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8 09:17: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

语文教案 篇1

  一、看图导入

  新课

  1、出示温州旧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想说什么?

  2、出示温州新城区图问生:这是哪里?你又想说什么?

  3、在观看了温州的变化之后,今天老师要带去现在的农村看看,你们喜欢吗?(借机出示幻灯片)

  4、出示图像后,师引语:我们到了农村了,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在学生说的时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数数有几座房子?说一说在他们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为什么?

  5、引出题目:哪座房子最漂亮?

  6、读好题目:重点指导:哪、座、房、漂亮(出示卡片认读,教学新偏旁广字旁)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课文拼音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找要学的生字在文中用圈圈出来并多读几次,不会读的可以者来信请教旁边的学习伙伴。

  2、运用卡片检查自学的结果:

  A、重点指导窗、香、青、房(三拼音和后鼻间),门和们的区别。

  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抽读(其余学生跟读)、男女生交换竞读。

  B、出示藏有生字的词语,读读会读的词语。(学生上台来指读)

  三、再读课文

  1、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懂?

  重点理解: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联系幻灯片和周边景物理解)花果香、树成行(行可以用排代替、一排一排的)这么美的地方,你们要怎么样读这几句话呢?(开心的.,美美的,愉快的)

  2、在小作者的心目当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为什么小作者的心目中,我们的小学堂是最漂亮的呢?学生自由说。(政府部门将学堂建设的很漂亮,比其他的房子都漂亮,我们小学生在里面学习的时候可幸福、快乐自豪了)

  那我们怎么读好这句话呢?(自豪的)

  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指什么?(指有很多房子,数都数不完)

  3、学生朗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了”和“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5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2.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整体感知 10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一) 默读课文

  (二)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细研课文 15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获得其简略的答案。

  四、合作与探究 10分钟

  提出师生合作与探究的问题: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桥之美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则?

  (二).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来印证这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1.找出句子,并简答文中所呈现的三条基本的审美原则。

  2.从生活中举出实例来印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组(中等生):整理课堂老师讲解的知识。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5分钟

  二、提出有关课文内容整合性的问题: 15分钟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挥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如:对比、变化和和谐等,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是怎样的?

  (概述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正面举例具体阐述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景物既能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从反面举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相互衬托、相互响应。

  (三).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试举例说明。

  (《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三.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难句的情味. 20分钟

  例如: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方法指导——

  1.根据文中的段落中心句,来思考并归纳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思考并回答问题。

  3.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子在文中的语境、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审美原则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四、课堂小结 5分钟

  五、布置作业 2分钟

  A组(学优生):仿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我校大门之美》的小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B组(中等生):研讨与练习一、二 。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桥之美》板书设计一

  总——桥美在何处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现实中的桥 杨柳拂桥——令人销魂

  正面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令人驻足

  分—— 艺术中的桥

  —————————————————————

  反面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

  总 总说桥之美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八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7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姐姐后、孙中山前加大括号)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

  活泼

  喜欢

  姐姐

  痛苦

  流泪

  生气

  心痛

  孙中山

  没笑脸

  没歌声

  刺痛心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3、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4、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1、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é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 玲珑剔透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简陋 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语文教案 篇6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块地非常往前西瓜进行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看见了好多好东西。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又大又多。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__又__”式词语:

  又高又瘦又矮又小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又白又亮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又哭又闹又蹦又跳

  又长又细又鲜又嫩又气又急

  2.想一想: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哇!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看上去好好吃!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喜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喜爱。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

  表示“不专一”的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喜新厌旧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心无二用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还去追。最后,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唉!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真是后悔啊!现在搞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①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②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③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④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⑤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⑥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_________,再来到__________,又来到__________,最后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再摘了__________,又抱了__________,最后去追__________。

  明确:

  (1)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①扛②扔③抱④捧⑤掰

  (1)今天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 )玉米。

  (2)我看见平平在教室里乱( )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 )妈妈。

  (4)小猴子( )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 )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⑤(2)②(3)③(4)①(5)④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略)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1、学生注音。

  2、学生查词典注释。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3、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283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8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5、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

  2、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课文体现以下特点:(1)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2)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3)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4)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5)传递深切的人文关怀。

  3、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确定,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4、“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习作教材内容为:(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2).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3).向大家推荐自己难忘的经历(一本书、一个地方、一种游戏、一道菜等),再写下来;(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5、“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另外,教材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安排一个“学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经过八个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中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3课时课文1~2680课时习作1~714课时

  练习1~721课时共计:118课时

  六、教学进度:

  教学要求:

  1、结合平时的教学,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读懂文章,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批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悟课文借鸽子所阐明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PPT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检查学生第一次与文本对话效果)

  1、古语有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不错的,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一篇自主批读课文,齐读课题。(8、鸽子)昨天我们已经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将继续运用我们已有的读书方法把文章中的一些词句推想开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主要内容、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尝试研读(指导学生深入与文本进行第二交次对话)

  1、本文是一篇自主批读文,我们可以怎么来读呢?课前的提示与建议中是这么说的(出示提示与建议)师生齐读。

  通过齐读我们知道了,在读本文时,可以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不错,我们可以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进行推想、批注,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推想、批注,更可以对你预习时留下的批注进行补充。现在就请大家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批注。

  2、学生自读课文写体会,教师巡视,注意在巡视时点拨学生的批读角度。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句进行再次批读,第三次与文本对话)

  1、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在读文时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希望大家在交流时能够充分说出自己的体会,当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

  2、首先让我们来交流提示与建议中提到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你从文中找到了哪些?如果没有找的孩子也别担心,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相信你会有所收获哟!

