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9 08:57: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汇总(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预习目标

  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

  1.给标线的字注音:

  煊羊肉()蛰居()乌桕()赭色()

  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

  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

  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向()

  搁笔()搁不住()

  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学习过程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3、寒郊散步图赏析

  ⑴所写之景: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4、江南冬霖图赏析

  ⑴所写景物:

  ⑵景物特点:

  ⑶作者感受:

  ⑷所用手法:

  5、江南雪景图赏析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的

  1、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准确而生动的描写,体会巧妙的语言。

  3、领悟景物描写中所包含的感情。

  二、反复诵读,配乐朗诵

  1、体会“盼春──绘春──赞春”的情感思路和文章思路。

  2、能划出美好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如:

  水涨起来了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蜜蜂嗡嗡地盟着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课文的字里行间,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读了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三、合作讨论精读品味

  1、文中描绘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你最欣赏哪一种?

  2、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有什么好?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试为这四季的'草各设一个比喻。

  “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用拟人的方法为这四种雨各写几句话。

  2、试想下列问题。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林斤澜《春风》)

  ⑴ 这段话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⑵ 这段描写与课文哪段内容相关,又有什么不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2、领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

  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力不好?

  板书: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 指名读 )

  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呢?

  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1、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教师巡视。

  2、生答,师引导理解。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 亲切。

  健 忘:学生 儿子 车子。

  4、引导小结。

  教授是个健忘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学术中专注)

  用“健忘的教授”为课题,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的意图是什么?生答。

  四、总结全文。

  其实很多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也都是这样。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吗?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没有专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位专注于学问,忘记了生活琐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教师推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全神贯注、心无旁若、目不转睛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心无二用

  五、习作指导。

  1、课文中,作者惟妙惟肖地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健忘”的教授,作者抓住教授身上最有意思的特点-----健忘,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2、同桌互说,点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抓住特点 写1、2件事

  3、小结: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大嗓门”,有的“慢吞吞”……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围绕这个特点着重写一两件事,人物形象就会鲜明丰满、跃然纸上了。

  六、作业。

  1、收集科学家有关全神贯注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进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这个人。

  2、从身边选一个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点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24、健忘的教授

  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力 专注学问

  伊里奇

  健 忘: 学生 儿子 车子 忘记琐事

  抓住特点写1、2件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简析:

  本文是篇记叙文。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夜幕初垂,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第二至四自然段写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第五至十二自然段写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那晚的情景和爸爸坚定的话语,使汤姆终身难忘。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出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

  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光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第一到四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

  师:谁来读?(生读课题)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

  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一般在说的后边加上冒号。(板书:)这是谁说的话?(爸

  爸)(板书:爸爸)

  师:爸爸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放声读课文,遇到生字、生

  词看看课文后的生字表,划出带有生字的词,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二、按老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必须 汤姆 铭刻 允许 从未 见过 钓鱼 鱼钩 鱼竿 泛起 涟漪遵守规定

  夜幕初垂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鱼饵 鲈鱼

  2、指名朗读词语。

  3、师: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让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生词。要整齐响亮。

  4、学生齐读生词。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师:下边我们来写写这些生字。有几个字容易写错,我们一起看一下。(师在黑板上写钓这个字,写到点时师特别强调)小朋友,看一下,这个点就表示鱼饵。(又写钩字,写到撇折和点时强调)撇折表示鱼钩,点还表示鱼饵。(学生书空写这两个字。)

  2、师:生字中哪些字也容易和我们学过的字混淆起来,你能用这种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说说这些字吗?

  生:未和末

  生:允和充

  3、师:请你们把这两组字写到黑板上。

  五、整体感知课文。

  1、师:谁能在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低沉地 斩钉截铁地 语重心长地 意味深长地)

  2、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

  请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5、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学习课文第一、二、三、四自然段。

  1、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两个字特别重要。(板书:钓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汤姆是怎样钓鱼的?课文哪几小节写汤姆钓鱼?(一到四小节。)

  2、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2)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晚上)

  3)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早上)

  4)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5)指名有感情再读第一节。

  6)齐读第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3)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

  4)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指名再读)

  5)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近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指名再读)

  6)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又一生读第三小节。)

  3)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

  4)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请该生继续往下读。)

  6、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读完了第四小节。

  2)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老师都要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7、深入学习。

  1)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2)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3)师:大家读得很好,现在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说

  4)逐组出示四组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察觉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拖出鲈鱼

  5)师:读读这几组词语,看看有没有联系,快速把它记住。(生积极记背这几组词语。)

  6)师:谁能用上这几组词语,说说我是怎样钓鱼的?

