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6 10:56: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大班科学:吹泡泡

  科学活动吹泡泡

  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准备:记录卡 、幼儿用笔

  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视平转换仪 磁带 录音机

  过程: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 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 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体验合作实验的快乐。

  2、能将科学原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指导交通规则有他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玩具车、毛巾、木板、

  2、车辆撞毁图片

  活动过程:

  一、我的汽车快快开

  1、我的汽车开始开?开到哪里去?

  2、开导幼儿园兜风去!不过开的时候我有个要求,请你记住你的汽车都在什么地方开了?在什么地方开的比较快?什么地方的开的比较,想想为什么?

  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路面光滑度不同对车速的影响。

  二、汽车哪里开得快

  1、谁来告诉我,你的汽车开去哪里了?哪里开的比较快?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教师请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和感受。

  3、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同一辆汽车开得速度不一样呢?我们做个实验吧!

  4、试验一:

  教师请一幼儿用同辆车在同一平面上先后用大一点的力气和小一点的力气来推。

  为什么同一辆汽车在同一个地面上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开得慢?和什么有关?

  小结:同一辆汽车在同一个地方开得速度的快慢和我们推汽车的力气的大小有关系。

  5、实验二:

  教师用同一辆汽车在两种不同的地面用同样的力气推同一辆汽车。

  这回我用一样的力气推一样的车为什么速度又不一样?和什么有关系?比比两种地面?

  小结:原来,同样的汽车用同样的力气推,在光滑的地面上就会快一点,在粗糙的地面上就慢一点。

  三、雨天的车要慢慢开

  1、我们今天发现了汽车的秘密,那你觉得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开得快?什么时候开的慢?

  2、那下雨天会开得怎么样?为什么?

  3、小结:因为道路湿了,原来比较粗糙的路面就会变得光滑,开车的时候速度就比平时快,一块起来就容易撞到任何车。

  4、那如果是斜坡呢?上去的时候怎么开?下来的时候呢?

  小结:开车会因为天气、路面的情况不一样发生很多不同的情况,所以开车一定要小心。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能回家提醒开车的大人,小心开车,遵守交通规则。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睡莲"。

  A、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

  B、将角对边折、

  C、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睡莲"放入水中:

  A、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B、"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C、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D、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活动反思:

  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操作活动,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于是我设计此节科学活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各种纸质的睡莲展现出来,让幼儿猜想,它们能在土、沙,水里开放吗?因为有些幼儿先前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缺乏,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教师对孩子的猜想暂且不做评价,让孩子进一步试着实验观察,结果结论一致,教师继续抓住幼儿探究心理,为什么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初步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教师循序渐进,纸有多种,它们吸水性一样吗?幼儿通过猜想—————验证——————再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整节活动结束,老师和领导对活动的组织评价较高,组织比较严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探究欲望较高,最后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从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纸质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儿不注意观察,有可能结果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尽量选择吸水性差别较大的观察,对于吸水性差别小的,放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想:

  我们班的幼儿特别喜欢电动玩具,我设计了“会动的玩具”这节课。让幼儿初步认识电池,通过“电池的变化”,让幼儿知道电池能通电,认识电池的“正负”极。在实验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科学的欲望。

  活动目标:

  1.知道电池能通电,了解电池的用途。

  2.让幼儿学习自己安装电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3.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动小汽车人手一只。

  2.电池人手两个。

  3.电池充电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启动装有电池的电动汽车,请幼儿观察。

  提问:

  (1) 你玩过电动玩具吗?

  (2) 为什么这些玩具会动?

  小结:在会动的.玩具里有些玩具是靠安装电池发动。

  二、操作活动:安装电池

  1.学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2.请幼儿动手给自己的赛车安装电池。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操作,师幼共同检查。)

  3.操作小结:你注意到了吗?电动玩具一边有弹簧,一边则没有,有弹簧这边对电池的负极“—”。没有弹簧这边对电池的正极“+”。

  三、游戏:赛车

  1.排列赛车,开始游戏。

  2.请幼儿观察为什么有些车落后了?

