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2 09:04:2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科学教案【通用7篇】

科学教案 篇1

  植物和环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

  3.发展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4.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

  教学难点

  认识绿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挂图或图片(可把一些图片存到软盘中,投到屏幕上)。

  思考:

  1.柑橘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南方)苹果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树吗?南方有苹果树吗?我国南北自然条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沙漠)莲(荷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种在水里、把莲种在沙漠中行吗?沙漠与池塘、河湖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向阳地方)玉簪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背阴地方)这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讨论: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等。阳光、温度、水等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但是各种植物对阳光、温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第二课时

  活动(二)

  指导学生认识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实验l--绿豆或其它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2--绿豆或其它生长与水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前的实验,进行汇报

  实验报告

  实验用具

  实验过程

  师生小结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

  活动(三)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出示挂图或图片热带森林、沙漠植物、沼泽植物。

  思考

  1.图中是什么自然环境?

  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

  2.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水多;炎热、多雨;泥泞、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热带森林中、沼泽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莲、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长绿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类植物。

  讲解:因为各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植物。观看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片,并由教师和学生介绍相关的资料。

  巩固应用

  1.植物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五、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目的: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体会“事实与证据”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指出哪些是事实与证据,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的。

  *会从自己经历的`事情中总结经验,自己编制游戏图。(并不是必须达到的目的,可依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准备:

  一个骰子,每个参加者一个棋子,一张通关游戏图

  怎样进行:

  1、复习导入

  先让学生回忆前一部分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 “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2、了解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见教课书第100页。

  这是通关游戏学生能否玩得有趣的关键。在准备好棋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游戏怎么玩。特别要说清楚所走的每一步的图标代表什么意思,注意联系前一课学习的内容来说。做好准备后,学生就可以玩游戏了。

  玩过几遍之后,当学生的兴趣渐渐减弱时,鼓励他们采用另一种游戏规则来做游戏。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学生如果有更好的游戏规则,也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做游戏。

  同时,学生每玩一遍,让他们说出走到了哪一关,这一关是要求你干什么,每个图标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哪些是事实与证据。一直到学生完全明白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什么为止。

  拓展活动:

  设计并玩自己的通关游戏。这项活动要求学生的独创性比较高,难度也很大。因此,只要是能够模仿课本上的“科学小侦探通关记”游戏,编的简单一些也没有关系。可以画图,也可以写字代表每个图标,但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设计游戏。可以让他们先说事件过程,再找出这件事中哪些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设计成关卡,如何过关等。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三课。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深入研究造成马铃薯在水中沉浮的条件和变量,从改变液体成分达到改变物体沉浮的目的。在本课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对一些浮力现象已有所认知,知道木头、塑料、船等能浮在水上;铁、石头等会沉入水中;知道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决定了它的沉浮关系。但对于马铃薯能否在水中浮起,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可能会发生争论,当然学生可能会在课外知道鸡蛋能在盐水里浮起来,物体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要比一般的水大。因此,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目标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

  科学课从走进教室就深受学生的喜爱,究其原因,因为在科学课中可以动手做自己想做的有趣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科学课中的活动性、探究性、主动性深深诱发着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这堂课中教师有意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由学生商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在交流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计划。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可能猜测出是盐水溶液使马铃薯浮起来,应该说本课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考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探究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对浮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使我们的科学课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成分有关。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两个200毫升的'烧杯,定为1号和2号(分别盛有100、150毫升的纯净水,其中一杯150毫升的为饱和盐溶液);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一幅天平(备用)。

  2、四人小组:一只盛有150毫升纯净水的烧杯,一个马铃薯,一根筷子;实验袋(一支蜡烛,两个不锈钢调羹,一包火柴,一把药匙);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质疑、提出假设

  1、教师提问:你知道有哪些物体能浮在水上,哪些不能?

  (学生罗列出许多能浮在水上的和不能浮在水上的物体。)

  2、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叫学生判断是沉还是浮。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都会沉。

  生:都会浮。

  师:(疑惑)这两个马铃薯的沉浮究竟会怎样,我们怎么来验证你们的观点?

  生:实验。

  师:好办法。我们只要将马铃薯放进水里就能看出来?

  生:不对。如果放水的东西不一样大就不能比了。

  生:对呀,应该用一样大的东西盛。(其他的学生此时也议论纷纷)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实验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应该公平,对吗?还应该有哪些公平的条件呢,各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体现实验的公平性

  ⑴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一一板书:

  实验名称

  生:可以在清水里加盐,再烧一次。

  生:可以先在水里放进马铃薯,再加盐,看它会不会浮起来。

  生:可以把他们的方法和起来。

  师: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可以试试,你们觉得呢?

  (生答略)

  师: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得——

  生:制订实验计划。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杯150毫升的纯净水,一个药匙和一个马铃薯,你们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研究哪些项目?

  (各小组制订计划并展开讨论应有哪些实验项目,如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计划进行交流,博采众长;重点讲讲自己的计划中哪部分实验成功的关键。)

  生:我们认为要弄清要几勺盐。

  生:每次应该是一平勺。

  生:要等前一勺盐没有了才能在放第二勺,要不就不准了。

  生:还要记录马铃薯浮还是沉。

  ……

  (投影出示一份计划)

  实验名称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美丽的建筑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了解有关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大型玩具弹跳垫。

  2、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橡皮筋、皮球、篮球、乒乓球、海绵、布玩具、跳跳球、扇子、钢琴、风琴、鼓、锣、碰铃等)收集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区内。

  3、铁丝、纸、易拉罐、笔、棉花、布、石头、木块等。

  4、大屏幕、投影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

  (1)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2)你们知道身体什么会向上跳吗?

  2、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请幼儿玩带有弹性的物体,自我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试着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扔一扔,看看有什么变化。

  提问: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玩具怎么样了?

  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它们会改变形状。)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高变矮?还能弹击出声音?(因为它们有弹性。)

  你是怎样使它变化的?做一遍给大家看一看。(对弹性物体用力拉、压、吹后可改变大小、形状,不用力时又恢复原状;敲一敲、弹一弹会发出不同声音。)

  (2)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并把发现用符号记录下来,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请小朋友再玩一玩刚才没有玩过的玩具,并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录(把记录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的记录及发现。

  (4)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会变回来。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找找你身上什么是有弹性的东西?

  (2)找一找我们幼儿园内和活动室内有哪些有弹性的东西?

  (3)想想、找找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引导幼儿总结出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作用很大。)

  4、请幼儿自己制作弹性玩具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铁丝、棉花、石头、木块、皮筋等东西,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把它们制作成弹性玩具。

  5、结束。

  请小朋友把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到科学区。

  到外面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有弹性。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蚊子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消灭蚊子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图片:蚊子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课题

  谜语:有个东西嗡嗡嗡,只会往人身上叮,人人见了都恨它,大家都喊消灭它。

  2、出示图片:蚊子

  请幼儿仔细观察蚊子的外形

  了解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3、讨论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实上应该说被蚊子“刺”到了。

  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

  4、说说苍蝇和蚊子都生活在哪

  (垃圾堆、厕所、脏水坑)

  5、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消灭它们吗?

  向幼儿介绍蚊香、苍蝇拍。

  小百科: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精选)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