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1 13:43: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感知各种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体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形状与掉落方向有关,学会做记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物体下落的现象产生兴趣及探索欲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组相同的普通纸两张,大小相同的黑卡纸一张,橡皮泥一盒,积木一块,石头一块,剪刀一把,笔一支,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物体都有下落现象。

  (1)教师引导:教师手里拿着一块积木,提问如果松开手会怎么样,教师操作,并用多种方式抛、扔。提问,所有东西都会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朋友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样。

  (3)幼儿分享结果,教师总结。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1)提问:刚才你们都扔了那些东西?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哪些快哪些慢?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教师引导要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4)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幼儿猜想为什么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什么有关。

  (1)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比较普通的纸和黑卡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验证速度与重量有关。

  (2)幼儿操作,不增减东西,怎样使两张相同的.普通纸掉落的速度不同,再交流讨论。验证速度与形状和下落方向有关。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内,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小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了解改变桥面厚度、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面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游戏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本子(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将两个积木固定成桥墩。

  2、用白纸折叠后放在桥墩上做小桥,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纸桥承受不起。

  3、幼儿继续折叠,再次实验。并将每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4、记录折叠的次数和承受的本子数。让幼儿知道折叠次数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目标】

  1、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餐巾纸

  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

  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

  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尝试拎水桶

  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经验拓展

  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称之为移动,并能举出例子。

  2、教具准备:一只很重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一些乒乓球、没有水的水槽、一些水、吸铁石、钉子、纸、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引题,引起幼儿兴趣,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的乐趣。

  (先在教师的一侧放一只重箱子)“小朋友们,老师早上碰到了一件怪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小朋友看看,今天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去寻找,发现那只箱子)对,多了一只箱子。老师本想把这只箱子移开,因为它放在这里不方便大家活动,可是就老师一个人,怎么也移不动这只箱子,你们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启发幼儿用集体的力量来推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幼儿用绳子和木棍。)在幼儿操作时,教师要适宜的进行引导,对幼儿讲解初浅的物体移动的原理。”

  2、进一步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习惯。

  (1)提供给幼儿一只没有水的水槽,一些乒乓球和一些水,启发幼儿怎样使水槽中的`乒乓球移到槽面上来。

  (2)提供给

  幼儿吸铁石、钉子和纸,启发幼儿不用手直接接触钉子怎样使钉子从纸的一头移到另一头。

  3、教师对刚刚的活动进行小节。

  4、观看录像带,内容为本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移动物体时的过程,巩固幼儿对物体是怎样移动的认识。在此活动中,因为录像中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幼儿肯定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要注意适宜的引导。

  5、提供给幼儿录像中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观看后在操作的不同体会,启发引导幼儿注意日常生活。

  活动建议:

  如果时间不够,活动过程中的4和5可以作为活动延伸,另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体验,巩固幼儿课内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探究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通过合作培养幼儿集体活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