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2 10:18: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合集[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了解花的用途。

  2.在活动中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花的秘密

  2.ppt课件:春天开什么花

  3.幼儿绘画和制作“花”用的材料及蜡笔。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感知花的美。

  课件演示

  1.教师:小朋友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会开很多漂亮的花,

  你们知道有哪些花在春天开吗?

  (让幼儿思考,互相说一说)

  2.课件:春天开什么花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知道有哪些花在春天开放。

  迎春花

  樱花

  水仙花

  玉兰花

  喇叭花

  二、观察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教师:漂亮的花除了供人们观赏,还有什么用途呢?

  2.课件演示

  (1)这是什么花?(金银花)

  仔细看看金银花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了解金银花的用途:

  金银花是一种药材,金银花可以制作饮料,还可以制作中药。

  (2)这种漂亮的花叫什么名字?(玫瑰花)

  玫瑰花可以做什么用呢?

  (玫瑰花可以供人们观赏,玫瑰可以入药,可以制酒,还可以配置各种甜食品。)

  (3)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互相说一说菊花。

  (教师:菊花的作用菊花茶有保护眼睛的作用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

  (4)有谁认识这是什么花呢?(桂花)

  教师介绍:桂花很香,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糖,桂花酱,桂花糕,很好

  吃。桂花茶的清香还有提神功效呢。

  有一句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就是介绍桂花的香味比喻能香飘云外呢。

  (5)花还可以做什么?

  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清香空气,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教师: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2.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绘画,《花的礼物》

  3.幼儿描述自己的作品。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爱花、护花教育)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殊表现。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幼儿预先收集此类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题。

  师:"瞧,谁来了呀?""天气怎么样呀?"师:"真的要下雨了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往下看。"

  二、了解三个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播放课件后教师提问:"小兔碰到了谁?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小鱼怎么回答的?"(幼儿单独回答)继续播放课件,教师提问:"蚂蚁在干什么呢?(搬东西)为什么要搬东西,搬家?"(幼儿猜测商量后回答)教师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三个小动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现,有哪些特别表现呀?有燕子飞得低,小鱼浮水面,蚂蚁忙搬家,天就要下雨。大家真聪明。"

  三、分享收集的资料,知道其他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师:"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现?这么多小朋友知道呢,看来小朋友回家都认真的收集资料了,现在先请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讲一讲。一会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分享各种资料:尤盘、图片、绘画、口述)教师补充介绍:"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们讲的这些老师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乌龟。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真是神奇的气象员!

  四、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快乐,一会请大家来做小老师,把知道的这些知识教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吗?"

  活动反思:

  孩子们天xx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疯疯闹闹,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因此,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探索操作,尝试验证)

  (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自主探索,分享交流)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

  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

  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再次探索,提升经验)

  (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多种办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

  2、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

  3、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1。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2。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讨论

  1、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2、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三、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3、动手操作。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

  (1)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2)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3)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四、交流,分享

  1、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2、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看这次硬币会怎样?

  学习记录:

  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2)幼儿探索。

  (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活动延伸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用绘画形式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的讨论,让幼儿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准备:

  1、船不同颜色衣服的宇航员,大小、形状不同的`宇宙飞船。

  2、写有5以内加法的算式的钥匙。

  3、5以内数字若干。

  重点:

  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难点:

  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出示飞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宇宙飞船)

  2、宇宙飞船能上太空,让幼儿观察宇宙飞船上有几个宇航员,再让幼儿观察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采标本,文友而一共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请幼儿列式计算。

  3、让幼儿观察宇航员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在进行列式计算。

  4、出示图片太空上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宇宙飞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意,在进行列式。

  5、小结:看懂图意,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

  二、游戏:为宇宙飞船找钥匙

  1、出示钥匙引导幼儿观察

  2、讨论:怎样为飞船找钥匙。

  3、幼儿游戏

  三:延伸活动

  送宇航员回宇宙飞船。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 ; 2:00 ; 9:30; 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变化的温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体验和和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一篮黄、绿混合的豆子,一篮米,四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幻灯片。

  4.《幼儿画册》第三册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用透明胶带密封的大纸箱,神秘地告诉幼儿:听说某某班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箱的东西想请你们帮帮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儿期待中,教师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但未成功。教师向幼儿寻求帮助:“谁有好办法能帮老师打开箱子?”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请幼儿帮忙完成四个任务:“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把黄豆和绿豆分开,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把米装进瓶子,把玩具修好。”

  (材料:一篮混合着黄豆、绿豆的豆子,几个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丝的几个小玩具以及脱落下来的小部件,小螺丝,一盆大米和一些饮料瓶。)

  2.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徒手操作。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4.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三.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教师逐一出示并介绍: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等小工具。

  “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工具。

  3.幼儿使用工具操作,记时音乐和上次相同。

  四.依据记录,交流分享。

  1.请幼儿用记录表记录、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两次操作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务,而第二次能顺利完成任务?”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