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9-13 14:21:16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集合]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1

  原文: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译文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注释

  试灯:上元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赏析:

  【评解】

  此词抒写灯夜感旧之情。上片着意写试灯之夜的景色。愁云卷尽,月明如洗。以拟人手法,描摹精巧传神。下片写辇路笙歌,回首旧游,恍如梦境,无限感伤。全词意境清新,端丽温厚,颇具特色。

  【集评】

  《谭评词辨》谭献云:起稍平,换头见拗怒,“情如水”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亦纪灯市之游。雨后月出,以素娥梳洗状之,语殊妍妙。下阕回首前游,辇路笙歌,犹闻梦里,今昔繁花之境,皆在梨云漠漠中,词境在空际描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赏灯之感。起言云散月明,次言天街无尘,皆雨后景色,换头,陡入旧情,想到当年灯市之景。“情如”三句,抚今思昔,无限感伤,而琢句之俊丽,似齐梁乐府。

  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禁中自去岁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这‘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 。??天街某茶肆,渐已罗列灯毬等求售,谓之‘灯市 ’。自此以后,每夕皆然。??终夕天街鼓吹不绝 。都民士女,罗绮如云。”都城的灯市,是词人熟识的,当年良辰美景、人月双圆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情;如今韶华已逝,世事沧桑,每遇佳节,但觉慨恨良多,兴味索然,真可谓“少年情事老来悲”了。据唐圭璋先生考证:吴文英一生有两段情事,先在苏州爱一妾,在某年夏秋之际遣去,原因不详;后在杭州爱一妾,后故去。两次大约都为十年。此词写杭州灯节,显然与杭州情事有关。本词调名下题云:“ 试灯夜初晴”,据《百城烟水》云:“吴俗十三日为试灯日 。”可见是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已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 ,虽只寥寥数语 ,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 。这是写天上 。“暗尘”两句写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 》)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 ,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灯夜雨后的光景。“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 ,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武林旧事》卷二“元夕 ”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形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上片并未用雨字 、灯字、人字,读后便觉灯月交辉,地润绝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灯士女,往来不断 ,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云:“起稍平,换头见拗怒,‘情如水’三句 ,足当‘咳唾珠玉’四字”(谭评《词辨》)。说 “起稍平 ”,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景;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 。“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 ,沉入回忆之中 。“辇路”,是帝王车驾经由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形容触景恋旧的心境。“灯前事”,即赏灯往事。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灯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 。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写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灯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写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绝 。赏灯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 ,只好踽踽而行 ,颓然而返,独上小楼 ,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 ,描绘深夜入睡以后 ,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绝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 ,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形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 ,显得余音袅袅 ,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2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翻译

  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的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

  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

  注释

  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渺渺:悠远的样子。

  吟怀:抒发情怀。

  漠漠:迷蒙的样子。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创作背景

  元好问十九岁时,随叔父官陇城(今甘肃天水),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二十一岁时扶叔父丧由陇城还乡里,其后未再到秦中。此词大约作于公元1208年(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是年元好问十九岁,他面对长安春色,有感而发。诗中曰“二十”,盖举其成数。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之所以说说春从水边归去,北宋诗人苏轼的《春江晚景》中所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就是说,春来之时,柳树发芽,杨柳青青,而春归之时,柳絮飘飞,随水而去。真有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中说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最终却是“花落有意随水流,流水无心恋落花”。这里就表现出了残春时节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的景象。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词牌有《留春令》,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

  词人对春天是无限的眷恋的,也是没有放弃才对春的追求。所以,下片词人接着写道:“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渺渺”即悠远的样子。意思是说,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所见是雾气沉沉中隐隐约约的树林。这里,词人化用了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眺《游东田诗》中“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的诗意。词人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见雾气沉沉中的树影,心中无限惆怅。于是,词人写道:“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西楼”也许就是在西边的一座楼,也许就是一座楼的名称,在诗词中经常用到,也许就是一种情怀的'表现。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的《相见欢》中写道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们都有用了“西楼”,但各自有不同的情怀。元好问这里的意思是说,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上西楼,在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心中的春意。特别是最后“梦里寻春去”一句很有用意的。梦境本来是虚幻的,可词人偏偏要到梦中寻觅。从这里,我们不但感觉到词人对寻春的执着与对春的深情,而且也能感受到词人即使伤春,也没有那么失望,那么感伤,毕竟是在“长安中作”,比起“悲秋”来,感觉还是要温和多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该词在艺术特色上,语浅意深,意蕴深厚。侧面落笔,尽情抒写。以梦结尾,提升境界。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3

