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1 13:30:3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10篇【精品】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0篇【精品】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和1个偏旁“”。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二、教材说明:

  本课为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利学生理解字义,认记字形,激发他们热爱汉字。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建议:

  (一)认字、写字

  1、认字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认字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先指导学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认读“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告诉学生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目”。最后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在掌握学法后自学其余生字。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学生没有说到的为难点,就重点指导。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随“兔”的教学,认识“”(角字头)。

  巩固生字除认读外可采用图片与生字连一连、贴一贴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领着大家读一读。

  2、写字

  结合“十、木、禾”的书写,本课要认识“丨、丿、”三种笔画,知道“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为此,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有悬针竖、垂露竖两种。(竖的名称不必讲,或俗称带针尖的和不带针尖的)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带针尖的起笔要重,逐渐轻下去,收笔处为针尖状;不带针尖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同时送力到笔尖。

  本课的三个字较前有难度,教师必须当堂示范,示范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比划,以记住笔顺,感悟笔笔到位。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

  木:横短竖长,不带针尖。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二)实践活动

  课后“我会连”为扩展练习,其中的生字,学生不一定要掌握,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汉字中这类象形字还有不少,只要联想实物的形状,很容易记住。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连一连,试着认一认,教师再检查、纠正,指点识字的方法。

  配合本课教学还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一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水、田、雨等,不拘于象形字,只要说得出相像即可。

  2、猜字游戏。(不拘于学过的生字,自己认识也可。)

  “木”加一笔是什么字?(禾、本)加两笔呢?(米、机)

  “口”加一笔是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五、教学设计举例

  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自主学习。

  (一)尝试认字

  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这三个字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生活中也有接触,利用学生生活积累认字,激发其成就感,以投入主动学习。)

  (二)揭示课题,教“目”字

  1、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2、以学“目”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三)学生自学其余的字

  (四)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教师相机提示容易忽略的地方。

  2、介绍象形字的特点。举“兔”为例,并认识“”。

  3、再读字、看图,体会生字的象形特点。

  (五)巩固生字

  1、用卡片比赛认读。

  2、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六)指导写字

  (七)扩展练习

  找找还有哪些字是象形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等新词。

  2.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细读“救幼龟”语段,讨论人们不同的态度,分析人们“救”与“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厄瓜多尔、加拉巴哥岛、西班牙、大海龟-巨龟之岛)

  1.你知道关于太平洋绿龟的哪些信息?(资料一)太平洋绿龟名片

  名称:太平洋绿龟,又名绿海龟

  产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食性:以鱼类、海藻等为食

  天敌:蛇、沙蟹、食肉鸟等

  繁殖:岛上产卵—筑巢孵化—幼龟归海——海中成长

  2.了解幼龟归海的危险:(资料二:课文第二自然段)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3.认知几种食肉鸟:嘲鸫、海鸥、鲣鸟。

  一、正音,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题目意思。组词;知道“道”的多种意义;初步对课题释义。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我们摘录了课文中写太平洋绿龟、食肉鸟和人们表现的词语,读词正音。(出示1)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

  (出示2)啄、企图、颓丧、饱餐一顿、响彻云霄

  (出示3)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

  说说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词。

  3.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人们与绿海龟、食肉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学法:尝试说——看图表选择“关键词”说——同桌练说

  二、细读“救幼龟”语段,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救幼龟”的语段,也就是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来看看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救。读了课文,我发现当时对于要不要救这只幼龟,人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人打算救?谁不打算救?

  板块一:“救,还是不救?”

  【救】哪些句子写了“我与同伴”的态度是打算救。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关注点:紧张、焦急、“你得想想办法啊!”等)

  2.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关注点:不能见死不救、一片、呼喊等)

  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能见死不救!”

  “不能见死不救!”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

  【不救】哪些句子写了向导的态度是不救。

  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关注点: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板块二:“为什么要救,为什么不救?”

  1.说说人们这么做的理由,用“因为……所以……”作答。

  ①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⑤下文中的后果

  ……

  2.聚焦一幕,说说“我和同伴”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而向导不打算救幼龟?

