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7-20 10:35:3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9篇(集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9篇(集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废旧报纸再利用,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

  2、引导幼儿探索废旧报纸多种玩法,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3、通过一物多玩的活动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音乐磁带;方便面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用报纸游戏的快乐。

  教师用报纸变魔术(望远镜、喇叭)引起幼儿兴趣。幼儿自由尝试练习裹的技能。

  二、探索废旧报纸的用途。

  1、你在哪里见过报纸?

  2、谁喜欢看报纸?

  3、为什么喜欢看报纸?

  4、旧报纸也是个宝,我们用报纸可以做什么?(包东西、擦玻璃、剪纸······)

  三、和报纸做朋友,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

  1、用自己的身体和报纸一起玩。

  以“报纸朋友有悄悄话告诉小朋友”、“邀请小朋友用身体和报纸一起玩游戏”,启发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玩报纸。

  2、探索旧报纸的多种玩法。

  一个人的玩法(顶着报纸走,做望远镜、喇叭等。)

  两个或多个幼儿玩(夹着报纸走,铺成小路走着玩,做成小球踢着玩。)

  四、集体和报纸做游戏。

  1、做面条

  以报纸朋友过生日,给报纸朋友送一碗香香的生日面条为由,鼓励幼儿想办法(可撕)将报纸变成长长的面条。

  2、赶走大灰狼

  以大灰狼闻到香味赶来为由,玩报纸游戏,启发幼儿用报纸变出不同的东西赶走大灰狼(用报纸团做成纸球打退大灰狼等)。

  五、在欢快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小朋友和报纸玩的`开心吗?只要你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废旧的物品都会变成宝,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我和孩子们在上一节教学活动《我和报纸做游戏》。体会“风的阻力。”图为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他们熟悉的报纸,他们拿着报纸喜笑颜开。我在前面给他们讲明活动步骤:

  一是让孩子尝试将报纸贴在肚子上,手离开会发生什么.

  二是让孩子探索“当我们跑起来,手离开报纸,那么报纸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图片是孩子正在尝试,有的幼儿身上的报纸没有掉下来,有的则掉了下来。我又让掉下来的孩子再次尝试。通过让孩子多次尝试,孩子对如何让报纸贴在身上有了具体的理解和实施。接下来,我又及时抛给孩子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跑起来的时候报纸掉不下来?从而引出“风的阻力。”

  活动整个过程针对大班孩子的好奇心,爱思考,爱动手操作的特点,选取孩子熟悉的报纸作为教学材料,让孩子们尝试。通过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次进行尝试探索,最后认识了空气的阻力。活动整个环节以游戏展开,使用了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教学法等等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一切都得感谢国培。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兴趣,特别是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对孩子们有特别的吸引力,自然界中的云彩变幻无穷,常听到幼儿对云彩有这样或那样的想象,针对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各种云彩图片,借助散文诗中云彩奇异变化的美妙意境,启发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玩玩中,了解、感受风对云所带来的变化,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尝试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2、能力目标:萌发观察自然想象的兴趣,能够大胆进行想象。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

  教学难点: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云彩和风》

  2.浅蓝色纸、胶水、棉花

  3.各种云彩图片、照片,音乐

  4.云彩头饰、风儿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播放音乐,引出云彩

  播放音乐带幼儿走进“云彩王国”,让幼儿观察各种云彩的图片说说都是什么样子的,我讲述云彩和风的关系,知道云的形成,大自然的一些变化。

  二、基本环节:播放多媒体课件,准确理解诗歌

  这个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说说动画里都有什么,云彩是怎么变化的,都变成什么了,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完整的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

  2.制作云彩:分发材料,请幼儿将棉花撕扯成片状,粘到浅蓝色的纸上,表示蓝天中的白云,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白云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3.学会创编。根据诗歌的形式,教师示范,请幼儿发挥想象,说说云彩都可以变成什么。(例:吹呀吹,云彩变成大苹果,又圆又大,真好吃!云彩变成大足球,你踢一脚,我踢一脚,踢到天边看不见。云彩变成一只鸡,喔喔叫,叫你不要睡懒觉!)我做小结:云彩不旦可以变成物体、小动物,还可以变成食物,人物等等,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把它比作什么它就是什么。

