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09:59:4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汇总(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课题:动物法庭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了解动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初步学会分角色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辩论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若干 2.环境创设成"模拟法庭"

  3.兔子、狼、熊的"手偶" 4.小锤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与讨论

  师:请幼儿观察教室有什么变化,哪里有变化?

  师:请幼儿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种场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它的名字叫做法庭。 师:我们来一次模拟法庭的辩论赛【教师着重讲解法庭起到的作用?何为辩论?法官、原告、被告之间的.关系】

  二、情景表演并进行法庭辩论

  师:"让我们看看是谁来到了法庭?听听他们因为什么事来这里?"

  由教师扮演庭长,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兔子和狼上场

  师:谁来到了法庭?(幼:小白兔和大灰狼)

  它们因为什么事来法庭?(幼:因为大灰狼要把小白兔吃光,小白兔要把草吃光)

  师:那小朋友说它们谁做的对,谁做的错?

  (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它们的这件事做出个辩论,怎么样?

  幼:好

  师:那我们的小朋友要分为两方,一方是小白兔的伙伴,一方是大灰狼的伙伴,我们分两边做,如果你选择小白兔那就坐到这边,阐述你们认为的观点;相反,如果选择大灰狼就做到那边,也是阐述你们自己的观点。好,现在请小朋友选择吧。

  (幼儿自由选择,并坐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辩论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

  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教师适时相互补充观点,引导幼儿了解的更全面)

  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罪?幼儿自由阐述

  三、教师通过出示动物图片,讲解食物链

  师: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哪到底应该怎么判呢?请幼儿设想:如果地球上全是一种动物(狮子、老虎、蛇……),那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啊?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可请几个幼儿表述观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片,小朋友来看看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出示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1).老虎→狼→狐狸→兔子→草

  2).老鹰→鸟→虫→草

  3).老鹰→蛇→青蛙→蝗虫→草

  师:小朋友,通过这些图片你知道了什么?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物界中的食物链。那你说还应不应该判大灰狼的罪啊?

  四、法官宣判

  师:通过这次辩论,我们知道兔子和狼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哪一种动物的过多或过少的都会影响地球环境。

  植物长出的叶子和果实为虫子提供了食物,鸟吃虫子,才有了鸟,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物降一物"的。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兔子就把狼全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部吃光。审判到此为止,本案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扣馒头与沙子干湿的关系。

  2、学习扣馒头的技能,体验玩沙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水、扣馒头的碗、杯子、毛巾和玩沙子的工具。

  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玩沙子经验后,攥在手里容易漏下来等特性,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沙漏的玩具。

  活动重难点:

  理解扣馒头用沙的湿度要适宜,加水过度扣不出馒头。

  扣馒头的方法——沙子盛到容器里要满、平,扣下时速度要z快,拿起时动作要轻,轻轻拍打一下碗,馒头落下来。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幼儿观察老师先用湿沙子扣好的大小不同的馒头。

  教师:这是老师用沙子做出的馒头,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鼓励幼儿动手尝试。

  2、请幼儿选择材料亲自动手操作,到沙坑用沙子进行尝试。

  教师交代注意事项:用沙子时不要洒到沙坑外边。老师以间接指导方式端着盆(盆里盛着湿度适中的湿沙子)在一旁动手操作扣馒头。

  (1)幼儿分别选择了碗、盆,并往里装着沙子进行尝试。

  幼儿:老师,你看,不行。老师,看,我的也不行。孩子们尝试失败后纷纷叫喊起来。

  (2)失败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探寻失败的原因。

  一名幼儿站了起来:老师我想用你盆里的沙子试一试。

  教师:为什么用我的沙子呢?我盆里的沙子和沙地里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啊?

  幼儿:老师,也许我用你盆里的沙子就能够成功,因为我发现你的'沙子是湿的。其他幼儿也跟着响应起来。

  3、幼儿自己探索、尝试给干沙子加水,再次扣馒头。

  孩子们用瓶取来水往沙子里倒水再次进行尝试。过了一会儿,一名幼儿就喊起来:老师,我这个还是不行。只见沙子不但淤出了水,而且滩倒了下来。我的水太多了。他自言自语反思自己的失误。

  教师:要帮忙吗?

  幼儿:我再多弄些沙子吧。他摆摆手,把沙坑里其他地方的干沙子掺进一些,又将沙子重新装在大碗里,然后将碗翻过来,一边喊着一、二、三,一下子扣下,轻轻一拍碗底,再轻轻地把碗拿了起来。

  噢,我成功了,老师你看,我的大馒头做好了。我竖起大拇指及时表扬了他。

  然后我请成功的幼儿谈谈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经验和分享成功的喜悦,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再次尝试。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指导那些始终没能成功的幼儿如何用湿沙扣馒头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将相应的纸船贴到集体记录表中。

  教师: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的集体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用宣纸做的小船第一个就沉下去了。

  幼儿:画画纸在水面上坚持的时间最长。

  教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发现哪种纸最适合做小船?为什么?

