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4 10:43:4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目标

  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

  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 (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

  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l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

  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 (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数学延伸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吹泡泡,追泡泡,玩跑跑的游戏中观察,发现,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尝试使用洗涤用品调制能吹出泡泡的水,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

  2、教师自备一杯肥皂水、吸管,幼儿每人一个小杯和一根吸管。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户外游戏“追泡泡”

  1、教师将幼儿带至户外,吹出一连串的泡泡,并鼓励幼儿自由地去追逐,去抓。

  2、引导幼儿一边抓泡泡,一边仔细观察。

  ——教师:这些泡泡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哪些颜色?抓住了吗?抓在手心里会怎样?

  二、尝试在清水中吹泡泡

  1、给每个幼儿一根吸管和一杯清水,让幼儿在清水中吹泡泡。

  ——教师:吹泡泡的时候要往外吹,不能往里吸。

  2、引导幼儿观察吹泡泡的声音和吹出来的泡泡形态。

  ——教师:一边吹一边听,有什么声音?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学教师的样子蘸水吹泡泡,引导幼儿发现水的不一样。

  ——教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你们吹不出泡泡呢?

  三、探索调制泡泡水

  1、师幼共同讨论,找到调制泡泡水的方法。

  ——教师:在水中加入什么可以让清水变成泡泡水?

  2、请幼儿把自己选择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并搅拌,再用吸管试试调制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来。

  3、引导幼儿发现浓度影响泡泡的效果。

  四、游戏“泡泡飞呀飞”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自由玩吹泡泡的游戏。

  2、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更多特点。

  ——教师: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在阳光下又是什么颜色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并了解水位高度与水柱喷射距离间的关系。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准备:

  1.可乐瓶若干,根据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钻洞并用胶布封住,然后装上水。

  2.小红旗和小黄旗每人各一面,蓝、红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胶布若干。

  4.用来测量水位高度的绳若干。

  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都喜欢玩水。今天我准备了一些瓶子,我们一起来玩喷水的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经验

  (一)进行第一个实验。

  1、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

  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我听到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用胶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

  色的线上。

  3、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是黄色的水喷得远,还是蓝色的水

  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黄旗,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只瓶子中间插上小黄旗。

  4、(都做完了)现在请两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然后把两个瓶子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后插上小红旗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

  了什么?为什么喷出的水会一样远呢?

  6、师操作,验证结果。

  7、请幼儿用绳测量喷水的洞口离水面的高度。

  8、发现了什么?

  9、师再次操作,验证结果。

  10、出示总表,小结:水位一样高,洞口一样高,一样大,它所受的压力就一样,所以,喷出的水就一样远。

  (二)(出示有两个洞的瓶子)进行第二个实验。

  1、师:看,这个瓶子有两个洞,如果同时撕去洞上的胶布,你们猜一猜哪个洞的水喷得远呢?在你认为喷得远的洞旁边贴上蓝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认为它们喷得一样远,就在两个洞中间贴上蓝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胶布撕开,仔

  细观察,在喷得远的瓶子旁贴上红色的三角形表示实验结果,观察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3、提问:怎么样?猜想结果与实验结果一样吗?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4、师操作,验证结果。

  5、为什么下面的洞水喷得远?

  6、小结:虽然,洞口一样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

  压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会喷得远。

  (三)观看录象,拓展经验。

  1、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样的瓶子进行比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样高,但大小不一样大的瓶子比较。

  延伸:

  出示洞口一样高一样大,但水位不同,并盖紧盖子的两只瓶子,请幼儿回

  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哪只瓶子喷得水远?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干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受此启发,我选择了水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针对问题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得”。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动手实验,并能始终专心投入观察活动中。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通过操作能仔细观察和感知油和水在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分离现象,了解油不溶于水的科学原理。

  三、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水、食用油、透明一次性杯子人手2只、搅拌棍、幼儿个人记录表;记录用的笔。

