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6 10:06:1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话题分析:

  这本图画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画面从自己的收集出发,逐渐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扩展到自然界。让幼儿看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现象,好像也存在着什么收集什么的关系。一个有关"收集"的理性话题,遵循符合幼儿生活逻辑的潜在轨迹,有了天马行空的延展想像,与幼儿的思考模式极为相合。最后,以妈妈的收集作为本书的结尾,生动地表达了幼儿所能感受到的母爱的温馨,更拉近了本书与幼儿生活体验的距离。

  活动在大班下学期开展,以"收集"为中心话题,借助画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讨论"收集",这是比较符合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方式的。话题从他人、自然界、母亲等方面诠释了"收集"的广泛意义,有助于启发大班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这个活动对于幼小衔接的渗透开展,也可以视为是幼小衔接活动系列性活动的开端。我在作品的基础上基于孩子的情感积淀,拓展到延伸到师生情谊的呈现,激发出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美好的怀念与深深的留恋之情,让幼儿感受"收集"源于"珍惜"情感的活动。最后,通过"离园前收集"计划,让孩子将这种情感具体化,使"收集"变得更有意义。

  交流设计:

  本次活动形式以语言交流为主,主题中心是"收集",是一个能引发许多话题的主题,面对大班幼儿天马行空的发言,围绕目标活动设计内容。

  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聊聊"收集"的意思,带着对"收集"的一知半解进入话题。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看看说说三种人收集的各有不同,理解收集的含义。接着,想想说说自然界的收集,感受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关系。给予幼儿大海、天空、春季的三个自然景色开展想象,同时使孩子们在与老师的语言对话中,爱表达,会思考,语言表述完整。活动的第三环节,从感受妈妈的"收集",到猜测教师的"收集",进一步了解"收集"的背后的美好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段视频冲击幼儿的现有经验,使幼儿在关注到妈妈爱收集的行为中感受妈妈对宝宝爱的情感;之后再出示教师的"月光宝盒",让那些收集的宝贝打开幼儿感受幼儿园师生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无价情义。

  活动目标:

  1、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画面,理解"收集"的涵义,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交流收集各有不同。难点是感受收集中蕴涵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字卡:收集;

  2、PPT课件、妈妈的收集摄像;

  3、教师的宝盒放置着记录、幼儿的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诠释意思

  1、出示字卡,聊聊"收集"的意思。

  提问:孩子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说说什么叫"收集"?(幼儿泛讲)小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2、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收集的事情(出示题目:收集东,收集西)。

  二、解读分析,理解不同1、解读图片,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收集。(理解每个人的收集)(1)提问:女孩子喜欢收集什么?

  小结:女孩总是喜欢收集装扮自己的东西。

  (2)提问:奶奶收集了什么?怎么知道奶奶喜欢收集拖鞋的?哦,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结:奶奶喜欢收集实用的物品。

  (3)这是谁?他收集的是什么?清洁工伯伯为什么要收集垃圾?

  小结:收集是清洁工伯伯的工作,世界因为他的收集而整洁。

  (4)提问:你们有收集吗?说说自己喜欢收集什么?

  小结: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收集,也许是为了爱好,也许是为了需要,也可能是为了梦想。

  2、看图想象,说说自然界的收集。(感受自然界物体之间的关系)过度语: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它们也很喜欢收集,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呢?

  (一边讲一边出示蓝天、大海、春天的图片。)(1)提问:天空喜欢收集什么?

  小结:天空喜欢收集璀璨的星星、明亮的月亮、灿烂的阳光、清新的和风细雨、悠悠白云、多彩的彩虹、飞过的鸟类等等,有了这些天空会更有生机充满趣味。

  (2)提问:说说春天的收集?

  小结:春天收集的是翠绿的小草、舞动的蝴蝶、勤劳的蜜蜂、温暖的阳光、争奇斗艳的百花、飞舞的翠柳等等,都是对美丽的偏爱。

  (3)提问:大海有什么喜欢的收集?

  小结:大海喜欢收集坚实的岩石、一望无际的沙滩、千姿百态的海洋动物、沙滩上可爱的脚印、自由的海鸥、五颜六色的珊瑚等等,这些收集是大海带给人类的财富。

  (4)总结:因为大自然的朋友们的收集,世界才如此美妙!所以,我们在大自然中能得到很多的快乐!

