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09:28: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蔬果沉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蔬果,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四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桃、荔枝、西红柿、土豆等蔬果;

  2、四个水槽,托盘,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逛“蔬果超市”导入。

  今天呀,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一起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

  “呀!小朋友们快来看,这里有好多水果、蔬菜。你们认识吗?”

  (让幼儿自由讨论)这时小朋友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在说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味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们把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香蕉、西红柿、土豆呢?”

  这时小朋友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开展活动之前,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所以我们教师为他们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让他们在不作任何提示下,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玩一玩,比一比。

  “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带领幼儿到操作台,让他们自主探究,把各种蔬果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且,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讲一讲,议一议。

  “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做过实验了,并知道了结果,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让幼儿分别回答,这一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幼儿乐于表达的'行为习惯)

  “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比如说,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间呢?”

  (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来解决。)

  【活动延伸】

  “这些问题我们小朋友都帮忙解决了,但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来解决,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苹果浮到水面来?”

  (幼儿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要不断的开展、延伸下去。)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2

  夏天到了,孩子们对季节的变化感觉的很敏锐。很多孩子早上来园的时候就在说“夏天到了,天气真热”“我都穿短袖了!”等等。那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夏天”的季节特征,并了解到夏天降温的方法呢?为此,这个主题的科学课《夏天到了》就显得比较重要。

  本次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节科学课的设计及执教过程中孩子的学习状态,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可以进行修改。首先针对本次活动设计的不足之处,我认为:

  目标上:感知、了解夏季的主要特征;知道如何适应夏季的天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这两个目标比较笼统,尤其是第二个目标接近健康领域。作为科学课,目标应该有科学特质才能让执教老师更快的理解本节课的主旨。

  活动准备上:幼儿曾在散步和活动时观察过园内及附近的夏季景色,观察过夏季开放的花卉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幼儿收集一些夏季用品,如扇子、风油精、驱蚊水、太阳帽等;《夏天到了》ppt。 在这些准备中,如第一个活动准备,夏季开放的花卉在幼儿园比较难找,在公园里或许会多一些。让幼儿收集了夏季用品,但是在教学环节中并没有用到,不能体现这个准备的价值。Ppt中仅有几张图片,让幼儿观察,内容少,涉及面窄,适合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但是用着夏天的科学课中显得不是很恰当。

  活动设计上:一节课中,孩子们都是坐在位置上,看、听、讲,话题单一,没有探究的过程。科学课要求幼儿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比较、分析,判断,然后才能够得出结论。但是本节课中孩子相互分享的经验都是已有经验,没有同伴互学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新的构思,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主要为: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体验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种夏天的降温方法。

  3.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碰到的问题。

  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从中班幼儿的认识特点出发的。孩子需要在探索中发现、比较。虽然每个孩子都已经有了自己对夏天的初步认识,但是,这种认知是浅显的,不是系统的,没有证明过的,甚至仅仅是同伴分享的。那么,只有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才能够感受到夏季的主要特征。而且在科学课中,思考并尝试解决碰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才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剪贴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内各处。

  2.各种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组一个文件夹、一张白纸、一只水笔。

  4.电脑、电视机等。

  从教学准备看,利用网络做到了资源整合,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遇到难点,提高幼儿的对夏天的认知。还准备了一些实物供幼儿实际操作,体现了一定的操作度。

  活动过程设计:

  1.带幼儿在阳光下活动,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

  2.引导幼儿摸一摸太阳下的水泥地、石头、大型活动器械表面,提问:夏天的太阳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3.再回到室内。引导幼儿比一比,活动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说说夏天天气很热时,自己怎样才能降温?

  5.引导幼儿分组讨论,由一位幼儿执笔将小组讨论的`内容用简笔画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巡回参与幼儿的讨论。

  6.每组派一名幼儿讲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7.游戏:“快乐寻宝”。

  开展找夏季图片的游戏,介绍自己找到的图片内容,比一比哪组找得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讲述自己喜爱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动。

  8.欣赏网络图片:夏天的水果、蔬菜、夏令用品以及人们在夏天里的活动。

  第一环节,通过实际感受,给孩子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室外温度很高,夏天天气炎热。通过摸摸、找一找等多种手段,让幼儿了解了夏天里气温、动植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幼儿的自由度、操作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利用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孩子在说说,记记、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夏季解暑降温的方法,通过网络资源、直观的画面将夏天里的蔬菜、水果、夏令用品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获取了大量关于夏天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寻找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处都有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特点,空气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塑料袋、玻璃杯、每人一个塑料袋塑料管、打气筒、游泳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感知空气的存在

  1、教师把一个空杯子压入水后,会发现水中有什么?为什么?

  (杯子里没有水,如果把杯弄翻,有泡泡冒出来)

  师:泡泡从哪儿来的呢?(从杯子里跑出来的)

  师:空杯子怎么会冒泡泡呢?原来这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一起说“空气”)

  2、幼儿操作:

  (1)玩泡泡:蹩气吹水,水就鼓起来、动起来,证明泡泡里有空气;

  (2)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水里会有泡泡冒出,证明有空气;

  (3)玩皮球:打气筒往塑料袋里打气,塑料袋鼓起来。证明皮球里有了空气;

  师:小朋友,找到空气了吗?你们在哪儿找到的?

