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9 08:56:1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锦(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运用已有知识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作出假设性解释。

  2、体验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法,意识到科学应当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3、通过辩论使学生了解恐龙灭绝原因仍是未解之谜,体会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准备:

  恐龙的相关资料、恐龙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什么?(板书:恐龙)我可听说咱班同学对恐龙那是相当的感兴趣,课前也搜集了许多关于恐龙的资料。

  2、师:既然这样,我们就来一场恐龙知识的竟答活动,请看大屏幕。(出示霸王龙、剑龙 、雷龙、翼龙、蛇颈龙)

  3、师:刚才我们交流了恐龙的资料,其实恐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远远不止我们刚才研究的这几种。除此之外,你知道还有哪些恐龙。

  二、探究恐龙灭绝原因。

  辩论会:

  1、师:从图片和资料中可以看出中生代是一个生物大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恐龙,它们在地球上占绝对的优势,可以说是地球的霸主,谁知道恐龙在地球上称霸了多少年?就是这样一个称霸了1.6亿年的庞大群体它们却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呢?这也成为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板书完整课题)

  2、师:目前科学家们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推断,你知道有哪些?

  3、师:你最赞同哪种观点呢?

  4、师:既然大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不同的意见,那么我们来举行一个恐龙灭绝的辩论会好吗?你们会辩论吗?怎样辩论才能说服别人呢?辩论的时侯,就是要说出让人信服的证据和合理地推理。

  5、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分组,并且开始整理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赞同的观点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与提炼,使学生学生手头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6、辩论赛的第一关:阐述观点。(教师适时的提炼学生观点)

  7、辩论赛的第二关:质疑答辩。师:正是由于恐龙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恐龙不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了。从恐龙灭绝中,可以看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这对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启示呢?

  8、师:刚才我们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可以看出每一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许多让人质疑的地方,到底哪一种观点可以让人们完全的信服呢?

  9、师:这些观点都不能让人们完全的信服,所以恐龙的灭绝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那你们认为,我们今天的辩论成功吗?

  三、拓展。

  师:关于恐龙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有没有可能那些体型偏小的适应了环境的变化,进化了呢?再比如:恐龙能够复活吗?课后喜欢恐龙的'同学们可以成立一个恐龙俱乐部,来继续研究恐龙。

  自评: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学生对于恐龙了解非常多。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和欣赏,让他们自主探究。而本节课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就源自于我在备课时能注意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了解闽地的山水环境、人文氛围;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3.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程师孟处险境而自若的旷达胸襟。

  2.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课型】

  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

  自读、诵读、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背景。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于仕宦之家。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授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不久,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初(1068年),任《英宗实录》检讨官,后出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知州,皆有善政。

  熙宁十年(1077)春,曾巩授直龙图阁,移知福州,他的前任程师孟请他为道山亭作记,他就从山水环境、人文氛围和居民安乐入手,写了一篇记以展现了程师孟治郡的种种业绩,并表达了对程师孟“抗其思于埃壒之外”的敬佩之情。这篇记就是《道山亭记》。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完成《金榜1号》练习。

  三、教学第1段。

  1、作者是如何写闽地山水的?

  首先,抓住闽地山水奇险的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细加描摹。(1)先写山之险。作者把写山和写路结合起来写,以山路之狭长来衬托群山之连绵不断。写行人的艰难行进,更加衬托山路的奇险。(2)再写水之险。作者先写水的千姿百态,然后勾勒了一个行船的惊险场景,最后用人不敢行舟来再一次强调水之险。其次,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福州的山水如此险,但是恶吗?这样写有何好处?

  作者写福州山水时,强调险而不恶,怪而不凶,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奇、险、美。山是静的,但作者以路衬山,把山写活了;水是静的,作者肆意点染,让水赋予了生命。可以说,作者不仅写出了山水的“形”,也写出了山水之“神”。

  3、这段主要写什么?(写闽之历史,水陆山水之奇险。)

  四、教学第2段。

  1、本段从哪些方面来写福州城?各方面的.特点是怎样的?

