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12 08:06: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7篇[优选]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绘本《叮咚——是谁呀》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简单,绘本的开始部分讲述了小动物到小宝家去做客的情节,后面呈现了小宝过生日的惊喜,使故事出现了小高潮;二是对话重复,在绘本中出现最多的是小宝说的“你好,你好,请进,请进,我在等你哦”和动物说的“小宝,祝贺你”,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重复性;三是绘本中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有小班幼儿比较熟悉的母鸡、小狗、小猪和小兔,也有不太熟悉的袋鼠、狮子等;四是画面简洁明了,便于小班幼儿观察。基于以上特点,我觉得这一绘本特别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幼儿阅读。

  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我采用了以下策略。首先,对绘本中的对话进行了修改,简化为“你好,请进,我在等你哦”,易于幼儿理解和学习。其次,分别采用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说一说去小宝家的客人是谁,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第三,充分挖掘绘本的潜在价值,拓展教学内容,使活动更具整合性。例如,提出“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的问题,让幼儿知道许多动物都有尾巴,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让幼儿看影子猜动物,从而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等等。

  倾听与表达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以支持幼儿的学习。首先,我把“学习简单的对话”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先采用示范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再请幼儿模仿,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对话。其次,我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响亮地说话,使幼儿愿意表达并在表达过程中体验快乐。

  目标:

  1.在听、看和猜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

  2.对角色语言感兴趣,学习简单的对话。

  3.体验同伴间友好相处的愉快情感。

  准备:

  1.自制可活动的大图书《叮咚——是谁呀》(小狗来做客,图上的门可以打开,打开门可见小狗图片;动物们来做客,门上画有动物们的影子,打开门可见动物图片)。

  2.录音(“叮咚”门铃声,母鸡叫声,其他多种动物的叫声,《生日歌》伴奏带)。

  过程:

  一、轻松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们看,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是谁呢?

  师:他叫小宝。我们和小宝打个招呼吧。

  二、阅读画面,理解故事

  1.阅读图一:母鸡来做客。

  师:有一天,小宝在家中突然听到“叮咚——叮咚——”,门铃响了。小宝问:“是谁呀?”我们来听一听、猜一猜到底是谁吧。(引导幼儿听声音猜动物。)

  师:你们觉得是母鸡。那你们来学母鸡叫,我来把它请进来看看是不是母鸡。(引导幼儿学母鸡叫,教师出示大图书中母鸡的画面。)

  师:小宝看见母鸡说:“你好!请进!我在等你哦。”小宝是怎么和母鸡打招呼的?我们来学一学。(集体、个别学习。)

  师:小宝真有礼貌。母鸡说:“小宝,祝贺你!”

  2.阅读图二、三:小狗来做客。

  师:“叮咚——叮咚——”,呀,又有客人来了。小宝问:“是谁呀?”可是没有声音,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吧。(引导幼儿学说:“是谁呀?”)

  师:可是,还是没有声音。小宝走过去,看见从门缝里露出一条尾巴。这会是谁的尾巴呢?(引导幼儿根据画面上的尾巴进行猜测。)

  幼:小羊的尾巴/小狗的尾巴/小猫的尾巴……

  师: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尾巴的动物,了解许多动物都有尾巴。)

  师:这么多动物都有尾巴,那小宝家门外的客人会是谁呢?我们赶紧把它请进来吧。(出示大图书中小狗的画面。)

  师:是谁呀?看见小狗,小宝会说什么?

  师:我来做小狗,你们来做小宝好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幼儿学习小宝和动物之间的对话。)

  师:小狗又会说什么呢?

  3.阅读图四、五:动物们来做客。

  师:“叮咚——叮咚——”,呀,又有客人来了。小宝怎么问?

  师:我们来听一听到底是谁来了。(播放动物们杂乱的叫声。)

  师:你听出来了吗?都有谁?

  师: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狮子、袋鼠、小猪、兔子等动物的影子,引导幼儿辨认,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

  师:它们是谁?你们认识它们吗?(有长长鬃毛的是狮子,有长长耳朵的是兔子,前面有口袋的是袋鼠,身体胖胖的是小猪。)

  师:这么多动物都来小宝家,小宝看见了会怎么说?

  师:如果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小宝会说:“你好!”如果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小宝就要说:“你们好!”我们一起再来说一遍吧。

  师:动物们—起说:“小宝,祝贺你!”

  三、设置悬念,体验情感

  1.理解“祝贺”的意思,体验动物们的愉悦心情。

  师:今天,这么多动物到小宝家来做客,而且都说:“祝贺你!”你们知道“祝贺”是什么意思吗?

  师:“祝贺”就是“祝福”“庆贺”的意思。动物们为什么要祝贺小宝呢?

  师:(出示图六)我们一一看。哇,原来是小宝过生日啊!动物们给小宝送来了鲜花,送来了祝福,大家心里怎么样?小宝心里怎么样?