  2、教具准备:积木、盒子若干;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四、活动过程:

  1、积木、纸盒层层叠游戏——引出本活动主题,理解层叠的含义。

  (教师出示木头积木、纸盒子等拼搭材料),提问:

  (1)这里有几样东西,看看是什么?这些材料能像楼房一样一层一层叠起来吗?谁来试一试?(个别幼儿拼搭)

  (2)数一数有几层?(和幼儿用从下到上的顺序共同点数)用了几块就有几层。

  (3)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材料适合玩层层叠的游戏?这些材料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教师归纳并小结:扁扁的、平平的、硬硬的材料都很适合玩层层叠的游戏。

  二、流动的材料能玩层层叠吗?——发现固态与液态物品的不同,并进行猜测。

  1、熟悉材料:(教师出示食用油和水)教师:老师还带来了几样材料,认识它们吗?

  2、感知特性:(教师将两种种材料分别从瓶中缓慢倒入贴有“油”“水”标记的透明杯中。)教师:把它们慢慢倒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用摇一摇、搅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猜测:刚才我们用这些平平、硬硬地积木、纸盒成功地叠了起来,那这些会流动的材料能叠起来吗?猜一猜,能还是不能?(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教师统计两者的数量)认为能的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倒在一起会怎样层叠呢?(猜测一,油在上面,水在下面;猜测二,油在下面,水在上面。教师进行相应的猜测记录)

  三、亲身体验层叠乐——探索发现油和水放在一起产生的层叠现象。

  1、教师:刚刚小朋友进行了几种猜测,不过他们倒在一起结果到底会是怎样呢?还是需要我们亲手试一试,亲眼看一看。我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油,还有一根搅拌棍,一张记录纸,小朋友可以将水倒进油里,也可以将油倒进水里,还可以用搅拌棍搅动他们,看看有什么发现,并把你们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可以用自己的符号方式进行记录。

  2、幼儿亲身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实验方法:提醒小朋友缓慢倾倒。

  指导幼儿观察角度:提醒幼儿蹲下来,与杯子平视。

  指导幼儿记录方式:提醒幼儿仔细看清楚后,选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记录。

  3、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四、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这么有趣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神奇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课件)

  1、烧菜的时候放了油,菜汤里上面有一层油下面是水。

  2、有的动物(鸭子、鹅)身上的羽毛也有油,下雨的时候或者到河里去游泳,身上的毛不会湿。

  3、油水分离画。

  五、延伸活动:

  现在水和油虽然层叠一起了,住在了一家,但它们一个住在上面,一个住在下面,一点也不热闹,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思路:

  中班孩子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许多,他们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了,喜欢追根问底,喜欢动手去试一试。《纲要》中将"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作为领域目标,我们要做的就是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而《点点和小黑》的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探索氛围,我们班的孩子极富爱心,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乐意去尝试把生活中常见物品变长进而营救动物朋友。因为受年龄限制,他们可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在活动中通过问题与办法数量多少的比较,加重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目标:

  1、根据问题探索变长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尝试过程中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能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一棵大树。

  2、小树枝一根,插塑、绳子、纸条、毛线、吸管、橡皮筋、胶水、回形针、扭扭棒若干。

  3、两只小蚂蚁,问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是个带问号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理解词语树梢

  (2)思考第一个问题:点点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美景?

  2、尝试把各种材料变长,营救小蚂蚁点点。

  (1)继续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提出第二个问题:点点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时刻身边的材料就可能帮到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长吗?

  (2)探索变长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变长的方法。

  (3)集体分享变长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变长的?

  教师小结:有的材料可以用拧呀自己可以变长,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变长。

  (4)出示第三个问题:你们一共用了多少个办法呀?

  总结: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试一试,办法总比问题多。

  3、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变长,结束活动。

  (1)师:你用什么方法把纸条变长了?

  (2)如果只有一张报纸你能把它变长吗?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1-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