  预设1:“我不养它找您干什么!”

  生:从这里我体会到作者认为老人的问题多此一举。

  生:我体会到作者就是因为要养鸽子才去找老人的。

  生:我体会到作者心里对老人的不屑。

  ……

  预设2:小题大做!捡只鸽子养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后悔不该来。

  生:养鸽子和品行修养有关吗?我不这么认为。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不赞同老人的想法。

  ……

  师:你们是怎么读懂这个句子的呢?(抓住“小题大做”这个关键词)你真会读书,知道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读出自己的`体会。你怎么理解“小题大做”呢?(捡只鸽子养没什么大不了,老人却认为这不道德,我认为这就是老人在小题大做。)(老人把养鸽子与人的品行修养联系起来就是小题大做)了不起,知道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如果这么一只惹人爱的鸽子自己飞到你家的阳台上,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既然我们这样想,那老人的“把别人的鸽子归为己有是很不道德的话”也会让我们觉得是(小题大做)。

  师:刚才我们怎么进行推想的?首先找出相关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从中抓住关键的词(小题大做)并联系上下文分别对“小”和“大”进行理解,也就是理解词语中的重点字,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推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最后我们还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推想到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推想开去,这样我们就能深入地领会文意了。

  3、接下来我们继续交流,你对文中哪些地方还很感兴趣,读出了体会。

  A、动作

  预设1:我立刻把它抱进屋里。

  生:从“立刻、抱”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这只鸽子。

  师:不错,抓住人物的动作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预设2:我抱着鸽子,踏着对泥土的芬芳……(作者想养鸽子,爱鸽子)

  预设3:我抚摩着鸽子,似乎感到它生命的脉搏在跳动!……(喜欢、舍不得)

  B、语言

  预设1:“鸽子比人还重感情。它失去了亲人,就算你养,也不一定能养活。放了它吧!它的主人也许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它回家呢!”

  生:鸽子的特点:重感情,失去亲人,不能养活

  生:老人关心鸽子。

  师:是啊!老人关心鸽子,希望我能放了它,这让我们看到了老人那颗(善良的心)这里我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预设2:“放了它吧!你喜欢,我可以送你一只……”

  生:老人非常想给鸽子自由,爱鸽子,老人很善良……

  师:是啊!为了能让我放鸽子,老人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各自与我交换,这不但让我们看到老人对鸽子的关心,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善良,坚强,纯朴”的心。

  预设3:“鸽子,生来就是为了飞翔。人们说,……”

  生:鸽子坚强,鸽子是友爱的象征……

  生:我体会到了老人知识渊博……

  师: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从他的话语中,我不仅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鸽子的故事,更体会到了老人(善良、坚强而又淳朴的心)。

  预设4:它从南方起飞,要去黑龙江,是一只参加比赛的鸽子,这场暴雨迫使它降落在你家。

  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老爷爷对鸽子非常了解、熟悉。

  师:之所以他这么熟悉、这么了解鸽子,是因为老爷爷非常(爱)鸽子。

  生:我体会到鸽子师因为暴雨而迫不得已掉落在作者家窗台的。

  预设5:把截获的鸽子归为己有,是不道德的。养鸽是一项情趣高雅的运动,养鸽者最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

  生:养鸽者要有修养,截获人家的鸽子养不道德……

  预设6:“再见了,一路平安!”

  生:我体会到作者舍不得这只鸽子。

  师:是啊!望着渐渐远去的鸽子,我心中是那么的不舍,“再见了,一路平安!”道出了我对鸽子的(祝福),还道出了我对鸽子的(喜爱),此时此刻,我对鸽子的一切都浓缩在了这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7个字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可以在“再见了,一路平安!”处讲。

  C、神态

  预设1:“那眼神依然那么和蔼,那么亲切,不过似乎又多了一份渴求。”

  生:我从渴求体会到了老人非常希望各自得到自由……

  师:老人渴求我放了鸽子,给鸽子自由,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老人那颗(善良纯洁的心)这里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2:“老人已经恳求了”,这里的恳求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可敬的品质。

  望着远去的鸽子,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面对这样一位善良、将强而又淳朴的老人,我的视线模糊了)这泪水是为谁而流?文中还有一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我的视线模糊了。这里的泪水又是为谁?我的心里分别想到了什么?试着动动笔,批注在旁边。

  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四、深化中心,回归整体

  1、就因为老人善良、坚强、淳朴的心让我感动,使我从原本想收养这只鸽子到后边放飞鸽子,并为它祝福。如今鸽子离开了,或许已经回到了主人的身边,这事也已经过了很久,可我永远也没办法忘记,我没有办法忘记的仅仅是那只鸽子吗?你觉得还有什么?(老人善良、坚强、淳朴的品质)是啊,也因为它,帮我找回了无私,善良,和友爱。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份善良,多一份无私,多一份友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8 鸽 子 小 题 大 做

  收养 放飞 捡只鸽子 不道德 推想课文

  无私 善良 友爱 养没什么大不了 推想

  联系实际 推想开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7-28

语文《绝招》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