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5 10:16:1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题生成:

  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让幼儿充分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对“麦克博士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他们经常在家互通电话,外出活动当他们看到磁卡电话亭时,往往禁不住地想拨打,有的孩子竟然会拨打服务热线等等。电话已经成为孩子身边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是孩子“身边的科学”。的确,身处在现代的城市里,孩子们对这一与他们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关系的电话有着强烈的探索冲动,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教育信息,满足幼儿的心里学习需求,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对电话的认识,了解投币电话、磁卡电话的使用方法。

  2、运用多媒体电脑,了解一些新型、先进的电话,学习自我保护。

  3、激发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电话博览会,提供按键电话、拨号电话、无机、投币电话等实物及玩具电话若干。已初步熟悉电话形式和用途。

  2、制作电脑课件,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看,我们的朋友麦克博士来了。”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出现在街道上:“小朋友,你们你们的朋友麦克博士,今天,我举办了一个电话博览会友来看一看,玩一玩,你们说好吗?”

  (这时,幼儿被这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住了,调动。)

  (2)教师:“麦克博士邀请你们参加他的电话博览会吗?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动动脑筋,看看有些什么电话,种电话有什么不同,再把你的发现和好朋友说一说。”

  2、基本部分。

  (1)小朋友自选参加操作活动,老师个别指导。

  (当孩子看到这么多的电话时,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活动中,有的孩子拿起了日常最常见的按键电话,和他的朋友玩游戏;有的孩子拿起了手机对身边的同伴介绍:我妈的摩托罗拉的,在大街上都可以打呢。其中有一个孩子拔高高的、大大的电话,他就开始研究了起来。当他发现时,他很惊奇,连忙呼唤同伴共同玩一会儿投币、一会儿从里拿出硬币,玩得不亦乐乎)。

  (2)教师操作后的提问:

  ①“在玩的时候,你发现这些电话有什么不同?”

  幼儿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扁.有的高。

  幼儿2:颜色不同样。

  幼儿3:有几个电话里面有硬币,其他的没有。

  幼儿4:有的电话是有线的,有的电话没有线,我知道的是无绳电话。

  ②“电话有各种各样的,你最喜欢玩哪一种电话呢?为7

  幼儿1:我最喜欢无绳的,走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打

  幼儿2:我喜欢投硬币的电话,我在饭店里见过。

  幼儿3:我知道有一种电话是传真电话,可以传信息。

  重点:投币电话。“你是怎么玩的?”(谁会玩投币电话)

  (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将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操作;朋友看一看。

  (这时,在操作活动中玩得最高兴的小男孩上来了,他拿起从投币处投了进去,然后又挂上了,从下面的取币处又拿了出蓍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是怎样打投币电话的?”

  (根据幼儿回答,使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学习投币使用程序。)

  (当看到了图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将图示的意思向大写没想到,不一会儿他们就理解了,拿起话筒一投币一拨号一音,按通话按钮。)

  教师:“你们还想去玩一玩电话吗?这次,请小朋友选没有玩过的电话玩一玩,还可以按照新学到的本领去玩一玩电话,玩的时候注意人多的地方不去挤,看看哪个小朋友玩,最谦让!”

  请幼儿操作两次,重点指导幼儿玩投币电话。

  (这时,选择投币电话的孩子多了好多,他们都想当一个孩子在操作,其他孩子都会提醒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4)操作后讨论:

  教师:“小朋友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投币电话?”

  (饭店、马路边、飞机场、爸爸妈妈的单位。)

  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到的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除了有投币电话,你还看到过什么电话?”

  (传真电话、手机、无绳电话、录音电话、IC卡电话。)

  (5)多媒体演示:

  麦克博士使用磁卡电话的过程。

  (6)观看多媒体后提问。

  ①教师:“麦克博士是怎样来打磁卡电话的呢?请你们所看到的与好朋友相互说一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两个两个小声讲话讨论。”

  (“他的用法好像和投币电话的差不多”,“他是用卡的”。再拨号的”。)

  ②教师:“麦克博士打好电话回来了,听听他说什么。”

  (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刚才的电话,是我给在美国念书的儿子打的,好几年没有看见他了,也不知长高了没有,要是能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在打电话,那该多好,唉,真想看看他啊!)

  ③教师:A.“发生了什么事?”

  (“麦克博士想见他在美国的儿子”。)

  B.“要是能让麦克博士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的儿子那该多好,你有好办法吗?”

  (“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看见人的电话”。)

  ④教师:“可视电话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像”。

  (多媒体播放《威威阔少年》中关于可视电话的一段。)

  ⑤教师:“科学家们可聪明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话,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除了我们的所玩到的、讲到的,还知道哪些先进、有趣的电话呢?”

