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5 11:16: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地列出加减法的算式。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一道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对。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认真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交集图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相同和不同的玩具。

  2、初步理解交集的含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表示集合的绿圈和红圈、幼儿喜欢的玩具的图卡,纸、笔等记录材料。

  活动过程(预设)

  (一)、汇总统计结果

  1、根据幼儿统计的大家喜欢的玩具表,教师分别将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图卡分别放在红圈和绿圈中。

  2、引导幼儿比较绿圈和红圈中的图卡,男孩和女孩喜欢的玩具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二)、学习用交集图表示调查结果。

  1、取出绿圈和红圈中相同的图卡,讨论:这些卡片放在哪里或这样表示,能让大家看懂这是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

  2、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移动圆圈和图卡。

  教师分别演示把两个圆圈相同移动并部分重叠。

  怎样放置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中间重叠的部分放进去图卡就表示男孩、女孩都喜欢的玩具。

  3、教师小结:从这张图就可以清楚地了解男孩喜欢的玩具=女孩喜欢的.玩具以及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玩具。

  (三)、分组活动:用交集图表示“男孩、女孩都喜欢吃的水果”

  1、先在一张纸上分别记录男孩、女孩喜欢吃的水果,再找出其中相同的水果。

  2、根据男孩、女孩记录图的内容,画交集图。

  3、展示交流各组用交集图表示的调查结果。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操作活动幼儿使用幼儿用书“数水果”,按要求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并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

  2.在帮助毛毛虫的过程中初步尝试按逆向排序的方法。

  3.在故事中感受毛毛虫的遇事多动脑筋,不小看自己,树立自信。

  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排序卡、动物小图片人手一份。

  3.排序卡、动物大图片四份。

  4.动物与石头的比较图、勾线笔若干。

  过程:

  一、引出故事,激发兴趣。

  1.师:(PPT1)瞧,这是什么?

  幼:大桃子。

  2.师:(PPT2)看看有哪些动物想吃这只大桃子呢?

  幼: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毛毛虫。

  师:原来长尾巴猴子、高个子长颈鹿、长耳朵小兔、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都想吃大桃子,究竟让谁先吃好呢?

  二、根据故事内容,按动物身体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一)按动物的个子高矮排序。

  1.师:(PPT3、PPT4)看,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说道“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小动物都纷纷同意了。

  2.师:(PPT5、PPT6)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颗大树开始量了一起,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地量着,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

  3.出示排序卡、动物大图片。

  师:那谁愿意来给这5种动物按高矮来排队呢?

  幼: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

  师:谁最高?第二高的是谁呢?接着轮下来到谁?接着轮下来到谁,最矮的一个是谁呢?

  4.师小结:我们看到了长颈鹿最高,排在了第一位,所以它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二)按耳朵、尾巴的长短排序。

  1.师:(PPT7)这时,长耳朵的兔子和长尾巴的猴子跳了出来,说:“这样可不行。”

  兔子和猴子如果想最先吃到桃子,可以和大家比什么呢?

  师:兔子会和别人比什么呢?

  幼:……(耳朵的长短)

  师:猴子会和别人比什么呢?

  幼:……(尾巴的长短)

  2.师:(PPT8、PPT9)那我们先来看看动物们的耳朵和尾巴在那里吧!

  (师点击课件,幼儿仔细观察。)

  3.师:现在,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排序卡,还有动物的小卡片,等会请你来给动物们排排队,如果你想帮助兔子,就按耳朵的长短来排队,如果你想帮助猴子,就按动物尾巴的长短来排队。排队的时候从有五角星的一头开始,撕下来的双面胶放在中间的盘子里。听明白的就开始吧。

  4.幼儿进行操作,师巡回指导。

  (幼儿从兔子和猴子中选一个动物进行排序比较。)

  5.交流操作结果。(PPT10、PPT11)

  师:谁是帮助兔子的呢?你是按动物的什么来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谁也是按动物耳朵长短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师点击课件进行验证。)

  (请2位幼儿来说一说。)

  师:那谁是帮助猴子的呢?你是按动物的什么来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谁也是按动物尾巴长短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师点击课件进行验证。)

  (请2位幼儿来说一说。)

  6.师:刚才呢我们是按动物耳朵和尾巴的长短来排列的。

  (师出示耳朵排序图和尾巴排序图)

  7.师小结:比谁的耳朵最长,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谁的尾巴最长,猴子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PPT12)正当兔子、猴子争执不下的时候,大肚皮的犀牛使劲跺着脚说:“不行。”,你们猜这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

  幼:……(比谁最重。)

  2.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谁轻谁重呢?

  3.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幼:……(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

  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

  幼:……(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师:那我们就利用跷跷板来比体重吧,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

  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

  幼:……(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

  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

  师: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

  4.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PPT13)

  师:我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张动物们称体重时的图片,请你们数一数每个动物称出来的石头,并记录在相应小动物的旁边,好吗?开始吧!

  幼:(数石头饼记录结果。)

  5.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PPT14)

  师:数好了吗?(师边提问边点击课件,幼儿回答。)

  犀牛几块石头?长颈鹿呢?猴子呢?小白兔呢?毛毛虫呢?

  6.师:现在你们知道谁最重了吗?(犀牛)等会请你们把排序卡上的小动物先拿下来,然后看着动物们称体重时的图片,来给动物们排队,看看犀牛是不是最重的?好吗?

  幼:(幼儿操作。)请其中的一位幼儿到前面来排大的排序卡。

  7.交流操作结果。(PPT15)

  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高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最轻的是谁呀?

  8.师小结:犀牛和动物们比体重,犀牛是最重的,所以犀牛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尝试逆向排序,帮助毛毛虫第一个吃到桃子。

  1.(PPT16)提问:动物们比谁最高,长颈鹿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兔子是第一名,比尾巴最长时,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每一项毛毛虫都排在了最后一位。可是毛毛虫说,同样是和大家比身高、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比体重,每一项它都有办法排在第一位。

  2.提问:毛毛虫是怎样做到的呢?

  (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3.幼:(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

  4.幼儿操作:幼儿想办法,让毛毛虫排在第一。

  5.师:最后,毫不起眼的毛毛虫第一个吃到了桃子。它“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地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5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红又大的桃子。

  6.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聪明吗?(聪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也跟毛毛虫一样认真动脑筋,就会找到许许多多不同的排列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来;自。屈;老师;教。案;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自然测量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编应用题必须有两个数和一个问题,能编出7以内的数的应用题并说出算式。

  2、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①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②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来了2只白色的'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 列算式,5+2=7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活动延伸

  (PPt4)来看图,谁能根据这个图编出更多的应用题,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据:树上树下;鸟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3-22

大班数学教案10-30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精华)07-21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07-23

大班数学教案【必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