  三、深入理解,感受温馨1、理解意义,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活动反思:

  其实孩子们对"收集"并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总是把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石头、落叶、小草等,带到家里,向宝贝似的收集起来。"但孩子对于收集这个词并不熟悉和了解,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将幼儿熟悉的人和动物收集到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呈现在绘本中,而且通过导入刘老师收集发卡的方式,让幼儿清楚明了的明白了什么是收集。同时,还夸张、拟人式的向幼儿介绍了大千世界中,如同"收集"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中,了解了绘本的基本结构,如:封面、扉页、封底。如:我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扉页、封底的盒子哪?因为很多绘本的封底和封面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若无提醒,孩子可能更容易把它看成一个单独的片段,因而与其中隐藏的意趣擦身而过。一旦,这种提醒开启了孩子观察阅读时"有意识捕捉"的行为,则会更大地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而绘本中有关"封面"和"封底"之间的阅读经验,将在日后的阅读中延展下去。在观察封面的时候,更悄悄启动了孩子"猜猜看"后认识和印证的愿望;小星星会是谁收集的,石头会是谁收集的等,在这种充分的观察和积极的猜想中,孩子们由对一个不熟悉的绘本故事"贸然前往"的观察欣赏,演变成"有备而来"的积极期待。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看图说话的环节,在这里,老师故意不讲述的"停顿"和"等待",隐含着对孩子观察表达的暗示和鼓励;继而,后继的文本讲述又自然包含了对孩子讲述的肯定和修正,引导孩子向绘本的"文"、"图"欣赏中迈进。也适时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尝试在图的观察和文字的聆听中解读文本中的构图、语言模式,积累读图解图的阅读能力和经验。 在说说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对课文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并有了"新发现",这样自我意识就获得了发展。并通过我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要是遇上了你最喜欢的那一段,你就和老师一起讲,这种集体阅读方式培养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分享生活中的收集的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我又运用刘老师的照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进行创编。

  幼儿绘本讲述活动已经结束,但关于绘本有关的收集、展示活动却开始开展起来,这样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收集与收集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各民族服装,感受服饰的民族特点

  2、使幼儿了解几个重要民族的服饰,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饰。

  活动准备

  1、各族服饰图片

  2、幼儿活动手册1第39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2、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代表性服饰,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出示图片)

  二、漂亮的民族服饰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藏族服饰。藏族的衣服袖子很宽大,穿长靴。

  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维吾尔族服饰——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我们汉族的衣服最最典型的衣服就是旗袍,很神圣的,女孩子穿上很漂亮。

  2、刚才你们在欣赏民族服饰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不同的地方?逐一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案装饰的主要地方。(小结: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衣服的袖口、领口、衣角。

  3、那袖子两边的图案是不是一样的?(是)这就叫对称。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袖子还有什么地方能表现对称美?(衣领、裤脚、纽扣)。

  4、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再看下一张图片。它怎样排列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原来这些民族服饰不仅有对称美,图案的排列也很有规律,就像我们数学里的排序。

  5、你们在哪里有见到过这些民族服饰:幼儿回答,如在跳舞的时候有穿过的,电视里又放的等等。

  三、体验民族服饰的美丽

  1、教师分发幼儿活动手册,幼儿欣赏体验

  2、请幼儿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自己设计民族服饰,让孩子们把画好的服饰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让小朋友们分组评比,把设计的.好的张贴在教室布置。

  教案反思:

  1、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作为教师,上课的时候自身没有设定好一个清晰的说课条理。尤其是到上课的后阶段,我经常内容重复,没有逻辑性,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接下来该怎么说,语言也啰嗦拖沓起来。幼儿的思维也被我弄乱,上课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在上课过程中,前面时段教师可做一个“模板”,在黑板上罗列描述民族服饰特点的主要方面,条理很清晰了,教师讲了几个后,后面阶段就可以请幼儿模仿老师来讲述,这样可以促使幼儿开动脑筋思考,也可以很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2、作为延展活动的民族服饰拼图难度设计过大,不适合大班孩子操作。我在设计拼图的时候,将拼切成12块左右,这对于大班孩子实在难度过大。有些组操作的时候,我还把两组的图片弄掉了几张,这也使得拼图游戏难以展开。虽然后来小朋友都把作品完成了,但这些都是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设置拼图环节的教学目的没有很好的达到。

  3、我是第一次上课,幼儿不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身上,在开展活动或是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很难控制住局面,常常是他们在那里说话或是做些小动作。而我在上课的时候也出现了问题:很少和幼儿互动。幼儿需要老师的回应才能有动力继续关注老师所讲的课,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而我就是怕小朋友的一些问题或是话语会脱离课程主题甚至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哄闹,为了“省去麻烦”,我就只采取了一些和我课相关的小朋友的回答,进而忽略了很多其他小朋友。后来我注意到,小朋友几乎没人回答我的问题了。看来,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回应,对整个课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课程环节设置上要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的讲课难度要有提升,不能一直处于平铺的状态,既然幼儿觉得“有挑战性”对内容更有兴趣,也使认知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5、教师指令一定要简洁明白,在开展活动前就要将要求讲述清楚,有些甚至要反复强调让幼儿有个意识。在拼图前,教师可以先示范一次,将要求讲述清楚,再让幼儿分组操作。而我当时先分组后讲述,幼儿投入到分散的游戏中,注意力就更少集中在我的话上,这也是课堂局面混乱难以控制的一个原因,也给幼儿完成拼图增加了难度。

  第一次上课效果不是很好,不过我也收获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在这些经验和老师对我的帮助之下,我会有进步。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画过格画的基础上,在相同的方法放大图像,知道格的大小不同,画出的图案的大小也不同。

