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2 10:33:0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7篇(合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7篇(合集)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积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绳子、筷子、牙签等)

  2、音乐“圆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玩转动玩具,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玩具的时候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选玩具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3、小结:通过手的运动,这些玩具都能转动起来。

  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能转动的物品和体育器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使它们转动。

  1、幼儿尝试转动自己的小椅子,教师引导:“它能转动吗?怎样转呢?”

  2、教师:“这儿还有许多玩具,它们能转动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4、幼儿交流自己的`转动方法。

  三、引导幼儿用两种材料合作转动,使物体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想了各种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那现在老师又要让你们动脑筋了,你能不能两种材料合作,让它们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3、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五、游戏“身体转转转”

  1、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身体转动动作。

  2、播放音乐“圆舞曲”,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做身体转动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

  孩子上大班时,我们允许幼儿在书包中自由携带一种玩具。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许多可以转动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陀螺玩具、发条玩具、溜溜球、抽拉转动玩具等,他们在课间活动时常聚在一起比赛“谁转得快”,玩的非常开心。其实,在生活中,幼儿还能够接触到许多类似有关转动的现象,如:旋转****、呼啦圈、球类游戏、电风扇、洗衣机等,这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幼儿虽然经常接触,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为了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已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索,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从幼儿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好奇心。活动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都转动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成品转动玩具,如:发条玩具、陀螺、溜溜球、音乐盒等,这些玩具新颖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大大激发了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这一环节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玩具都可以转动,并在与同伴交流时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使玩具转动起来的方法,尤其是动词的正确使用。

  第二环节: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转动的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绳子、自制飞盘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圆筐、手绢等。这一环节和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结合,重点是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第三环节: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转动,并要求转动的时间要长,速度要快。这一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动脑,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各种转动的方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这一环节将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将活动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课题。这一环节,幼儿伴随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个性,使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现象。在音乐方面,特意选择了三拍子的音乐“圆舞曲”,音乐本身旋律欢快,非常适合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的方法,也不用***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活动背景:

  在玩水的活动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因此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手电筒的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对光的兴趣,通过游戏来发现问题,在实践操作、探索中初步了解光的穿透现象,尝试边操作边记录实验结果。头一天在班上我出示了手电筒,告诉了孩子们我们可以和手电筒做好多的游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第二天已经有一部分孩子带来了手电筒,在收集手电筒阶段就印证了我的猜想,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催着我,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和手电筒交朋友呀?”,由于手电筒收集了几天,第四天,在孩子的再次催促下,活动开始了。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游戏:踩光、追光,老师变魔术

  一会儿老师用书把光遮住了,小朋友找不到光,就问:(“光怎么不见了啊?”“老师你把光关掉了吗?”)

  师:“没有啊,你们看光不是还亮着吗?”

  (那我们怎么看不见光了呢?,书把光遮住了,光照不过来了。)书能把光遮住,那这个塑封纸也能把光遮住吗?

  (一开始,孩子们都很兴奋、很高兴,注意点都集中在老师的手电筒上,所以我创设出游戏的环节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通过游戏,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咦,真奇怪,怎么有的东西手电筒的光穿不过去,而有的东西手电筒的光却能穿过去啊?)

大班的科学教案:手电筒的光

  2.在生活中你们吃过这些果实吗?

  教师出示ppt,这是什么?核桃。谁来说说核桃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呢?请幼儿来摸一摸。他的`壳怎么样?吃起来怎么样?吃起来像苹果一样有很多果汁吗?

  幼儿说出,皮很硬,果汁很少。

  师总结: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这些都是干果,我们一般吃它的种子。果汁很多的苹果属于水果。

  出示ppt,幼儿说出板栗、花生、桂圆。幼儿观察,他们的壳怎么样?吃的果肉怎么样?

  师总结: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我们一般吃它的种子,这些都是干果。

  3.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干果?幼儿讨论。

  师总结:开心果、瓜子、杏仁、松子等,这些果实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吃它的种子,这些都是干果。

  4.出示加工而成干果食品--葡萄干、红枣,引导幼儿知道这也是干果,是叔叔阿姨经过加工而成的。

  瞧!这是什么呀?(葡萄干、红枣!)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为什么?

  小结:葡萄干和红枣它们都属于干果,是人们用晒干、烘干等方法把它变成干果,所以他们都属干果。

  三、干果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干果,那干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

  多吃坚果还可以美肤、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抗衰老等好处,但凡事有度,不可贪吃,避免营养过剩引起发胖。补充微量元素。

  四、游戏:《我是谁》

  小朋友们今天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来玩《我是谁》的游戏吧!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则:当摇铃开始时,大家分2组传球,当摇铃音乐停,球就不传了,球在谁的手里,小朋友就介绍自己是哪种果实!例如:我是苹果,苹果是水果!我是核桃,核桃是干果!(老师发果实的图片,小朋友贴在胸前。听摇铃音乐!玩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我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运用观察和操作,利用多种感官(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进行探索实际操作,让幼儿知道水果与干果的特点(水果颜色鲜艳、果皮薄、果肉厚、水分多、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干果颜色不鲜艳、果皮硬、果肉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及他们的不同之处;运用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巩固对水果与干果的认识、分类。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运用提问、讨论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吃也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2、根据生活实际用自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轻重、强弱变化。

  3、体验一起合作完成表演任务的愉悦。

  活动重点:

  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活动难点:

  根据生活实际用自制的声音来表现大自然声音的轻重、强弱变化。

  活动准备:

  1、简短的动画片一段,背景声音一段。

  2、大森林背景图一幅,大象、小马、小鸟、雨点、响雷标记各一。

  3、"口技表演"视频一段,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引出主题。

  1、激发兴趣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喜欢!