  有些车开到半路停了下来。

  小结:电池能通电,当电池里的电用完时,玩具就不会动。

  四、把电充回来

  1.教师以安慰的口吻说,大家别着急,老师想办法帮你把电池充满。

  2.教师出示电池充电器,给电池充电。

  小结:电是一种能量,它萌让很多东西发光,也能让物体动起来,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操场继续赛车。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让葱叶等多种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叶子的特征,感知叶子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参与活动,懂得 “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多次尝试”等途径认识事物特征,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独立与合作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一位幼儿准备好简单的葱叶吹奏表演。

  2.材料表演:葱叶每人若干,芦苇叶、竹叶、青菜叶等多种叶子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听声音,引发幼儿猜测和探索的兴趣。

  1. 先准备好的幼儿背对大家吹葱叶。

  2. 师:“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进行猜测)“原来是葱叶在唱歌。”

  第二部分

  ——操作体验,探索葱叶发出的声音第一环节:幼儿第一次尝试:幼儿自选一段葱的叶子,尝试让葱叶“唱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让葱叶“唱歌”了吗?为什么有的唱有的不唱呢?(幼儿猜测并讨论)

  2.和刚才“唱歌”的葱叶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观察刚才表演的幼儿手中的葱叶,会发现会发声葱叶的秘密:只有一寸左右,两头都是空心的。)第二环节:幼儿第二次尝试:幼儿将葱叶摘至一寸左右,进行试吹。

  教师提问:这次你们的葱叶都“唱歌”了吗?为什么还有的“唱”有的“不唱”呢?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并发现:要取葱叶中部绿色薄薄的部分,如果取了偏向葱白那段厚的部分,就吹不响。

  第三环节:在对比与讨论中感知叶子外形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的葱叶都唱起来了吧?请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看谁的葱叶唱的更好听呢?

  (提供幼儿充分时间与同伴进行探索与比较)

  2.一起来说说看,你发现自己的葱叶和同伴的葱叶“唱”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三部分

  探索其它叶子发出的声音

  1.组织幼儿讨论:找一找还有哪些叶子会唱歌?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引导幼儿直接把叶子放在嘴边吹就能“唱”起来。大家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同伴的表演示范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进一步发现,薄薄的叶子,吹的时候容易振动,就唱起歌来了,厚厚的,容易碎的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3.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呢?(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师体验经验:葱叶为什么会唱歌呢?因为葱叶的形状和笛子很像,中间有一个小通道,我们吹出的.气会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就听起葱叶唱起歌来了,从而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一些叶子卷成来之后能发出声音。

  第四部分

  ——演奏叶子大合唱

  1.听名人让幼儿了解,原来叶子还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

  2.表演乐音,分享愉悦师幼一起用选用自己喜欢的叶子进行演奏。

  第五部分

  ——活动延伸,模拟声音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触很深。特别是有的孩子们到最后也没能吹响葱叶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不是难题,应该比较简单,是我太高估他们还是我讲解的不清楚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可能都有吧!就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上课的时候有点着急,急的汗都快流下了。评课老师们向我提出,其实我可以多让孩子们研究、讨论、琢磨,让孩子们互相帮忙,也许到最后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是的,很有道理,这也许是我的一点遗憾,也是孩子们的遗憾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尝试将数量2、3的物体分成两份。

  感知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讲述分合结果。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分合板4块,数量依次为1-3的小实物。

  相关的数学书习题。

  指导要点:

  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每次按分合板上的数字拿出相应个数的小实物,分成两份分别放入分合板并列的两个格子里。

  观察分解结果:看一看每种分法是否一样,把分法相同的一组去掉,试一试还有没有其他分法,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并总结每个数字有几种分法。

  讲述分合结果:分合结果可用“3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3”来表述。

  指导幼儿做相关的数学习题。

  教学反思

  学习《3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幼儿吃完塑料袋中的食品对空塑料袋产生了兴趣,他们一会儿拿着塑料袋东奔西跑,一会儿向袋中吹气,然后抓住袋口,张帆惊奇的发现“塑料袋怎么是鼓的?”我微笑着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塑料袋没有装东西,为什么是鼓鼓的?”孩子们纷纷地参与讨论,于是生成了“空气在那里”的科学活动。

  教师抓住偶发事件,尤其要多问少答,对孩子问答不急于给予肯定或直接给予答案,而是更多地鼓励幼儿去自主探索和发现。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无色、无味,到处都有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

  3.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对空气进一步观察和试验的兴趣。

  4.丰富词汇:空气、气体、燃烧。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透明玻璃缸、蜡烛、火柴、烧杯。

  2.幼儿操作材料:①每桌一盆清水;②塑料瓶、吸气玩具、吸管、石头、泥块、塑料袋若干。③幼儿记录单每人一份(见附图),每人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实验,引起兴趣

  实验:先给幼儿看一只空的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然后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问:水已经没过了杯子,手帕会不会湿?问: 手帕为什么没有湿?