  幼儿:画画纸比较适合做小船,因为它坚持的时间长。

  幼儿:画画纸适合做小船,因为画画纸吸水慢。

  5、经验迁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小船的实验发现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

  我给你们出一道难题:地板上洒了好多水,旁边没有抹布,只有报纸、宣纸和画画纸这三团废纸,我们用哪种纸能把水最快吸干净?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回答出:宣纸能把水最快吸干净,因为宣纸吸水快。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同样的实验方法在活动区里寻找比宣纸吸水快的纸,比画画纸吸水慢的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获得了较丰富的玩沙游戏的经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和他们的兴趣生成的,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从幼儿参与活动创程与目标的达成来看,本活动制订的目标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不足之处:

  对幼儿探索活动中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探索点关注不够。如,当有的幼儿发现沙里倒的水太多不知该怎么办,一名幼儿马上茫再往里面添加些沙子,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教案 篇3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吃过水果糖,今天我们来做个吃水果糖比赛游戏。把同样大小的两颗水果糖分发给甲、乙两位学生。设定条件是:

  甲同学放在口里含着不许动,让糖果自然溶解后咽下糖水。乙同学把糖果放在口里,允许舌头动,牙齿咬待糖果溶解后再下咽。

  结果是:甲同学吃糖果度较慢,乙同学吃糖果速度较快。

  师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吃糖果慢,一个吃糖果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二、探究新知:

  1、实验一:是否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取两片同样的维生素B2片〈黄色,最好是带有颜色易溶于水的药片,便于观察〉放入盛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

  设定条件是:同时放入药片,水温一样,水量一样;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强调设定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对比公平与公正,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是:经搅拌的那杯药片溶解的快,未搅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2、实验二:水的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将温度不同的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样规格的维生素B2片各一片。

  注意设定条件是:药片一样,水量一样,都不搅拌或都同时搅拌〈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水温不一样。

  实验结果是:冷水中的药片溶解的慢一些,热水中的药片溶解的快一些。

  3、实验三:是否粉碎溶解物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取两片同样规格的维生素B2片,其中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再同时放入盛同样多水的杯中。

  注意实验设定条件是:①药片同样;②水同样多;③水温一样;④都不搅拌或同时搅拌。不同条件只是一片粉碎,一片不粉碎。

  实验结果是:粉碎了的药片溶解的快些,未粉碎的药片溶解的慢些。

  三、师生共同总结

  老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1:我知道了溶解时搅拌就溶解的快一些;不搅拌就溶解的.慢一些。

  学生2:热水中溶解的快一些,冷水中溶解的慢一些。

  学生3:我知道把溶解物粉碎的颗粒越小溶解的越快,颗粒越大溶解的越慢。

  教师启发:谁能全面总结一下,溶解的快慢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4:我来总结: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溶解物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有关系。

  学生5:我今后在溶解时,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体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后放入热水中再快速搅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搅拌就可减慢溶解的速度。

  老师激励学生:同学们这节课学习兴趣真高,不但能积极参与实验,而且能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总结所学知识,还能与现实生活联系,科学学习就需要这种学习精神,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目的是及时肯定评价,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巩固教学效果,首尾呼应

  老师:现在你对吃水果糖快慢的原因弄明白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6:我知道了。牙齿咬就是粉碎糖块,舌头动相当与搅拌功能,口腔里的唾液相当于热水。所以溶解快的几个因素:粉碎颗粒变小、搅拌、热水,都具备了,这样一来吃糖果就快;反之,含在口里不许动就缺少了粉碎、搅拌的作用,则溶解的慢即吃水果糖就慢。

  老师:你回答的很棒。不但对书本知识学的好,还与实际生活小事联系,理由谈的很充分。

  五、课后反思

  1、把原教材中的食盐溶解替换成维生素B2片来溶解,因为是黄色药片,观察效果更明显,增强了直观感。

  2、把课文中最后的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内容调整到开始进行吃糖果比赛游戏,使授课导入顺畅,又节省教学时间。从学生最熟悉又喜欢的情景入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设疑吃水果糖快与慢的因素有哪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兴趣,为学生实验的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回答理由提前埋下了伏笔。

  3、反复强调实验的设定条件,就是要保证实验两种对比的公平与公正,确保实验结论的准确性。科学实验结论不能出现误导和偏差,一定要事实求是,这是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二、 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微生物及微生物的基本结构;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水样,看看水里有什么。再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里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征;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起点:认识微生物的概貌,它在教材中起到了引领的地位,本课通过采集水样、观察水样引入对微生物的认识,为后面对细菌、霉菌的认识做好了准备。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懂得微生物分布在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霉菌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1.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微生物、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微生物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粗浅的`了解。而且这些认识应多为感性的,教学中,不必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很感兴趣。

  2.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第一,要预习微生物的知识,收集微生物的分布和作用的资料。第二,学习、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基本技能。第三,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使微观的、对学生较陌生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3.学生学习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表达、叙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7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1、 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

  2、 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 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4、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问: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课题:设计一日食谱

  二、 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来设计。

  (2) 出示课件: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 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 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 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 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 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 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1) 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

  (2) 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 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