  (传真电话、卫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等。)

  请幼儿讲述(汽车、传真、录像、电脑、卫星、程控等多样电话。

  3、结束部分。

  (1)教师:“在许多紧急的时候,电话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电话帮助你’。”(展示多媒体游戏话帮助你”。)

  (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屏幕右边有三个电话号码:110、120)“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拨打哪一个号码。”

  (多媒体依次出示迷路、着火、生病、撬门、昏倒五个场景,幼儿想办法,熟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讲对了,电脑会发出“收到,马上出发”的声音:讲错了,电话说“对不起,你打错了”。

  (幼儿非常感兴趣,对于119、110、120比较熟悉,准确率很高,对于110和120,119和120的'共同使用,他们也能较全面的考虑事情。有的孩子还能出题给同伴做呢。)

  教师:“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吗?让我们到活动区的电脑房去玩一玩,好吗?”

  课题评价:

  一、分析

  1、幼儿现代科技教育是“问题和方法”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经历过的对象,从幼儿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把目标定位:体验共学习的快乐,如师幼共同发现探索电话的秘密,如何方便我们人类等等,在不断地互动中,思维不断地碰撞,激发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为此科技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教育活动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声、视、在孩子们的面前,使之与幼儿的认识特征相结合,教学增强。

  二、专家点评

  侨谊幼儿园的几篇科学活动的设计,将幼儿活动变录,让阅读者好似身处场景,眼前浮现的是活动中的画事先和事后交融设计、记录的方式,是十分利于执教者参考,也利于他人的借鉴学习。如果每个老师一学期的交融式设计,我相信,老师的观察、分析、评价乃至调整力会大大提高。

  三、反思与讨论

  试着用摄像机记录自己的一个教育活动,再尝试教育过程中的反应与行为。

  上述活动教育目标实现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弥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仿生科学教案,我们生活中其实很多物品的灵感都是来自于大自然,通过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制造出来的仿生物品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这堂课我们就可以让幼儿通过了解这些物品来懂得大自然的神奇。

  1、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物品的设计发明是仿造大自然的一些生物特点制造出来的。

  2、激发幼儿探究自然、大胆创新设计的兴趣。

  2、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练习册,关于仿生的资料。

  3、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组图片,启发幼儿观察图中二者的关系。

  1、逐一提问:图中飞机和鸟(章鱼和吸盘球,鲨鱼和鲨鱼夹,青蛙和蛙鞋)有什么相似之处?

  2、老师小结:人类仿造大自然的'一些生物特点来进行发明叫仿生。

  二、交流其他一些有趣的仿生。

  1、在我们和生活中还有许多仿生现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呢?

  2、出示起重机、瓦楞屋顶、船桨等图片,请幼儿猜猜这些发明是仿造大自然哪些生物特点制造出来的。

  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的仿生发明。

  1、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等到你长大后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哪些生物特点来创造自己的新发明呢?

  2、提供几幅图片供幼儿想象如,小猫、鱼、皮球、积木、小狗、蝴蝶等。

  四、延伸活动。

  1、请幼儿将自己的发明画出来给大家讲一讲。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这是一次由幼儿引发生成的活动。自然角里要增添东西,王洋小朋友带来的一只螃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孩子们对螃蟹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有一定的探索螃蟹的动机。于是我设计安排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大胆地提出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

  3.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纸、笔一份,一只大盆,盆里放有一只螃蟹。

  2.一只材料箱,里面放有纸条、塑料软棒、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观察

  师:我发现小朋友一走进活动室就特别高兴,能告诉我你们看见什么了吗?那就请你们找4个好朋友为一组,一起去仔细看看小螃蟹吧!(师幼一起观察、讨论)

  (评析:导入开门见山,简明的让幼儿一下子知道了研究的对象,亲切的交谈拉近了师幼间的心理距离。)

  二、集体交流,引发问题

  师:刚才,你们发现小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先来说说?

  幼1:我们那只是雄的。

  幼2:我们那只是雌的。

  幼3:我发现小螃蟹有两只像钳子一样的脚。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小螃蟹这么多秘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螃蟹吗?(老师将幼儿的问题用简笔画记录下来)

  幼1:小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

  幼2:小螃蟹是怎样交朋友的?

  幼3:小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幼4:小螃蟹吃什么?

  (评析:提问通常是教师的专利,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探究活动的深入。有些问题教师也意想不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驾驭。)

  三、分组讨论,确定研究的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真精彩,有些问题连老师也没想到。由于时问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研究。请你们每个组讨论协商后选出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并把它画在纸上。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最想知道哪个问题。

  组1:小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组2:小螃蟹的钳子有什么用?