  原文: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译文

  现在身强力壮,发那悲秋的哀叹干什么。无论在村外的江边,都要像看待“空花”一样。

  还在想济汾河横中流的情景,兰菊纷纷各半。楼船远去,白雪纷飞,唯有年年飞来的大雁。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庚午重九:即元祐五年(1090)九月初九。用前韵:指用《己巳重九和苏坚》一词的韵脚。

  悲愁:悲叹秋天来临。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羽年此会知谁健。”

  海甸:近海地区。南齐孔德璋(稚珐)《北山移文》:“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此处指郊外。

  空花:即空华。虚幻之花,比喻妄念。《圆觉经》:“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又“此无名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言说。”

  横汾: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此词的后半阕的“横汾”、“兰菊”、“楼船”、“雁”等,均为汉武帝《秋风辞》所有。“横汾”取“济汾河,横中流”之意。

  白雪:此指白色的浪花。别本作“白云”。

  赏析:

  元祐五年(1090)重九日作,苏轼任杭州太守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一个叫苏坚,字伯固,泉州人。苏试治理西湖,他出力很大。两人情谊甚笃,唱和颇多。元祐四年(1089)重九苏坚作有《点绛唇》词,苏轼和有《己巳重九和苏坚》,元祐五年又用元祐四年韵脚和了这首词。

  重阳必登高。文人登高,难免要寄托秋天的情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好像成了一种传统。苏轼针对这种情绪,词一开始就说:“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这一惊人之语,是针对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中“老去悲秋强自宽”和“明年此会知谁健”而发的`。杜甫诗的意思是:人已老大,在秋天更容易产生悲哀的情绪,今天我们在一起聚会,只是勉强宽慰自己而已,明年重九再举行宴会,还不知谁健在呢?杜甫作此诗时仅49岁,还不到叹老悲衰的年龄,但他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里,又因上疏救房瑁,被目为房瑁死党,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此对前途悲观,情绪低沉。苏轼同情杜甫的处境,但不同意他悲观失望的情绪。苏轼一生也不得志,在党争激烈的宋代,因政见与旧党和新党均不合,既得罪了新党,又得罪了旧党。先被新党捏造罪名,抓进监狱,长达半年之久,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现又被旧党排斥在外,在杭州做个太守。对这一切,他都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对待之。

  下片“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横汾”、“兰菊”,事出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秋风辞》是汉武帝“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乐府诗集》卷八十四引《汉武帝故事》)此诗笔力雄健,表现了一代英主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泛舟中流,与群臣饮宴的欢乐景象。“尚想”二字,透露出苏轼对汉武帝那种具有冲破秋天的肃杀氛围而俯仰天地的气概,抱有向往之情。但汉武帝毕竟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去了,留给后人的只有“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这两句用汉武帝《秋风辞》首二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及唐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而略有变化,流露出对汉武帝高吟《秋风辞》之事沦为历史陈迹的叹惋。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悲秋”与众不同的看法,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实在可贵。他用自己潜心佛老所获得的不随物悲喜的思想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沾沾自喜,从而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走过人生中的坑坑坎坎。这在恶浊的封建秩序下,具有相对的进步意义。在表现方法上,或翻用古诗,或引用古事,并用“尚想”、“空有”等字,化实为虚,还能融佛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都是值得称道的。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4