  ①地理位置(位于闽中)。②地势(平而广)。③地域风貌(枕江面海)。④城市风貌(路多,舟船交通便利)。⑤城市建筑(居室巨丽,寺院特盛)。⑥整体形象(三山鼎立,山上寺庙众多而奇美)。

  2、本段又主要写什么?(写福州城的特点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五、教学第3、4段。

  1、第3段主要写什么?

  写道山亭四周景色之美,交代了命名的缘由,赞扬了程公的知山乐水,建亭雅趣。半为写景,半为写人。

  2、 第4段主要写什么?

  称颂程师孟治闽的政绩--新其城、新其学,点破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介绍程公的官职、名字。整段全是写人。

  六、讨论:

  文章的中心是称赞程师孟的政绩,为什么要去描绘山水之险和介绍建筑之美?

  山水险要,建筑不易;此处民居美,宫殿盛更是难得;难得而有成;说明此处政通人和,官员治理有方。作者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赞美了程公的政绩之高。

  七、探讨写作特点。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构思严谨朴实,文风纡徐和缓。③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和排比。

  八、作业: 解决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环境中独立认识"侍、棺、秦、腕、脉、厥、症、携、囊、拇"9个生字,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起死回生教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扁鹊使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学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2、重点:理解"起死回生"、"死而复生"、"切脉"、"凝神"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

  3、难点:通过抓矛盾质疑、释疑,感受扁鹊高尚的医德。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起死回生(生齐读课题)

  2、反馈预习,识字正音,理解"起死回生"的意思。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心中默读并注意正音。(纳闷/胸口闷mèn扇shān动)

  师:昨天回家,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告诉大家,"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谁让让死去的人活过来了,那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扁鹊让死去的太子活过来了。)

  板书:起死回生

  扁鹊---→虢国太子

  多媒体出示:虢国,读准虢字读音,并注意书写

  4、补充资料,初识扁鹊。

  出示: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时有名的医学家。他擅长中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疗法,被称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师:这就是扁鹊(指图),谁来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扁鹊。

  3、辨析"起死回生"与"死而复生",并概括文章大意

  师:文中有个"起死回生"的近义词,预习过了,谁能来说一说?(死而复生)

  师:哪位同学能用"扁鹊、起死回生、虢国太子、死而复生"说一句话,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使--→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师: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啦:起死回生是(指课件)--(本领),而死而复生是事情的--(结果)。

  师生合作读1--9小节,思考: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二、学习课文1-9节,在朗读中体会扁鹊扁鹊问诊过程及语气变化。

  1、引:扁鹊是四诊疗法的祖师爷,他要看病自然少不了望闻问切。让我们来看看扁鹊是怎样问诊的。请大家快速默读1-9小节,边读边把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了解到关于太子的情况圈出来。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交流出示: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时死的

  从死到现在,还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四个"死"泛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扁鹊了解到的情况。(先个别练习,再指名转述。)

  多媒体出示:

  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太子一向好好的,但今天早上鸡叫的时候,突然间说胸口闷,后来就死了。到现在还没过半天,所以还未入棺。他顿时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教案《起死回生教案》。"

  3、有感情地朗读1-9节。

  师:当扁鹊听到行人说一向好好的太子突然死了,他感到很--(纳闷),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前了解情况,当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时,他又--(松了一口气)。请同桌2人分角色朗读1-9节,注意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变化。

  4、师生合作朗读1-9小节。男女生分角色读。

  朗读时抓住"忙赶到"领会无提示语对话形式可表现出扁鹊当时焦急的心情。

  5、师:在行人和侍卫官看来,太子已经--(死了!)那在扁鹊看来,太子还是--(活的),也就是生。

  三.学习课文10-11节,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引:所以他请求入宫,救治太子。接下来请大家默读10、11节,圈出扁鹊救治太子时的具体动作。看看扁鹊是如何施展四诊疗法,起死回生的呢?