  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回答。

  师;原来,不仅杯子里有空气,塑料袋、嘴里都有空气。你们想想,除了这些东西里有空气,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哪儿有空气呢?请你们告诉身旁的小伙伴。

  (幼儿自由讨论)

  师:谁来告诉我,还有哪儿有空气?(轮胎里有空气……)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四、通过尝试感受空气的'特点:

  师:请小朋友把身边的塑料袋拿出来,我们来玩个“装空气”的游戏: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把袋口捏紧,这时口袋里有了什么?(空气)我们看一看袋子里的空气能不能看见?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形状?闻一闻有没有气味?把手伸进去摸一摸能不能摸到空气?(不能)

  总结:因此我们说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师:请小朋友把塑料袋收好,我看谁收得最快,我请他和我一起玩个“放空气”游戏,你们看我这儿有个装满空气的泡泡,现在我要把它里面的气对着你们的小脸放掉,这时你们的小脸会有什么感觉?(师边说边对幼儿脸蛋演示)

  生:凉飕飕的感觉(甚至会痛)

  师: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挨个给幼儿试一试)是不是凉飕飕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生:里面的空气溜出来了。

  师:对了,因为里面空气溜出来了,而且溜得很快,就像水池里水把塞子一拔去很快就流走了。因此,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空气溜得快“流动”。

  小结:空气会流动、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气体。

  结束活动:现在请你们把面前有空气的东西里面的空气放掉,幼儿自由玩“放空气”游戏。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积累有关蛋的知识经验。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蛋,将蛋藏在教室四周的树林里。

  2、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鸭蛋、鸡蛋、鹅蛋、鹌鹑蛋等。

  3、人手一只塑料碗,每桌中央放一空碗、擦手巾。

  4、将幼儿家长、教师收集的有关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墙上。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看看摸摸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找找蛋宝宝

  让幼儿自由到树林边找蛋宝宝,互相看看比比。

  教师:你找的是什么蛋?什么蛋宝宝大?什么蛋宝宝小?

  (二)试一试

  1、引发吃蛋的愿望

  教师:你喜欢吃蛋吗?要吃到蛋先要做什么?(提醒幼儿将剥掉的蛋壳放入碗中)

  2、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区分了解生蛋和熟蛋。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

  4、归纳小结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四)延伸教师品尝咸蛋并与几名幼儿分享,

  提示幼儿:为什么你们吃的蛋有的淡有的咸,那是怎么一回事呀?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其他蛋的愿望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小班孩子们很活跃,对各种蛋特别感兴趣。唯一缺点就是,这事一节科学课,科学课是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动。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制作响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沙子、小石子、玉米粒若干并分类盛放。

  2、贴有宝宝图案的废旧空罐子若干,其中,有一个罐宝宝内装有物品。

  3、装有三种不同物品的罐妈妈三个

  4、幸福拍手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出示带有声音的罐宝宝},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咱们一起来玩玩吧。

  2、师幼共同玩罐宝宝玩具,使幼儿发现老师的有声音会唱歌,而他们的没有不会唱歌,

  师:“为什么你们的罐宝宝不会唱歌?”怎样让罐宝宝唱出好听的歌?(从而激发幼儿制作响罐的欲望)。

  (二)、探索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学习制作响罐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桌子旁请幼儿观察是什么物品,让小朋友抓一抓、摸一摸,捏一捏这些材料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软软的,硬硬的或滑滑的等特征)。

  2、请小朋友选一种东西来喂罐宝宝,摇一摇,听一听。

  3、同伴之间互相猜测给罐宝宝喂的是什么,感知声音的不同。

  4、请幼儿再次换另一种东西来喂罐宝宝,摇一摇,听一听,再次感知声音的.不同。

  (三)、让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罐罐为歌曲伴奏。《幸福拍手歌》

  (四)、送罐宝宝回家

  带领幼儿回到小椅子做好,师幼共同感知声音的不同,出示三中不同的罐妈妈,请幼儿听声音,跟罐妈妈一样声音的就是它的孩子,并跟罐妈妈放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最喜爱摆弄的沙子,小石子,碎纸片粒等材料,把空罐子变成会唱歌的罐子,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操作,知道了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活动中,孩子们个个忙个不停,尝试多种材料的响声。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正因为孩子们太兴奋了,所以老师在组织上有些乱,对于像这种,孩子愿意操作的材料,我以后一定要事先想到孩子们的兴趣浓淡,想好组织纪律的好办法。还有,在孩子们给唱歌的罐罐封口时,孩子们的动作有些慢,这我会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三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水在降温的过程中速度是先快后慢。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一杯热水的温度将会与室内温度一致。

  学情分析

  《冷热与温度》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也是继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延续。本课我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三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为后续学习(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3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精选】科学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