  7)学生交流。

  8)师: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我钓鱼你会写吗?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

  2、要注意周围的环境。)

  9)师:对,写一件事情一定要写清楚动作,还要有周围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把写具体、写生动。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指导理解5至13节,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汤姆是怎样钓鱼,这一节我们重点研究汤姆是怎样放鱼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课文5至12小节,其他同学要注意描写汤姆、神态、动作的`句子。例如,你们看这句话: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你能看出汤姆的心情吗?

  (很惊讶)(欣喜若狂)

  2、指名学生朗读5至12小节。

  二、学习5至13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时,要指导把爸爸的话读得很斩钉截铁。

  2、(读到“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时,师插话。)师:这是第一次写汤姆的心情。想一想,此刻,汤姆的心情是怎样的?(不情愿、不高兴)

  3、(生读到“慢吞吞”时,师打断。)师:这是写汤姆的什么?(动作)

  4、(生读到“汤姆叹了口气时,师插话) 师:汤姆为什么叹气呢?(汤姆很难过、很伤心。汤姆觉得很可惜。)

  5、师:课文中一共几处写到汤姆的心情?(三处。)

  6、师:这三处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让我们来读一读,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7、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句子。

  8、师:“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这句话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

  (不情愿。)(师乘机板书:不情愿)

  9、师:“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无可奈何)(师板书:无可奈何)

  10、师:“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可以看出汤姆怎样的心情?(遗憾、失望)(板书:万分遗憾失望)

  11、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边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就让你们便宜一点,我演儿子,你们演汤姆。你们先读读爸爸的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

  12、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拖。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能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不要这么死脑筋。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你的儿子,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你不要这么严格吗!

  生: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你的话是对的,我就听你的,把鲈鱼放了吧。

  13、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14、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5、师: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1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17、师:汤姆有遗憾吗,后悔吗?(不)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做人的道理)哪一句话会铭刻在汤姆的记忆里?(板书:铭刻)

  18、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板书:不管……都……)

  19、师: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都……”这组词语。

  (生: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生:在校园里,不管有没有老师看见,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生:在公园里,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不能随便摘花。

  生:喝了酒,不管有没有警察发现,都不能开车,否则,后果自负。)

  三、总结。

  师:生活中,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

  (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四、不止作业:

  一、抄写词语。

  2、 组词:

  必( ) 钓( ) 未( ) 允( )

  心( ) 钩( ) 末( ) 充( )

  竿( ) 汤( )

  杆( ) 场( )

  秆( )

  3、 造句:

  允许——

语文教案 篇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现以《秋游》一文为例,围绕《大纲》这一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三册中的《秋游》一课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课文生动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孩子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愉快和欢乐的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依循"秋景--秋游"的顺序,紧紧扣住标题描写和叙述。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意境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撇刀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旧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1)昨天我们跟课文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进了课堂。(多媒体出示:农、兔、逐、追、望、喊、郊、凉、滚、游)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组词。

  2、看图练说(显示画面:蓝天、白云、稻子、棉花、高粱)

  (1)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提供句式:

  ①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②,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3、郊外的秋天如此美丽,你们想去那儿看一看,玩一玩吗?说走就走,现在我们一块儿去秋游。(揭题,板书课题:秋游)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小朋友想一想,这位同学为什么要把"渐渐"读得这么慢?可以换个什么词?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第一句话,指导读好"渐渐"。

  4、用"渐渐"说一句话。

  5、齐读,想: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秋天来了

  过渡:他们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一)总体感知第二、三自然段。

  1、显示画面(1),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幅画的?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指名回答。(第二、三自然段)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你们仔细读课文,再对照插图,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边读边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蓝天、白云、稻子、高粱、棉花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上→下)

  (二)学习第二段

  1、(再次显示画面1)你们看,天空--(蓝蓝的,一眼望不到边),(多媒体演示)白云变化(一会儿像一群白兔,一会儿像几只绵羊)。

  2、白云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试着说一说。

  口头说话:几多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3、你们觉得天空美吗?美在哪儿?