  (“救”的关注点:企图、拉、啄)

  (“不救”的关注点: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

  3.出示“自创一幕”:我看见一只幼龟爬出来巢穴,一只嘲鸫飞来啄它。他们让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抱起小龟走向大海。为什么课文中要把这一幕写得这么详细?

  4.读第3、4自然段。

  三、存疑进入下文学习,探讨“自然之道”的内涵

  出示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9课第五题。最后一小题改为:

  ★(4)我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摩小猪的语气)

  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共同的永远的麦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

  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

  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

  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

  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江南

  美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14张、插图幻灯片5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卡片z、c、S,整体认读音节卡片zi、ci、si。读一读后,说说它们各叫什么?(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说说什么叫整体认读音节?(直接读成一个音,不用拼读的音节。)

  二、教学新课

  1.教学zh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女孩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2)教读音:出示字母卡片zh。

  告诉学生:zh的发音与织毛衣的“织”发一样的音,就是读得轻短些。

  发音的部位和方法:翘起舌尖,抵住硬腭的`前部,就是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稍稍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仔细听,然后模仿。“开火车”轮读。

  (3)教字形:板书zh

  看着图画说说zh像什么?(z像马扎,h像小椅子。)

  告诉学生这个声母是z和h合成的,但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

  2.教学ch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男孩坐在椅子上喂小刺猬东西吃。)

  (2)教读音:出示字母卡片ch。

  告诉学生:ch的发音与吃东西的“吃”发一个音。就是读得轻短些。

  发音的部位和方法:发音动作基本和zh相同,可是在舌尖稍稍放松的时候,要送气。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仔细听,模仿。“开火车”轮读。

  (3)教字形:板书ch

  看着图画说说ch像什么?(c像小刺猬的身体,h像小椅子。)

  告诉学生,这个字母也是c和h合成的,要整体认记。

  3.教学sh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狮子蹲在一把椅子下面。)图上的小狮子和椅子合起来形似sh。

  (2)教读音:出示卡片sh

  告诉学生:sh的发音与小狮子的“狮”发一样的音,就是读得轻短些。发音的部位和方法:翘起舌尖,靠近硬腭前部,让气从当中挤出来。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仔细听,模仿。“开火车”轮读。

  (3)教字形:板书sh

  看着图画说说sh像什么?(狮子的头和身体像s形,椅子似h,合在一起像sh)

  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母是由哪两个字母合成的。

  4.教学zhi、chi、shi

  (1)板书zhi、chi、shi告诉学生:它和zi、ci、si一样,也是整体认读音节。(2)练习读zhi、chi、shi的四声。三、指导书写1.告诉学生z占中格,h占上中格,写时把两个字母靠近些。让学生抄写字头。教师巡视指导。

  2.用同样方法教学ch、sh。四、巩固练习1.抽读卡片:zh、zhi、ch、chi、sh、shi2.比较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带调练习读音节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片和整体认读音节卡片。

  2.抽读带调音节卡片。

  3.指名书写zh、ch、sh。

  二、教学新课r和ri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日光下幼芽茁壮成长。)

  2.教读音:出示字母卡片r。

  教师示范,领读。学生模仿,“开火车”轮读。

  发音的时候舌尖翘起来抵着上腭的最前部,当中留一条窄缝,嗓子用力发音,让气流和声音从窄缝中挤出来。

  3.讲字形:板书r

  看图说说像什么?(幼芽)

  4.指导书写:

  告诉学生,r占中格,先写一竖,然后在竖的顶端往右写一弯笔。

  5.教学ri

  把r读得声音大些长些,就是整体认读音节ri,四声练习。

  三、拼音练习

  1.zh、ch、sh与a、e、u相拼练习,r和e、u相拼练习。

  出示小黑板: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指名直呼音节练习。

  2.练习直呼书上的音节。

  3.练习三拼音节。

  出示:zh—u—osh—u—o

  要求学生在读音节时,摆好zh或sh的口形,u、o快速连续,一下子直呼出来。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4.看图读拼音。

