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8 09:18:4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 dì;“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 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急切地寻找”,写出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 、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 、认真阅读课文。

  2 、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太累,腰酸,腿疼,脚也麻。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四、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五、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六、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ㄥ”,认识2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第一、二小节,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各动物尾巴的特征,添画尾巴。

  4、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第一、二小节,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ㄥ”,认识2个偏旁“八”和“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今天,邬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组拼音:wěiba

  请看,你能来拼一拼吗?(指名2、3名学生读)

  拼读正确,注意“巴”是轻声。

  评价:哦,我听出来了,“巴”是轻声,读的时候要注意。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瞧,生字宝宝也出来了!

  出示词语:尾巴

  看一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两个字记住?加一加,减一减。

  评价:你真会动脑筋,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偏旁和字来记生字,真是个好办法。

  2、什么动物有尾巴?生答:猴子、兔子、小鸟┅┅

  是呀,好多好多动物都有它们的尾巴。

  今天,这么多动物都聚在一起比尾巴呢。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尾巴”这一课。

  让我们一起响亮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参赛选手

  1、比赛到底进行得怎么样,就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第83页,自己轻轻地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把生字宝宝读准了。

  小朋友读得挺带劲的,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

  2、你瞧,生字宝宝在84页后面开会呢,开完会想回家了,请你把生

  字宝宝圈一圈,再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3、老师把生字宝宝也找出来了,谁能帮我们不拼一拼?

  你来读,其他孩子可要听仔细了,当好小评委。

  指出缺点,正音:短扁

  评价:你真能干!这么多的字都能读正确。老师真佩服你。

  4、那么到底有哪些小选手呢?你瞧,他们来了!

  图片依次出示:猴子、兔子、鸭子、松鼠、公鸡、孔雀。

  5、你能把参赛选手的名字响亮地来报一报吗?

  指名读。正音:松鼠“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

  猴子、鸭子、兔子大家,这三个词后面的“子”,都念轻声,我们可要注意了。

  6、动物们都到后台去准备了,只剩下这些词语宝宝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1)齐读。

  (2)拼音朋友也走了,现在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哦,谁能来说说它们的名字吗?

  7、动物们都等不及了,想快些参加比赛呢,都说:“比赛快开始吧。”别急,别急,谁来当当小主持人,把参赛选手来介绍一下呢。

  自己先轻轻地说一遍。

  指名说。谁愿意来当这次比尾巴大赛的小主持人?

  评价:这位小主持真有水平!真是一位好主持!小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时候,声音可是很响亮的哦。

  生如果有困难,就给予提示:

  今天参加比赛的有()、()、()、()、()和()。(在最后两个动物之间加上“和”就更好了。)

  ()、()、()、()、()和()都来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的有(),有(),有(),有(),有(),还有()。

  8、现在小朋友再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老师发现小朋友在读的时候,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的。

  三、、朗读儿歌,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感受儿歌的情趣。

  (一)读好问句

  1、比尾巴大赛马上开始了!比赛的内容有:

  出示第一小节的话。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长——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2、自由读第一小节,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标点符号叫问号。)

  3、读好问句

  师:问别人的时候,就要加上问号。加上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说?

  谁来说说第一个问句:谁的尾巴长?

  (根据学情的不同,分两种情况。)

  A师:谁来读读这个问句?(指两、三名学生读,学生读得较好。)

  指名读,评价:(我们问别人的时候是这样问的吗?你这样是在问别人吗?你感觉到他是在问别人吗?我感觉你在问我了?)

  师:那就让这位同学当小老师带我们大家说一说。

  B(指名的几名学生没有读出问句的语气)

  师:老师也想来说一说。你们觉得老师问得怎么样?

  谁能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谁说得好,就让他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4、你能把三个问句说好吗?

  自己试试吧。

  学生个别说。

  5、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三个问句。

  (二)读第二小节-

  1、小朋友们,结果出来了,现在谁来公布结果?

  出示句子: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2、咦,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样的?(链接图片)

  松鼠的尾巴好大啊。不对,是上面好大,下面小,看着好像一把伞。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个降落伞,从树上跳下来时,可以平稳地到达地面。

  师问: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答: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自己试着当当小评委,来公布一下比赛的答案吧。

  指名朗读。

  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评委,读一读。

  (三)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朗读第一、二小节。

  1、读得真不错。我们看了小动物的比赛,知道了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2、师问生答

  3、女生问男生答。

  4、和你的同桌互相问一问,答一答。

  5、让我们一起拿起书把一、二两个小节来读一遍。

  6、哪些小朋友已经把它记住了,来背一背,也可以加上动作。

  (四)添画尾巴

  经过一场比赛,小动物有些累了,小朋友们也一定累了吧。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

  在《两只老虎》的音乐声中,师生一起唱歌跳舞。

  1、多奇怪的两只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现在小猴子、小兔子的尾巴也不见了,多可怜呀,让我们来帮他们吧。

  请小朋友有把书翻到85页,给猴子、兔子加上尾巴。

  2、添画尾巴,投影仪展示。它们的尾巴画好了吗?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3、小猴子、小兔子又有尾巴了,多高兴呀。

  老师现在把两只老虎改编成另一首儿歌,大家喜欢听吗?

  一只猴子,一只兔子,真可爱,真可爱!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真高兴,真高兴!

  大家和我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四、巩固生字,书写练习。

  1、这些生字朋友还认识吗?

  2、书写练习:云、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归纳多义词义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能力目标:背诵全文;学会讽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

  重点: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教学步骤】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着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课探究】

  一、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大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着称。有辩才,善鼓琴。齐威王二十一年(前358年),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威王大为赞赏,任为相国。任职其间,劝说威王进贤纳谏,修订法律,监督官吏,整治军容,选拔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国的国力渐强。后受封于下邳县西南,号成侯。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战国策》

  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刘向(约前77—前6年),西汉人,是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受命收阅整理经传、诸子诗赋为书籍,写成《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着有《说苑》、《新序》《列女传》等书,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和《楚辞》等。

  4、史书的分类

  编年体(年代)如:《左传》

  纪传体(人物)如:《史记》

  国别体(国家)如:《战国策》

  记事本末体(事件)

  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如:《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读课文,读清句读。

  读清句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此次朗读,完全可以借助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这样在重新朗读时,就能体味出语句的停顿,读得韵味十足。

  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4、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美?"他的妻子说:"你更美,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对我有所要求。"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非常厉害。"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热闹的集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向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的画家丰子恺的童年,一起来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介绍作家。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4、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四、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五、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同学们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六、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成语,名句。

  成语:胸有成竹,青梅竹马,势如破竹

  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慈老竹 唐·李白 )/《山居秋暝》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七、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八、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小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