  原文: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

  酒阑呼渡。

  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添愁绪。

  断肠柔橹。

  相逐寒潮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作者为吴大有,宝祐年间为太学生,宋亡以后,他退隐山林,不任蒙元。该词淡雅隽永,别具情致。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两句起笔,写出离别的地点在“江上旗亭”。旗亭,即洒楼;在江边小酒楼里为朋友饯行。离愁难堪,更何况“送君还是逢君处”。过去欢乐地相逢在这个地方,而眼下分手又是在这同一个地方;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悲哀。抚今追昔,触景生情,更令人不堪回忆过去。“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写作者与友人不得不分手时的无限眷恋之情。“酒阑”,因为情深故频频劝酒;之所以“劝君更进一杯酒”,是因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不知何日再次相逢。尽管深情留连,眷恋不舍,但酒阑日暮,只得分手,只好呼唤渡船载友离去。苍茫的'暮霭中,只有沙鸥在低暗的云层下飞翔,离别而去的朋友,犹如眼前这“天地一沙鸥”,行踪不定,浪迹天涯。而送行者的此时的心情,又好像周围四合的暮云一样黯淡无光,这里“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下片“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承接上片结句的句意。写出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无限愁思。漠漠,密布氵弥漫的样子;萧萧指的是,风雨声。香冻,香凝也;“香冻”和“梨花雨”,可见此时正是春天。潇潇暮雨洒江天,天解人意,好象为离别而洒泪,云霭氵弥漫,春寒料峭,此时此地,此景此情,怎能不使人“添愁绪”呢!“添”,给本来已贮满愁绪的心头,又增添了几许愁绪。结句意蕴深远:“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柔橹,指船桨,也指船桨划动的击水声。随着那令人闻之肠断的船桨声,朋友所乘之船与寒潮相逐逐渐远去,船橹击水声则愈来愈弱,而伫立江岸的词人的心情,即久久不能平静。独立苍茫,暮雨潇潇,柔橹远去,心随船往这是一幅非常使人动情的“暮雨江干送行图”。

  吴大有首词虽然短小,但却蕴意丰富。词中暮云,沙鸥、柔橹、寒潮、梨花雨等语,虽似写景却字字含情,尤其是“阑”、“压”、“暮”、“寒”等字,凄伤婉转,与词人伤离惜别的凄凉之情融为一处,深远哀婉,十分动人。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5

  原文: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离情别绪的《阳关曲》,钱公永英俊杰出,宴会就要结束了。会稽郡会稽山郊外的地方,隐隐约约间真是秀丽的奇观啊。

  北面的大平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好像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般。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着末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际的'西飞之雁。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钱公永:生平不详。孔凡礼《苏轼年谱》卷二十九:“云‘风流公子’,公永或为(钱)勰子。”

  阳关:即琴曲《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各派琴谱均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为主要歌词,或引申诗意,增换词句,抒发离情别绪。后人因谓之《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

  风流公子:指钱公永。谓其英俊杰出,富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秦山禹甸(diàn):秦山,指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会稽山,因秦始皇曾登临,故称。禹甸:杭州为古代会稽郡,相传夏禹死于此处,故称。甸:郊外地方。前者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者见《史记》卷二《夏本纪》。

  缥缈: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貌。

  赏析:

  此词一首送别词,是词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饯别友人钱公永在杭州而作。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6

  原文: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

  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

  雨孱云愁。

  格调还依旧。

  译文

  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

  点绛(jiàng)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得名。

  水边清浅横枝瘦:横(héng)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水边”句,化用林逋(bū)《山园小梅》诗意。其一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句意为清澈的浅水池边横斜着稀疏的梅花枝条。

  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

  共:和。

  俱:一起。

  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千里人长久:“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

  雨僝(chán)云僽(zhòu):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黄庭坚《宴桃源》:“天气把人僝僽,落絮游丝时候。”

  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

  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赏析:

  ①“水边”句: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

  ②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

  ③雨僝云僽:指风吹雨打。僝僽:摧残。

  ④格调:指品格。

  【评解】

  这首月下咏梅词,以梅言志,借月抒怀。上片写月下梅影,横斜水边。诗人小窗独

  坐,暗香幽情,交相融合。下片写明月清辉伴我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好友致意。并表

  示即使遭到风雨摧残,高洁的品质也不会改变。全词含蓄委婉,寓意殊深。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7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译文及注释

  「翻译」

  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注释」

  ⑴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

  ⑵“几番”句:指清兵入关后的一系列事变。

  ⑶王孙:对尊礼、思慕者的.称呼,如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这里疑指鲁王、唐王。

  ⑷“春无”三句:叹复国不易。

  「赏析」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诗词的寄托,他曾说过他之作诗是为了“忧时托志”(《六子诗序》)。此词形式上虽“风流婉丽”,但词人借以“忧时托志”则与其诗作是一样的,阅读时须透过绮丽的表面,去体会深永的内涵。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8