  组3:小螃蟹的眼睛为什么一会儿伸,一会儿缩?

  组4:小螃蟹是怎样交朋友的?

  师:每个小组都已选好了自己要想知道的问题,今天,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幼:好!

  (评析:每个幼儿对螃蟹的观察角度和兴趣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尊重幼儿的选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这样幼儿的探索活动会更主动、更深入、更具创造性。而在短时间内对每个问题都进行研究是不可能的,让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能促使他们学会商量和合作。)

  四、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材料

  师:你们需要什么工具?想怎样来研究呢?先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现在你们都想好了吧,如果需要什么材料就到材料箱里去拿,材料箱里没有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评析:在众多的问题中,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进行研究,并且初步讨论出研究的方法、所需要的工具及材料。这样做并不是要求他们有很详细的研究,有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而是使幼儿明确,科学实验并非玩耍,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五、小组探究实验

  这里,了足够多的'时间让幼儿探究,孩子在活动中的专注、投入、采用的方法,使我感动。不过有的幼儿忘记了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也有的因遇到困难而转换了目标,这需要老师的提醒,以培养他们一心一意、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六、小组交流探究情况

  师:下面请各个小组把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如果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发现,等会儿可以向他们提问。

  组1:我们发现螃蟹的膝盖不像我们人的膝盖是向前的,而是往左右两边的,所以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师:小螃蟹是横着走的,可是刚才我看见第一组的小朋友用书夹住螃蟹的左右两侧,结果怎么样呢?

  组l:不走了。

  组2:我们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们用一根小棒来逗它,小棒只要一碰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组2:可能是它的武器,用来保护自己的。

  组3:我们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它一伸一缩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我们人的眼睛碰到东西就闭起来。

  ,大班科学活动:螃蟹的秘密

  组4:我们的是雌螃蟹,又去、捉来了一只雄螃蟹,两只螃蟹在一起吹泡泡,还互相用钳子打闹,那只雄的螃蟹厉害,还爬到雌的誓身上欺负它,一会儿就走了。

  幼:不是欺负,它们是表示友好。

  (评析:幼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同时在交流中.幼儿获取了更多有关螃蟹的信息。)

  七、拓展延伸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讲得:也非常精彩,大家知道了小螃蟹的许多秘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来得及研究怎么办?

  幼: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师:很好!我们把小螃蟹养起来继续观察它、研究它,把新的发现记录下来。(后来发现小螃蟹即将死亡,我和幼儿一起将它进行了解剖。)如果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还可以和大人一起到书上或者电脑里找答案。

  (评析: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或许并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也不可能获取有关螃蟹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想继续探究下去,这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卡,初步了解卡的用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观察、区别卡的异同点,提高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的卡(散放在两张长桌上,可供幼儿自由参观)、做过汉字标记的卡(如:贵宾卡、门卡等,可以粘贴在黑板上)、

  2、场景的图片展示板(医院、卡拉ok、小区高楼、飞机场、美容院)

  3、2人一只彩笔、一张记录表(一栏记录卡的相同点、一栏记录卡的不同点)活动过程

  一、我认识的卡–激发对卡的兴趣:

  1、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卡,和你的朋友说说你认识的卡?

  2、提问:(1)生活中的卡可真不少,哪一张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呢?(接送卡)(2)我们每天都有人来接送,那还要接送卡有什么用?(和幼儿共同回忆门卫伯伯检查接送卡的情景,知道接送卡对小朋友的重要性。)(3)怎么让别人知道你今天用过接受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验证机器上的.绿灯是否亮了?一起数数亮灯的人数。(4)小结:是啊,有了接收卡,不认识的人就不能随便进来,还能知道今天一共来了几个人。接送卡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别丢失哦。

  二、我喜欢的卡–了解卡的不同作用:

  1、除了接送卡,生活中还有许多卡我们也经常在用。(出示做过汉字标记的各种卡)

  2、提问:(1)哪一张你也很喜欢的,为什么?(在幼儿讨论后,让大家知道有了打折卡,付的钱就比原来少。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答疑。)(2)配对游戏:出示5个场景图片:医院、卡拉ok、小区高楼、飞机场、美容院,请把这5个地方可以用的卡找出来,放到图片中,看看找得对吗?(3)幼儿操作,说说理由。(4)小结:原来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卡:银行卡、交通卡、会员卡、就诊卡、手机充值卡、游戏卡……这些卡会带给我们方便、带给我们优惠、带给我们安全,还能节约我们的时间。

  三、观看视频–比较卡的异同:

  1、提问:(1)图片上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卡?(银行卡)她到哪些地方用过这张银行卡,(百货、新华书店、华氏大药房、可的超市、银行自动取款机)(2)小结:原来有的卡除了在一个地方用,还可以在许多的地方使用,使用的地点越多说明这张卡的作用就越大。(3)录像里的老师是怎么用卡的?(在刷卡机上刷一下)所有的卡都是这样用的吗?(有的是插进机器里、有的是对着机器照一下用的、有的要输入密码。)(4)小结:原来卡使用的方法不都是一样的。

  2、提问:(1)找个朋友一起去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这些卡还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又有哪些是相似的?用你能看懂的标记把你们找到的秘密记录在表上。(2)幼儿两两结伴组合,观察比较,尝试记录。(3)幼儿交流,老师将幼儿发现记录在大统计表上。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水的特征,知道水是透明的。

  2.知道水可以反复利用的,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

  3.对水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节约用水的视频、有关干旱的图片、一次性杯子、勺子、脸盆、水桶、奶粉、果珍、米、水。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杯水,还有一杯米。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把玻璃珠偷偷放入米中和水中)。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能看到水中藏的玻璃球却看不到米中藏的玻璃球?

  小结:因为水是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水中藏的的玻璃球;因为米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里面米里藏的玻璃球。

  二、观察与比较

  实验一:帮水宝宝搬家。

  选用工具,把水从脸盆里搬到水桶里,实验结束后,说说你是用什么工具给水宝宝搬家的?搬了几次?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了很多种方法给水宝宝搬家,有的用勺子,有的用杯子,有的`什么都不用,直接倒过去。

  实验二:了解水是流动的。

  提问:老师这里有很多种勺子,我们来看看,用这个有小洞洞的勺子能不能给水宝宝搬家?为什么?

  小结:因为水是流动的,所以有小洞洞的勺子不能给水宝宝搬家。

  实验三:了解水是无色无味的,知道溶解现象。

  请小朋友们自由进行制作饮品,并品尝。

  小结:水是无色无味的,因为在水中加入了奶粉或者果珍,水才变得有颜色有味道的。像奶粉和果珍倒入水中,用力搅拌下,过一会看不见奶粉和果珍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三、知道水的作用,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活动延伸:

  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玩红黄蓝三元色水变色的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合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知淀粉遇碘会变成蓝。

  3.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慢羊羊村长头饰、馒头、土豆、白菜、胡萝卜、香蕉、梨、标有字母a与b的奶粉,棉签、图卡、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碘伏。

  1.(师)慢羊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伏。"提问:我们来看一下它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闻闻它的气味。

  2.(师)慢羊羊:"碘伏有消毒的功能,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细菌看见它就跑,最近我发现它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来看看桌子上的食物,从中随便选一个馒头,看看它加入碘伏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慢羊羊: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带领幼儿认识图卡。"

  二、幼儿操作。

  1. 让幼儿试一试,将碘伏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三、问题解决--运用。

  1.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帮警长辨别a与b瓶中谁是假奶粉。

  2.让幼儿自由选择a与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试一试,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结束游戏。

  让幼儿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毛豆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2.能动手剥毛豆,锻炼幼儿的消极小肌肉运动。

  3.学会由外到内的观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4.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带荚毛豆4筐、一个空盒子;儿歌(毛豆)

  【活动过程】

  导入:直接呈现毛豆

  1.师:毛豆长得什么样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毛豆荚里面会有什么?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先示范,再请小朋友们来操作,探索毛豆荚里面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毛豆荚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剥毛豆荚认识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绿色的,小小的,长得圆圆的,每个毛豆朋友都有一个绿色的小房子,上面还有还有毛,大家相处的非常好。

  活动延伸:

  毛豆朋友还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家长探讨一下,下次把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老师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从这个点引发出幼儿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点。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制定春天的种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2、能用较连贯的语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3、乐意参与种养材料的准备工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完成"春天可以进行的种养活动调查表"。

  2、教师根据幼儿所做的调查表内容准备一些相关图标。

  活动过程:

  1、讨论人们在春天进行的种养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我么都已经完成了"春天可以进行种养的活动调查表",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2)引导幼儿逐个介绍。(出示相对应的图标)

  2、引导幼儿将种养计划进行分类、分工。

  (1)教师: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种养内容,想想哪些是种植内容,哪些是饲养内容呢?

  (2)根据幼儿的意见留下幼儿愿意进行种养的活动。

  (3)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留下适合小朋友种养的内容。

  (4)教师:这么多的内容哪些适合我们分小组来种养?(引导幼儿挑选出适合在幼儿园小组种养的内容。)

  (5)请各个小组成员讨论种养什么。

  (6)教师:种养的内容已经确定,你们准备在哪里种养?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这些材料和工具由谁来负责准备呢?(引导幼儿继续讨论,并明确各自将承担的准备工作。)

  3、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