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10-06 07:28:5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锦集【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教案锦集【3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词汇“蹑手蹑脚”、“兴高采烈”并懂得其词意。

  2、能根据画面内容大胆猜测、合理想象,正确理解故事内容并领会狼大叔心理变化的过程。

  3、初步感受付出关爱和表示谢意能够改变他人不好的心情和想法。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狼这一动物,并了解了狼的品性。

  物质准备:“蹑手蹑脚”、“兴高采烈”等字卡,《狼大叔的红烧鸡》的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师:请你说说狼是种什么样的动物?(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

  二、借助视频,逐段理解。

  (一)寻找食物。

  1、狼大叔蹑手蹑脚地跟在母鸡的后面。(出示字卡“蹑手蹑脚”)

  2、师:当他正要伸手去抓这只鸡的时候,他突然停住,有了另外一个主意。你觉得它的主意是什么呢?(幼儿讨论,猜测)

  (二)三次送食。

  1、师:狼大叔马上跑回家,冲进厨房,开始准备……

  2、师:狼大叔在送煎饼、甜甜圈、蛋糕的路上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幼儿想象)

  (三)获得谢意。

  1、终于……“兴高采烈”:非常开心的样子。(出示字卡“兴高采烈”)

  2、当他来到母鸡家门口的时候,狼大叔在想,这时候这只母鸡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3、门突然开了,狼大叔惊呆了,母鸡为什么没有长胖?(启发幼儿展开思维,充分想象)

  4、这时候只听见母鸡在说……母鸡为什么这么高兴?鸡宝宝为什么这么热情?

  5、那天晚上狼大叔没有吃到红烧鸡……在回家的路上狼大叔狼大叔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三、完整欣赏全篇故事。

  四、领会主题,感悟含义。

  1、师:你喜欢故事里的狼大叔吗?为什么?

  2、师:狼大叔本来是想吃母鸡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却改变了想法,反而还要给鸡宝宝们烤一百个香甜的小饼干了呢?

  3、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好办法来让狼大叔变好呢?

  4、小结。

  第二篇【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狼大叔的前后转变原因,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体验美好的语言和友善的动作可以让人感到开心、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狼和鸡的图片,引出故事主题。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2、出示“鸡”的图片:这是谁?

  3、看图猜测:狼和鸡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

  4、出示封面故事名字:“狼和鸡碰到一起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狼大叔的红烧鸡》。

  二、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大胆推测、讲述故事情节。

  (一)找鸡。

  教师有感情讲述前部分故事:“从前……他想:“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只鸡再胖一点,我就能多吃几口肉喽。”

  提问:狼大叔会想什么办法让鸡长胖点呢?

  (二)养鸡。

  1、展示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狼大叔来到了哪里?狼大叔为什么来到了厨房?他准备做什么呢?

  2、出示送各种食物的画面:哦,原来狼大叔来到厨房是要做好吃的,看看狼大叔做了哪些好吃的?给谁吃呢?

  3、教师继续讲述狼大叔送各种食物时对母鸡说的话,并引导幼儿说说做做。

  4、提问:狼大叔为什么要给母鸡做这么多好吃的?

  (三)捉鸡。

  1、继续讲述,看图说说:

  “狼大叔来到了哪里?它在干什么?”

  “狼大叔为什么要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呢?它可能会看到什么?”

  “如果这时候母鸡知道狼大叔在门外,它会怎么做呢?”

  2、观察母鸡画面:“母鸡有没有把门关紧?看看母鸡的表情是害怕狼大叔吗?”

  3、出示狼吃惊害怕的画面:“仔细看看狼大叔是什么样的表情?狼大叔为什么要害怕、大吃一惊?”幼儿相互说说。

  小结:狼大叔不明白母鸡怎么一点也不害怕,还对它说好听的话。

  (四)感化。

  1、继续讲述,观察狼害羞的画面:狼大叔听了母鸡的话这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讨论:狼大叔为什么会难为情?

