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4 12:24:1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照哈哈镜。我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哈哈镜面前笑得前伏后仰,有的是一脸的疑惑。在日常生活当中,孩子在不锈钢柱子前照来照去,并嚷嚷“我变高了”;孩子拿着汤勺问你“我的脸怎么倒过来了?”孩子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由此,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发现有的东西可以照出影像,当它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影像会发生变化。

  2、能细心观察,大胆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照镜的经验

  物质准备:大哈哈镜、锡箔纸板人手一份。

  环境布置:不锈钢茶被杯、勺子、饮料灌等能照出影像的物品若干;不能照出影象的物品若干摆在教师周围。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照哈哈镜

  师: 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幼:“变成大胖子了” “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 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幼:“我摸过了,那镜面中间突出来,有的是中间凹进去。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锡箔板向里凸的时候,我变胖了。”“当我把锡箔板向外凹的时候,我倒过来了。”……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三、引导幼儿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幼儿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幼:“我发现勺子可以照出倒过来的我。”“我发现白事可乐罐能照出我,但我变胖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四、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解读月历,了解数在实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激发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了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2.月历、台历若干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提出问题

  对于这张月历有没有看不懂的?需要提出问题的?

  3数字的实际意义

  有怎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到底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它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我们能通过这么多的数字知道, 年、月、日和星期。

  5.一个月有几天

  12月份有几天?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

  幼儿通过翻看台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统计每个月的不同天数,相互借鉴。

  6.民间游戏——记住大小月

  二、月历上的文字

  1.找找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幼儿寻找“元旦”

  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

  3.寻找“国庆节”

  4.寻找“中秋节”

  是几月几号?是十月份的第几天?

  5.小结:

  这些数字还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一年中第几个月的,第几天。文字还能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三、开心的日子

  1.一年中有你一天你是最开心的?

  2.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3.分享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但在外面活动的小动物却越来越少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过冬去了。怎么过冬呀?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动物过冬》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变化,还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满足孩子们探究小动物的的欲望。本次活动运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等,克服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观察、探究,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知道动物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

  ⑴贮存食物;

  ⑵冬眠;

  ⑶迁徙;

  ⑷换毛。

  2、理解词汇:迁徙、冬眠等。

  3、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4、通过游戏模仿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片、图书等活动材料。

  2、让孩子们观看有关动物过冬的视频。

  3、活动室里设置供孩子们躲藏或蜷缩的空间,并布置“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

  4、安排一名孩子扮演情境中的角色。

  5、小动物头饰若干。

  6、小动物图片。

  7、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7-28页。

  活动过程:

  一、 以谈话的形式,引起兴趣。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季)冬季的天气怎么样?(很冷)看一看,你们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冬天?(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上手套、穿上棉衣、棉鞋、生上炉子、安上暖气、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小动物不会穿衣服,那你们知道不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讨论)

  二、 冬天来了

  1、教师根据图片,有表情的讲述小动物过冬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演要有一种即将面临天寒地冻境遇的紧迫感。

  2、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观看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激发说出故事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鼓励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3、提出问题讨论:

  (1)、大雁和小燕子用什么方式来过冬?飞到南方去过冬,那里的天气很暖和,又有很多喜欢吃的食物。(随时丰富词汇:迁徙)

  (2)、哪些小动物在冬天需要换上厚厚的毛或羽毛来过冬呢?小羊、小狗、小猫、狐狸、狼;鸡、鸭、鹅等

  (3)、哪些小动物是靠冬眠来过冬的?如:青蛙、蛇钻进地洞里,狗熊躲进树洞里等。(随时丰富词汇:冬眠)

  (4)、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储存粮食来过冬呢?如:蜜蜂、蚂蚁等。

  鼓励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扩展发散性的思维,在交流中总结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进一步激发探究的兴趣,而且生动形象地感知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4、引导总结小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小动物过冬主要有四种形式:

  ⑴贮存食物;

  ⑵冬眠;

  ⑶迁徙;

  ⑷换毛。

  5、我们到森林里去,问问小动物们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吗?小动物们肯定会很高兴的告诉我们,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三、访问小动物

  1、利用布置的“小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

  2、每个孩子戴上一个头饰,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躲藏或蜷缩在活动室的背景图下。

  3、教师或一名孩子扮演访问者“咚咚”敲门:“里面住着谁呀?”孩子们回答:“我是蛇,我住在洞里。”“我是大雁,我要飞到南方去。”等等。

  4、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评价,看看谁能学着所扮角色的口吻说的既具体又清晰。

  5、重复游戏,以巩固小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6、把小动物的头饰贴在“小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上,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这节科学活动课让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学具、视频、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知道小动物几种主要的过冬方式:

  ⑴贮存食物;

  ⑵冬眠;

  ⑶迁徙;

