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12:46:3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集合)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指纹的特性及作用。

  (二)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日常经验,在活动中探索拓印指纹的方法。

  (三) 能利用指纹塑造不同的形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一)课件《有趣的指纹》、视频《指纹的作用》

  (二)放大镜、印泥、透明胶带、水彩笔、橡皮泥、抹布、幼儿绘画用纸。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课件,引出指纹话题。

  1.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指纹?我们的手上有指纹吗?它在哪里?

  2. 幼儿观察指纹,初步了解每个人手上都有指纹。

  教师小结:每个人手上都有指纹,有的指纹像漩涡,有的指纹像花纹。

  (二)观看动画片《巧虎侦探社——指纹的作用》片段,初步了解指纹的特点及作用

  (三)进一步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类型,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1. 启发提问:用什么工具能更清晰观察自己的指纹?(放大镜)

  2. 幼儿利用放大镜自主观察自己以及同伴的指纹。

  3. 引导幼儿观看PPT指纹图片,教师小结

  我们的指纹一般有两大类,涡型纹和箕型纹。涡型纹的中心是一个封闭的圆,一圈一圈像小蜗牛的壳;箕型纹的中心纹理向一边开口像个簸箕或木头上的花纹、有的像弯弯的弓。

  指纹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当我们还是个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同的`人有相同的指纹,所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指纹的纹样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改变。

  (四)观看PPT课件图片介绍指纹的应用,初步了解指纹的独一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讨论:生活中指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你在哪里见过使用指纹?

  2. 教师结合PPT课件小结:因为指纹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人们借助于指纹技术设计出了许多的高科技产品(指纹签到机、指纹破案、电脑上的指纹开关、指纹锁、指纹保险柜、指纹门禁、银行卡指纹付款、汽车指纹识别、指纹鼠标等指纹技术产品。)指纹技术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五)通过讨论、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尝试拓印指纹

  1. 引导幼儿说说印指纹的方法

  启发提问:有什么方法能把指纹印下来呢?

  2. 通过各种操作材料尝试拓印指纹

  (1)介绍材料及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

  (3)集中讨论: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最清晰的印下自己的指纹?

  (4)教师小结:我们在用印泥拓印指纹时,用手指肚蘸少许印泥,把手指肚用力地按在纸上,手指肚不能移动位置,迅速的拿开,这样能清晰地记录下我们的指纹。

  (六)延伸活动:指纹添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 观看视频《指纹印画》

  师:指纹不光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安全,还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2. 幼儿以小组形式,运用已学会的方法拓印指纹,进行指纹添画。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发育过程。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萌发探究小生命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动物图片若干;

  3、字卡:卵生、胎生;黑板两块,上画两个“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知识

  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有一天,一只小鸟出来玩,当它从池塘上边飞过时,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

  小结:原来蜻蜓妈妈生小宝宝有3个步骤:先是把卵子生到水里,让卵子在水里长成幼虫,最后变成小蜻蜓飞出水面。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青蛙、苍蝇、蚊子、鱼……)

  (4)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小鸟看到谁?它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

  3。青蛙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请幼儿先说一说,再看动画。观看青蛙的'课件

  小鸟看到青蛙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

  4。观看乌龟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它在干什么?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

  小结:乌龟妈妈生宝宝也有3个步骤:先挖个沙洞,再把乌龟蛋放在洞里面,然后盖上沙,经过阳光的照射,最后小乌龟钻出蛋壳,从沙洞里爬出来。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鸭、鹅、鸽子、鸵鸟……)

  师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卵有软有硬),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慢慢长大,最后破壳而出,动物妈妈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齐读

  (3)现在,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

  师小结:动物界的很多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的有关知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呢?

  2、播放小猪出生录像,猪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猪图像,这是猪妈妈生下的小猪,它长得象谁?(引导幼儿观察猪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猪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猪妈妈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齐读

  5、哪还有谁是胎生的动物呢?

  三、幼儿做游戏《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师介绍游戏规则:(出示动物和房子)请小朋友每人选一种动物,想一想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然后排好队在音乐声中把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师幼一起检查送对了没有,错的纠正。

  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卵生还是胎生的呢?播放课件(渗透情感教育:爱自己的妈妈)

  小结:小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住上10个月,当我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可是很辛苦的啊,妈妈这样爱护小宝宝,生出小宝宝后,要照顾宝宝,宝宝才能长得象小朋友这么大,这么聪明,妈妈可辛苦了,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妈妈,也要爱动物妈妈和宝宝。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累尝试让水中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有良好的操作、收拾习惯。

  活动准备:

  水、抹布、盘子、一角硬币等。可供幼儿在水中操作的各种材料,如塑料、木质、泡沫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以前我们玩过水,发现东西放到水里会怎样?