  重复上面实验,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后,放出杯子中的空气(有气泡冒出),问:这次手帕会不会湿?取出杯子,手帕湿了。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两次有什么不同?

  教师: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第一次没有放出空气。水进不去,手帕没湿;第二次放出了杯中的空气,水进去了,手帕就湿了,我们看到的气泡就是空气(丰富词汇:空气)。

  二、探索活动——“空气在哪里”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杯子里面有空气,那么,还有哪里有空气呢?让我们找一找。一些小物品:空瓶子、吹气玩具、吸管、石头、泥块等。

  1.请幼儿凭借已有经验第一次记录操作单。

  教师将幼儿的记录汇总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和别人有不同的想法。

  2.幼儿操作后第二次记录操作单。

  让幼儿自由摆弄这些物品,然后将它们投入水中,看一看出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存在于许多物品中。 教师要求幼儿操作一样记录一次。

  教师:通过记录单中结果的前后对比,加深了幼儿对空气的印象:我们周围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存在空气,没有空隙的地方,就没有空气。

  三、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周围凡是有空隙的地方,都存在着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杯中的空气、身体周围的空气。明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

  2.请幼儿观察吹气玩具:用手挤压,感觉到有空气流出;松开,又可感觉到有空气吸入。明确:空气是可以到处跑的,这种现象叫空气流动。

  教师:原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会流动的气体(丰富词汇:气体)。

  四、空气能帮我们干什么

  教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会流动的气体,那么空气能有什么用途呢?

  1.请幼儿做憋气实验,问:有什么感觉?得出结论: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

  2.实验:将两支蜡烛用火柴点燃,同时盖上一大一小两个烧杯,让幼儿观察蜡烛慢慢熄灭的过程,然后提问:

   ①蜡烛怎么样了?

   ②是同时熄灭的吗?

   ③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就熄灭了?为什么盖小杯子的先灭,盖大杯子的后灭呢?

  教师:盖上杯子,空气进不去了,蜡烛就灭了。小杯子里的空气少,先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后灭。也就是说:空气可以帮助燃烧(丰富词汇:燃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想一想,找一找,空气还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长大以后还想让空气帮助人们做什么?每人一个塑料袋,请幼儿出去找空气。并利用游戏时间,带领幼儿做有关空气的各种小实验。

  记录单附图:

  (画吸管)

  (画石头)

  (画泥块)

  (画塑料玩具)

  (画塑料袋)

  (画小手)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一提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灾害频发。面对频频发生的地震,学会如何在地震中自救是多么重要!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一些突发事件不能做出正确处理。为了让幼儿对地震有初步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地震的形成,在发生地震时,能够从容面对,采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2、让幼儿感受地震灾区的严重灾情,鼓励幼儿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

  三、活动准备:

  灾区受灾幻灯片、地震知识课件、自救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地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危害。

  教师: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图片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略

  教师: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幼儿:略

  教师小结:地震时,使建筑物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裂……所以给我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损害。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

  (二)看课件,了解地震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朋友知道了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接下来请小朋友看一部短片,看谁能在短片里找到答案。

  幼儿:略

  教师小结:地震是地球表面的震动,在地球表面有许多的板块,这些板快不停的运动,当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太紧,造成了板块的滑动就引起地震。

  (三)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怎么样保护自己。

  1、与幼儿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教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呢?怎么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幼儿:略

  现在,咱们一起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⑴、有序地快速地跑到空旷的地方。

  ⑵、暂避到洗手间、厨房等空间小的地方。

  ⑶、躲在桌子、床铺等坚固的物体下面。

  ⑷、不可从二楼往下跳。

  教师:如果在高层建筑居住,我们应该怎么逃生?(乘坐电梯还是自己徒步从楼梯下?)

  幼儿:略

  教师:我们切记不可乘坐电梯。因为地震可能使线路短路,造成停电,地震也可能使电梯门变形而无法打开,这样我们就会被困在电梯里面,无法逃生。

  ⑸、教师: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标志呢?

  幼儿:安全出口。

  教师:假如我们在商场或者影剧院,我们该怎样逃生呢?