  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直呼图下音节:cī、zhu、zi

  四、指导学生读课文。按顺序读,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7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学用具:

  1.生字生词卡片。

  2.媒体资源:有全课文文字的投影片,视频《要下雨了:范读》,动画课件《要下雨了:综合生字》。

  3.要求学生了解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看视频《要下雨了:范读》,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同学们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一至三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向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段。

  2.半扶半放,学习四至六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四到六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七到九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然学习七至九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小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说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如你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画生字。

  3.学习生字

  城:左右结构 形声字 城市、城府、城镇

  牵:上中下结构 部件组合法 牵挂、牵牛花

  掌:上中下结构 掌握、手掌、掌心

  围:半包围结构 口字部 形声字 包围、围棋、周围

  笑:上下结构 竹字头 笑话、苦笑、苦笑不得

  善: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善良、善事、善后

  淡:左右结构 平淡、清淡、冷淡

  互:数笔划方法 注意笔顺 互相、互助、互生

  4.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多种方式读课文,以读代讲: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妈妈眼睛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描写妈妈头发的句子,读一读。

  3.画出描写妈妈手的句子,读一读。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妈妈头发、手、眼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女孩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三、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围、牵、善、互”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在讲读课文中)

  2.读一读:简单说说“掌上明珠、哭笑不得、善始善终、惊慌失措”各词的.含义;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3.写一写,积累词语

  4.做一做

  (1)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画一画自己的妈妈(爸爸),在下面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三、板书设计:

  课 件 温柔的手

  生 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 ) 拉( ) 一颗( )

  夫( ) 粒( ) 一棵( )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刚刚了解了一些海底世界的知识,一定对大海充满了好奇,想去看看大海吗?想让海水亲吻你的脚吗?想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味吗?想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吗?那就让我们去赶海吧?什么叫赶海?赶海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有趣吗?

  课文叙述“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是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反复咏唱的歌词,表达了对大海的一片深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记叙了“我”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虾”、“抓蟹”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先总写沙滩上很多,然后写一个山伙伴抓蟹。接着写“我”捉虾。最后写“我”满载而归。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告诉我们童年时赶海的事印在“我”的心中。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先总写沙滩上人很多

  然后分写两件事

  1)小伙伴抓蟹

  2)“我”捉虾、

  以画线一句过渡。

  [欣赏]

  这一段具体写了小伙伴抓蟹和“我”捉虾这两件事写得充满童趣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理。并且作出反击,用大螯夹住了那位小伙伴的手,还真难对付。倒是那只虾,看起来神气,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一捏,就成了我的俘虏“轻轻伸过手去”、“捏”写捉虾的动作,具体生动,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机敏、能干。“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则是一个“胜利者”喜悦之情的真实流露。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在《雪儿》那篇课文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顺叙”,就是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叙述事情。“顺着来”。那有没有“倒着来”呢?有。所谓“倒着来”就是先叙过后发生的事情,再叙述先发生的事情,这叫作“倒叙”。

  像《赶海》这篇课文采用的就是倒叙。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赶海”这件事发生在“唱歌”之前,但当“我”唱起这支歌时,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由现在写到以前,是不是倒着来?

  同学们可以翻开这学期的《补充阅读》,其中有一篇《小木船》,文章的结构和《赶海》完全相同。“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来。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是由一只小木船想起以前的事。上小学一年级在前,看见小船在后。这两篇课文都是由一个事物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一位同学读了《小木船》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习作《集邮册》:“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木船》这篇课文。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这位同学也准确地采用了倒叙手法。相信你也一定学会了。

  另外,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赶海》和《小木船》的结尾,它们都再次从“从前”回到“现在”,“那天以后,直到现在我俩也没有见过面”,或者呼应开头“我一边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这样子,整个文章的结构才完整、稳定。

  益智园

  1、本课作者饶有兴味地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谁没有金色的童年,谁的童年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正处在快乐的童年。那么开心的事令你最难忘?请你采用倒叙的方法把它们写下来。

  2、这篇课文写得最精彩的就是第3自然段了,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9-2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