  2.集体演唱《生日歌》,分享小宝过生日的快乐。

  师:我们一起为小宝唱生日歌吧。(播放《生日歌》伴奏带,师幼一同演唱。)

  四、欣赏故事,完整感受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叮咚——是谁呀》。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一听这个故事吧。(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学念对话。)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2、 幼儿初步认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毛毛虫”胸饰、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佩带“毛毛虫”胸饰。

  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二、观察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毛毛虫吃了什么呀?

  2、看毛毛虫图片,师幼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

  三、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

  增添情趣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四、仿编故事师幼一起讲述仿编的故事。

  延伸活动:

  师:呀,这里还有几条毛毛虫肚子饿饿的,我们到外面找点东西来喂它们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重点: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

  2. 请一位幼儿园不认识的老师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 玩具、巧克力、果冻。

  活动过程:

  一.安全演练

  1.教师扮羊妈妈,告诉幼儿要出去找好吃的,请幼儿在家等妈妈回来,如果有陌生人来,不要离开家。请一个陌生的老师扮老狼来引诱幼儿。

  2.集体讨论: (1):妈妈出门前怎么说的?

  (2):老狼来了是怎么说的,宝宝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三.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拿出玩具给她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呢?应该怎么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小班教案 篇4

  一、教案设计:

  学生设计:我班的孩子都是9月份新入园的小班孩子,经过2个多月的适应,孩子们已经很少出现哭的现象。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对于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并且对小动物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目标设计:

  1、通过“饲养”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加深对小动物喜爱的情感。

  资源设计:

  小鸡、小猫、小狗图片,手工纸若干、教学课件

  过程设计: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课件图片: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为什么?

  2、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

  3、欣赏课件内容。

  t: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喜欢吃什么?

  游戏:小动物吃什么?

  二、喂养小动物

  游戏:喂养小动物

  t:小动物们在进行吃东西的比赛,我们来看看谁吃的东西最最多?

  游戏:排排队

  三、动手制作

  1、t:你想做哪些好吃的东西喂小动物?

  2、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撕纸制作食物。

  3、幼儿把制作好的食物喂小动物吃食。

  4、重点关注:喂食的情况,引导幼儿边喂边和小动物说说话。

  四、互相交流

  1、小动物们吃饱了吗?

  2、请幼儿说说喂小动物吃了些什么?

  3、教师帮助幼儿适时调整小动物的'食物。

  评价设计:

  小班新入园的孩子还是对于幼儿园的环境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特别是当老师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反抗行为会表现地更加的明显。这个月,我们正好开展“小动物”的主题,而小动物是小年龄的孩子们最最喜爱的话题。所以我选择了小鸡、小猫、小狗这三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孩子们非常了解这几种小动物的饮食习惯,并且也对喂养小动物有一定的兴趣。

  二、课堂实录: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课件图片

  师: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为什么?

  幼:喜欢,我家的小狗会舔我。

  幼:我觉得小动物很可爱。

  2、师: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

  幼:小狗喜欢吃肉骨头。

  幼:小鸡喜欢吃虫。

  幼:小猫最喜欢吃鱼。

  3、欣赏课件内容。

  师: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喜欢吃什么?

  幼:小鸭喜欢吃蚯蚓,还喜欢吃水草和螺丝。

  游戏:小动物吃什么?

  师:小猫还喜欢吃什么?

  幼:老鼠

  师:小狗还喜欢吃什么?

  幼:还喜欢吃肉、鱼

  二、喂养小动物

  游戏:喂养小动物

  师:小动物们在进行吃东西的比赛,我们来看看谁吃的东西最最多?

  游戏:排排队

  幼:小兔子吃萝卜,小松鼠吃松果,小熊吃蜂蜜,小鸡吃虫子,小老鼠吃饼干

  三、动手制作

  1、t:你想做哪些好吃的东西喂小动物?

  2、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撕纸制作食物。

  3、幼儿把制作好的食物喂小动物吃食。

  4、重点关注:喂食的情况,引导幼儿边喂边和小动物说说话。

  四、互相交流

  1、小动物们吃饱了吗?

  2、请幼儿说说喂小动物吃了些什么?

  3、教师帮助幼儿适时调整小动物的食物。

  三、专家点评:

  1、活动的重难点不明显

  2、活动引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来激发幼儿兴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幼儿的相关经验没有提升

  4、环节之间出现重复的现象

  四、自我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高,因为小班的孩子对于小动物有很大的好奇感。当我提出“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的时候,他们还是很容易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第三环节,我觉得显得有些多余,使环节与环节之间出现了相互重复的现象,我应该准备一些孩子不经常看到的小动物,让他们了解一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以提高孩子们的知识经验,不至于出现活动的重难点不明显的现象。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橘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盘子八只,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每组苹果一只。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出谜面,幼儿猜谜底。

  小小红坛子,

  装满红饺子,

  吃了红饺子,

  吐出白珠子。(橘子)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个橘子。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黄黄青青的,圆圆扁扁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苹果又有什么感觉?(橘子软软的,苹果硬硬的。)

  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清香的气味)

  4、师小结:橘子黄黄青青的,圆圆扁扁的;橘子摸上去软软的,而苹果硬硬的;橘子有一股清香的气味。

  三、感知橘子的内部特征

  1、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2、幼儿讨论:怎样打开橘子?从哪里打开最容易?(软的一头)