  三、结束环节:情境游戏

  分发头饰,我扮成“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幼儿可任意摆出造型,并用诗歌的语言的形式表达云彩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2、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日历。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与幼儿讨论:

  1、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2、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3、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4、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三、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四、评价。

  1、能较长时间专心听故事。

  2、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3、能说出中秋节的日期。

  4、能说出传说中月饼的来历。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小百科: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歌曲《鸭子上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富有一定的情境,深受中班幼儿喜爱。不过由于歌词中有数数特别是倒数的内容,旋律中又有间奏,所以中班幼儿演唱起来有一定难度。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歌唱水平,我将活动分为两个教时来完成。本教时作为第一教时,我将感知间奏作为活动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可以抽拉的环形图谱,一方面可以生动、有趣地表现鸭子上桥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环形图谱中鸭子排列的疏密感受鸭子上桥时的不同速度,从而对歌曲的基本旋律结构产生清晰的认识。另外,我在用环形图谱表现间奏处插入羽毛图案,可引起幼儿对间奏的注意,感受间奏处的等待,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第二教时的目标为:(1)在轻快地唱准第一段歌词的基础上,感受第二段歌词与第一段的不同,并能完整演唱歌曲。(2)尝试小组表演唱,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目标:

  1.借助图示理解歌词,感受乐曲轻快的旋律。

  2.能用轻快的声音唱好第一段,知道间奏处要等待。

  3.根据歌词做动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准备:

  歌曲录音,画有小桥的背景底图贴于黑板上,画有8只鸭子的环形图谱套在黑板上(如图),鸭子头饰。

  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啊?听听看这是那个小动物的声音?(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子的声音依次出现)

  2.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理解歌词。

  (1)出示小桥的背景底图,引出歌曲情景。

  师:这里有一座小桥。听一听是谁上桥了?

  (2)教师引导幼儿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

  师:你们听到一共有几只鸭子呀?

  师:它们是怎样上桥的?它们是挤来挤去的还是排好队的.?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听歌曲,同时抽拉环形图谱表现鸭子上桥的情境,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整体结构并记忆歌词。

  师(小结):原来这八只鸭子都是听着音乐、排好队走上桥的。

  2.突破难点。

  (1)幼儿感受歌曲中八只鸭子上桥时的不同速度。

  师:这八只鸭子都高高兴兴上桥了,那它们上桥的速度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根据图示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唱唱看。(教师示范演唱,幼儿跟唱。)

  师(小结):前面四只鸭子上桥时慢慢的,后面四只跟得紧紧的,上桥上得快快的,歌声也是快快的。

  (2)幼儿自主学习歌曲间奏部分。

  ①幼儿在八只鸭子的图谱中发现、了解两片羽毛的意义。

  师:图上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为什么在第三只和第四只鸭子后面有羽毛?

  师:你们说了很多想法。那到底两片羽毛是什么意思呢?秘密就藏在歌曲里,我们一起再到歌里找一找。

  ②幼儿听音乐感受间奏。

  师(小结):在歌曲中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地方就叫间奏。图上有羽毛的地方就是间奏的地方,唱到这里时要等一下,不能唱出来,只能在心里唱。

  (教师弹琴,幼儿跟唱。)

  ③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动作表现间奏。

  师:在间奏的地方虽然不用唱歌词,但还有音乐。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间奏呢?

  (教师放音乐,幼儿一边跟唱一边用动作自由表现。)

  ④八只鸭子都上桥了,现在小桥会怎样呢?(小小木桥摇呀摇。)

  3.完整学唱第一段歌曲。

  (1)教师操作环形图谱,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2~3遍。

  师:小鸭子上桥的游戏真好玩。小鸭子还想玩上桥的游戏,不过这次想请你们用歌声把它们请上桥,你们行吗?