  2、看图说话:小鸡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亲吻狼大叔?狼大叔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3、教师简述故事结尾,讨论:狼大叔这时候还会抓母鸡做红烧鸡吃吗?为什么不会?体验狼大叔前后想法的转变。

  4、小结:因为母鸡和小鸡对狼大叔很热情、友好,狼大叔被感动了,改变想法不吃鸡了。鼓励幼儿生活中待人相处也要热情友好,做个友善的孩子。

  三、完整听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四、活动结束,请幼儿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朋友听。

  教学反思:

  《狼大叔的红焖鸡》这个故事从文本和图画来看都非常具有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悬念。文本突破了传统观念里大灰狼的形象,从想吃红焖鸡到最后没有吃到红焖鸡反而要给小鸡们做好吃的很意外的转变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狼大叔的善良,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可以将大坏蛋变成大好人,从而让孩子从中领悟爱的感化。这也是这本绘本的教育价值之所在。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用多种方法进行7以内凑数,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会玩新授的游戏,敢于在游戏中大胆用沪语交流。

  活动准备:

  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学会沪语童谣,掌握游戏口令师(对全体幼儿):“在后面的游戏中,我要用上海话和你们交流,如果听得懂,也会说,就用上海话和我交流;如果听得懂,不会说,也可以用普通话和我交流;如果既听不懂也不会说,可以试着猜一猜,或者马上告诉我,我会用普通话再说一遍。你们觉得可以吗?”

  (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开场白是为了告诉幼儿,活动中可以大胆用自己擅长的语言自由表达,即使听到教师说的是沪语,也并非一定要“逼”着自己说沪语,可以先给幼儿一个心理上的准备,然后逐步实现大胆用沪语玩游戏的目标,获得愉快的体验。)

  1、学习沪语童谣,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游戏情节,使幼儿融入游戏。

  师:今朝我是张伯伯,开了一家玻璃店,不过想要告诉依“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敲碎玻璃老价钿”。能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试试看,跟老师一起用上海话说一遍。

  (说完以后跺一脚,营造敲碎玻璃的声效。)师:呀!这是什么声音?

  幼:玻璃真的碎掉了!

  2、续编童谣。

  师:侬把玻璃敲碎了,张伯伯我要生气了,请侬讲讲哪能办?

  幼:要赔礼道歉;要赔钞票(引导幼儿一起续编沪语童谣的后半部分)。

  “张伯伯,张伯伯,不生气;敲碎玻璃对不起,侬讲我要赔几钿?”

  二、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

  1、游戏玩法:

  说完“侬讲我要赔几钿”之后,根据教师给出的价格,各方(幼儿分成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迅速抱团,凑到指定数量的队伍过关。

  其中男生有1元、女生有2元。

  (幼儿运用直接经验与代币法结合的方式开展游戏。建议14名幼儿中男女生人数不同,人数较多的性别所代表的币值较小,如男生人数多,则男生表示1元,女生表示2元。因为如果币值较小的那一方人数占多,那么同一数字可以出现的凑数方式则多,这对实现目标来说相当重要。之后的游戏中由于男女生比例不同而遇到不同的思维挑战,对游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选取了5名女生、9名男生开展活动。)2、游戏规则:

  只有在念完口诀以后,才能开始凑钱。

  在听到教师叫停以后,要迅速抱团,不能放开。

  检验,“凑钱”正确的小组获胜。没有凑对,或者没有凑成功的幼儿可以站到教师身边。

  三、玩游戏教师指导:

  第1~3次玩游戏:凑3~5其中任意数字。通过游戏调动幼儿发现和挖掘多种凑数方法。

  1、请价格凑正确的小组成员分别去检验其他小组。

  追问:为什么有些小组人数不同?

