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5 10:04:3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荐)大班数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荐)大班数学教案9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初步感知5的组成,发现将5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3、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纸盒,内装有5个双色花片。

  2、空白记录单、铅笔、水彩笔。

  3、幼儿用书第28页《分分合合(一)》。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双色花片”。

  (1)请幼儿说一说花片特别的地方。

  (2)师幼一起数一数花片。

  2、游戏“撒花片”。

  (1)撒一撒。

  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把5个花片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小筐里,看看有几个红色面向上,几个是绿(黄)面向下。提醒幼儿每次都要将5个花片抓在手里再撒。

  (2)记得清。

  引导幼儿拿出记录单,把刚才撒花片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每人撒5次花片,每次都拿5个花片,撒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结果要与撒出的结果一样。

  (3)幼儿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

  3、展示、交流。

  (1)展示幼儿的记录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清楚的记录方式。

  (2)集体观察2~3张记录单,找一找记录单上有哪些相同的记录,有哪些不同的记录。(初步感知5的.组成)

  (3)教师小结。

  4、完成幼儿用书《分分合合(一)》。

  (1)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师幼共同评价操作结果。

  5、师幼共同小结撒5片双色花片有哪些结果,记录有哪些方法。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的小组中男孩和女孩各有几名,比较各组的情况,感知6的分合。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坐标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不同含义,并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置。

  2、尝试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家的位置。

  3、学习用语言清楚、准确表达坐标图中的空间位置。

  活动准备:

  相片,大型房屋图,1-6数字卡两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具体房间。

  1、观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层数。

  小朋友, 这里有一栋房子。它有几层高?

  让我们数数。哪个是第一层?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1)第二层在哪里?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贴数字2)。

  2、观b察房屋图,运用数字表示房间号。

  这栋楼房,每层有几间房子?

  我们看看第一层有几间房子?(数房间数),第二、三层一样吗?

  让我们数数,每一层的第一间在哪里?(左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贴数字)。

  3、进一步明确房屋旁数字的含义。

  房子旁有这么多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层数)这些数字吗?(房间数)。

  二、根据门牌号码,对照房屋图示正确确定同伴的家。

  1、明确房间的主人,激发幼儿找房间的积极性。

  小朋友,这栋楼房住的是我们班的小朋友,你想知道每间房间住的是谁吗?

  2、根据房号找主人,初步学习根据坐标判断具体位置。

  你想知道哪间房间是谁的`吗?用嘴说出来,不能用手指哟!

  3、自由寻找,了解自己家在楼房的位置。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自己家在哪里吗?请你找找,找到后不要忘记,等一会我们要到你家做客呢。

  集体介绍我家在哪里,猜一猜×层第×间是谁家。

  三、操作练习。

  1、下雪了,玲玲想召集小朋友一起堆雪人,小朋友分别住在楼房的哪一间呢?请你先看左图的住址,再把他们的头像贴在右边的楼房的对应位置,就知道大家的住址。

  2、尝试独立完成练习后,交流结果。

  回家记记你家、亲戚、朋友的门牌号码,回来说一说看谁记得最多。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整点

  2、培养幼儿要遵守时间的习惯

  活动准备:大钟表1个,1-12数字卡一份,时钟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猜一个谜语好不好?那大家听好了,“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是什么呀?(钟表)

  2、认识钟表

  1)认识分针时针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钟表,大家来看看上面有什么(分针、时针、秒针、数字1-12)。那谁能说说分针是什么样子,时针什么样子?谁能用身体来比划一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分针稍细一些、长一些;时针稍粗一些、短一些。并且用身体动作加深印象。

  2)认识数字1-12,了解他们的位置。

  师:表面上除了有针外还有什么呀?(数字1-12)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下都有哪些数字,那它们是怎么排队的?我们在按着从1-12这样的顺序来数就叫顺时针方向。那么在最上面正中的`是谁?(12)和它是一条直线的是谁?(6),那么和3是一条直线的是谁?(9)。

  3、认识整点

  1)教师先出示几幅整点图,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示范拨钟表,幼儿说出几点整

  3)教师小结:分针指在了12上,时针指在了几就是几点整。

  4、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

  游戏规则:请12名幼儿头戴数字1-12,按位置站好,再请一名幼儿做分针时针,教师或其他幼儿说几点整,此幼儿就指向几点整。

  5、教师出示幼儿生活中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发生事情的时间,然后拨出时间。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需要钟表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让我们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那么如果我们到了时间却不吃早饭,会怎么样?到了时间,不睡午觉,又会怎么样?所以,我们要遵守时间,不要拖拖拉拉浪费时间。

  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里自己制作一张时间表,来记录自己一星期的生活作息时间,然后下星期带到幼儿园互相交流。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梳理和提升幼儿口算和心算的经验。

  2、通过与朋友交换电话号码,激发幼儿对同伴、老师的留恋之情。

  活动准备:每人一本通讯录、笔、纸

  活动过程:

  一、破译电话号码

  1、我们在幼儿园已经一起生活了三年了,再过不久,你们即将离开这里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你们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舍不得)

  2、恩,大家都很舍不得这么多的好朋友,那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可以经常和好朋友联系呢?(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

  3、大家都想了很多好办法,老师也想到了用电话联系。但是今天老师留电话号码的方法和平时有点不一样,是一组密码,需要你们破译出来,大家看好啦!