  1、默读11、12节,圈出扁鹊医治太子时的一系列动作词。(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2、交流并引读10、11节

  出示:按、切、贴、听、取、扎、拣

  3、学习第11节

  多媒体出示: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按住他的手腕切了脉,又把耳朵贴到他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这才起身说:"依我看,太子是得了'厥症',还有救。"

  (1)切(qiēqiè),多音字。组词分辨--切菜,用刀加工;切脉/密切,贴近。

  (2)多种方法理解"凝神"。"请同学们给凝神换个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3)补充厥症知识

  师:字典里"厥"的意思是"气闭,昏倒",厥症就是突然闭气昏倒的'病。没有了气息,难怪人们以为太子死了。

  4、学习第12小节

  师:扁鹊在问诊、切脉之后如何诊治太子的?请同学们跟老师来读一读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引读)

  说完,扁鹊(先是)取出针来,(然后)在太子头上扎了几针。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接着)扁鹊又从随身携带的药囊里拣出几味草药来,叫人煎成汁。(最后)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

  (1)扇(shān shàn),多音字。组词扇子/一扇门名称或者量词;扇风/扇动动词

  (2)理解"拣"字。

  师:能不能给拣换个字或者词?(挑/选/挑选)

  (3)从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扁鹊医术高明

  "不多一会儿"、"没多久"泛蓝

  师: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很短",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扁鹊给太子扎了针、用了药,使太子恢复了健康,扁鹊的医术真是--"高超/高明"。

  5、生做动作朗读11-12小节。

  6、生根据多媒体动词提示复述扁鹊医治太子过程。

  四、从人物对话,抓矛盾质疑、释疑,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1、人物对话中体会扁鹊医德高尚

  (1)抓提示语朗读

  师:扁鹊治好了太子,国王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呀,有起死回生的本领。",面对国王的啧啧称赞,请一位扁鹊来回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话的--提示语。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时治好了他的病。"

  (2)点评时抓"不过是",体现出扁鹊对此事的轻描淡写,在国王眼里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扁鹊却认为不过是件小事,不足挂齿。

  2、抓矛盾质疑、释疑,进一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引:我们已经知道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是--"死而复生"。那谁能用死而复生来称赞扁鹊?

  "先生真是神医呀,使我的太子死而复生。"

  1、揭示矛盾,引导质疑。

  师:"死而复生"这个词在文中出现过两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扁鹊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

  "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扁鹊谦虚地说。

  师:听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2、同桌讨论,合作质疑。

  3、师:是呀,为什么扁鹊对侍卫说他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后来又对国王说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呢?请四人小组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扁鹊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前者扁鹊说自己能使太子死而复生是出于急于救人的目的,他毛遂自荐,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皇宫,想做的仅仅是挽救一个可能还有一丝希望救活的病人。当病人被救活后,扁鹊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明世上没有死而复生的可能,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4、交流,小结。(板书:医德高尚)

  五、串读板书

  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神医)扁鹊--→虢国太子(死而复生)。

  使

  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及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音乐声引入

  放高山、流水、鸟鸣的录音,师:听到音乐声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猜猜,这么动听的声音是哪里发出来的?打开书,答案就在书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熟的字,同组交流,说说自己记字的好办法。

  2、小组汇报,把组内最好的记字方法介绍给大家。全班交流。

  3、生字口头组词,扩句。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我”“丁”,学生观察共几笔写成,第一笔是什么。学生书写两个生字。注意提示学生:“我”字第二笔的横,要上右上微微扬。第三笔是站的直,有力量的竖钩。第五笔的.斜钩和第三笔的竖钩和谐关照,形成一种“稳定站立”之势。

  出示甲骨文和金文的“家”字,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告诉学生“家”的本义(是住所,由宝盖头和“”组成,说明古时候的人多养猪。在原始社会,“家”首先是生产场所,它必须有驯养的动物,现在只要有房子有亲情,即可为家)。出示“家”,让学生观察共几笔写成,共几笔撇,哪个撇最长,哪个撇最短。提示学生:要写好“家”,关键是让这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而且,“家”的上下两部分要紧凑,有抱团儿的温暖感觉。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及目标]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会写三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字谜游戏复习生字:“深”“响”。

