

  2.第一次倾听歌曲录音。

  交流歌曲内容,对歌词进行熟悉。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相应的内容,太阳、花儿、小鸟,背着书包的小朋友。

  解析:环节中需要教师的简笔画要熟悉,在课前就要准备好。并且简笔画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3.第二次欣赏教师自弹自唱。

  ——教师:你听了歌曲以后觉得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解析:帮助幼儿理解上小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4.教师唱歌,请幼儿为歌曲伴奏。

  (1)用各种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师:现在请你为老师的演唱伴奏,你可以用各种身体动作,比如拍肩、跺脚、拍手,请你们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优美的动作来打节奏。

  (2)用“啦”为歌曲伴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身体动作都想得很棒,接下来,我想请你们用“啦”来哼唱歌曲。

  解析: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伴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节奏。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跟着录音演唱1~2遍。教师用黑板上的简笔画提示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请你们看着老师画的图谱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2)跟着钢琴演唱。请幼儿边唱歌曲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歌曲内容。

  ——教师:请你们起立,找一个空地方,用自己优美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解析: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加快地学会歌曲。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黑暗与光亮的不同感受。

  2、认识黑暗中产生光亮的方式。

  活动准备:会产生光亮的东西,如火柴、蜡烛、手电筒、等,挂图《夜晚的世界》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夜晚的世界》

  介绍晚上活动的动物如:萤火虫儿、猫头鹰等,和晚上开花的植物如:昙花、夜来香等。

  二、事先把教室用黑布遮住。

  1、把灯关掉,让幼儿感觉黑暗中的气氛,说说对黑暗的看法。

  2在黑暗中展示各种会发光的东西。

  三、玩黑光游戏

  1、许愿游戏:

  点一支蜡烛请幼儿轮流说出自己的愿望,许完以后再把灯打开。

  2、手电筒的`游戏:

  用各种有颜色的纸、布等挖了某种徒造型的纸板、有洞的塑料布网在手电筒上,用手电筒照在墙上,看看投影的效果如何。

  3、投影机游戏:设置个白布架作为表演台,并装置灯光,自制纸影偶来演一出戏。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甘草、臭蒲根、车前子、桔梗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草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能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中草药的神奇,并能大胆地进行交流。

  3、懂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常见的`中草药甘草、车前子、臭蒲根、桔梗;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回忆身边的药用草。

  提问:这些都是我们山上的一些草,叫什么名字?这些草有一个共同的用途是什么?

  小结:甘草、车前子、臭蒲根、桔梗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草药。

  2、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感知身边中草药的特征。

  (1)幼儿运用看、捏、闻等方法观察中草药、说出其不同的外形特征。

  (2)幼儿分组泡药,感知中草药的变化及味道。

  提问:用水泡了的中草药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的全身都可以入药,有的根或叶可以入药;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也不一样,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

  (3)出示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草药的作用。

  提问:甘草、车前子、臭蒲根、桔梗等中草药有什么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中草药?

  小结:甘草能祛痰止咳止痛;车前草全身都是宝,既可以吃也可以人药;臭蒲根能化痰健胃;桔梗有镇咳抗炎的作用。

  3、观看视频。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一次午餐后,小朋友吃苹果,有几名幼儿围在一起,好象在议论着什么,走过去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发现苹果切下来中间有个可爱的五角星,她们觉得既奇怪、又有趣。是不是每种水果切下后都有这样的秘密,从不同的角度切水果形成的图案是不是一样?一系列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立即问孩子们想不想知道其它水果的秘密,孩子们都表现出特别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于是,围绕这个问题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和观察水果横切、纵切的切面及果核的不同。

  2、鼓励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想像和创造。

  3、知道每种水果都有营养,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刀,各种水果,果盘,牙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外形,颜色。

  二、引导幼儿探索几种常见水果切下来的不同。(苹果、香蕉、橘子、梨)

  师:这里有几种水果,你可以横着切也可以竖着切,切下来后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切不动,可以请老师帮忙。