  (2)师幼一起演唱,表现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情绪。

  三、游戏:鸭子上桥

  1.教师操作环形图谱,幼儿随音乐在原地表现鸭子摇摇摆摆走上桥,鸭子上桥后停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面鸭子快快跑上桥的情景。

  师:现在请大家起立站在原地,跟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做动作。

  2.幼儿戴上鸭子头饰,8人一组分角色边唱歌边按序表现相应的上桥动作。 师:看,前面有座小桥,我们也来当鸭子玩玩上桥的游戏。大家一定要记住自己是第几只鸭子,按音乐、歌词做好自己的动作。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情景表演,让婴幼儿体验“前”“后”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铃铛和尾巴胸饰:马、狗、猫。

  活动重点:

  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前”“后”

  活动过程:

  一、看表演

  1、老师向幼儿作交代:我们去了上海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动物,我们小朋友都喜欢,今天我是马妈妈,要带着小马去玩了,小马可高兴啦,胸前挂了一只小铃,瞧!多神气啊,身后的尾巴,摇呀摇,小马在草地上高兴地跑呀跑,一边跑一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摇小铃)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用手摇动尾巴)

  2、马妈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铃铛在前面”

  马妈妈又问:“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尾巴在后面”(可反复进行)

  二、学表演

  1、老师告诉小朋友:我们大家也来做小马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拿上小铃和尾巴和小马胸饰跟着老师一起游戏,小马我们去跑步了。

  小马跟着马妈妈一起跑呀跑,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

  2、老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让小儿边回答边做以上相应的动作,在游戏中知道“前”“后三、变换角色。

  1、老师向婴幼儿总述小马的游戏

  现在我们改换其他动物的.游戏“汪汪”谁来了?(小狗)我们做小狗的游戏,现在老师是狗妈妈,我们挂上小狗胸饰,挂好小铃和尾巴,狗妈妈带着小狗出去玩。

  “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铃铛在哪里?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尾巴在哪里?”幼儿边回答边做相应动作。小狗的铃铛在前面,小够的尾巴在后面。

  2、将游戏再改换成小猫角色,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前”“后”,创编角色,学念儿歌。

  3、游戏又回到小马:小马说肚子已经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吃青草吧。小马小马跑呀跑,到草地去吃草。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水滴滴在不同纸张上出现的不同现象。

  2、乐意和同伴交流试验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不同材质的纸张:铝箔纸、蜡光纸、塑料包装纸、宣纸、报纸、餐巾纸。

  2、水、滴管。

  3、自制PPT。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题。

  (1) 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滴)

  (2) 它滴在水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滴是保持原样的吗?水滴去哪里了?

  (3) 滴在也叶子上出现了什么现象?水滴是保持原样的吗?

  (4) 小结:原来水滴滴在不同的地方,它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那么滴在不同的纸上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2、出示塑料包装纸。

  (1) 请你来猜猜水滴滴在塑料纸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它是保持原样还是扩散开来,是保持原样还是流到别的地方去了,它是停在表面,还是渗透下去了?

  (2) 幼儿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3) 交流实验结果。

  3、在其他纸上的实验。

  (1) 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纸,先请幼儿猜猜水滴滴在不同纸上出现的'不同现象,保持原样的打√,没有保持原样的打×。

  (2) 幼儿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

  (3) 交流实验结果。

  4、结束部分:

  (1) 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水滴在石头上是什么样子的?

  (2) 出示滴水石穿的照片。

  (3) 小结:虽然小水滴的力量很小,但是只要日积月累,它能把石头滴穿。所以我们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学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坚持到底,这样你就能把许多事情做好。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2.知道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活动准备:

  1.猎狗铁蛋救人的故事

  2.动物图片ppt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呀?

  幼;

  师:(非常好)你们最想和哪个动物叫朋友啊

  幼:谁谁谁

  师:(嗯,好的)今天啊,老师先带大家去和一位小勇士交朋友,好不好啊?