  2、猜字游戏复习词语:叫喳喳、饶过等。

  二、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不熟的字借助自读,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读课文第一小节,边读边思考展开想象:在大山里,你都听到了怎样美妙的声音?小溪和小鸟在唱什么歌?出示画面,学生边看图边读3—6句,感受金竹林、绿山茶怡人的美景,体会山路弯弯、白云深处的意境。

  3、看图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思考:在大山里,你又看到了怎样色彩绚烂的画面?在你的心里,涌起了怎样的感受。

  4、带语气读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大山的美丽,沉淀爱家乡、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联系生活谈感受

  师:山里的孩子多么爱自己的家乡啊,你爱自己的家乡吗?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家乡?

  四、写字指导

  1、联系以前学过的单人旁,引出并学习双人旁。

  2、出示田字格中生字“行”“叫”“半”学生观察共几笔写成,第一笔是什么。学生书写三个生字。

  [扩展延伸]

  让学生唱家乡、说家乡、画家乡、写家乡……选择其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誉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称誉他人要真心实意,不能太夸张,否则将给人虚情假意的感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要想获得他人的称誉,得先学会称誉他人。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在朗读词句中认读生字;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教给同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继自身喜欢那个小动物就读那个小动物所说的话,通过自读、范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也要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假如在平时,你听到他人鼓励和称誉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只小刺猬和一只小獾之间发生的事。看看相互鼓励与称誉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学以自身喜欢的方式仔细读一遍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正音。

  3、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

  ⑴自读生字。

  ⑵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样认识的?(在同学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并褒扬爱学习的同学。)

  ⑶齐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卡片认读。

  4、将生字婴幼儿送回家,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考虑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题目是“称誉”,通过刚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图文结合,读中感知:

  ⑴出示第一幅图课件,结合课件同学自读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

  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考虑并回答: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誉他呢?小獾有什么表示?

  引导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出示课件第二、三、四幅图:

  结合插图,朗读课文的第五至十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在同学谈的过程中,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会小刺猬和小獾得到称誉后的喜悦。

  如: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誉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谢谢你,你的称誉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⑶考虑并回答:

  称誉他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誉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朗读全文。

  说说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

  下面请大家在三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人当小刺猬,一人当小獾,一人读课文。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读得最棒,演得最好。

  评选最佳朗读小能手和扮演小能手,颁发小奖品。

  5、小结:

  自身选一个同学,在小组内夸夸他的优点。

  四、实践活动

  1、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誉你的家人。

  2、回家协助家长做力所能和的家务活,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受到称誉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能得到大家的称誉。

  二、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

  同学复习巩固。

  ⑴同桌互读。

  ⑵指名读。

  ⑶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扩词:

  指名说词语,教师板书。

  齐读字词。

  同学选几个词语抄下来。

  3、三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积累运用

  课件出示:

  闻了闻一个比一个好

  瞧了瞧一棵比一棵壮

  了 比

  了 比

  1、读一读给出的短语。

  2、比较一下每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3、照样子说词语,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集体交流。

  5、写一写。

  四、写字

  1、课件出示词语:

  采果子背着板凳椅子但是黄昏清晨消除

  ⑴读一读。

  ⑵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自身喜欢的`方式感悟词义。

  ⑶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比比哪个小组获胜。

  2、选择自身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身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⑴同学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教师范写,互相提示要注意的问题。

  ⑶同学描红仿写。

  ⑷同桌互相评价,修改。

  板书设计

  称誉

  小獾 小刺猬

  做板凳 摘苹果

  一个比一个好消除一天的疲劳

  教学后记

  同学对生动有趣的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同学朗读、分角色扮演,同学渐渐的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而且同学的积极性很高,今后教学中可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识字、读课文,发挥了主动性,调动了积极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