  二、 幼儿做实验“放入水里的硬币”

  1、 教师出示硬币引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你们猜猜硬币放到水里会怎样?

  2、 幼儿进行自由猜测,师幼共同统计全班猜测情况。

  3、 幼儿实验操作。

  4、 集体交流实验情况,并与猜测的情况进行对照。

  三、 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 教师:怎样让刚才沉入水底的硬币浮到水面上?鼓励幼儿自由

  探索尝试把沉下去的硬币浮起来的方法。(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服装的`清洁,养成活动前先卷袖子,操作结束时将手甩干、擦净等良好的操作习惯)

  2、 集体分享让硬币浮起来的各种方法:如把硬币放于木质的玩具上、塑料瓶内、泡沫板上、塑料的小碗和盘子内。

  四、 尝试“怎样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 教师提供两块同样的积木,鼓励幼儿想办法把这两块积木沉下去。

  2、 集体分享让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的各种方法,如往塑料瓶内装满水、在积木上用皮筋绑上石头、在塑料小碗内放一些螺丝钉。

  五、教师及时表扬、肯定每位积极动脑筋的幼儿。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受水的特性。

  2、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发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节约用水,水的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玩水,启发幼儿了解水的特征。

  教学难点:

  幼儿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引起发生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1、脸盆10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若干,扎了眼的塑料袋若干,毛巾20条。

  2、牛奶、水各一杯。

  3、操作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三个。

  4、投影仪一台,幻灯片4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题

  教师出谜语:手抓不起,刀切不开,早晨起来洗脸洗手需要它。

  (谜语:水)

  2、听录音(水流)

  (1)这是什么声音?(水流动的声音,学学:叮咚叮咚,哗啦啦,双摆手)“那今天呢,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来玩水”。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感受水的特性。

  水流到了江河上,流开小溪上,流到池塘里,那么,水它有没有形状?

  1、实验:水会流动。

  (1)让幼儿动手自由嬉水(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小瓶,扎了眼的塑料袋),让幼儿自己感受水的一些特性。

  (2)要求幼儿在嬉水时把衣服袖子拉高,随时用毛巾把手擦干净。

  (3)提问:①小明捧一捧水,水会在你手心里吗?(不会)

  ②用手抓一抓,抓得住水吗?(抓不住)

  ③用塑料袋装水,水会怎么样?(流到了脸盆里)

  ④水是什么形状的?

  (4)总结:水是会流动的。(请幼儿跟着老师集体说两遍)

  2、实验:水没有固定形状。

  (1)请幼儿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嬉水工具盛满水,让幼儿自己感受和体会水的形状。

  (2)要求幼儿在自己实验后,把手随时擦干。

  (3)提问:①水装到脸盆里是什么形状?(脸盆的形状)

  ②水装到塑料袋里是什么形状?(塑料袋状)

  ③水装到瓶子里是什么形状?(瓶子的`形状)

  12下一页

  (4)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幼儿说两遍)

  3、实验: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1)教师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仔细观察,再让个别幼儿上来尝一尝,闻一闻,然后扔两块小石头放到两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

  (2)提问:①哪杯是水,哪杯是牛奶?为什么?②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尝、闻)

  ③你能从哪个杯子里看见刚才的小石头?

  (3)总结: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要求幼儿说两遍)

  总结水的特性:水是会流动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4、实验: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出示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等)

  把决块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让幼儿仔细观察,冰块加热后,化成水,水再加热会变化水蒸气。

  总结:水受热变成汽,遇冷变成冰。

  (二)水的用途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发现,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东西都需要水?

  (洗手、洗脸、洒水、入厕、拖地、擦桌子等)

  教育纪儿节约用水

  (1、关水龙头;2、洗手时不能开太大)

  教师讲小故事:“一位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小水滴叫他回来,他也没有听到,小水滴伤心地在哭泣”。

  提问:我们怎么来帮助小水滴,不让他伤心?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想法,并过渡到故事中,小水滴笑了,夸我们是能干的小朋友。

  (四)、看幻灯片

  (1)让幼儿观察。小红洗四块手捐,分别放在图上的四个地方,哪个手捐干的最快?为什么?