  4、第二自然段怎样读才能读出天空的美丽,请小朋友边看图,边仔细听。(画面配乐朗读)

  5、指名说

  6、教师范读,指导第二自然段

  ("蓝蓝的"读轻些,"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些,"一群白兔"和"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打比方时的欢乐心情。)

  7、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秋天的天空是那样美,田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看--

  (三)学习第三段

  1、显示画面(2)动态显示:稻田泛起稻浪,高粱涨红了脸,笑弯了腰,棉花点头微笑。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吗?

  2、小朋友说得真棒。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写了田野中的美景,谁愿意读一读?

  3、小朋友,你们觉得田野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讨论)

  4、是呀,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你能来说一说,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吗?可以只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提供句式:

  (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5、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6、小朋友描述得真是太美了,(出示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

  7、光读好"黄了、红了、白了"这些词行吗?还要注意--音量要逐次加高。

  8、教师范读,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跟读,试读,自由练,齐读)

  9、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什么?

  10、齐读第二、三自然段,再次感受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四自然段

  显示画面1,画面2,加上尽情玩耍的师生(动画)构成完整的插图,并配上音乐。

  1、小朋友,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郊外,开心吗?现在,你们最想干什么?

  2、好,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快看,我已经把你们尽情玩耍的情景拍摄下来了!(指导观察)

  3、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所看到的说出来。

  4、书上是怎么写的?齐读第四自然段。

  5、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

  6、指名回答。("打滚儿"、"亮嗓子"、"逮蚂蚱"和"跑、奔、笑、喊")

  7、小朋友"亮开了嗓子"干什么?(指名学生唱《秋游》)

  8、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9、这句话中用了三个"有的",读时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也要逐次加快,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玩耍时兴奋、愉快的心情。请大家试试看,看谁能读出高兴、开心的心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10、你们看他们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笑着喊着,真开心哪!你们知道他们会喊什么?

  秋天多美啊!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好一个丰收的秋天!

  秋游真令人快乐!

  啊!秋天,我爱你!

  11、指导读这四句话。

  12、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能读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当读到"笑着喊着"时,每组分别读这四句话。

  五、朗读擂台赛:

  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六、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朋友,今天我们作了一次秋游,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七、作业:

  说完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它写下来,下堂课交流。

  附板书设计

  (秋天来了) 蓝天白云上

  看到

  秋游 稻子 高粱 棉花

  玩耍 (开心)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目标】

  1、认识“自、己、吧”等9个生字,会写2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小鸭学游泳,理解鸭妈妈的爱。

  【课时重难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森林里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动物运动会,很多动物都来参加,经过激烈的比赛,小鸭和小鹰分别获得游泳和飞翔的冠军,厉害吧?为它们鼓鼓掌吧!这样的好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呢?这还得从它们的小时候开始说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4课。

  2、(课件出示)自己去吧

  谁会读课题?(指名读)[你真会学习,“吧”读轻声。]谁再来读?(指名读)[“自”的平舌音真好听。](齐读)

  二、指导写字

  1、“自己”在哪?用手指一指。“自己”这两个字是要写的字。

  2、写“自” “自”很简单,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撇加目、白加横)(师接过学生的话边说边板书:先写一撇在竖中线线上,再写一个目。真是好办法,老师相信这个字你们都能写好!)

  3、写“己” “己”有点难,亮起眼睛,仔细观察,“己”的笔顺是怎么样的`?(横折、横、竖弯钩。学生说一笔师写一笔,写到竖弯钩时插话:竖弯钩在哪里起笔?竖弯钩与横要相接。写完后问:一共有几画?——三画)指名书空。

  4、请大家把书翻到113页,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老师提醒你,先仔细看清楚再写。注意脚放平,身要正,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5、反馈:师写“己”上半部分过大,引导学生评议,师用红粉笔修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刚才写的字,然后再写一个。相信这一次会更好。

  对照两个字,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漂亮的就在第二个字上打一个五角星。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得到了五角星,都进步了,真能干!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读课题——生:自己去吧。自己去干什么呢?赶快翻开课本111页,自由读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得字字响亮,句句正确。

  2、圈生字读课文。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呢,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好吗?快!拿出笔来,注意!一边读一边圈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认识的生字朋友多。

  3、同桌互读,认读了生字,又再次读了课文,相信你一定读得不错了。那么,同桌同学你一段我一段赶紧互相读读课文吧,同桌小伙伴可要认真听哦,读得好就夸夸他,如果读错了就帮帮他。开始吧。

  4、逐段读课文,刚才同桌你一段我一段,你发现课文一共有几段?我请配合最默契的同桌来读课文,指名。其他同学拿好书本,仔细听,后面还有问题要考考你们呢!