  原文: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美人愁闷。

  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

  嗔人问。

  背灯偷搵。

  拭尽残妆粉。

  译文

  月转换下沉了,乌鸦啼叫起来,华丽美堂室里响起了传递离情别恨美音乐。美女们愁苦烦闷,竟然顾不上罗衣被脱下来。

  清亮美斑斑泪,挥洒后而柔肠寸断。憎恶人们发问,只好背着灯光暗暗地把泪水擦掉,连同泛上美化妆粉揩干净了。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出自南朝梁江淹《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双调,有41字、42字、43字诸体。

  月转乌啼:表明夜深。

  画堂:古代宫中彩绘美殿堂。

  宫徵:这里泛指音乐。宫:古代五声音阶美第一音级。徵(zhǐ):古代五声音阶美第四音级。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美衣服。

  褪:脱落。

  嗔(chēn):发怒。

  搵(wèn):揩拭眼泪。

  残妆:被侵乱过美妆颜。

  赏析: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轼还朝,除判登闻鼓院。见宫中大量养歌女供皇公贵族享用,不禁对歌女发出同情之音,作该词以慰藉之。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9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宋朝 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译文

  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注释

  试灯:上元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凌波地:是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步履轻盈的女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赏析

  此词》落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落市盛况,而是以试落夜的变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试落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句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这是》天上。“暗尘”两句》地上,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和韩愈“天街小雨润如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又有所变化、增益,切合都城落夜雨后的光变。《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又载姜白石诗云:“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乡满罗衣。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句象地刻画了天街月夜的歌舞场面。

  上片并未用雨字、落字、人字,读后便觉落月交辉,地润绘尘,舞儿歌女,结队而至,赏落士女,往来不断,显示出吴文英在语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鲜明特点,比如爱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点代前人诗句等等。

  谭献说此词“起稍平”,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观地描述场变;下片才是密切结合自己的回忆、联想,抒发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静亦即“拗怒”的心理状态。“辇路”两句,》词人故地重游,沉入回忆之中。“重来”,说明词人对眼前的变象亦曾相识,从而引起联想,又以“仿佛”两字句容触变恋旧的心境。赏落那时自己春衫年少,意气风发,记得也是同样的夜晚,月色落光,交相辉映,箫鼓舞队,绵连数里。这一句隐隐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变物依旧,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欢喜变为落寞。

  末尾三句,》往事如烟、柔情似水;月与落依旧在,伊人无觅处,自己一往情深的凄凉心事,无人倾诉。“情如水”二句也显示出吴文英语言精警的特点。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出了情的.纯洁珍贵和绵绵不绘。赏落不能消愁释怀,反而增添无限怅惘,只好踽踽而行,颓然而返,独上小楼,熏被而眠,遥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对方也在思念。“春梦”句紧接上文,描绘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扬的歌声乐声,绵绵不绘地萦绕荡漾在梦的涟漪中。这里将“拗怒”的词意,融入流转悠然,委婉多情的笔调之中,句成惝恍迷离的朦胧意境,显得余音袅袅,韵味无穷,真可称得上是“咳唾珠玉”。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创作背景

  此词为元宵前夕观灯时之作。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都城的灯市,是词人熟识的,当年良辰美景、人月双圆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情;此时韶华已逝,世事沧桑,每遇佳节,但觉慨恨良多,兴味索然,真可谓“少年情事老来悲”了。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10

  点绛唇·醉漾轻舟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原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赏析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紧接一句“山无数”,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的联络,上下片意脉不断。值此迷惘之际,忽然风起茫落,只见“乱红如雨”。

  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11

  点绛唇·伤感

  周邦彦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译文

  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

  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桃根为桃叶之妹。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

  周邦彦年轻时曾客游苏州,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去拜访岳楚云时,她已嫁与他人。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事后,当岳楚云读到这首词时,被感动得数日泪流不止。

  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12

  点绛唇·感兴 宋朝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栏 通:阑)

  《点绛唇·感兴》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点绛唇·感兴》注释

  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点绛唇·感兴》赏析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点绛唇·感兴》赏析二

