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1 08:52:4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通用]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科学教案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 篇2

  对幼儿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活动。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塑料泡沫、橡皮筋、硬纸板、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塑料泡沫削成小船的造型,尾部中间挖一个长方形孔。

  (2)剪一张硬纸板如图折叠好后,中间穿过橡皮筋,再把连接处粘好,做成螺旋桨。(见“橡皮筋游艇图1”)

  (3)将螺旋桨上的橡皮筋拉到船身上,游艇就做好了。(见“橡皮筋游艇图2”)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不停地旋转桨叶,使橡皮筋上足弦,然后把游艇放入水中,松开手,游艇就会在水中航行起来。

  (2)让两名幼儿进行游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游艇行驶得快。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游艇在航行时螺旋桨发挥的.作用。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橡皮筋拧的松紧程度与游艇航行速度以及航行距离间的关系。

  ●提醒幼儿注意橡皮筋不要拧得过紧,防止绷断。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弹性不同的橡皮筋和软硬程度不同的塑料片来制作螺旋桨,探索它们与游艇航行速度的关系。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电风扇的叶片,快艇、游轮行驶时螺旋桨的样子,或让他们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丰富相关知识。

  小知识

  螺旋桨是靠桨叶在空气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有两个或多个桨叶,叶片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它被旋转紧后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就会产生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带动叶片转动,而叶片转动会将水翻动起来,从而推动游艇向前航行。飞机与船都是靠螺旋桨装置来进行发力,带动机身或船身前进的。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大胆尝试探究。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学习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塑料积塑、沙包、飞镖、飞盘、纸条、树叶、画有相应物体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凝引入,引发幼儿猜测:扔向上一个物体,它会怎么样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

  1、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玩物体,观察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用画的方法记录: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并尝试作画画的方式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它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样子,并用画画的方式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是那一种物体,它落下来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并用动作表示。

  五、活动延伸:

  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游戏,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问题。

  2、引导幼儿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弹跳、能滚动、在水中会浮起来。

  3、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场地、一盆水、废报纸、布、毛巾、木块、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一、设问导入:,看,这是什么(各种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样都来猜猜会怎么样?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球,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去试一下吧。 让幼儿自由的探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用球进行了实验,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把球宝宝放到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宝宝又会怎么样呢?(会向上弹起来)

  现在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进行观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观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实心物体比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让幼儿在地上拍球,球会弹跳起来,感知球有弹性,所以能跳起来,学习名词“弹性”

  (3)、让幼儿把球放在不同物体上向前滚,比一比哪一个球能滚得更远?感知球滚动的快慢和地面有关。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想!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会向上跳起来,还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滚动。

  活动延伸: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宝宝在水里的时候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会跳起来,还有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的滚动,真的是太神奇了,现在我请小朋来帮老师想一想哪一些球宝宝会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宝宝拍拍它会跳起来?还有哪能些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球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喜欢玩的玩具。我在组织幼儿玩球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使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存在的原因。

  2、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判断及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活动准备:

  选择阳光的日子、在教室布置成黑黑的,并放一盏灯在教室。

  活动过程:

  一、玩踩影子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带领小朋友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影子影子的特征,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影子?

  通过幼儿自由玩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

  二、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 。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影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让幼儿幼儿观察了解:天气是什么样的,并提问如果阴天没有太阳会不会有影子。教师小结:太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体上,身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产生了影子。

  三、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感受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

  教师带领小朋友回教室做实验:发现没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会有影子。教室不开灯,一片漆黑,学生们发现看不到影子;教师江灯开启,请学生看,有了影子。教师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吗?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得到: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

  请学生玩手影游戏,体会影子和光带给我们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快乐植树节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预备:

  1.请孩子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孩子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孩子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孩子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孩子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孩子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孩子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引导幼儿认识“小问号”的符号(?),并愿意和小问号做朋友。

  3、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

  自制传声筒30根(空心、实心各半),“小问号”符号卡片15张。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拿起纸棒玩起来,有的把它当金箍棒拿在手上转;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用;还有一个小朋友把它当话筒用……)2、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饶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王烁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教师话音刚落,幼儿就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有的在点头,有的在笑,似乎听到了什么。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幼儿纷纷抢着回答)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的'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3、认识“小问号”符号。

  (1)我在提供给幼儿的传声筒中有意识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间塞进了纸团,讨论时,拿到这根“传声筒”的小朋友说听不清,于是在小结后我就引导幼儿观察这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从外表看和部分幼儿说是一样的)。

  (2)出示小问号(?)教师接着问:“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根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小问号)这根“传声筒”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注: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都发现听到的声音也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然而然地也产生了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号”卡片。

  4、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5、小结。

  刚才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已经找到了带小问号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是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小问号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带领我们去学习、发现很多的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碰到了小问号,就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或者去问大人。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2、培养观察辨别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各种工具在校园里捕捉过昆虫,和爸爸妈妈参观过昆虫馆。

  2、材料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回忆。

  最近你们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昆虫馆,请给大家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亮眼睛二: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从以下图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为自己当上昆虫小博士而高兴。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 篇10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过的瓶瓶罐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小班幼儿,让幼儿摆弄各种空瓶罐,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探索开合瓶盖的不用方法,学习用拧、按、拨等动作来开合瓶罐。

  2.感知各种瓶罐盖子的特征,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盖子进行匹配。

  3.愿意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会开简单的'瓶子。

  环境准备

  不同瓶盖的瓶罐。

  重点难点:

  学习开盖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找找你喜欢的瓶罐宝宝,和别的瓶罐宝宝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些瓶罐宝宝的小帽子一样吗?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一、和瓶罐宝宝玩一玩。

  1.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二、探索打开瓶罐的方法。

  里面有什么?有的瓶罐里藏着宝贝,请你找一找在哪里?你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请你想办法把小帽子拿下来,打开瓶罐看一看吧!怎样打开来?宝贝是什么?你是怎样把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拿下来的?你还能把它的小帽子再戴上去吗?

  1.请个别幼儿说说各自开合盖子的方法,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演示,请其他幼儿尝试。

  2.品尝糖果:把你的宝贝藏到你的小肚子里去吧糖纸怎么办?

  3.请幼儿把瓶罐的盖子盖好。

  三、练习开合瓶罐盖子。

  1.戴帽子比赛。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后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2.将每组瓶罐的盖子打乱后放在桌上,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中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3.分享盖盖子的经验。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很快找到盖子盖上的?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正因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的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我们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让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从而探索打开瓶盖的不同方法。

  看到瓶罐,孩子们肯定会想办法打开瓶盖,寻找瓶子中的奥秘。所以这节活动的目标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打开瓶盖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欲望,又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但是我应该更注重在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打开的方法上,而不要完全将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无法祈祷孩子主动学习。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