  ⑷换毛。

  做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的过程中,快乐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延伸:

  把孩子们搜集的小动物图片放在科学区,供孩子们相互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启发幼儿懂得如何将废纸变为好纸,初步感知造纸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环保及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材料:碎纸、小桶、面箩、小勺、毛巾、

  活动过程:

  1、讨论:纸有什么用途,纸是怎么做的。

  2、放录音,出示图片,介绍造纸的基本过程。

  (1)伐木工人叔叔把大树砍伐下来。

  (2)瞧,把树皮剥去,再锯成木块。

  (3)木块被送进造纸厂啦。工人叔叔用机器把它捣烂,加上酸熬成木浆。

  (4)然后,再把用大机器熬好的木浆倒进一个大容器里。

  (5)最后,把大容器里的`木浆倒在一张细上,挤压、烘干,纸就做好了。

  3、请幼儿简单说说造纸的基本过程

  讨论:

  ①用过的废纸还有用吗?

  ②想一想用废纸造新纸的办法。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和理论根据。

  5、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废纸造纸的方法。

  (1)双手把废纸揉搓软,撕成碎片。

  (2)把碎片放在小桶里,用水浸泡,再用小棒子,搓板等工具,把它变成纸浆。

  (3)把纸浆放在面箩里,两手端住柜架两端,在水中轻轻晃动,把纸浆均匀摊平。

  (4)慢慢从水盆中提起面箩,放在桌上。

  (5)把毛巾放在框架里机的纸浆上,把纸浆上的水吸干。

  (6)把半干的纸继续晒干,纸就做成了。

  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都有可能干了,现在已经基本把纸做好了,那么我们一会一起把它晾在我们班在暖气架上,下节课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纸画画了。你们高兴吗?

  活动延伸

  在自己做的纸上画己喜欢的图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书、水果,游戏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师、幼儿分组记录用纸各一份,记录材料,音乐等。

  3、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摸摸、看看,了解各种口袋种类和作用。(时间大约3分钟)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口袋,我们来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原来,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儿操作前引导: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来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师: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装很多东西,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东西。

  二、操作活动:探索

  A请幼儿猜想:

  师: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装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打勾)

  塑料袋(能装的东西打勾)布袋纸袋网袋蛇皮袋

  这些口袋真能装这些东西吗?我们来试一试。

  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组材料,每组还有一块记录板,试过以后把可以装的东西贴到相应的口袋后面(教师手中一块幼儿记录板,边说边演示),比如,你试的是塑料袋发现可以装苹果,你就把苹果的图片贴到塑料袋的后面。

  请幼儿操作:(时间大约12分钟)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

  指导幼儿正确记录;

  小组汇报:小朋友都试过了,它们到底能装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看着题板告诉我,塑料袋可以装什么?…….

  C小结:

  师:原来口袋可以装那么多的东西,不同的袋子装的东西还不同呢?举例:网袋不能装细小的东西,纸袋不能装水。

  三、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请幼儿欣赏FLASH:

  教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塑料袋的动画。

  2、请幼儿讨论:

  塑料袋容易污染环境,不能乱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们称它是:白色污染。

  原来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出示回收箱:

  教师:刚才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一只回收箱,专门用来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周围的一切环境和物品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喜欢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比如一张彩色的小纸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连一根短短毛线头也会成为他们喜欢玩的物品。总喜欢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还要与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羡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会跑到老师的跟前告状: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状是经常性的行为,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几次的来到老师的面前,直到老师出面解决,没收小朋友的东西为止。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每一个细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细微处才能见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在教师宽容、欣赏、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发展。

  小百科:口袋指指缝在衣服上用以装东西的袋形部分,衣兜。或一种装物用具,一般用布、皮做成;用布、皮等做成的装东西的用具。可以比喻类似口袋的包围圈、口袋阵,也可以代指钱包。有时也指著名掌机游戏《宝可梦》的汉译缩写。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做印糕》这节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时理解复制的意义,并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这一节课中希望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复制在生活中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塑料凹形的东西、课件、厨师帽、桌布、毛巾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制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地方举办了“漂亮的糕点”展览会,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加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评价。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糕点,并提问:

  (1)“这些糕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的吗?”

  (2)“那这些漂亮的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3)“这么多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做出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工厂制作绿豆糕)

  师:店里有好多糕点!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

  提问:[]

  (1)刚才我们在厨房里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么多的糕点的?

  师:其实这种方法叫做复制。

  (2)“用复制的方法来制作快还是用手工的方法来制作的快呢?”尝试运用简单的复制方法制作糕点,体验复制带来的便利。

  1、启发幼儿思考复制方法。

  师:我们可不可也用复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许多一摸一样的漂亮糕点呢?那我们今天也来用复制的方法来帮忙做糕点吧!

