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3 09:17:5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9篇(优)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9篇(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将信将疑”、“自信不疑”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2.读懂课文最后一小节,练习说话。

  3.与科常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的命名方法。

  4.学习文中“我”对事物好奇,勇于探求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探究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页下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课题,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词句来介绍一下打碗碗花。

  2.朗读全文。

  3.说说这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阅读重点语句,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1.出示:

  (1)我将信将疑地看着外婆,她脸上的神色是严肃的,郑重其事的。

  (2)如果她再提起,我可以自信不疑地回答:“打碗碗花--不打碗!”

  2.用学过的方法重点理解“将信将疑”、“自信不疑”。

  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已有的旧知识理解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围绕词语提几个问题,然后理解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将信将疑”

  (1)用已有知识理解“信”、“疑”。

  听记有关“将”的`解释,理解“将”,整体理解词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提几个问题,理解“将信将疑”在文中的含义。

  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为什么相信?为什么怀疑?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指导朗读。

  通过阅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帮助理解该词的含义。

  理解“自信不疑”

  学法同上。

  ;通过对这两个词的深入理解,我们读懂了小女孩怎样从将信将疑到自信不疑的过程,体现了她不轻信别人,敢于怀疑,非把事物弄明白不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阅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几层意思?这时候,小女孩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这一节,读出语气。

  2.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给这么美丽可爱的花起了这样一个怪名字?

  小组合作;给打碗碗花取个好听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3.交流。

  :我们读懂了课文,猜想了“打碗碗花”这个怪名字的由来,还动脑筋给它取了好多好听的名字,收获真不少。

  四.跨学科综合学习

  学生分组上,认识各种花卉,了解花卉的一些规律。

  五.说话练习

  模仿课文最后一小节(一问句一叹句),进行说话训练。

  说话内容:

  (1)老人们常把月食说成是“天狗吃月亮”(多媒体出示月食形成图和训练句式)

  (2)麦粒肿俗称偷针眼,有人说这是因为偷了别人的针才生这种病的。

  六.布置研究性长期作业和课后练习

  1.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现象有迷信说法和不合理的解释:

  (1)看到公鸡学母鸡叫不吉利;

  (2)突然打喷嚏,是有人在想你……

  像这一类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不想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去弄明白呢?请你找个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把过程和结论告诉大家。

  2.完成课后练习--4.把句子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会补充自己的意见。

  2、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感受交流、合作的乐趣

  2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设想说清楚,对于感兴趣的.一方面,能说得更具体些。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感情朗读,角色移位等。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2分钟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读题,明确要求

  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二、预习交流(自主学习)7分钟

  1、创设情境1:

  a、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b、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三、互动合作(24分钟)

  2、创设情境2:

  a、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学生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b、说说自己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参谋参谋,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3分钟

  讨论:

  1、小组讨论。

  2、派代表进行班级汇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评议哪一小组提议好而且可行

  五、巩固拓展(练习检测)4分钟

  4、四人一组,合作设计小学第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

  5、各组派代表公布本组的活动方案。

  6、把优秀的活动方案放入班级记录袋中

  六总结

  小朋友,“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我们自己的节日,这节课我们自己动脑去想,自己动手去做,设计出我们心里最满意的“六一”儿童节计划来。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老师和你们一样期待着“六一”马上就到。到那天,老师希望每位同学能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让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过得精彩,过得有意义。

  反思: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使用语言往来接触。为了使孩子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交流,提高交际能力,故开设了口语交际课。小学生的交际面很窄,主要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而在校生活又占据了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在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交往中掌握较强的交际能力。

  1、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盎然中才能让学生说的欲望,想与人交流的欲望得以充分的发挥。《怎么过“六一”儿童节》这个题目学生很感兴趣,因而一节课充满欢乐的笑声。无论是教师激趣,学生回忆幼儿园过“六一”情景,评奖优秀解说员,还是交流自己设计的“六一”活动,评选最佳策划者。学生无不处在一种宽松、民主、合作的氛围中。

  3、实落后: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交流,最终产生的“六一”大策划,如果仅仅只是为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那就轻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就是希望自己的策划被采纳,得以落实。教师适时的把学生的策划进行整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写字

  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板书课题。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3)点名读,相机正音。

  3、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理清脉络,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以下内容。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指导。

  3、范写,提醒注意。

  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1、齐读课题。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4、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

  5、读生字词。

  6、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7、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8、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以下内容:

  (1)有些动植物怕北风,北风很得意。

  (2)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雨不怕它。

  1、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

  激发学习兴趣。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尤其是生字要读准确。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在观察字形的基础上掌握写字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精读训练

  三、总结。

  四、朗读背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听课文录音。

  (1)问: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自读,找出后用笔画一画。

  (2)它们怕北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导朗读。你觉得北风怎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北风是怎样说这句话的?你能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

  (3)过渡:真的大家都怕北风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小雨不怕呢?