  幼:好

  2.基础部分

  (1)讲故事

  师:小朋友们要把小耳朵竖竖好,听老师讲小勇士《猎狗救人》的故事,好不好?

  有一个猎人啊,他养了一只猎狗叫铁蛋,已经养了好几年了,每次上山打猎呀,猎人只要一打中猎物,铁蛋就飞快的跑过去,然后把猎物叼到主人脚边.猎人啊也非常喜欢它,经常给它吃好吃的东西。小朋友们,猎人一打中猎物,铁蛋是怎么表现的呀?

  幼:把猎物叼到主人脚边.

  师:(非常好,你真聪明,好的,小朋友仔细听啊)有一天,猎人和铁蛋像往常一样上山去了。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地上很滑。猎人不小心脚下一滑,摔下了山崖,昏了过去。

  铁蛋看见主人有难了,它飞快地跑回家,发了疯般的狂叫。

  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模仿一下猎狗发疯般的狂叫是什么样子的?(来,没关系大胆一点)

  师:哦,是这样的啊,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好吗?(狗叫)

  师:(口令)嗯,好的,我们继续听老师讲啊,铁蛋找到了猎人的妻子,它叼着猎人妻子的衣服,并拉着她往出事地点跑。最后,在铁蛋的帮助下,猎人的妻子与乡亲们及时的救了猎人回来。

  师: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谁还记得猎狗铁蛋它是怎样帮助猎人的呀?(它先怎么样然后再)

  幼:怎样怎样(或竖起小耳朵再听老师讲一遍)

  (铁蛋先是飞快地跑回家,叼着猎人妻子的衣服,带着乡亲找到猎人的`)

  师:聪明的猎狗铁蛋成功的救了猎人!它厉不厉害啊?

  师:好的,我们有哪位小朋友想和铁蛋成为朋友啊?

  幼

  师:你为什么想和铁蛋做朋友啊?

  幼:

  师:想成为小勇士铁蛋的好朋友可不是这么容易的,铁蛋说要考考你?(ppt)

  师:小朋友,铁蛋说假如它生病发烧了你会怎么帮助它啊?(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啊?)

  幼:

  师:非常好,小朋友都很有爱心,知道该怎样去照顾生病的铁蛋。(爱心)

  师:好的,小勇士铁蛋啊,都冒爱心了,看来他也很喜欢大家!

  (2)看图片

  师:好的刚刚啊,我们了解了猎狗铁蛋救人的故事,其实动物朋友在生活中帮助我们的地方可多了,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老师啊去到动物王国,请来了几位小动物,小朋友想不想去认识他们呀?

  幼:想

  师:(出示图片)狗,牛,骆驼,羊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猎狗铁蛋能救人的故事,我们再去看看狗狗们还有什么本领吧!

  师:狗趴在门口,在干嘛呀

  幼:看门

  师:噢,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他能给我们看门,要是有坏人来,他就会大声的叫唤,帮我们守护着家。

  师:这么多箱子,这只狗再找什么啊

  师: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们,狗的鼻子啊可是相当的灵,它能够闻到藏在角落里头的危险品,有些狗还被训练成了警犬,帮助警察破案,有了他的帮助我们减少了很多危险,狗狗是不是很棒啊!

  师:噢!狗会的本领可真多啊!

  师:这位阿姨在牛身上挤什么放在桶里呀?

  师:小朋友平时喝不喝牛奶呀!老师要告诉小朋友牛奶啊,就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牛奶有丰富的钙质。

  师:小朋友想不想长得高高壮壮啊?多喝牛奶啊就能让我们长得又高又健康,牛啊可真是我们的好伙伴!有了它我们就能健康的成长了。

  师:骆驼能干吗呀?这个骆驼群啊,驮着这么多东西啊!老师要告诉大家骆驼啊可是沙漠之舟,人们能够骑着它横穿沙漠,它能把东西从沙漠的这边运到很远的那一边,而且骆驼能够在沙漠中几天不吃不喝,对人也十分的忠诚。

  师:骆驼怎么样啊!(骆驼真是厉害呀!)