  指导语: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吧!

  请幼儿欣赏动画片《大森林的早晨》,随动画播放画外音:大森林的早晨空气真新鲜,大象在散步,小马来回跑,小鸟叽叽喳喳的飞来了,忽然,响起了一阵雷声,接着下起雨来了,大象急忙往回赶,小马飞快地跑回家,小鸟也飞到了大树上躲起来,不一会儿,雨停了,大森林的景色更美了!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好看吗?想不想再看一遍?幼:想!

  2、再次欣赏请幼儿再次欣赏动画片(没有声效),欣赏完后与幼儿进行讨论。

  指导语:小朋友,你觉得这一遍和刚才那一遍哪个效果好?幼:第一次好,有声音!第二次没声音,不好!

  二、发现问题,探索方法。

  1、发现问题:声音没有了怎么办?

  指导语:动画片没有声音了,怎么办呢?(可以配上声音!可以重新配音!再加上声音!)指导语:那你想给动画片中的什么配音呢?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同时在记录卡上粘贴标识)如:我想给大象走路配音、雷声、配小鸟的叫声、我想给小马跑配音、我想配雨声……

  2、自由探讨:怎样进行配音?

  指导语:刚才,各位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那你用什么办法来帮他们配音呢?(这时幼儿仅是根据原有经验来探讨,大多局限于用身体的动作发出声音,如拍手、跺脚、拍腿……)

  三、丰富经验,尝试模拟。

  1、丰富经验。

  (1)欣赏口技表演,了解方法指导语:"现在请小朋友欣赏一段洛桑叔叔的表演!(小品《洛桑学艺》片断,洛桑用口技模仿架子鼓的演奏)指导语:刚才小品中架子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嘴巴发出来的、用嘴学的)指导语 :这种用嘴巴模仿声音的方法叫做口技表演!

  (2)欣赏教师表演,引出利用物品配音。

  指导语:下面老师也想给小朋友来段表演,你们欢迎吗?

  教师为片中2~3个角色配音,(用嘴巴模仿雷声、用嘴巴模仿小鸟叫的声音、用瓶盖对敲模仿小马跑的声音……)指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可以利用嘴巴、四肢以及借助其他物品发出声音进行配音,那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物品,请你们试一试用他们发出的声音可以为片中的什么配音,然后把你的发现在记录卡上画下来。

  2、探索尝试。

  鼓励幼儿自由使用各种物品进行探索,并使用实物小卡片记录在相应事物的后面。

  在这一环节,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体与物品的接触、物品与物品的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并将自己的发现用笔稚拙而简洁地画在记录卡上。

  3、演示评价。

  指导语:请问你模仿的是谁?使用什么来模仿的?

  请幼儿对探索出的各种方法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从中选出比较贴近现实声音的模拟方法。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想的办法也很多,比如:大象走有嘴模仿的、有跺脚、手掌敲击塑料桶模仿的、还有塑料瓶击塑料桶、塑料桶口敲击地面5种方法……四、分配角色,模拟表演,指导语: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多种方法来为动画片配音,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选择所要配音的对象,准备好所需物品,共同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表演。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对刚才的表演的配音效果满意吗?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应该有所改进?"与幼儿一起寻找配音时出现的问题。如:我觉得大象走的速度应该再慢些、雨声应该随着雨点的'大小一会轻一会重、小马跑应该再快一些、大象的声音是重重的……指导语:那让我们再来一遍好吗?在第二次配音前引导幼儿注意大象走路的声音是又慢又重的,小马跑的声音师又轻又快的,走进森林的声音应该由轻到重,跑出森林的声音应该由重到轻。

  五、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将幼儿的配音效果录下来,与动画片同时播放,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指导语:我们今天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用身体动作和操作其他物品来模仿声音,还学会了给动画片配音,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在这里还要送你们一个好听的"称号"叫做"小小配音师",你们开心吗?(开心)指导语:让我们把今天新学的本领去表演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好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配音。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

  3、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

  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二、感知材料,提升认知。

  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1)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2)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三、动手操作,掌握技术。

  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四、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

  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五、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尝试多种记录的方法。

  2、学画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刮风、下冰雹等画面。

  3、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丰富知识经验。

  2、纸张、彩笔等

  活动过程:

  1、放天气变化的录像,看后请幼儿讲讲不同天气的'特点,为接下来描绘天气变化做好准备。

  2、如果没有录像,教师出示不同天气的范画,便于幼儿认真观察并学习记录。

  3、幼儿自己学及气象日记,在画面上表示出来。

  幼儿相互学习,交流气象日记。

  4、延伸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做气象日记,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在科学区坚持做好气象日记,每个月都与幼儿一起分析天气变化的规律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户外活动:练习早操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基本上能达到所设的目标,幼儿能自己画出晴天等画面,但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幼儿不能大胆的表现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