  三、幼儿操作,教师协助。

  四、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及发现。

  苹果:有种子。横切果核是五角星型的,切面像车轮;竖切果核是椭圆型的,切面像一只蝴蝶。

  香蕉:有种子。横切果核像一朵雪花,半根香蕉好象一只海豚;竖切果核像条蛇,切面像月亮、像船。

  橘子:有的有种子,有的没有。横切果核像太阳是放射状的,切面像菊花;竖切切面像盘子像汉堡。

  梨:有种子。横切果核也是五角星型的,切面像碟片;横切果核像栗子,切面像小猫的脸。

  五、教师出示几种特别的水果,引导孩子观察切下来后的不同。

  猕猴桃:有种子。横切果核像眼睛,切面像树叶、蒲公英;竖切果核像棍子、毛毛虫,切面像蚂蚁搬东西。

  柠檬:有种子。横切切面像花朵、比萨、伞;竖切切面像桃子。

  石榴:有种子。横切果核像海星、椰子树、桃花、五角星、枫叶、烟花;竖切果核像蝴蝶,切面像扇子、菠萝。

  六、抛出问题,鼓励幼儿和家人共同探索和发现。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水果?你知道它们切下后果核和切面是什么样的吗?

  七、幼儿分享切下的水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有新的惊喜和发现,石榴的切面像海星、像桃花;梨的.切面像帽子、像狐狸的脸;橙子的切面像伞、像菊花……孩子由此而产生的丰富的联想。虽然仅仅是几个水果,里面所蕴涵的奥妙不禁让我们感叹物质世界的神奇。捕捉孩子的兴趣点,由孩子自身的发现而生成的活动让孩子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牛顿能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发现地心引力,谁能说水果种子的排列和形成不是一种可以探索的科学奥秘呢?也许,我们的引导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一种记忆,成为他们探索和发现科学奥秘的起点,成为他们勇敢探索和发现的源泉和动力!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文明使用筷子的良好习惯。

  2、提升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3、了解筷子的材质并掌握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几种常见的筷子(木制筷子,塑料筷子,不锈钢筷子等)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香菇块萝卜丝鹌鹑蛋生菜花生米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每天小朋友都能吃到食堂叔叔阿姨为我们做的营养美味的饭菜。看,这都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有肉,有菜,有主食)那我们平日吃饭都能用到什么餐具呢?

  马老师这有一双木制筷子。小朋友你们还见过哪些材质的筷子呢?(欣赏图片)

  教师小结:按材质分:竹制筷子,塑料筷子,木制筷子等。

  哪位小朋友知道筷子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靠中国人的智慧发明的。是中国人特有的用餐工具,既方便又卫生,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人变得更加聪明。

  2、学习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

  1、教师提问:筷子到底怎样用呢?﹙幼儿回答﹚

  筷子一张一合就像是大鳄鱼的嘴巴。

  2、儿歌:小筷子,拿中间;

  五个手指来帮忙;

  三个捏,两个托;

  食指、中指上下动;

  好吃的.饭菜夹住它。

  四、进区活动:

  1、幼儿进区第一次练习:

  教师提问:你们桌子上的餐具里都有哪些材质的筷子呢?

  小碗里都盛有什么食材呢?﹙幼儿回答﹚

  跟随教师结合筷子儿歌,模拟使用筷子。

  现在选择一双你喜欢的筷子用正确方法夹一夹,练一练,看哪位小朋友夹得又快又好还不掉在桌子上,如果不小心掉在桌子上也要用筷子夹起来。

  夹完之后,小朋友和同桌互换筷子再来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使用筷子的正确的动作———看照片纠正幼儿使用筷子动作的规范性。﹙让幼儿到前面做一做,说一说﹚

  教师导入语:我们用了不同材质的筷子,小朋友看桌子上还有什么材质的筷子呢?﹙幼儿回答﹚它是我们在幼儿园每天都会用到的。

  2、幼儿进区第二次练习:夹豆比赛

  统计环节: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一个小朋友捡花生米,大家帮着数,一个小朋友来做统计,选出班内的冠军组。

  教师验证环节:请老师来检验每一组小朋友的计数结果。

  五、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都表现得很认真,比赛很专注,小手很灵巧,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玻璃球﹚你们有没有信心来挑战夹玻璃球呢?我把它放在活动区,游戏时间和小朋友一起来挑战吧!

  小朋友,筷子除了吃饭用还能够做什么呢?回到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请每组小朋友一起来分类收拾整理桌上的物品﹙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安全》教案06-11

大班健康教案06-12

大班手工教案06-12

大班谈话教案05-06

安全大班教案05-07

大班美术教案06-22

《植树》大班教案03-20

大班综合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