  师:这个老爷爷拿着剃毛刀在干嘛呀

  师:羊身上的毛可有用了,天气冷了,羊毛可以做成羊毛毯子,还能做成漂亮的衣服呢!

  师:{讨论3-5}小朋友们,你现在最想和谁交朋友啊?(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和伙伴讨论讨论,你为什么想和他做朋友?)

  师:很好,那你为什么想和他做朋友啊?(来告诉老师)

  师:非常好,你呢?最想和谁做朋友?)

  师:噢,原来啊,动物有这么多的本领,可以为人类服务啊啊!我们的动物朋友是不是很棒啊!

  3.结束部分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帮助了我们这么多,我们要怎么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你说

  幼: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爱护它们,照顾他们,关心他们啊!可不可以伤害他们呀?

  幼:不可以

  师:可是啊,老师啊想告诉大家,现在的人们,他们为了吃到美味,居然去捉青蛙吃,这样做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你要怎

  么和他说,老: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不能伤害他)

  师:那去捉小鸟好不好啊?

  情感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交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还了解了动物帮助我们的故事,大家开不开心啊?

  幼:开心

  师:老师也非常的开心呢,今天我们的表现都很棒!(鼓励鼓励自己)

  师:学完今天的这堂课,我们都知道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以后一起来爱护它们好不好!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体会创编的乐趣,感受语言美带来的意境美。

  2、了解诗歌语句结构,能够大胆用连动性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学习运用动词:飞、躲、爬、藏等。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如蜻蜓、毛毛虫、青蛙等。

  2、各种颜色东西的图片,如红色的花朵、黄色的树叶、绿色的荷叶等。

  3、家的图片若干。

  4、在黑板上画好表格(详见附图)活动流程:上次课的时候老师已经教会了小朋友们《伞》这首诗歌了,这节课进行诗歌的创编。

  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黄老师教了你们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名字啊?(伞)

  学了《伞》之后,我们知道红红的花朵是蜜蜂的伞,黄黄的树叶是蚂蚁的伞,绿绿的荷叶是青蛙的伞,白色的蘑菇石小白兔的伞。(这里引导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可是森林里啊,还住着许多小动物,他们啊没有自己的伞,下雨的时候他们没有伞可以撑,会淋湿的,要感冒的。我们啊一起为他们找找伞,这样下雨的时候他们就有自己的伞可以撑了。

  2再现已有知识经验,为创编做基础:你知道除了蜜蜂、蚂蚁、青蛙、小白兔,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吗?(小朋友们说出一样,老师拿出一样贴在黑板上)

  那你知道除了红红的花朵、晃晃的树叶、绿绿的荷叶、白色的蘑菇,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当伞的?(小朋友们说出一样,老师拿出一样贴在黑板上)

  小朋友们如果没有说出老师准备的东西,老师可以在小朋友们都讲完之后再拿出来。小朋友们说了老师没有准备得东西,老师可以当场画出来,或者

  3引导小朋友们进行创编:

  刚才啊,小朋友们说了许多许多小动物,也说了许多可以用来当伞的东西,现在啊我们来为小动物们找找他们的伞。

  先为哪知小动物找伞呢?(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要求来,如果意见很大的话,老师可以指定)

  小朋友说出一种动物,老师把动物的图片放在表格里的相应位置,说可以当伞的东西,把图片放在事物那里,最后一个家的图像都是一样的。

  贴好一栏,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边:下雨了,下雨了,飞过来,—在下,把它当做自己的伞。

  选择若干个,说过一边之后,请小朋友们连起来说一边。

  分别请小朋友站起来说。

  4请小朋友们自己创编:

  剩下的.素材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搭配创编,老师在旁边加以引导。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为许多小动物找到了伞,回家后啊,小朋友们可以把小动物们找到的伞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附表:

  动物图像

  事物图像

  家图像

  贴上去(下同)

  附诗歌:《五颜六色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蜜蜂飞过来,躲在红红的花朵下,把它当做自己的伞,

  蚂蚁爬过来,躺在黄黄的树叶下,把它当做自己的伞,

  青蛙跳过来,藏在绿绿的荷叶下,把它当做自己的伞,

  小白兔跳过来,坐在白色的蘑菇下,把它当做自己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及简单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提问和表达,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观察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引发问题,激发孩子仔细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老师:我发现孩子们对蜗牛特别感兴趣,你觉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问题?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背壳有什么作用?