  5、读得认真,听得也很专心。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小鸭妈妈要小鸭自己去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好,说简洁),这是课文的第几段,用手势表示。小鹰妈妈要小鹰自己去干什么呢?这是课文的第几段,用手势表示。

  四、细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小鸭学游泳。同学们请看,就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鸭妈妈带着可爱的小鸭到来到了河边。(问学生)亲爱的小鸭,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这时候,你最想干什么呢?会怎样对鸭妈妈说呢?师指名:你说!

  2、学习句子

  小鸭的话:

  (1)读正确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师:你的声音响亮、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很通顺)[指名1或2人]

  学习“带”:“带”是个生字,谁再来读?(指名读)你在哪里见过它?(腰带、磁带)把“带”字送回课文,谁再来读读。

  (2)读感情

  师:看看课文的插图。谁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评价:态度多么诚恳啊!

  再指名。评价:哦,你在跟妈妈商量呢!

  再指名。评价:多么急切地想去游泳啊!

  学习“您”

  1、引出三种情况:

  ①学生朗读时,没有特别突出您。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有礼貌)怎么知道的,从这句话中找找看,要让别人信服。教学“您”。指名读:谁有礼貌地来读读。引导读好。

  ②读得好的 你有一个字念得特别好,谁发现了?(您)教学“您”。指名有礼貌地读,引导读好。

  ③把“您”念成“你”谁听出问题来了?(您)教学“您”。指名有礼貌地读好。

  您的教学:1、小鸭对妈妈说话用“您”,还有什么时候用“您”?2、、你现在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心)是呀,把你放在心中就是“您”,小鸭真有礼貌。

  指名读后的评价:真有礼貌!嗯,有礼貌极了!你简直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鸭!

  鸭妈妈的话:

  (1)随机范读。

  师:我就是鸭妈妈,小鸭子们,问问我吧!(学生齐读小鸭的话)

  教师范读“鸭妈妈”的话,强调读“不深”“自己”。

  (2)感情朗读

  A、师:这句话不难,自己读吧!

  B、谁能当好鸭妈妈?(你是一只严肃的、温柔的、热情的、可爱的鸭妈妈。)

  (3)学习生字“深”

  A、直接出示生字:来,读读看!(要求把前鼻音读准)

  B、师:“不深”就是——-(浅) 是的,深的反义词就是—— 都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旁。(做字卡)

  (4)明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鸭妈妈的话,你懂了吗?指名多人讲。【如果学生讲得不够深入。可以引导:如果你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怪妈妈吗?指名多人讲,让学生充分讲,相信学生会讲到“水不深”不会有危险,而且小鸭天生会游泳。如果学生只停留在妈妈是为了小鸭好这个层面上时,你可以这样引导:那你就不怕遇到危险吗?从文中找依据:水不深。】

  再次齐读。

  3、分角色读。

  现在我们同桌合作来演一演小鸭和鸭妈妈,一人当小鸭,一人当鸭妈妈,看哪一对同桌演得最像。提醒:可以看看课文的插图。

  谁来当小鸭?谁是鸭妈妈?(不要请同桌,挑选表演好的学生。)评议。如果不好可再请一对。如果好:让我们像他们那样一起来演一演,好吗?你们是小鸭,我就是鸭妈妈,一起来试试。【看时间,如果时间还很多,师生合作前可以安排小组之间的合作,男女生之间的合作等。】

  4、小鸭听了妈妈的话,马上就去练习游泳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出示: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这句话中藏着两个生字“学会”师:小鸭学会了游泳,你学会了什么?祝贺你们,像小鸭一样学会了那么多本领。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全体高兴地读第三句。(做字卡)

  五、复习生字

  小朋友,小鸭自己学会了游泳。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很多动物都还对鸭冠军表示祝贺,你们想不想知道有那些动物向它们表示祝贺,只有读对了词语,他们才会现身,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与爸爸妈妈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8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先说一个词语,你仔细听,然后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师:杨柳依依(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选取了其中几个词语写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这些词都描写了一些动人的场景,我们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并注意恰当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导入:

  1、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课题?这个“弦”字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

  2、“弦”指的是—琴弦,“绝弦”就是—扯断琴弦。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三、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己读一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文) 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3 (你读的很流利;这一句话不太好读,谁再来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你再来试试??) 指导读 “兮”是一个语气词,拖音 真好,读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慢慢读,慢慢品,读出其中的韵味

  2、听老师读,体会读文言文的感觉

  3.(出示停顿)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标注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读一读文章 生练读 谁来读一读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学们,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人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资料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生自学 五、细读品析,感悟知音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课文中有一句话介绍了伯牙和子期,找出来 指生说 他们一个---擅长弹琴,一个---善于倾听。

  你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指生说这里“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指生说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这正是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将如何赞叹?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将如何赞叹?

