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9 11:44:4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2、会与同伴合作使用七筒扎紧充气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尝试给气球充气。

  1、这里有许多气球,用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快快地鼓起来呢?

  2、幼儿自选方法,尝试使气球快速变鼓。

  3、将充好的气球用气球托扎好,插入油泥中展出。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很快地让气球鼓起来?怎样才能使气球快快地鼓起来?

  2、引导幼儿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原因和做法:要想使气球快快地鼓起来,就要把气球与气筒口对好捏紧,然后快速地往里打气。

  3、再次操作,验证讨论结果。

  (三)我来扮演气球。

  1、请幼儿独自扮演气球,想象表演气球慢慢充气成形的过程。

  2、请幼儿两两合作,一人扮演打气者,一人扮演气球。要求两人协调地表现打气者快速充气与气球迅速膨胀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碎纸、泡沫、丝巾带、海绵、尺、笔、木梳、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纸。

  2、幼儿尝试。

  (1)想办法用玻璃棒吸纸屑,探索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吸起纸屑。丰富词汇:摩擦。

  (2)幼儿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3)向幼儿介绍玻璃棒吸起碎纸屑的原理,揭示课题。

  3、尝试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静电的.相吸、排斥现象。

  (1)幼儿分组操作,并做操作记录。

  (2)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小实验,发现静电的排斥现象。

  4、幼儿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课题生成:

  一天,有位小朋友带来一部玩具手机,用手一按,键盘不停闪烁,响起悦耳的音乐,还会发出“喂,你好!请问找谁?对不起等声音。这时,小朋友的注意力全给吸引过来了,他们脸上充满好奇和惊喜,一起围上去,那份高兴和专注劲儿就甭提了。想不到,第二天就有十几个小朋友也带来了手机玩具,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各种手机的模拟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阵阵笑声,把教室变成了通话的快乐天地。见此情景,我就思考,如今电话非常普及,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既然孩子对电话如此感兴趣,何不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了了解一些电话知识呢?

  活动目标:

  通过启发诱导,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机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活动过程:

  1、电话机除了可以通话,还有哪些功能和用途呢? 组织幼儿讨论电话机的一些特殊功能和用途:电话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免提、重复拨号、留言录音、显示图像、听音乐、计时、查询信息、传真、上等。(免提、重复拨号、听音乐、查询信息的功用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给幼儿以直接的经验,加强幼儿的记忆,因为这些功能一般电话机都具备,其他功能作一般了解。)

  2、游戏《打电话》,学习并讨论正确使用电话机。

  (1)引导幼儿通过试一试,动一动,展开讨论,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打电话的方法。提问:电话的用处真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电话机呢?(请全体小朋友一对一模拟打电话;请个别小朋友演示打真电话。)

  :打电话,首先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拿起话筒后再拨号,电话接通后,就可以了。打电话要有礼貌,时,要学会使用“你好、请、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通完话以后,注意一定要挂好话机,否则,别的电话就打不进来。

  (2)联系社会常识,引导幼儿记住生活中通用的五种应急电话号码。

  电话的作用真是太大了,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谈论各种事情,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提问:

  ①如果打电话时,忘记了电话号码,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启发幼儿思考查询电话“114”的用途,学会灵活运用。

  ②当遇见紧急的情况时,如突然生病、起火、迷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启发幼儿思考讨论,火警119、匪警110、救护120、交通事故处理122四种紧急电话的用途及注意事项。让幼儿知道这些号码是不能随便打的,否则,会造成很多麻烦。

  3、以帮小狗买到电话机,自然结束活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电话机的一些有关知识,那么,现在我就请小朋友帮小狗拿一个主意,挑选一部电话机吧。

  活动延伸: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课题:

  一、效果分析

  该活动是由幼儿“玩电话机”联想设计出来的,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先采用“布鲁纳的发现法”,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点评

  《有用的电话机》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三、反思与讨论

  你是怎样与家长配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话机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半圆形、椭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区分半圆形、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像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活动准备:

  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若干,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通过半圆形与圆形的比较认识半圆形。

  1、圆形宝宝的第一个朋友。教师出示半圆形,请幼儿比较圆形与半圆形的'不同?