  (2)启发幼儿知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冰块。

  2、听音乐,《洗手绢》

  师:“咱们今天认识了水,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手绢洗干将,晾到院里最容易干的地方。”

  3、听音乐,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 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活动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

  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 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 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 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 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 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 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 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 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 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 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 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

  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害怕和讨厌的。

  难点:在故事阅读与操作玩耍中,明白事理(黑夜是不用害怕与讨厌的)、积累认知(各个房间的用具与用品)。

  活动准备

  故事、操作卡片(物品具象:厨房用具;物品轮廓:卧室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席奶奶讨厌黑夜

  1、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样的夜晚,你会感到怎么样?

  3、(教师讲述: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大家都叫她席奶奶。)

  (1)席奶奶怎么啦?

  (2)席奶奶好像在躲着什么、害怕什么。是什么东西那么讨厌,让她想躲开呢?

  4、(教师讲述:她讨厌猫头鹰、讨厌蝙蝠、田鼠、鼹鼠……)

  这些都是夜间出现的动物,席奶奶讨厌,猜猜她还会讨厌哪些动物?

  :原来,席奶奶讨厌夜行动物。

  5、(教师讲述:她还讨厌黑影、讨厌月光、讨厌睡觉……和黑夜有关的东西,席奶奶都讨厌。

  6、(故事名字)这是一个“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她准备赶走黑夜。

  二、席奶奶赶走黑夜

  1、(教师讲述:席奶奶想——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那该多好!)

  席奶奶想赶走黑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席奶奶呢?

  2、看看席奶奶用了什么办法赶走讨厌的黑夜?

  (教师讲述: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上空的黑夜,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掸,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

  这是席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3、(出示ppt7,教师讲述:席奶奶拿出针线,缝了一个大口袋。她想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小镇外面去倒掉。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蹑手蹑脚地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可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布袋里;她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席奶奶用了最后一个办法,给黑夜哼催眠曲。可是讨厌的黑夜还在那里。)

  席奶奶一共用了几个办法?(5个)

  4、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

  三、帮席奶奶想办法

  1、席奶奶实在太讨厌、害怕黑夜了,连忙躲进了屋子,她一头冲进了她家的厨房。可是,她看见厨房里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

  (1)这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帮席奶奶看一看。看!都有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2)桌上有许多图片(物品具象的图片),把你觉得席奶奶家厨房里有的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逐一辨认、验证。)席奶奶家厨房里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厨房用具。

  2、你们的眼睛真亮!可是席奶奶不知道、看不清楚,她又躲进了卧室,看看这里黑乎乎的有些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1)桌上有很多图片(物品轮廓的图片),我们帮席奶奶卧室里黑乎乎的东西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2)(幼儿自己观察后辨认、验证。)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你都找出来了吗?

  :原来,卧室里黑乎乎的是卧室用品。

  3、席奶奶还是没看清楚,又冲出卧室跑到了卫生间。这里可能会藏着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4、刚刚我们用亮亮的.小眼睛帮席奶奶找出来的都是什么?这些用具、用品,白天在哪里呢?

  :对呀!黑夜里藏着的东西就是我们白天也能看见的东西,所以一点儿也不用害怕的!

  5、知道了这个,你们想对席奶奶说些什么?

  :原来,黑夜是赶不掉的,也没什么好讨厌的,香香地睡一觉,黑夜自己会离开的,白天到来了,那些夜行动物也会自己回家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讲述:为了赶走讨厌的黑夜,席奶奶忙活了一整个晚上。她累坏了,准备去好好地睡一觉。这时候,太阳爬上了小山村的山顶,照亮了席奶奶家的小茅屋。席奶奶在铺着草垫子的床上睡着了,她对着窗外说了一声:“晚安!”)

  (1)白天来了,席奶奶却去睡觉了。在美丽的白天里,你最想干嘛呢?

  (2)我们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吧!出发前,想一想:听了这个故事,告诉了席奶奶那么多话,你自己——还害怕、讨厌黑夜吗?

