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商业的常识读后感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

时间:2023-10-04 07:17:08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商业的常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1

  最近接触了华商街,后来看了《商业的常识》,它的内容简介:中国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大多数活不过5年以上,每年能够拿到风险投资的不超过1000家,即使在全球大牛市中,成功上市的也不过300来家。而在这300家中,恐怕也只有不到1/10能够像百度、携程、腾讯、百丽一样不断成长。对于创业者而言,研究失败远比研究成功更加靠谱,研究成功者如何捱到好运降临远比记住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有价值!今天收到书,拿到后就看了半本,受益颇多。申音的.文笔很犀利,眼光也很敏锐,读起来也非常有趣,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继小肥羊卖给“开封菜”母公司后,徐福记也要卖给“雀巢”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变成了“弃业家”,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很喜欢《商业的常识》里面的一个观点;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臣民社会”而非“公民社会”里,他的自大会惯坏他,人们会完全屈服于他的权威,听从他的指令,直到他最终把公司毁灭,就像牟其中、唐万新、孙宏斌这些人一样。像谷歌退出中国,像其他一些.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是如此,我认为,中国企业的这些结局缘于我们的商业环境。就比如一个本来不文明的人,到了米国就学会遵守红绿灯。也许正如申音所说,真正的商业天才,在任何环境下都有可能成功。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2

  作者申音,曾经是媒体人,杂志编辑,由于对创业的热爱和探索,最终自己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这本书是他综合了多年博客写作的积累所成。其中探讨,评论了许多商业,创业的东西。现做一个归纳总结。

  首先,创业的环境。中国和美国硅谷是不一样的,美国成功的模式,照搬到中国,就不一定行的通。中国必须根据国情走自己的创新路线。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或者说创业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他举了一个船长的例子,我觉得很贴切,一个创业的人,就像一个船长,什么都要懂一点,关键是克服未知困难的能力。如何创业?创业没有模式,模式是对成功的总结,事先是不知道有这个模式的。但我对此的理解是,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模式,但你必须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在不断的创新前进过程中,必定会慢慢形成一个自己的模式。创业过程是一个不断低成本试错的'过程,就像开辟一条新航线,你必须不停调整你的方向,虽然不知道正确的路往哪里走,但起码别走死路。如果要引进VC,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创业者自己要给自己和企业定一个远大的目标(价值观),然后分阶段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实现小的目标,如果你想做事,那么你把事情做好总能赚到钱,如果你想的是赚钱,那么你就做不好事情。

  势在人为,顺势很重要。雷军积累那么多年,反而没有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成功的如此容易。有时候你不得不信机遇,但在机遇来之前,你必须有一定积累,机遇来了一定不要错过。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常识判断文学常识05-07

.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05-07

生活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吃饭敬酒的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称呼问候的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礼仪安全常识儿歌-礼仪常识12-31

中餐的宴会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公务接待礼仪常识-礼仪常识12-31

实用宴会的礼仪常识-礼仪常识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