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28 07:23:3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美术教案3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都市印象》是二期课改新教材里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这一章节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变迁、艺术特点等,并着重介绍了现代的都市风貌,生态型和园林化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趋势,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充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

  教材在编写上让学生从了解古代的城市风貌出发,重点放在对现代城市的了解,让同学们在钦佩我们先辈的伟大杰作的同时,更被我们现代人类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尤其是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本节课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向我们全面简单的介绍了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及现代标志性城市规划设计的特点,运用了欣赏、对比、构成、色彩等知识,学好这部分内容为接下来的美术学习开拓了总的思路,所以本章节在整本书中起着总分的作用。

  3、教学目标:这一章节分为三课时来完成,我选择的是第三课时。

  (1)通过欣赏现在城市建筑艺术,感受现代城市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以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掌握剪纸纸拼贴画的欣赏方法和创作制作方法,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剪纸造型表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感受古今中外的典型的城市风貌;运用剪纸拼贴的形式进行设计创作。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城市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变化,并且初步了解了有关城市建筑艺术的知识,结合上海城市特点,让学生了解到现代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将城市主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体现整体美感;注重建筑群体之间的组合、联系、过度等丰富的空间序列,体现秩序美;现代的城市建设尤其注重绿化的建设,而且我把这一点作为这节课的一个重点。

  作品的题材我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我选择上海的外滩作为创作主体,作为上海的城市标志,它已经成了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另外我选择椰树作为绿化,不仅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神秘的特征,而且它的造型也独具特点。作品的制作形式我采用剪纸拼贴的形式,它和传统剪纸的制作方法有所不同,同时通过多元化的知识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了其发扬民族艺术的情感。九年级的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学习压力比较大,美术课上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尽量让美术课上得轻松、简单、更高效,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做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都比较丰富,而剪纸拼贴艺术作为自由化的剪纸造型,也迎合了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无拘束的表现性的特点。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符合学生个性以及对剪纸艺术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开始设计的。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上课时表现比较被动、呆板、不积极,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很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的欲望,我采用了轻松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设计了内容丰富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作品的`完成形式我还采用了“旧题新作”的形式,就是把以前学习过的几个内容,运用新的创作手法进行新的创作组合,以前我们运用撕纸拼贴的技法,现在改为剪纸拼贴,这种技法更容易创作出精细的作品,作品的构成形式以前也略有学习,在不增加九年级学生学习难度和压力的情况下,让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设计创作作品,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现在城市建筑艺术,感受现代城市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小组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剪纸的设计创作,掌握剪纸纸拼贴画的欣赏方法和创作制作方法,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剪纸造型表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欣赏、感受撕纸艺术的美,掌握撕纸造型的表现方法。

  2、能够用撕纸的基本技法表现自己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范画。

  2、学具:各色彩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剪纸拼贴”——神秘的椰林之外滩印象。

  (1)电脑展示风景图片(有关外滩和椰树的图片)

  (2)怎么样把两种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3)学生交流讨论。

  (4)出示课题:神秘的椰林之外滩印象

  2、拓展引新。

  (1)欣赏优秀的撕纸拼贴作品和剪纸拼贴,感受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2)学生观察比较,并尝试总结。

  (3)得出结论:

  ①不同点:

  a、撕纸拼贴作品:比较随意、自由、概括、感觉更加容易表现思想。

  b、剪纸拼贴作品:装饰性强、细腻,更适合细节的创作。

  ②相同点:自然、和谐、统一。

  (四)明确本节课要运用的技法,剪纸拼贴。

  现代剪纸是我国现代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新花,也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剪纸,不光具有观赏性,还有时代性,装饰性,受到大众的喜爱。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现代剪纸的特点。

  3、剪纸拼贴创作的要点:

  (1)通过以往同学们对撕纸画的了解与学习,同学们对剪纸的技法很容易就掌握了,那么这节课的目的就是锻炼与培养同学们集体创作的能力,及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同时,能够创作主题复杂的作品。把外滩的建筑构成及椰树两种都具有神秘色彩的事物巧妙的组合到一幅画面中。

  (2)简单的示范椰树的剪纸纸方法。

  (3)创作的顺序(步骤)。

  ①远:山、云、太阳、星星、鸟等。

  ②中:主体物、人物、花草、椰树等。

  ③近:人物、花草、地面等。

  同学们在创作时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调整创作的顺序,画面的中景和和近景通常是画面的主体,远景通常对画面起装饰作用。

  (4)应注意的问题。

  ①构图的饱满。

  ②色彩的和谐、统一。

  4、学生创作。

  (1)学生进行分组创作,教师进行课堂指导。

  (2)学生讨论自己的设计构思并进行小组讨论,制订设计方案。(提示:一定要椰树和外滩的建筑有机的、巧妙的组合在一起,要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创作

  5、展示和评价。

  (1)请小组同学介绍自己作品。

  (2)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老师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合作、最佳效果奖等。

  评价多元化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把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指出来,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当然,每一种评价的方式都是因人而宜的,分层次对待,给予学生的作品以适当的评价,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本班是全托班,孩子刚入园时,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我时常想方设法安慰他们。在孩子心中,星星是神秘的、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因而我时常带幼儿唱星星的歌,讲星星的故事,让星星把心里话带给妈妈,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银河场景,提供了各种自然物作为拓印材料,让孩子边粘贴、拓印,边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兴致勃勃地作画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添艺术情趣。

  教学目的:

  1.通过表述愿望,激发想像力,抒发美好时情感。

  2.培养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用纸在地面上铺成弯弯曲曲的银河。

  2.有关星空的背景音乐。

  3.在幼儿腰间的小布袋中藏有亮光纸做成的彩色星星。

  4.水粉颜料、盘子及各种用蔬菜刻成的拓印物若干。

  教学过程:

  1.谈论有关许愿星的话题

  ①还记得《许愿星的故事》吗?假如你遇到一颗许愿星,你想跟它说个什么愿望呢?(我想吃巧克力糖、我想要一辆大警车、我想让妈妈早点来接我等。)

  ②你们看,前面有一条银河,银河里住着许多小星星,它们知道许愿星在哪里,让我们一起飞到银河去问问它们吧!

  ③带领幼儿随着音乐“飞”向“银河”。

  2.寻找许愿星

  ①带领幼儿在“银河”里“飞翔”,观察各种星星,请幼儿说说看见了什么颜色的星星。

  ②小星星来欢迎我们了,它们已经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找一找,它们在哪儿?

  ③幼儿从自己的小布袋里惊喜地发现星星并取出各色小星星。

  ④启发幼儿边在“银河”里粘贴星星,边向小星星询问:“小星星,请告诉我许愿星在哪里?”

  3.在拓印中表达愿望

  ①小星星告诉我们,许愿星住在更远的天边,让我们一起去找吧!

  ②带领幼儿“飞”到拓印处,寻找许愿星,发现它们在土豆里、茭白里、番茄里……

  ③我找到一颗许愿星,你们有什么愿望想告诉它吗?

  ④教师边蘸颜料拓印,边说出自己的愿望:“许愿星,我想……”

  ⑤幼儿边拓印,边说出自己的愿望。教师与幼儿个别交流,了解幼儿的想法,并作适当引导。

  4.相互交流自己的愿望

  ①请幼儿说说自己对许愿星表达了什么愿望。

  ②天亮了,许愿星要忙着为人们送去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和许愿星说“再见”吧!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绘画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绘画中自由发挥,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等等。绘画是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绘画是启蒙教育。为了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通过学习用水墨画来体现熊猫的外形特征,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经典】08-04

【精选】美术教案08-07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精选)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7-30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经典】美术教案08-16

美术的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