  2、回去慢慢想想。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

  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老师设计

  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_ 儿童网

  符号,记录什么。

  ②幼儿第二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观察幼儿的小组合作记录情况及是否真实的记录。

  4、小组介绍记录情况并验证

  ①请一组的幼儿介绍本组的'记录情况,并当场进行验证,从中表扬小组幼儿的

  团结协作和真实的记录。

  ②教师作简要小结。

  5、张贴记录表互相交流,收拾材料。

  附: 玻璃球沉与浮记录表

  〇

  √ 或 ×

  教研组课评:

  教师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认识和探究欲望。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环节紧凑、清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活动中采取的小组记录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幼儿认真投入,积极探索,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还不够明确、指令不够清晰,帮助幼儿提升和归纳的经验不足。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冬天来了,面对寒冷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呢?本主题的活动设计我是利用变冷的这一契机,和孩子们张开了冬天用的宝贝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感知冬天的寒冷特征了解生活中的取暖方式有什么,《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来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冬季用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冬季的日才物品.。

  2.让幼儿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冬季日常物品。

  3.了解它们的用途并能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1.事先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自带一些冬季用品(即冬季专用的物品,以达到防寒保暖等功能)或图片。

  2.建议从以下类别中收集真用品:润肤品,包括护手霜、润唇膏等;保暖衣物,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羽绒衣、雪地鞋、耳罩、口罩等;取暖用品,包括热水袋、暖宝宝、空调等,不方便携带的用品可采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水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就藏在我的魔法箱里,现在我要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摸一摸(提问:幼儿摸起来的感觉)(可以请两个小朋友来完成),刚刚小朋友说这个宝贝毛绒绒的,软软的,热热的,那小朋友你们开动你们的脑筋,你们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的宝贝是什么?(教师出示热水袋),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热水袋呢?冬天到了,天气特别的冷,我们可以用热水袋来给我们的'身体取暖。

  二、介绍冬季用品。

  1.小朋友,除了热水袋可给我们冬天取暖,那有哪些冬天用到的物品呢?

  (幼儿自由讲述),可以请2—3个孩子讲述。

  2.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冬天物品图片,请幼儿来说一说图片上的物品,请你说一说物品的名称、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请3个孩子回答)

  三、使用冬季用品。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冬季的用品,请你们自己来挑选一样物品使用一下,并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受。(幼儿自由回答感受)小结:大多数冬季用品都有抵抗寒冷、保暖的作用,使我们感到温暖、不觉得冷、保护我们的身体,有的还可以呵护我们的皮肤,使用这些冬季用品,能使我们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过的更舒服、更健康。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那天冬季的物品吧,并和小朋友分享。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近期,我们班在开展“七彩世界”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世界进入了小朋友的视野,聚焦了他们的视线。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引发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游戏分享时,孩子们都觉得游戏时的声音太响了,收玩具时也很吵的。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声音”,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日常用具、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体内轻微的.声音等等,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热点及探究欲望,我设计这个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感受好听的声音和难听的声音来分辨乐音和噪音,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用“分贝”来表示。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寻找声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能区分乐音、噪音,提高环保意识。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及教师带来的声音(歌声、“沙球”声、“爆米花”的声音、“马蹄”声、“小鼓”声、汽车声、音乐盒声、等)

  2、声控娃娃

  3、一段录像活动过程:一、提出主题 你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区分乐音、噪音

  (一)乐音

  1、有几位小朋友带来了他们的声音,你们仔细听一听,有些什么声音?

  2、许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声音,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盒)

  3、好听吗?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

  5、这些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乐音)

  6、小结:乐音给人舒服、愉快、美的享受。

  (二)噪音

  1、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会有这个声音?

  3、听了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4、这种声音叫什么名字呢?(噪音)

  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噪音呢?

  6、小结:噪音使耳朵难受、心理不舒服,是一种环境污染。

  三、减少噪音

  1、看一段录像

  2、这是什么?(环境质量检测仪)你在哪里看到过?

  3、看了这个东西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它有什么用?它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声音可以用分贝来表示,超过70 分贝就说明太吵了。

  5、想想怎么来减少噪音呢? 幼儿园里?

  四、声音带来的便利

  1、出示声控娃娃

  2、我们科学家本领很大的,靠声音发明了很多东西,你们想做发明家吗?

  3、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声控路灯、娃娃等)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3-08

中班科学教案11-0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合集]07-20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07-22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7-22

(实用)中班科学教案07-20

【优】中班科学教案07-20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