  (2)过渡:小小的鱼儿竟然不怕它,北风这下可气坏了,它是怎样的表现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了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北风想干什么?

  过渡:那小雨冻死了吗?

  5、学习第五自然段。北风看不见小雨了,为什么会非常得意呢?小雨真的没有了吗?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北风和小雨,你喜欢谁呢?这一篇童话故事,写了强大的北风虽然能够使许多动植物害怕,但是勇敢而聪明的小雨却不怕它。

  教师指导: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1、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自读,找出后用笔画一画。

  2、它们怕北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朗读。

  1、个别读。

  2、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

  1、怎样读?(坚定、勇敢)

  2、练习读。

  3、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了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北风想干什么?

  1、思考:

  北风看不见小雨了,为什么会非常得意呢?小雨真的没有了吗?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2、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1、反复练习朗读。

  2、分段试背。

  3、有感情地背诵。

  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展开一定的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确表达,并指导朗读。

  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指导背诵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主动探究。

  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有感情朗读。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好奇心”是多么重要,进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一个苹果、录音机、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开手,会怎么样呢?

  学生演示苹果落地的现象。

  揭示课题:普普通通的苹果落地现象,却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世界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板书课题)

  简介牛顿:牛顿是英国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光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老师范读。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初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注意导优辅差。

  检查初读情况:

  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牛顿、自言自语、抛开、反复、专心、研究。

  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注意纠正。

  小结: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觉得很奇怪。为了弄明白,他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书写“世、言”。学生练习书写。

  理解内容,深入体会。

  过渡导语,朗读课文。挑选喜欢的段落来读。读给同桌听,读得好的夸一夸,读得不好的帮助他。齐读。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了什么?(用直线画出),做了什么?(用曲线画出)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汇报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语”,说话造句。

  为什么以前没人注意的现象牛顿会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发明的动力)

  比较句子,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观察、研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指导读出语气,突出重点词语。自己练读——生范读——指名读——齐读。

  总结拓展。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要向牛顿学习什么?

  师:其实,牛顿小时候,除了数学,其他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个差生,但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四人小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

  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而产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在这里,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发明发现的故事》,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多看好书、多观察、多思考,以后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布置作业

  请小朋友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或者画下来,下节课进行展评、交流。

  教学后记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像牛顿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课后设置的作业,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画下来,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 ,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点梳理

  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来介绍新型玻璃的;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构想

  先根据预习的要求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再讲读课文时突出结构上的两个特点(1)先讲特点,再讲用途。(2)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最后通过读懂第一段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文内容入手,抓住特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玻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玻璃加以研究,使它有新的作用;这就是这课书中所说的新型玻璃。本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这些玻璃新在哪里?它们都各有什么用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本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细讲第一自然段。(教学法)

  (1)自由小声读第1自然段。出示思考题:这段介绍了哪一种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特点的`?这样说明好在哪里?

  (2)划出有关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特点的句子。理解“特殊”一词的意思。(特殊是指不同于一般,课文中指的就是这种“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的玻璃”。)

  2、再学第二自然段。(用学法)

  (1)默读第2自然段,根据思考题来理解内容。讨论: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原指平安无事没有疾病,现指玻璃没有遭到损坏,完好无损。)“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

  (2)体会“仍”和“仍然”两个词的用词准确性,试换一个词可以吗?为什么?

  (3)“夹丝玻璃”的作用是什么?

  3、分组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要求:把自己当作一种新型玻璃,运用学习方法(读、划、找、议),按照学习思路(名称、特点、用途、说明方法)来学习。注意特点要抓准确,然后用“我”第一人称来介绍。

  (2)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分组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交流、归纳。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点拨:更多的奇迹靠谁创造?你们想发明什么更新型的玻璃?创造什么奇迹为人类服务?

  3、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概括全文内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27 新型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文内容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再读课文,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填表。

  2、听写检查生字词。

  新型玻璃名称

  特 点

  作 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二、从课文内容入手,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找出课文中带有“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和“如果…就…”的句式,读一读并练习说话。

  2、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1)课文段与段的连接上有什么特点?(分----总,分中运用并列)

  (2)本课在说明五种新型玻璃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摆出数字等)

  (3)出示投影,理解带点词的作用。

  “在炎热的夏天,“吸热玻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吸热玻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这段话有几个分句?分别读读。

  理解每个分句的意思。体会这个复句中的分句分别说了哪 两种有关的不同的事物。(即吸热玻璃在不同季节的作用)

  三、练习表达。

  1.先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教师出示范句。

  3.然后用“可以……可以…还可以”和“如果…就…”造句。

  4.学生练习写句子。(练习造句时,必须引导学生知道这两个关联词语一个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另一个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先想好要说的分句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有联系。最后再用带点的词语练习说写句子。)

  作业设计

  除了课文讲到的,你还知道有什么新型玻璃?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