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08 08:26:4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精华(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咙。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几种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小实验: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

  2、使幼儿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知道天气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加以运用。

  3、让幼儿了解水蒸气蒸发的现象,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PPT、 《下雨的前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今天查老师把小朋友们带到这里来看电影,你们高兴吗?我还邀请了许多客人老师,大家打个招呼吧!

  师:有时候,天空中会突然的下雨,如果我们没带雨伞的话,就有可能会被淋湿,那样我们就会生病。唉,要是我们在之前就知道要下雨就好了,是吧?

  2、小朋友想想看,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知道天快下雨了呢?

  幼:(电视机里、报纸上、新闻里、电话里、广播里、手机上)哪个幼儿说对了就说表扬的话。

  师:除了从这些地方了解快要下雨了,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了解呢?

  请幼儿讨论一下,老师走进幼儿身边问问。(幼儿说,不知道的话也不要紧)

  师:其实老师有一种很特别的方法也能了解到,你们想知道吗?(幼:想 )

  3、倾听故事,“下雨前的故事”

  师:那我就告诉你们,其实小动物也可以预报天气,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预测的?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播放一段故事)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哪些小动物会给我们预报天气?

  教师出示小动物PPT,让幼儿来说说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来预报天气的。

  4、播放CD,了解动物预报天气的原因:

  师:我们知道,许多的小动物都能预报天气。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呢?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电.影里是怎么说的。(继续播放CD)

  总结:电影看完了,你们也知道了,动物预报天气是空气中有水蒸气的.原因。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预报天气,比如冰箱滴水、干墙面变潮湿,还有一些植物也有这样的本领!只要我们平时用眼睛多看、多观察,就可以做一名小小的气象员,来预报天气了,多神气,多棒啊!

  4、迁移经验,活动的延伸:

  师:下雨前,天空中有变化吗?(天变黑、会打雷、刮风、会闪电……等等。)

  如果知道今天要下雨,我们还能到户外活动玩吗(不能)?

  爸爸妈妈能上班吗?怎么去呢?( 能,带雨伞、雨衣)

  设计意图:

  “下雨”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这次教研中,我们选择了《下雨的前兆》这个活动作为研讨内容。大班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更强,对于科学内容更具有探究性,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难点放在“水蒸气蒸发的现象”上,旨在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激发幼儿愿意观察事物,发现周围生活中不同现象,尝试去探索科学,热爱自然。

  活动目标是对活动有着导向作用,根据我对本节活动内容的理解,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将活动的目标拟定为:

  1、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下雨前兆的知识,知道动物也会预报天气。(知识)

  2、使幼儿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知道天气预报的知识经验在生活加以运用。(能力)

  3、让幼儿了解水蒸气蒸发的现象,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情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九只小猪旅行记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2、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故事画面。

  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有九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旅行时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二、阅读理解

  1、片断一:乱扔垃圾(完整欣赏),把握、理解小猪的一种心态。

  提问:你们都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

  师小结:是啊!小猪来到草地上,看到了“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可它们忍不住还是进入了

  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

  2、片断二:过危桥。

  先出示场景

  提问:

  (1)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它们又看到了什么?提示危桥。

  (2)为什么要竖这块牌子呢(为什么要“禁止”)?

  (3)小猪会过去吗?小猪过了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4)结果是怎么样?

  幼儿完整欣赏,小结。

  3、片断三:钻木桶。

  (1)九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它们闻到了什么?这香味从哪里来的?

  (2)原来是个大大的蜂蜜桶,可旁边又写着什么?想想这回小猪们会怎么做?

  (3)幼儿欣赏,小结。小猪进入木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

  师:九只小猪去旅行,它们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都一样吗?有什么相

  同的地方?你们知道“禁止”是什么意思?

  三、提问拓展

  1、九只小猪还要继续旅行,一路上它们还会经过什么地方?.得都快。

  可是一天,从波浪里冲出一条饥饿的大金枪鱼,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掉了。他逃进漆黑的深水里,又孤独、又害怕,可是,大海里充满了奇妙的生物,他游啊游啊,慢慢又精神起来。

  他看见了像彩虹果冻似的水母……

  他看见了走起路来像怪手似的大龙虾……

  他看见了像被看不见的线牵着游的怪鱼……

  他看见了长得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尾巴在哪儿的鳗鱼

  后来,他看见了一群跟他一样小的小红鱼躲在岩石和海草的黑影子里。“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他高兴地说。“不行,大鱼会把我们吃掉的!”小红鱼说。“可是你们不能老待在这里啊,我们一定要想个办法。”小黑鱼说。

  他想啊想啊,突然说:“有了,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等小红鱼们能游得像一条大鱼以后,他说:“我来当眼睛”。于是,他们在清疼的早晨里游,也在充满阳光的中午游,大金枪鱼一见,弄不清这是什么鱼,通身红红的,这么大——这家伙一定很厉害吧,吓得扭头逃走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达成主题目标热爱动物、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基础上延伸出遵守规则和秩序,在公共场所严格按照指示牌行动的目标,加深幼儿秩序的理解,渗透礼仪教育知识点。 这一故事素材采用生动的动物形象,使故事本身充满童趣, 同时故事中九只小猪的`旅行因为各种标志的出现以及小猪的不同行为而险象环生,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却又富有教育意义,让幼儿在紧张与笑声中明白遵守规则的必要。

  活动意图:

  大班幼儿对于游戏的规则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通过九只小猪旅行中碰到的种种经历使幼儿在思维、情感、行为、审美方式及人生的态度等诸方面带来的影响,引发自我教育、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希望通过故事的欣赏、分析与理解,让幼儿知道一些行为规范,同时更好的为上小学做准备,引发良好的行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绕口令的形式,流畅、快速地朗读儿歌《房子》。

  2、能认真倾听,读准相似字音"方"和"房"。

  3、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找一处可以用石头作画的场地。

  2、教师示范用的纸、笔,小石头若干。

  3、幼儿用书18页。

  4、语言磁带。

  活动重难点:

  绕口令的形式,流畅、快速地朗读儿歌《房子》。

  读准相似字音"方"和"房"。

  活动过程:

  1、出示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带有游戏性质的`童谣,我充分利用彩色小石子,引导引导幼儿边念童谣,边用小石子在地上作画,体验语言的趣味性,幼儿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的整体环节我把握的比较好,幼儿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我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对于一节活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在最后的活动环节中,没有对孩子活动前提出正确的规定,致使最后有些混乱。我会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更好的把控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体验玩雪的乐趣,萌发对雪的喜爱,感受大自然的美。

  2、 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大胆地创作一幅雪地画。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感受玩雪的快乐。

  2、 磁带:诗歌《雪地里的小画家》。

  3、 树枝、小棍、幼儿玩具(雪花片)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体验玩雪的乐趣,感受对雪的喜爱。在玩耍的过程中,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

  比如:踩在雪地上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会发出声音吗?雪摸上去是什么感觉?雪是什么颜色?

  2、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或老师的玩法,引出雪地也能作画的活动主题。

  导语:“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快乐地玩雪。其实,雪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可 以在画纸上尽情地作画。今天,就请你们都来做一个快乐的上画家吧。”

  3、 幼儿在雪地上自由作画,可以用脚踩、手掌按等等。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及时给予肯定。

  此时,播放《雪地上的小画家》,幼儿一边欣赏,一边作画。

  教师学可以引导幼儿用辅助材料作画,如树枝、雪花片等,同时,鼓励幼儿间的合作或师生间的合作。

  4、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互评作品。

  幼儿在自愿结合的小组里,讲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快乐感受,欣赏别人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5、 幼儿讨论雪地作画的感受,说说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作画,让“雪地画”更美丽。

  延伸活动

  1、 将彩色水倒在雪地上,让幼儿在雪地上作画。“雪地画”有色彩更美丽。

  2、 提供塑料碗、杯和彩纸等,协助幼儿做冰花。

  大班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黑白画)

  美术活动:正面人和侧面人(大班黑白画)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图片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图片。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本活动分二教时进行)

  目标:

  1、在学画正面人和侧面人的基础上,表现出人物的动态。

  2、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准备:

  1、人物剪纸的各种动态图片

  2、记号笔、八开纸。

  过程:

  1、请幼儿观察台上幼儿的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2、台上幼儿做出各种动作:如:走,跑,跳,弯腰等,并请其他幼儿根据台上幼儿的动作摆弄人物剪纸的图片。

  3、出示幼儿优秀作品,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讲解绘画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画出正面或侧面的人物脸部特点。

  (2)画出人物的动态。

  (3)主体加密,背景要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作品。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有棱角(滚动不顺畅)的特征。

  2、感受玩玩找找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大摸袋1个,大立体积木5个,“找朋友”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室里各种物品的投放。

  2、幼儿材料:小摸袋,立体积木5个/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音乐游戏“找朋友”导入。

  二、帮助“咯噔噔”

  1、放音乐——听,谁在哭呀?教师告诉幼儿(原来是咯蹬蹬)

  2、咯蹬蹬为什么哭呀?(放录音)(小朋友都找到了好朋友,可是我还没有找到好朋友,怎么办呀?)

  3、师:咯噔蹬说了什么呀?那他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呢?

  4、出示大摸袋,请个别幼儿上来摸出一个咯噔蹬的好朋友。

  师:这是他的好朋友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有角的物体都是咯噔噔的好朋友。它们也叫“咯噔嶝”。

  5、幼儿自己操作。

  师:宝宝在自己的小口袋里也来找找“咯噔噔”的朋友。说一说找到的为什么是咯噔噔的朋友?

  三“咯噔嶝”找朋友

  1、在教室里找咯噔噔的朋友。

  师:小口袋里有咯噔噔的朋友,宝宝看看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它的朋友?找到了就和它玩一玩。

  2、幼儿自由摆弄寻找“咯噔噔”的朋友。

  师:宝宝可以把找到的东西拿起来,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说说这是“咕噜噜”还是“咯噔噔”?有什么不一样?

  3、结束:将找到的'“咯噔噔”的朋友送回家。

  自评:此活动在前两次游戏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了有棱角物体的特性。

  活动开始的音乐游戏,积极的调动了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受到了有好朋友的快乐。接下来的哭泣声,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和关注,从而产生了要帮助“咯噔噔”找朋友的愿望。

  整个活动层层递进,从开始集体为“咯噔噔”找朋友,再每个幼儿自己帮助“咯噔噔”找朋友,一直到在教室中为“咯噔噔”找到更多各种各样的朋友,由集体到个别、由立体积木到各种实物,在游戏的设置上注重了由易到难的顺序。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较好的掌握了物体有棱角(滚动不顺畅)的特征。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沙包》教案01-19

大班教案《区域》01-19

大班团圆教案01-19

大班礼仪教案01-26

大班常识教案01-25

大班手工教案(精选)07-10

[精选]大班手工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