  这是古代子期的赞叹,现代的子期又会怎么赞叹?我们这些90后的子期会怎么赞叹?

  我们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中华语言文字的另一特点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两句话。 3、同学们,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指生说(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当“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指生说 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来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的知音情。 生读

  5、其实,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自一次山间偶遇:(出示资料) 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乐曲)

  伯牙于是把这惊喜、欣喜、与激动化作动人的乐曲在山间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拿起笔来写在书上空白处 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他们也许还会谈论——人生、谈理想,谈志向??

  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知音!

  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 (找到知音了!)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来相会。无奈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了江边,等待他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读。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 (读)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读)

  六、拓展总结: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

  我们一起来读,共同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齐读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

  2、《伯牙绝弦》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让我们伴着动人的旋律再读这个故事,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心中。

  齐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人人都有幸福而美好的童年。在家里,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切爱抚;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一年四季都有漂亮的衣服穿。天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而小珊迪没有幸福的童年,在饥饿和痛苦中挣扎,但他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小珊迪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学习课文。

  (二)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本课中的“缠、侍、质”是翘舌音,要读准。

  还有些字声母读起来易错,或因字形相似易读错,教师应给予提醒。如:

  珊:sh1n不读s1n,裸lu%不读k8。

  (2)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便bi4n,轧y4。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

  (1)填下表

  (2)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质”,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有的字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纠”字是旧字“叫”把“口”字旁换成“纟”旁。“侍”字,把旧字“待”的“彳”旁换成“亻”旁就是“侍”。“掏”字,旧字“淘”把“氵”换成“扌”旁。

  还有的字是旧字加偏旁。如:“几个”的“几”加上“饣”就是“饥饿”的“饥”字。“轧”字是“ ”加上“车”旁,就是“轧断”的“轧”。

  (3)扩词

  柴:柴草、柴垛、火柴、木柴。

  纠:纠正、纠察、纠缠。

  乞:乞食、乞讨、乞怜。

  猜:猜迹、猜测、猜想。

  (4)组词

  (5)近义词

  乞求--请求 诚恳——真诚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以“猜想”和“断定”为例,分以下几步完成。

  ①感知课文的用法。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带有“猜想”和“断定”的句子,并思考“我”根据什么猜想自己可能上当了,又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理解词义。让学生明确“断定”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判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猜想”则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估计、猜测,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③变换词序。课文原句中,“猜想”和“断定”都在后半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放在前半句。说成:“我猜想可能上当了,因为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因为我想到他那诚恳的面容和使人信任的神情。”

  ④课内迁移。出示下列句子,评议“猜想”、“断定”用得是否正确。

  a 天很冷,小男孩的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我断定他一定是冷极了。

  b 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到我,难受地哭了,我断定他已经快死了。

  ⑤补充句子。

  c 老师今天没来给我们上课,我猜想( )。

  d 我断定体育课在室内上,因为( )。

  通过以上五步训练,以感知、理解到运用,由易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训练过程。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乞求:请求给予。

  饱受饥寒:形容饱受饥饿寒冷的折磨。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听完老师范读后,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可以归纳出:

  (1)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他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2)全文一共有17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全文17个自然段写出了小珊迪的悲惨的命运,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哪些事情体现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这样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的1~10自然段。

  1.引导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思考:

  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说明他的生活处境如何?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品读。

  投影:

  ①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②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教师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后,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只”、“又薄又破的”、“瘦瘦的”、“赤着的”这些词语后,一个饥寒交迫、生活境遇艰难的穷苦孩子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语言的感情色彩也更加强烈了。这也是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珊迪要“我”买他火柴的那些话,这些话语又说明了什么?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小珊迪卖火柴时由“请”到“请求”再到苦苦哀求的话,体会此时小珊迪已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从小珊迪的外貌,可以见其“寒”,从其卖火柴时“请”、“请求”、“乞求”的语气可以见其“饥”,而且不是一般的“寒”和“饥”,而是“饱受饥寒”。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一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的孩子,此时换零钱没有回来,“我”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投影出示重点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让学生讨论、思考:

  (1)“断定”是什么意思?