  (如凑4,有4个男生一组,2个女生一组,2个男生、1个女生一组,此处的追问让幼儿意识到光自己对还不够——“别的小组人数与我不同也能凑对吗?他们为什么能凑对呢?”激发幼儿思考原来凑数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小结:原来一个数字不仅仅只有一种凑数的方法。

  2、师(对在每个回合中都没有凑成功或者凑错的幼儿):大家一起再念一次口诀,你们再来凑一凑,若是能凑出不一样的方法也算你们过关。

  3、将幼儿凑价格的.方法展示到PPT上,请大家一起来验证,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凑价格的方法。

  凑成功的小组上台,没有凑成功的幼儿站到教师身边。

  4、巩固与提升续编儿歌:“赔不出钞票难为情,大家一道帮帮伊!”

  请过关的幼儿根据没有凑成功的幼儿的人数,随机组合,保证凑数正确。

  (教师的机智之处在于可以根据已经出现的组合情况和剩下的人数,随机刻意增加“门槛”,提升幼儿的思维,逐步引出一些幼儿没有呈现出的不同的凑数方法。如凑6的过程中,出现过:6男;2女2男;剩1女1男不成功。教师则可以要求这次只能让男生来帮忙,即可出现1女4男的情况,以此类推。)

  补充规则:要看清需要帮助的伙伴的人数和情况,想清楚才能帮忙。一旦人数符合凑数要求就可以“解救”伙伴。

  (在开始的几个回合的“帮助”过程中,幼儿往往会蜂拥而上,此时教师可以幽默地引导:“哇!你们每个人都给我这多钱啊,太多了,太多了!给这么多钱不一定能帮得了忙哦!”这样可以引导和告诉幼儿,这是一个团队游戏。其次,幼儿也会发觉,一窝蜂而上也不能迅速获取胜利。此时总会有几个“机灵刀的幼儿主动选择退出,站在外围清点人数是否符合要求,教师又可以继续引导:“瞧,台上还有一个小指挥在数着呢!这也是在帮忙哦。”教师在幼儿行动以后的指导,是在实际问题中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凑数习惯,以及不盲目帮助别人凑数等。)

  四、总结与延伸

  今天大家与同伴合作凑够了钱,赔偿“张伯伯”的玻璃,获得了成功,请和自己的同伴拥抱一下,和对手友好地握手。但在日常生活中敲碎玻璃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要懂得自我保护。今天的游戏我们用上海话来玩,我发现大家很快乐,下回我们再用上海话来玩其他的游戏。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纲要》的语言领域中提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地是理所当然地去接受“爱”,却极少听孩子们表达“爱”,也不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爱是相互的,爱也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想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用语言及其它方式表达,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促进其在情感、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中爱的情感。

  2、学会运用语言和其它方式进行表达,分享“爱”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摇篮曲》、故事图画、爱心粘贴。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

  ①播放乐曲,提问:请小朋友听首曲子,听到这首曲子,你们想到了什么?

  ②分小组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

  ③每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欣赏并理解故事――爱的感觉

  ①第一遍欣赏,教师在在乐曲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

  提问:小兔子和兔妈妈在干什么?

  ②第二遍欣赏,借助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爱”的情感。

  提问:a、小兔子和兔妈妈她们怎么说“爱”的?(逐一出示图画,教师边讲述,幼儿可自由表现故事的内容。)(借助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让幼儿感受“爱”是无法衡量的,却是可以表达的。)

  b、她们都在说自己“爱”这么多(高、远),她们为什么这样说?c、如果你是小兔子和兔妈妈,你会怎么说?

  ③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爱,充分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问:a、你最爱谁?你用什么方法让爸爸妈妈知道你爱他们?b、爱是什么感觉?你觉得爱像什么?(丰富幼儿的.情感,把爱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说给其他人听。)

  3、爱的游戏――我的爱在这里:模仿幸福拍手歌,幼儿边创编边用动作表现。

  延伸活动:在活动区营造一个爱意浓浓的氛围,幼儿可以继续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如,建立一个倾诉角、爱的小屋等,幼儿通过语言、手工、表演等形式进一步表达爱的情感。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7-30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9-14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14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14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25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8-21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21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12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