  2、用什么办法可以将圆形变成两个半圆形?(先对折,再沿折痕剪开)幼儿动手操作,知道一个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圆。

  二、通过椭圆形与圆形的比较认识椭圆形。

  1、圆形宝宝的另一个朋友叫椭圆形,椭圆形与圆形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

  2、幼儿将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总结相同点:都没有角,边缘很光滑。不同点:椭圆形有点扁。

  三、观察寻找生活中像椭圆形和半圆形的物品,并用绘画的方法进行统计。(分小组进行)

  三、利用圆形半圆形的卡片进行创意拼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效果与反思:本次教育活动幼儿通过比较认识半圆、椭圆——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椭圆形、圆形的物品——利用大小不同的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形创意拼摆层层递进使幼儿对椭圆形、半圆形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活动中,幼儿操作材料运用比较的方法,感知认识半圆形、椭圆形的特征更直观具体,也更容易理解掌握。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能积极动手,体验探索小火箭飞上天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自制饮料瓶“小火箭”人手一个。

  (2)大火箭1个。

  (3)课件。

  2、经验准备:

  (1)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课前幼儿已对火箭发射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慢羊羊)以动画人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来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其中有瓶盖的瓶子5只),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师提醒幼儿发射器放在地上不动,让火箭飞上天

  (2)个别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这个方法不能飞上天啊?引导幼儿观看瓶子后发现盖了瓶盖。

  (2)小结:(演示课件,讲解原因)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瓶子里的空气就会从瓶口冲出来,小火箭就飞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1)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个别提问:为什么你的小火箭飞得高,他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气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会飞得越高。

  5、小结:

  今天,我们帮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办法,还找到了让小火箭飞得更高的方法,我们真了不起。你们看!(出示大瓶火箭)慢羊羊又发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飞得高,还是大火箭飞得更高呢?来,我们带着它们回到教室里再去试一试,比一比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发现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的现象。

  2、能用“↑、↓”符号记录结果,表示上浮与下沉。

  3、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糖、盐、味精、土豆、贴有红黄绿线的`一次性透明杯子、记录纸、铅笔、《土豆宝宝历险记》(课件)、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激发兴趣

  1、出示土豆:这是什么?(土豆)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并验证:猜猜土豆掉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说理由。

  3.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讨论:你认为白哥哥可能是什么东西呢?

  二、共同实验,积极探索

  (一)实验一:三种不同材料操作

  1.介绍实验材料并交代实验规则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4.实验总结:糖水和味精水都不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水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二)不同盐量再次操作

  1.出示不同含盐量的两杯水进行实验提问:是不是土豆放在盐水中一定会浮起来呢?

  2、出示两份不一样多的盐,幼儿做实验,观察并记录。

  3、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拓展幼儿经验。

  1.出示“死海”的图片并提问:土豆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在很多很多得盐水中人能浮起来吗?

  2.观看介绍死海的视频。

  四、活动延伸:

  1.如果不同大小的土豆块放在盐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到底结果怎样,现在不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课主要是比较冬天与秋天植物的不同,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过冬方式。我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找不同”为导入点,让孩子去主动地寻找,并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观察对比图片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再以小毛驴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从中寻找答案。最后以游戏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让孩子们在找找,说说,玩玩中,轻松的达到预设目标。

  【活动目标】

  1、比较冬天与秋天植物的不同。

  2、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过冬方法。

  【活动重难点】

  知道几种常见植物过冬的方法。

  【活动准备】

  秋冬景色挂图、不同颜色的磁力扣、手偶、PPT课件、头饰、《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出示秋冬景色挂图。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教师用同色磁力扣进行标注。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两幅漂亮的图片,我们来找找不同。”

  二、引导幼儿探索植物过冬的方法

  1、引导幼儿对比图片,感知植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状态。

  师:“好,小朋友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把他们的不同点都出来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你们喜欢那幅?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一幅是秋天的景色,一幅是冬天的景色。秋天小草变黄了,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苹果也熟了,还有很多漂亮的颜色。冬天,大树光秃秃的,大地上白白一片,只有松树、冬青还是绿色。