  幼儿: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鼻子在哪里?蜗牛有牙齿吗?它怎么吃饭的?

  幼儿:蜗牛有脚吗?如果没有脚,那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老师的思考:孩子们提出来这么多有趣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把蜗牛拟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比较,想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而且这些问题还真的难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得到答案。纲要也指出:在科学活动中要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何不把问题又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呢)

  老师:老师对小朋友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那我们以后天天早上都去观察蜗牛,看看蜗牛五官到底在哪儿?再仔细观察蜗牛的没有脚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观察完后我们要一起分享,看哪个小朋友的发现最多。

  二、幼儿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意观察和简单记录。

  老师:孩子,你看到蜗牛的头了吗?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吗?

  幼儿:老师,我只看到一个背壳,没有看到蜗牛的头。

  老师:那再等等看,可能蜗牛一会儿就会伸出头来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头上还有两个小黑点。

  老师:真的有,看仔细了,长在头部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吧。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印子。

  老师:真的,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的蜗牛爬过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条白色的印子呢?

  幼儿:好的。

  幼儿:老师,我发现蜗牛真的.把我们的菜叶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见它们是怎么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见它在那儿趴着,喝完牛奶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看见菜叶上有一个洞了。

  幼儿:老师,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蜗牛的时候,它就把头缩进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师:那赶快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以后和小朋友交流,看他们是否有一样的发现。

  (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孩子们的观察非常仔细和耐心,除了晨间活动我组织去观察以外,个别孩子自由时间也去观察,下午放学的时候也会去观察,而且观察一次都要持续很长的时间,还一边观察一边和同伴说着自己的发现。)

  三、梳理交流,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其它问题。

  老师:你们观察到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长在哪儿?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上来和小朋友进行交流。

  (幼儿有的画出来一个圆形的贝壳,有的画出来露出头的蜗牛,还有观察得更仔细的孩子还画出了蜗牛贝壳上的一些花纹。幼儿普遍在露出的头上画了眼睛和嘴巴。观察得细致的幼儿孩子头上画了两个触角。有的幼儿还和小朋友分享了蜗牛走路的动态,爬着一动一动的就往前了)

  老师: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来,看其它小朋友有没有答案。

  (孩子们提出了没看到蜗牛怎么吃东西,怎么听声音,背壳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通过观察也没有得到答案。)

  老师引导: 孩子们,你们提出的蜗牛怎么看、怎么听、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你们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得到这些答案呢?

  幼儿:上网查询、问爸爸妈妈、看书。

  老师:那我们就分头去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四、分享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老师:你们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呢?

  幼儿:我爸爸给我做网上查了的,我爸爸说蜗牛的视力很差,只能看一点点地距离。

  幼儿:蜗牛走路的时候是爬着走的,它会分泌粘液,让路湿一点,这样爬着走就不伤身体了。那个白色的印子就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幼儿:蜗牛的背壳是保护的作用,它怕光和坏人,看到强光或者危险的东西就把头缩进去。

  幼儿:我妈妈说蜗牛有它们自己的语言,碰碰触角就表示它们在说话了。

  老师:小朋友都说出来自己的答案,真能干。接下来我们给蜗牛朋友画个像,把我们知道的都告诉别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展板:我们的蜗牛朋友。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01-21

安全大班教案05-07

大班美术教案06-22

大班谈话教案05-06

大班健康教案06-12

大班手工教案06-12

大班《安全》教案06-11

《睡觉》大班教案05-23

[精选]大班手工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