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1 11:03:5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

  2、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齿外形与功用的关系。

  3、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

  2、幼儿换下的乳牙;牙齿模型;黑板上画好的两张张开的'大嘴。

  3、人手一个小镜子、电筒、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自主观察。

  请幼儿用小镜子自主观察自己的牙齿,了解幼儿在观察时使用的不同方法。

  二、学习观察方法。

  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2、师:你能看到牙齿的几个面?

  你看到的每个面是怎样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你的牙齿有几种牙齿呢?每种牙齿有几颗?都长什么样?长在什么位置?

  三、第二次运用新学的观察方法自主观察和记录。

  幼儿边观察边记录在《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第4页上,教师关注幼儿的发现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外型特征、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师幼共同总结,引导幼儿概括出特征。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换牙期,教师能及时地为幼儿提供跟牙齿有关的的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牙齿。

  通过观察发现等变化让幼儿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儿有对保护牙齿的意识。

  用通过照镜子,观察等方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从幼儿生活中的自己来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按磁铁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一份记录纸,水彩笔人手一支,能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磁铁)你们看它是谁呀?它也想来找好朋友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猜测。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材料宝宝(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宝宝,(老师介绍材料的名称)我们来猜一猜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的猜测(幼儿猜了之后要自己说猜的是什么东西)。

  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3个人一组动手实验一下,把是磁铁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间的红色小框里,不是磁铁好朋友的还是放到原来的盆里。

  要求:记住自己放的是几号篮子。

  下面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个代表把篮子交给老师。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请一组的小朋友全部讲完)。难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师拿磁铁到每组的盆里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帮助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变成能吸起的东西。

  1、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听!是谁在说话呢,喔,我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盆里面的宝宝们在说“我们也想和磁铁做好朋友,请你们帮我们想个办法和磁铁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幼儿想办法讲述。我们知道这个小篮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请它们来帮帮忙吧。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样展示操作。(如:我们看这张纸不是磁铁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篮子里面的材料来帮助它,师示范,然后记录在记录纸上。)

  2、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需要帮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帮助它的就来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你们的小篮子,还是回到你们原来的桌上试一试,然后再记录下来,试完一样再试一样。幼儿三人一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操作交流:幼儿展示动手操作的记录表。你们都帮这些材料宝宝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来帮助它的。例:用**帮**,有没有其他办法,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记录纸谁用的办法多(如有争议可在集体面前示范)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还帮助这些本来不是磁铁好朋友的东西变成了磁铁的好朋友,你还能在我们教室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出发去找找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光、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不断操作中能控制影子的动态变化。

  3、在影子实验中勇于尝试,积极动脑。

  活动准备:

  1、在墙上贴数根纸条当做竹竿。

  2、在距离墙40厘米处拉一根绳子,在绳上挂上几个小猴子图片。

  3、手电、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音乐《猴子爬树》,师幼按节奏做爬竹竿的动作。

  二、探索光、与影子的奥秘。

  1、出示小猴子图片、手电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做了小猴子爬竹竿的游戏,这里也有许多小猴子,它们也会爬竹竿,可是今天小猴子想让它的影子学会爬竹竿,你们愿意吗?怎么样才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爬到“竹竿”上去呀?

  2、教师:你能用手电筒把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吗?

  3、幼儿尝试,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调试手电光源的办法将小猴子的影子投射到“竹竿”上。

  4、幼儿集中交流。

  教师:你是怎么让小猴子的影子投到竹竿上去的?手电筒从哪里照过去?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手电筒,“竹竿”上却没有小猴子的影子呢?

  5、幼儿再次尝试用手电投射小猴子的影子。

  三、让幼儿尝试改变猴子影子的位置,进一步感知光、物体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1、教师:小猴子的影子都能爬到“竹竿”上了,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站在“竹竿”的最下面吗?

  2、教师:你能让小猴子的影子再爬到“竹竿”的最顶上吗?

  3、幼儿再次尝试。

  4、教师:你是怎么做到的?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5、教师:小猴子这次想让影子和我们一起玩音乐游戏,请你跟着音乐让猴子的影子来爬“竹竿”。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2、乐意与同伴合作并不断尝试,培育不怕困难的精神。

  重难点

  通过实验和制作,进一步体验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移动物体。

  活动准备

  1、可乐瓶、牙膏盒、正方形纸、水盆、绳子等

  2、幼儿已会折纸船。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移动的经验。

  教师:上学期我们是怎样移动物体的?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试验、制作,进一步体验物体的移动现象。

  3、出使幼儿收集的可乐瓶、牙膏盒。

  4、教师出示记录单,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5、幼儿根据自己的医院分组进行试验和制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活动过程,鼓励幼儿不断尝试、不怕困难,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及操作活动过程。教师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

  6、幼儿交流自己的试验及制作活动过程。

  教师:你制作了什么?怎么制作的`?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解决的?

  7、集中展示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激发幼儿有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壁虎尾巴和其余动物尾巴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1、找尾巴。

  出示小动物的身体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黑板上的是什么东西啊?你看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出示动物的尾巴,让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并说一说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

  师:你觉得这些尾巴漂亮吗?这些尾巴不仅漂亮他们还有很大的用处呢?

  带领小朋友们观看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各个动物尾巴的作用。

  2、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教师放录音后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刚刚故事里还有哪个小动物我们刚才没有说到的啊?

  师:它的尾巴与其他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

  3、找一找。

  发给幼儿每人一根动物的尾巴让幼儿自己去找小动物的身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内容

  接管子

  二.活动目标:

  1. 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 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 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 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 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 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 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 讨论并: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荐】06-29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6-28

【荐】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06-30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