  3、教师示范,幼儿看。

  大拇指在软的一头挖一个洞,把皮慢慢地往下剥,一片一片的,剥成花瓣状。

  师:看看像什么?(橘子花)

  4、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剥成橘子花,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师: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橘黄色的)

  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的?(一瓣一瓣的)

  一瓣一瓣像什么?(像月亮、小船、饺子、香蕉等)

  四、幼儿品尝橘子,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师:请你尝一瓣橘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甜甜的)

  五、与同伴、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分享品尝橘子

  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非常辛苦,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橘子吧,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引导幼儿边送边说:某某,我给你吃橘子。)

  六、师小结:橘子的肉食橘黄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有点酸,有点甜;有的橘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色的珠子,吃的时候要吐出。我们都要喜欢吃橘子。

  七、收拾与整理。

  活动反思:

  平时在家中也一直吃橘子,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是为了让家长看到我们的孩子都是很行的,都会自己做事情的,而且是很讲究卫生习惯的。活动中,不仅从颜色、形状、数量、味道等方面认识了橘子的一些基本特征,还培养了孩子与人分享物品的品质。分享橘子这个环节非常活跃,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剥的橘子分给爸爸妈妈、好朋友吃;在剥桔子花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个个兴致高涨,都高高地举着自己剥的橘子花,兴奋地说着:“看,我的橘子花漂亮吗?”家长们看到了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点滴进步,都兴奋不已,整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无穷快乐,而且增进了家园了解和亲子感情。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规程中指出〉: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要以积极运用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原则。图书是以其色彩鲜艳、富于童趣的具体形象呈现给幼儿,深得幼儿的喜爱。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通过看看、听听、讲讲、想想甚至是表演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我今天选择的《小蚂蚁坐汽车》这节活动很适合中班孩子进行故事表演,我班孩子真好很喜欢表演,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体会一片真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其乐融融的情景。

  活动目的:

  1、继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导幼儿正确的阅读方法。

  2、让幼儿体验关心老人、其乐融融的情景。

  3、让幼儿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人手一册小图书、小蚂蚁的纸偶一个、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故事的'录音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用猜谜的口吻。让幼儿猜猜谁来了,然后出示“小蚂蚁:的纸偶,引导幼儿观察,感受小蚂蚁的小。

  2、人手一本图书,仔细观察封面,知道故事的名称。

  二、幼儿翻阅图书,记住故事里的动物,初步能看出它们在干什么。

  三、师生共同阅读图书

  跟老师一起边看书边讲,老师讲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1、小蚂蚁要到外婆家里去,在车站等车,汽车开来了,问:“车上坐着谁?”

  2、小蚂蚁坐上汽车,汽车又到站了,上来一位熊婆婆,大家都给她怎样?(学讲短句:熊婆婆,请到我这儿来坐。)

  3、小蚂蚁也给熊婆婆让座,熊婆婆说:“我坐了你的座位,你怎么办?”

  (幼儿动脑筋想想,说说)

  4、小蚂蚁坐在了哪里?

  四、完整地听一遍故事录音,幼儿再次阅读。

  五、引起幼儿表演的兴趣

  让幼儿开展讨论:

  1、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2、你们乘车的时候给人家让过坐吗?你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我们来表演小动物们在车上是怎样关心熊婆婆的,怎样给熊婆婆让座的好吗?

  幼儿分别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老师在一边说旁白,边指导幼儿表演。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积极仿编。

  3、体验帮助别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出租车、小猴子、蛋宝宝、小熊、长颈鹿、小刺猬。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坐过出租车吗?坐了以后觉得怎么样?

  2、这里也有一辆出租车,它是谁的呢?

  3、噢,原来是小猴的出租车,你们猜猜看小后猴的出租车能否让他的客人满意呢?

  (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提问:会不会让客人满意呢?

  二:理解故事内容。

  1、乘客对小猴的.出租车到底是否满意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幼儿欣赏故事第一遍)

  提问:

  (1)故事里谁坐了小猴的出租车?

  (2)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小猴和蛋宝宝遇到了一些困难,结果是否满意吗?小幼是怎样让它的客人满意的呢?

  提问:

  (1)、小猴是怎样让小熊满意的呢?

  (2)、蛋宝宝也坐了小猴的出租车,小猴又是怎昂让蛋薄宝宝坐得满意的呢?

  最后小熊和蛋宝宝坐了小猴的出租车后觉得怎么样?

  3、你喜欢小猴吗?为什么?

  二、仿编活动。

  1、听说坐小猴的出租车非常满意,小动物们都想坐小猴的出租车,还有谁也会来坐呢?

  2、想想看它们遇到什么困难?小猴会不会帮它们解决呢呀?

  (请幼儿自由讨论)

  3、我们来把你的想法编进故事里好吗?

  4、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自由表达。

  1、小朋友想不想去乘一下小猴的出租车?那你希望着辆车有哪些特殊的功能呀?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去告诉给客人老师听。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11-07

【经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精选]08-08

[精选]小班教案08-11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合集)小班教案08-01

小班教案(通用)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