  幼儿:略

  教师:我们就要找安全出口,从安全出口撤离。

  教师小结自救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地震小游戏《地震来了我不慌》,当听到警报声就表示地震来了,小朋友要在十几秒的时间快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现在咱们一起体会一下十几秒到底有多长时间。(教师幼儿一起数数,感受十几秒的长短)。

  幼儿游戏。(教师手拿小锤督促幼儿将身体藏好)

  幼儿游戏后,请幼儿说说采用了什么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幼儿,对不合适的躲避方式及时纠正。

  (四)引导幼儿帮助灾区人民,培养幼儿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

  教师:20xx年青海发生了地震,很多房屋倒塌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小朋友没有办法上课,甚至没有衣服穿,没有食品吃,你们感觉怎样?(难过)。如果以后再有地震发生,我们该怎样帮助灾区的人们?(幼儿讨论)

  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爱心。谢谢你们这些爱心小天使,祝你们天天快乐。

  五、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幼儿安全自救教育实践突出教育的实践性,重在模拟、练习及游戏,学习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技能。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意图就是要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地震知识,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意识,知道灾难来临时不要惊慌,要学会正确的自救,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树立不怕苦,坚强、勇敢的信心。

  这节课总体上是成功的,很多幼儿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它比较宏观,离幼儿的基础知识、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幼儿会枯燥乏味,也不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并引起幼儿的认知共鸣,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有关地震的素材,制作了地震相关课件,幼儿通过看、听、读、想、玩来了解地震。这样的教学,真正解决了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幼儿观察和研究,从而来达到活动目标。教学中,当孩子们看到那些多媒体视频及图片的时候,孩子们对地震都感觉到害怕,感觉到难受,他们的心和我一样是沉痛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学习到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在讨论的时候,他们能够很积极的参与,游戏演习的时候也能够愉快的参加,孩子们在游戏中再次学习到自救、救援等知识,这个过程有理有序,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所教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一、认识食品清洁剂目的:

  1、让幼儿知道现在我们使用的洗涤用品中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

  2、引导幼儿了解食品清洁剂的含义及种类。

  3、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感知各种物品的能力。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准备:图片四幅、娃娃一个,脏手帕、脏碗各一个。布置动物王国,饭粒一袋,可乐,面汤水,醋酸和白醋,茶叶水各一瓶,洗洁精、洗面奶、洗发水、84消毒液各一瓶,洗衣粉一袋。

  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引导幼儿谈谈父母平时在家都用哪些洗涤用品,教师就出示那种洗涤用品。

  二、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洗涤用品对人们的危害:“这些洗涤用品使用起来虽然很方便,但是这些洗涤用品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呢?”请小朋友仔细看图。

  三、介绍食品清洁剂: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动物王国,请你用眼睛看、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嘴巴尝,了解一下小动物都使用什么来做洗涤用品?(可乐、茶叶水、酸醋等)“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使用这些用品?

  (教师依次示范可乐做去污剂,去掉雪花片上的脏物;酸醋可做消毒剂,用来消毒玩具;白醋可做洗面奶,给娃娃洗脸;茶叶水可做洗发水给娃娃洗头;面汤水可做洗洁精,用来洗碗;饭粒可做洗衣粉,洗掉衣服上的污渍。)四、讲解食品清洁剂的名称及好处:“小动物使用的`这些洗涤用品,既可以吃,又可以当做清洁剂。”“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用食品清洁剂?”(食品清洁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

  活动二、使用食品清洁剂:

  目的:

  1、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食品清洁剂的认识。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布置成邋遢国,各种食品清洁剂若干洗涤用品若干。

  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邋遢国,引起幼儿操作兴趣“你觉得邋遢国怎么样?你们想不想改它?”

  二、幼儿动手操作:

  1、 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1) 幼儿必须使用食品清洁剂来改变邋遢国的面貌。

  (2) 幼儿可以一人操作、也可以2~3人一组共同操作。

  三、幼儿讲述:你刚才做什么的?用什么做的?

  如:我用面汤水做的洗洁精洗碗。

  四、教师小结:

  活动三、寻找食品清洁剂(延伸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食品清洁剂,找到了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小朋友都能积极主动参加进来。使得这个活动很好发展下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知道人人都要爱清洁,讲卫生。

  2.认识很大依赖行动,教师要多点从生活当中以游戏方试教育小朋友,这样小朋友就容易接受。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