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3 14:00:1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合集】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5篇【合集】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影子一向对幼儿有一种神秘感,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此活动,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时发展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的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3、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等。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等。

  3、实现要让幼儿懂得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他究竟是怎样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操作以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操作

  1、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突发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让幼儿相互之间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说一下,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为什么有的乌龟不会跳舞?

  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1)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2)启发幼儿设计各种形象的小动物并能让它跳起舞来。

  (3)启发幼儿在让小动物跳舞时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因此小动物们就会变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告诉幼儿利用晚上的实践来多观察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可以使影子变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动深得小朋友们喜欢,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因此比较成功。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2、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试着总结出“声音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这一理论。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参与小组和同伴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科学发现室、实验记录本、笔。

  活动建议:

  1、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想去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

  1)以每个小组为单位,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把组员观察发现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用图来表示。每个组的成员要积极的动脑筋找答案,配合组长。

  2)用验法来摸一摸、做一做、听一听、想一想,找一找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发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发现到的结果,找到的答案。

  小结: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啊,声音是物体通过震动而产生的,我们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体自己在那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知道了这个原理以后,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也叫乐音;哪些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很刺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叫做噪音。

  4、活动可以继续延伸,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探索,让幼儿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

  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因此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手电筒的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对光的兴趣,通过游戏来发现问题,在实践操作、探索中初步了解光的穿透现象,尝试边操作边记录实验结果。头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电筒,告诉了孩子们我们可以和手电筒做好多的游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第二天已经有一部分孩子带来了手电筒,在收集手电筒阶段就印证了我的猜想,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催着我,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和手电筒交朋友呀?”,由于手电筒收集了几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动开始了。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游戏:踩光、追光,老师变魔术

  一会儿老师用书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问:(“光怎么不见了啊?”“老师你把光关掉了吗?”)

  师:“没有啊,你们看光不是还亮着吗?”

  (那我们怎么看不见光了呢?,书把光遮住了,光照不过来了。)书能把光遮住,那这个塑封纸也能把光遮住吗?

  (一开始,孩子们都很兴奋、很高兴,注意点都集中在老师的手电筒上,所以我创设出游戏的环节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通过游戏,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咦,真奇怪,怎么有的东西手电筒的光穿不过去,而有的东西手电筒的光却能穿过去啊?)

大班的科学教案:手电筒的光

  3、通过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动,进一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把剪刀(各种交通工具的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师生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胡萝卜火箭》

  2、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实物图片,然后分组讨论,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不同点。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总结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不同点,并启发幼儿认读相应的汉字。

  4、游戏:"给图片找家"教师在黑板上写汉字:"水中、地面、天空",请个别和全体幼儿读一读。

  引导幼儿按照交通工具行驶的地点对它们进行分类。

  5、游戏活动:"我是xx地方的交通工具。"教师请幼儿任意拿一张图片在手中,教师出示一张汉字卡片。幼儿根据汉字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