  2、通过找点、连线的方法,合作画花园,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画好的小房子图片人手一张。

  2、花园的范画,和分割好的花园的图片,大格纸人手2张。

  3、勾线笔、蜡笔人手一份。

  4、展示底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房子”图片,根据已有经验导入。

  1、师:我们以前呀帮助矮人设计师设计了很多一模一样的小房子,今天矮人设计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么多一模一样的小房子的。

  2、师:我们用格数格子、找点、连线的方法画出了这些小房子,我替矮人村的村民们谢谢你们。

  3、师:巨人村的巨人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也想建一些房子。

  二、引出“巨人”,引导幼儿在放大的大格纸上画出“大房子”。

  1、师:今天呀,巨人国的设计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张图纸,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它们的格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张格子大,一张格子小)

  师:眼睛真亮呀!那有相同的地方吗?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一样,横的竖的都一样)

  :这两张格纸呀排列的方式一样,它们的数量也一样,那跟我们以前画小房子的格子一样多吗?我们来数一数。哦,这三张格纸它们的大小不同,但是格子的`排列方法和数量都一样。

  2、师:如果我们用原来画小房子的方法来给巨人画房子,你觉得哪张图纸比较合适呢?(第三张)

  师:好的,那我们就用原来画小房子的方法给大图纸画上房子。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画好后贴在展示板上。)

  4、师:老师拿小图纸也画了了一间房子,我们一看。哇,跟你们的房子比起来太小了,放在一起看一看。真的很小啊!

  :房子图可以放大和缩小,格纸格子小,线条就短,画出来的图案就变小了,格纸的格子大,线条就长,画出来的图案就放大了。

  三、给巨人国设计“花园”,提升经验。

  1、师:矮人国的设计师又给矮人村设计了一个美丽的花园,你们看,漂亮吗?

  师:这幅画上有什么?(蓝天,白云,小鸟,小池塘,小鱼,大树,小花小草)这么美得画真好看呀!巨人村的设计师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也想建造一个这样的花园,可是呀,这个花园太小了,怎么办呢?(把它放大)

  2、师:每一组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一些分割好的花园的图片。我把它分割成了16份,请你们每人选一份,把你的一份画在大格纸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3、幼儿操作

  四、拼成花园,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孩子们,画好了就把你们的一份设计图贴到TK板上来。

  师:让我们把这个巨大的花园送给巨人村的巨人吧。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做大布筒,并探索大布筒的多种玩法。

  2、愿意和朋友合作,在猜猜、做做、玩玩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布筒并介绍

  1、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礼物,叫大布筒,这个大布筒又大又长,里面藏着什么?

  2、“1、2、3”看,变出什么?

  3、有什么颜色的?(红、黄、绿)

  4、大布筒里还会藏什么?(在筒口和筒底两个圈)

  5、猜猜什么颜色?

  6、谁来拆开看看?(请幼儿来拆,并介绍粘贴布)

  小结:大布筒有两个红色的圈做成。

  (二)色彩配对,做大布筒。

  1、教师手拿绿圈问:“绿圈会藏哪里?”

  2、教师取出一个绿袋问:“这里有几个圈?”(已有一个圈)“还要几个圈?”(还要一个圈)

  3、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白色的粘布找朋友,轻轻碰一碰。

  4、幼儿合作装圈,制作大布筒。

  (三)合作玩大布筒

  1、大布筒做好了,我们竖着、横着、扭一扭怎么玩?如果要其他东西,老师这里有,可以来拿?(教师另外准备了纸球等)

  2、幼儿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合作玩。

  3、有一位教师拍下幼儿的各种玩法,并及时把照片传到电视机。

  (四)分享交流

  1、看看,刚刚我们怎么玩的?(逐张播放刚此的照片,有钻洞、投篮、套在身体上像什么?顶在头上像帽子)这些都是竖着玩的?横着怎么玩?(钻爬)

  2、如果许多大布筒接起来,一个接一个像什么?(毛毛虫)

  3、请另一个教师配合,用红、黄、绿三个大布筒接起来,幼儿钻爬,教师配上玩的儿歌、

  4、把所有的布筒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巨大毛毛虫)回到教室再玩一玩。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学习6的第一组加减。

  根据实物图讲述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正确使用“一共”和“还剩”。

  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不受他人影响。

  活动准备:

  教具 4幅实物图,2幅有问号的相应图。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先来玩拍手对数的游戏,我拍的数和你们拍的数合起来要是6。

  学习6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2幅实物图和相对应的问号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问号表示什么意思?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学习6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另二幅图和另一幅问号图,这里的.问号又表示什么?谁会用算式来表示,这个问号又是几呢?

  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图列算式。先用一句话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再猜猜问号是几?最后列出算式,读一读。

  第二组将盘子里的雪花片分成两份,然后把它记录下来,想一想怎样分不会漏掉,最后读一读。

  活动。

  请幼儿看图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精选]大班教案08-18

(经典)大班教案08-22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经典】08-17

【经典】大班教案08-20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

大班教案[经典]08-12

大班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