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10-06 08:09:0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5篇(优)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教案5篇(优)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指导思想

  新的《幼儿园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教材分析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借助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操作活动,理解单双数的概念,从而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对单、双数的概念普遍生疏,不能准确区分出单双数,由此要求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将单双数概念讲解具体明白,引导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单双数。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启发幼儿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1、情境法—引入“2元超市”场景。

  2、启发法—注重演示,启发幼儿理解单双数的概念。

  3、游戏法—购物、两两相抱及其他游戏操作。

  4、循序渐进法—引导幼儿。

  5、直观法—充分运用“代用券”、“红蓝房子”等直观教具。

  学法:1、由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单双数。

  2、在游戏中做到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

  媒体选择

  充分运用以下教具:

  1、布置“2元超市”场景,准备相关图片和1—10元面额的代用券。

  2、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3、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具有单、双数的物品)。

  教学程序

  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2元超市”场景,问幼儿:为什么叫“2元超市”?

  第二步: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

  1、理解游戏规则:向幼儿发放代用券,数字为1-10,看看在“2元超市”能买到几样东西?引导幼儿两个两个地圈记东西。

  2、购物游戏。放手让幼儿凭代用券去“2元超市”购买东西,并汇报购买情况。注意1元代用券的处理办法。

  第三步: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

  1、感知单双数。幼儿学习表述:“我用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或刚好用完?”

  2、回收代用券。幼儿将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将剩1元钱的代用券送到“蓝房子”。

  3、理解单双数。教师引导: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像2、4、6、8、10总能凑成两个两个的数叫双数。

  第四步:游戏操作——区分、巩固单双数。

  1、寻找单双数。请小朋友自己或相互找一找,身上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2、区分单双数。教师提供五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选择玩法:

  ①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②排一排:在1-10的扑克牌中分别选出单数、双数排排队。

  ③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④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

  ⑤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到的数并区分出单双数。

  3、巩固单双数

  教师念儿歌:“单脚单脚跳跳,双脚双脚跳跳,单脚单脚,双脚双脚跳跳。”当念完最后一个“跳”时,教师就报出一个数,让幼儿做动作,如果是单数,就马上蹲下;如果是双数,就马上找一个朋友抱一抱。此游戏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在教学“10以内的单双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提高,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点:

  1、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了活动环节。

  2、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5、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了集体教学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画上两座房子、房子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

  活动过程

  复习5的分解组合、

  对对碰

  教师:我说五、

  幼儿:我对五、

  教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1和4。

  教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小熊猫,将6只小熊猫分在两座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将每分一次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1)(5)1+5=6

  (2)(4)2+4=6

  (3)(3)3+3=6

  (4)(2)4+2=6

  (5)(1)5+1=6

  (3)、请幼儿读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知道5分成两份有多种分法,初步掌握用简图和数字图记录分法。

  2、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发幼儿学习5的组成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将5分成两份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5颗糖,卡片1——4,

  2、老师:卡片数字、分合式卡、水果糖等

  活动过程

  1、情景故事:帮猫妈妈把5颗糖分给小黄猫和小黑猫,可以怎么分?

  2、幼儿动手操作

  3、全班汇报:你怎么分的?到前面来分给大家看。师示范用简图和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分法。引导幼儿完成5的四种不同分法,并指导幼儿用简图和分合式记录分法。

  4、小结:5颗糖分给两只小猫,可以有四种不同的分法。指导幼儿读分合式。

  5、游戏:数字宝宝躲起来了。

  6、游戏:打数字卡片牌。

  7、情景游戏:找朋友。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和老师配合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5进行各种各样的分解。

  3、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动手去操作。

  小百科:5(发音:中文 wǔ 英文 Five ),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uv uv uv uv uv uv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从最近我园种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对甘蔗长度的讨论引发,内容抓住孩子的兴趣,贴近其最近发展区水平。活动中,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步步推进,引导幼儿通过猜测讨论、观察比较、实验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帮助幼儿在与熟悉的自然测量物:树叶、胡萝卜等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和建构对测量的直接经验,积累学习感受,建构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树叶、胡萝卜若干;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价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忙,为它量量到底已经长得多高了。

  蚯蚓们开始到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行测量

  (价值分析: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一)许多相同的树叶,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

  排成一直线

  (二)一根胡萝卜,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始放?为什么要做记号?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一边量一边数

  (三)没有材料,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

  三、经验拓展

  (价值分析: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经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方便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

  活动评析:

  这个大班数活动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它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物都来自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动中,我觉得幼儿对材料操作很熟练,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无关探索的干扰。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层层推进的,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幼儿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在这其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相互讨论、大胆猜测,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其中,事实上最终孩子们找到了全部适宜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成功地满足。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对于提问的设计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导幼儿推进猜测、进一步思考,在本活动的难点部分: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花了较长时间在这个环节上,致使整个活动时间上略有超出。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8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9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2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