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8:22:2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3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3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幼儿能学习制作统计图。

  2、提高幼儿观察和纪录能力,尝试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每组各一份。

  2、 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图若干,纸、笔每人一份。

  3、 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一、共同探索制作统计表

  1、观察教师提供的米,引起幼儿统计兴趣

  2、学习按照形状制作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纪录圆形米粒和长型米粒的种类

  师:大家看看,桌子上的米粒有几种形状?

  圆形的有几种?长型的有几种?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的大统计表上做纪录,幼儿校对。

  4、师:小朋友再观察一下,圆形米粒中有几种颜色?长型的有几中颜色?

  幼儿回答,教师纪录

  二、尝试合作制作统计图

  1、贴米粒,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米粒图片贴在胸前。

  2、幼儿尝试制作统计表,根据形状、颜色不同进行统计、纪录

  3、教师巡视,个别知道幼儿点数

  三、活动评价

  1、把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将统计表张贴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

  2、对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想法,和同伴合作愉快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教学反思:

  班上进行米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米。一时间,

  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米。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组织进行米的分类、统计活动。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米都很好把它分清楚,并学习了统计纪录,体验到统计活动愉快。教师在主题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感受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

  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测远近。

  第一场:游泳比赛。

  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

  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

  现学现用。

  第一局:乌龟获胜。

  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

  第二场:跑步比赛。

  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

  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

  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

  “可以用什么量?”

  介绍尺子。

  介绍棋子测量。

  3.幼儿操作。

  4.交流。

  教师:“谁远?为什么?”

  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

  第二局:兔子获胜。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

  第三场:跳远比赛。

  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

  2.幼儿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

  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

  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

  第三局:兔子获胜。

  五、结束。

  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玩具、吸管、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出示PPT教师:你们看图上是什么?哦,是房子,有多少座房子呢?一起数数看,1、2、3.它们是谁的家呀?我们一看, 原来是小猴、小兔、小老虎的家。

  教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发现回家的路让大灰狼给破坏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把小路铺好,送它们回家呢?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再教师讲解出示PPT教师:我们一起小动物吧!可是它们对铺的路有要求。

  小猴:你们看小猴家的路是怎么铺的?(幼儿观察:红黄蓝)谁愿意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猴家的路是红黄蓝。你们说它是几种颜色?它们3个为一组,颜色各不同,我们可以用ABC来表示。

  小兔:再看看小兔家的路是怎么铺的?谁愿意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兔家的路是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它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三角形可以用A来表示,那两个正方形怎么表示?同样的图形,可以用一种符号表示,我们可以用ABB来表示。

  小老虎:你们看小老虎家的路要怎么铺?谁愿意它?(请个别幼儿来帮忙。):小老虎的家应该是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

  教师:小老虎家有几个图形?几种图形?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请个别幼儿尝试。):图中有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圆形,可以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一样的图形用重复的符号来表示,可以用AABB来表示。

  三、分组操作练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小动物们铺出不同的'路出来吗?

  老师在桌子上放上了各种不同的材料,请小朋友们好好想想你要选择几种物品排列。可以和老师排列的规律一样,也可以自己创新,排好的小朋友等老师看完后再排列其他的。

  幼儿自由排序,请多名幼儿将操作结果进行演练并归纳排列规律,其他幼儿根据其特征进行操作。

  :不同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进行排序。

  四、结束:

  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规律,例如:你的衣服、鞋子上,班级、家里的装饰品上等等一些。活动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

  现在,请小朋友按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的顺序去小便、喝水。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来说说:由于对于电子白板不是太熟悉所以导致幼儿部分操作不能完成。在第二环节中,在强调符号时,要与幼儿交代清楚。在幼儿操作时,如果一排放不下,放第二排时可以先让幼儿说说,然后再排。在第三环节中,幼儿自由操作时,可以引导幼儿怎么排,排好后可以在讲评时让那些拼错的幼儿来说说,哪里错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学习。其次,在挑选材料时注意选择,挑选适合孩子的难易度。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8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10-3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数学教案03-2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