  2、探讨植物过冬的方法

  (1)师:“现在,寒冷的冬天悄悄地来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袄,带上手套、帽子、围巾,小动物们也都储存好粮食冬眠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树,小草这些植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做鼓励性反馈。

  师:“就在小朋友思考问题的时候,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说要替我们去树林里问问这些植物宝宝们到底是怎么过冬的。”

  (2)出示手偶讲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

  教师讲述故事

  小结:梧桐树、枫树、苹果树、梨树等这些叶子大大的树木都是落下叶子过冬的。

  松树、柏树、冬青等这些小叶子的植物不怕冷都是绿绿的过冬的。

  (3)一起讨论冬天里绿色的植物是如何过冬的。

  引导幼儿观察冬季景色图,找出冬天生长的蔬菜。

  师:“植物们的本领真不小,有的会落叶,有的会藏根,等着暖和的时候在生长变绿,那么在冬天里就没有绿色的植物他们都不生长吗?”

  播放课件,幼儿了解大棚蔬菜。

  “这么冷的天里,这些蔬菜为什么还有绿色的,还在生长?”“为什么在棚里就能生长,谁把他们请进大棚里的?”

  小结:是我们寿光的农民伯伯,很早的时候是没有大棚的,那时的小朋友在冬天吃不到新鲜的蔬菜,身体也不能健康的成长。于是,农民伯伯就发明了大棚,把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好多的蔬菜都请到里面,蔬菜宝宝们在大棚里不怕冷,就能不断的结出新鲜的蔬菜,给小朋友吃了。

  三、游戏《植物宝宝找朋友》

  1、找头饰,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植物。

  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为了鼓励你们的表现,我给你们每人板凳底下放了一个小礼物,在看礼物之前老师有要求,拿到你的礼物后先看一看是什么,老师数三个数,你就把你的礼物藏到身后,明白了吗,赶快看看你的礼物吧。一、二、三时间到。”

  师:“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再拿出你的植物宝宝看看刚刚说的对不对,想想他是怎样过冬的,这次老师数到五。一、二、三、四、五时间到。”

  2、播放音乐,教师请“植物宝宝”上来说说是如何过冬的。

  师:“你变成什么宝宝了?他是怎样过冬的?”

  3、依次请出落叶过冬,常绿过冬,在棚里过冬的植物上来找朋友。

  【活动延伸】

  师:“ 植物宝宝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在我们教室外面还有很多的植物宝宝,出去找找你们的好朋友吧。”放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吹着天气好冷,这天小毛驴来到了森林里,它看见大树掉光了叶子说:“大叔爷爷的叶子怎么掉光光了,他是不是枯死了?”大树爷爷听到了回答说:“小毛驴,我还好好的活着呢,把叶子掉光是我过冬的方式,我的叶子会吃掉我很多的营养和水分,落下叶子就能留住水和营养,再加上我有强壮的树干,在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美美的睡一觉,来年春天再长出新的叶子。跟我一样落下叶子过冬的植物有红红的枫树,苹果树,梧桐树,梨树,桃树,柿子树等……”小毛驴低下头,看了看干枯的小草又说“那小草哥哥是不是枯死了?”小草听到了说:“小毛驴,我的叶子虽然干枯了,但是我的根很好的藏在泥土里,把根藏进深深地泥土里是我过冬的方式,等到来年春天我的叶子又可以变绿了,那时你可以再来看看我。”小毛驴看见了不远处绿绿的松树,奇怪的说:“松树姐姐为什么没落叶,她的叶子不会吃她的营养吗?”松树听到了笑着说:“小毛驴,我的叶子也会吃我的营养和水分,但是我的叶子比其他树的叶子小,又非常厚所以吃很少营养。树叶外面又长着一层蜡质,就像小朋友穿的棉衣一样,一点也不冷。我就能绿绿地过冬,跟我一样绿绿的过冬的植物还有叶子小小的冬青,柏树等……”小毛驴高兴的说:“啊,我终于明白了他们过冬的方式。小朋友,你们明白了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渴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

  (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活动小结。

  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11-06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叶子的秘密》科学教案03-30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3-27

《桥》中班科学教案04-29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12-11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05-23

中班科学教案:水11-29

中班科学教案:膨胀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