  4、用加减法的形式出示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我们一起破译这个电话号码吧(口算,复习运算法则:加法算式中“+”号前后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得数相同,不需要重复计算,这样能加快速度;破译时要看清楚加减符号,算式题中出现加0或者减0的情况,其得数就等于原来这个数;算式题中减号前后的数字相同,得数为0)

  5、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完成任务了。那么老师还有一个号码也想让你们破译一下,大家试一试哦!在心里默默的破译,不要发出声音。(出示另一组加减法的号码,得数也是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心算)

  6、小结:原来这也是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啊,两个相同的号码,但是加减运算题目却是不同的,这告诉我们,一个答案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加减运算获得。

  二、自编电话密码

  1、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已经告诉你们了,现在你们是不是也急着想把自己的号码告诉你的好朋友呢?

  2、请大家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密码,记住,千万不能直接把号码写出来哦,也要出点题目来考考你们的好朋友哦!(示范:将电话号码编成密码)

  3、在小朋友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帮助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4、你们的密码都编好了吗?现在,就请你找一个好朋友,让他破译你的电话号码吧,看看你的好朋友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三、交换电话号码

  1、看来大家都很聪明,这么快就将好朋友的电话号码都破译了,现在就请你们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吧,毕业以后记得要经常联系哦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本通讯录(什么叫通讯录:就是将朋友的电话号码啊,地址啊都记在这本本子上,方便以后联系),等一会交换电话号码的时候你可以先写上好朋友的名字,然后记上电话号码,也可以让好朋友自己写,签名留念哦。

  3、幼儿自由交换电话号码,活动结束。(请幼儿晚上回家打打电话验证一下号码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话明天来了幼儿园再修改)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来发现图片、某些物品的中心点,从而知道某些物品有中心点的原理。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绳子、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来找出它的中心点。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又快又好,准确地找到这段绳子的中心点。

  二、幼儿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请你来找找看圆的中心点在哪?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用笔点好。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圆的中心点在哪?

  4.教师: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结果,并选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准确的操作结果。

  5.请幼儿再试试:学用刚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三、幼儿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1.请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点好。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点在哪?

  4.:边对边、角对角对折,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点。

  四、幼儿探索寻找圆形队列的中心点

  1.出示: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刚才我们是用对折的方法找到的中心点,现在这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方形,不能折,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1.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中间的圆心上,横的中心线与竖的中心线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2.出示:八个圆片排列成的长方形。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3.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两条中心线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五、幼儿操作探索其他物品的中心点

  1.那么,你知道我们桌子的中心点在哪儿吗?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测量出桌子的中心点。

  3.让幼儿来介绍与同伴合作的操纵过程和结果。

  六、活动延伸:

  还有好多东西我们可以去找找它的中心点,请小朋友回家去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测量,寻找中心点。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用多种方法进行7以内凑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会玩新授的游戏、敢于在游戏中大胆用舟山方言交流。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学会舟山童谣、掌握游戏口令。

  1、学习舟山童谣、了解游戏情境。

  2、续编童谣。

  二、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

  1、幼儿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代表1元、女生代表2元。

  2、幼儿问“几元啦?”之后、根据教师给出的价格、幼儿迅速抱团、凑到指定数量的队伍过关。没有凑对的幼儿站到教师身边。

  三、玩游戏。

  1、第

  一、二次玩游戏:凑34数字。

  掌握游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和挖掘多种凑数方法。

  小结:原来一个数字不仅仅只有一种凑数的方法。

  2、尝试凑5、6、7数字。

  将幼儿凑数的`方法展示到黑板上、请大家一起来验证、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凑数的方法。

  3、巩固与提升。

  幼儿自主游戏。

  四、总结与延伸。

  今天大家与同伴合作凑够了钱、买到了螃蟹、成功招待了朋友、请和自己的同伴拥抱一下。今天的游戏我们用舟山话来玩、大家玩的很开心、下次我们再用舟山话来玩玩其他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教案网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体验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摆,提高空间知觉能力,体会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房子图片三幅(图1),有虚线的房子图画三幅(图2至图4),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图形分割演示教具各一套,托盘,黑板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各种图形若干,人手一块操作板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相同图形组合成不同图形和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相同的图形。

  难点:在探索图形变化操作中,发现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游戏:图形变变变

  师:今天我们一块来玩一个图形变变变的游戏,把图形变成我们常见的规则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

  幼:一个长方形变成两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变成两个长方形……

  师: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呢?

  小结:原来一个图形可以变成不一样的形状,还有好多变法呢,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二、操作活动:拼一拼

  1、2个等边直角三角形

  师:请你们从托盘中取两个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我们常见的规则图形。

  幼: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如果没有全拼出来,可以鼓励幼儿一样长的'边贴在一块,把其中一块转一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有的可能拼出了大树的形状,老师要再次强调是常见的规则图形)……

  小结:长边对长边变成正方形,短边对短边变成三角形,短边对短边再把其中一块转一转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2、2个直角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是三角形的短边)

  师:请小朋友再从托盘中取一个正方形,用这三个图形再来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幼: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鼓励幼儿全都拼一拼)

  小结:原来相同的图形可以拼成不一样的形状。

  三、贴花砖

  1、贴有虚线的花砖。

  房子上的花砖图形老师用虚线分割(图1至图4),如:三角形屋顶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孩子们只要找到一样大并且形状一样的花砖就好了。全体幼儿分三队,贴得最快的胜利。

  2、贴花砖。

  房子上的花砖图形是大图形,需要自己利用组合只是自己自由组合。全体幼儿分三队,贴得最快的胜利。

  小结:相同的房子也能用不同形状的花砖盖好。

  四:活动延伸。

  贴的花砖小猪可满意了。回家后再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的贴花砖的方法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

  幼儿点数。

  “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

  (2)多角度分类。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30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