  (2)“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

  (3)“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学生经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为理解和概括小珊迪的品质搭了一座桥。

  “断定”是下结论的意思。

  “那种人”指的是用行骗的方法得到别人的怜悯,品质低劣的人。

  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小珊迪的外貌和他卖火柴时的语气理解:

  “我”是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让学生理解到:“我”是根据他的面孔和神情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联系上文,他的面孔是“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紫,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骗诈取钱财的人;他的神情从请求到乞求,迫不及待地要把火紫卖给“我”,并且不惜降低价钱,也说明了他不是那种人。

  4.总结第1~10自然段的段意。

  白天,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5.指导学生复述第1~10自然段。

  课文第1~10自然段写了三点:①从小珊迪的外貌说明他极其寒冷;②从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气说明他极其饥饿。③从小珊迪换零钱没有回来,引起“我”的种种猜想。按照这个顺序学习复述课文的第1~10自然段。

  (三)一个先令,引起了“我”对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学习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叫弟弟给“我”送来买火柴找回的零钱的?

  通过学生读课文,自己思考,集体讨论,让学生知道小珊迪是在被轧伤,帽子、火紫和另外几个便士丢失,而且在自己面临死亡的情况下,还让弟弟前来,把保存下来的四便士送还给“我”。

  再读课文,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表现了他什么美好的品质?

  从他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表现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个事情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2.品读重点词句:

  投影出示: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学生读句子,思考讨论:

  “目不转睛”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他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知道了:“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不转动眼珠地看。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他的弟弟。联系上文理解:小珊迪和他的弟弟是孤儿。小珊迪惨遭车祸,在那个社会里,无人过问,足见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小珊迪临死前担心的是他弟弟将来的生活。他的话,表达了他对弟弟的爱、深深的担忧和绝望。珊迪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决心照顾小利比。当小珊迪听了“我”的回答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说明他对“我”寄予无限的希望。“目不转睛”体现着一种托负,一种信任,一种感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小珊迪临死最牵挂的是弟弟,而不是病危中的自己,看出了他的什么品质?

  4.总结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通过晚上发生的事:小珊迪的弟弟替他把换来的零钱交给买主,并且交待了没及时送钱的原因,在伤势严重濒临死亡时还想着这件事,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临死还在牵挂弟弟,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课文写了晚上发生的事,“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5.练习复述,指导复述第11~16自然段。

  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写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复述时要强调:从其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显其诚实;从其临死前对弟弟的关心显其善良。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难点

  理解珊迪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死了,但他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是对全文的总结。

  (二)带领学生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投影三段的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下面的内容?

  (1)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车祸。

  (3)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2.根据三段的段意内容,归并目然段分段。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小珊迪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珊迪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第11~16自然段):小珊迪受了重伤,派他弟弟来送找的零钱,“我”对珊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他的美好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

  3.指导学生找一找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分: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

  第一段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第二段表示时间的词:晚上。第三段表示时间的词:直到今天。

  (2)按地点转移: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旅馆门前和旅馆里。

  (三)指导复述课文。

  在一段一段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全文复述,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把整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求要怀着对小珊迪的深切同情,用被他的美好品质深深打动的心情,来讲这个故事。让每一个听故事的人也受到教育。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投影出示文章的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启发学生思考:

  1.文章为什么要先写饥寒,再写其品质?

  2.为什么要把这两者放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写?

  让学生理解:这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决定了的。因为家里穷,所以才饱受饥寒;因为饥寒,所以才卖火柴;因为急于卖火柴,所以才发生了被车撞倒的灾祸;因为发生惨剧,所以才让弟弟去找“我”交还零钱;因为“我”被其诚实的行为所感动,所以才亲去探望,才亲睹了小珊迪临终嘱托的感人一幕。这些情节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环扣一环地写下来的,先后有序,层次井然,不能颠倒。另外,写饥寒交迫的处境更能突现其高尚美好的心灵,小珊迪的诚实和善良正是在残酷的现实、巨大的惨痛中放射出更加美丽的光彩。

语文教案 篇10

  鬼是一棵矮杉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谈谈本课给你的启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