  2、准备材料幼儿带上厨师帽,穿上围裙准备制作。

  (1)介绍材料。[]

  (2)提出要求。“大家要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利用材料复制糕点。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来制作,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做完后拿到后面的展示台上摆起来。”

  3、幼儿尝试复制,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比较,直观感受复制的便利。

  师:请每个小组都来说说你们那组做了几个?这些糕点看起来怎么样?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三、迁移经验,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复制现象。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复制方法等着小朋友去观察、去发现。

  请大家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复制方法和工具,找到了就记在心里,下次我们大家再一起试一试、玩一玩,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空间方位游戏,体验与同伴协商、合作完成对号入座游戏的快乐。

  2、在探索对号入座的游戏中发现“排”与“号”的对应关系,学习在二维空间中寻找正确的位置。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排”与“号”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意义。

  难点: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10以内序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观影票、座位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了解对号入座的含义,尝试在座位图中寻找准确位置。

  教师:你知道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号是什么吗?(能用X排X号表达)

  教师:X排X号在哪里?你能在座位图上找到正确的座位,对号入座吗?

  1、请幼儿根据座位号在图中寻找位子,感知对号入座的方法。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座位的?

  2、师幼共同发现对号入座的方法,梳理经验。

  教师:对号入座就是座椅上的座位号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相同,对号入座的'方法是先看清排号再寻找座位号。

  二、幼儿操作游戏:谁做错了?(增加单双号)

  教师:四名小朋友中有一位小朋友粗心做错了位置,你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重点提问:什么是单号和双号?

  经验梳理:对号入座首先要确定排号,再看清单双号。

  三、幼儿体验游戏:幸运观众(增加区号)。

  教师:王老师请你们看电影,小朋友要对号入座看清座位号哦。

  教师:抽取幸运观众(检验幼儿的入座情况)播放安全小卫士微电影

  梳理经验:想要对号入座首先要找到准确的区号,再确定排号,最后还要判断单双号,这样按顺序慢慢寻找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了。

  活动总结

  此次教育活动的生成是基于幼儿游戏的需要。水木秀场的小观众经常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烦恼,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呢?什么是对号入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生成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困难,提升整体经验。教育活动从游戏中来,孩子们又将知识经验带回游戏中去,使区域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也能很好的为幼儿生活提供帮助。

  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了排与号的实际意义,从平面图过度到真实的体验,是让孩子将经验进行整体提升的过程,看图找座位与实际寻找座位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同的,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真实体验对号入座让孩子们既兴奋又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最后的抽奖环节实际是教师检验幼儿对号入座的方式,并通过这样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深度参与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2.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

  2.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若干,布置成汽车展览会。

  3.充足的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画画工具;各种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猜谜语引出汽车,教师带领幼儿去参观汽车展览会。

  师:小小一间房,橡胶轮子扛。

  喝油又喝水,奔驰在路上。(汽车)

  二、初步感知,自主探索。

  参观汽车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培养幼儿对不同类型汽车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一看展览会上有许多汽车和汽车卡片,拿一辆你喜欢的汽车,看一看它长的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用途?和小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汽车和他的汽车,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幼儿参观汽车展览会,观察各种汽车玩具,图片,自由摆弄各种汽车,熟悉汽车的名称和简单的用途。

  三、观察发现,引导学习。

  1.观看普通汽车课件,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我给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录了像,把你手里的汽车和卡片放回展台,我们一起看。

  课件展示轿车、卡车、公共汽车,引导幼儿描述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2.观看几种常见的.特种车的课件,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你知道特种汽车的名字吗?

  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几种特种车。

  课件展示消防车、警车、救护车,引导幼儿描述特种车的名称,特征,用途。(如:汽车是什么名称?汽车是什么颜色的?车上有什么装备?什么时候用到它?电话号码是多少?)

  3.让幼儿说出自己见过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师:小朋友除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些汽车,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汽车?乘坐过什么汽车?

  幼儿描述自己熟悉的汽车的名称,特征,用途。

  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汽车,每种车子都有它不同的本领,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可是人们在乘车时也会有危险,我们在乘车时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四、操作练习,巩固深化。

  1.把汽车展览会上的各种汽车按用途分类。

  师:汽车展览会上的汽车放的没有次序,我们帮它按用途分一分类。

  幼儿按轿车、卡车、公共汽车、消防车、警车、救护车进行分类。

  2.请幼儿画出或拼摆出自己喜欢的汽车。

  师: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绘画,拼图等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汽车。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伙伴的作品。

  活动结束:

  幼儿随音乐作开汽车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将有关汽车的书籍、图片布置在图书区,供幼儿在日常活动和自由活动中继续观察、探索、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科学教案光04-01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03-29

大班科学教案开锁04-01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3-31

大班科学教案:转动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