  王禹偁是继柳开之后起来反对宋初华靡文风的文学家,有《小畜集》传世,留下来的词仅此一首。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此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时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点绛唇·感兴》创作背景

  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这首词就是王禹偁任长洲知县时的作品。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篇13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古诗简介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是一首由南宋词人赵彦端创作的词,该词表现出偶逢遽别、客中送客的深沉感慨。词的上片抒写羁旅途中“他乡遇故知”时的复杂情感,语浅而情深,满含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惆怅,语境典型而凄怆。词的下片以周围景物作烘托,渲染别离后的依依不舍之情,以离人眼中之景作结,使全词笼罩在一片凄凉、苍茫的氛围中,语尽而意不尽。全词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离情,语境清淡,感情深沉凄恻。

  翻译/译文

  漂泊在他乡,我人已憔悴。在途中与故人相逢,二人感情依然深厚。刚重逢又要马上分离,多么仓促,怎么忍心唱凄切的《阳关》曲!

  我本是漂泊在外的人,反而要送他人远去。愁苦无边无际,秋蝉哀鸣,回首望去,暮色苍茫。

  注释

  ①点绛唇:词牌名,词调最早见于南唐冯延已的《阳春集》,又名十八香、沙头雨、南浦月、寻瑶草、万年春、点樱桃。此曲句式上片为四七四五,下片为四五三四五。人声韵,上下片首句均不押韵。

  ②管倅(cuì):其人不详,据词中推测,应是作者好友。倅,对州郡副贰之官的称呼。

  ③憔悴:指作者现在困苦的样子。

  ④天涯:此指他乡。

  ⑤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词题中的“管倅”其人亦生平不详,只知是一位姓管的通判,也许正是若干年前词人任知府时的通判。从词中所叙的情况可知,管倅与词人是老朋友,故人相遇,不久又分手。词人客中送别,格外感到凄怆,便写了这首词。

  赏析/鉴赏

  词的上片重在描写故人的偶遇与匆别。“憔悴天涯”点明相逢时的境况,“憔悴"暗示皆已暮年,“天涯”说明地点在他乡。“故人相遇情如故” 一句含两个“故”字,言明两人感情之深厚,虽多年未见,但一见之下,依然如故。两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在他乡偶然相遇,场面极为温馨。作者如此极言相遇之乐,目的在于更深地跌出下文所写的别离之苦,这叫做“欲抑故扬”,乃一种为文跌宕的'妙法。所以这场面与后文描绘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重逢之后,无奈“别离何遽”,令人不由得黯然神伤。离别之际,含泪欲唱《阳关》曲,却哽咽难成句。作者与老友间深厚的情谊令人感动,不免让人潸然泪下。

  词的下片起句便点明离别缘由:“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两个颠沛流离、相聚他乡的故友,为了各自的生计,不得不相见之后又匆忙分离。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面临分离,作者“愁无据”,即将到来的离别冲淡了重逢的喜悦,继而便是无边的愁绪。最后两句,“寒蝉”与“斜阳暮”皆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作者不借重于比喻,而是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轻轻托出。“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送别故友后,听闻寒蝉凄切,回首遥望,已是日暮时分。寒蝉与日暮无疑更营造了伤感悲凉的气氛。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便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全词风格婉约、言辞朴实、情感真挚,没有对匆匆相逢又别离的全过程进行具体描写,而是侧重突出即将分手之时的愁情,写得凄恻动人,可谓送别词中的佳作。唐代诗人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就对这种客中相见又分手的情形作了细致的刻画,可与本词参照理解。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畲田:全词情深意远,清新淡雅。上片起句即渲染身世之悲与故人相遇之快乐,引出下文的离别之苦。欲抑先扬,节奏顿挫。结尾的“寒蝉”、“斜阳”分别用声音和景色映衬“行人”的愁苦,韵味深厚。(《宋词300首》)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08-19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03-21

《点绛唇·梅》原文及赏析10-27

点绛唇·春愁原文及赏析08-13

点绛唇·梅原文及赏析04-29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赏析03-21

点绛唇·梅原文及赏析03-04

点绛唇·桃源原文及赏析03-25

点绛唇·春愁原文及赏析03-25

《点绛唇·闺思》原文赏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