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7 08:47:5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大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弥留

  逆情背理执著

  恬退隐忍箍桶匠

  癖好轻手蹑脚

  憔悴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爱财

  发现梳妆匣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骗财

  提出

  诱骗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三.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四.总结.小说的主题

  五.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语文教案 篇2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能从名称、形状、玩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玩具。

  2.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往的勇气。

  3.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内容分析:

  本内容安排在语文百花园五中,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选择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插图帮助学生了解交际内容,图边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该怎样表述。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和锻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基础,本课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本内容选择比较贴近学生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兴趣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设计思路:

  1.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充分进行口语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投影出老师童年生活照。大家认识照片上的小朋友吗?这就是老师小时候的样子。

  2.展示玩具。小时候的老师也喜欢玩,特别喜欢玩一些玩具。看,我把它们都带来了(出示一些旧玩具,有买的、也有自制的,并取出最喜欢的'玩具)。

  [看老师的童年生活照和一些学生没见过的玩具,营造既贴近生活又极其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参与。]

  (二)练习说话,进行交流

  师:小朋友仔细看,谁能说说老师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1.指名说。句式:老师小时候玩过,最喜欢的玩具是。

  2.同桌练说。下面,我要求大家不但要说出玩具的名称,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颜色、形状……同桌的同学先说一说。

  3.指名说。大家说得很带劲,有的小朋友说得准确生动,谁能到前边来说一说?

  4.介绍自己玩过的玩具。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玩具呢?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先向同学说说。

  5.指名向全班说。教师小做板书:可爱、好玩。

  [运用句式、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引导学生观察、抓住特点,使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三)领悟方法,介绍玩具

  1.介绍形状

  师(出示小熊):请你仔细观察,该怎样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呢?自己先练习,一会儿说给同学听。

  ①指名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介绍了哪些部分?按什么顺序?

  ②师小结介绍方法并板书:名称、外形、顺序。

  ③谁能把小熊介绍得更可爱,其它同学认真听,想想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④我说你猜。请一位同学上台介绍小白兔玩具,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猜猜这是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⑤同桌介绍自己的玩具。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倾听、互评中领悟方法,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遵循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交际的兴趣。]

  2.介绍玩法

  ①(演示电动玩具的玩法):有的玩具不仅形状可爱,还十分好玩。

  ②指名介绍玩法。大家认真听,听听他的话中,哪一些值得称赞。

  ③讨论后板书:玩法。

  ④师小结:大家现在明白了,可以从玩具的可爱和好玩两个特点中选择其中的一方面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玩具,你能介绍自己手中的玩具吗?

  (四)运用方法,介绍玩具

  1.同桌介绍。请小朋友教同桌玩玩你的玩具,要说清楚怎么玩。

  2.指名介绍,互相评价。谁的玩具最好玩?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遵循儿童的心里特点,让儿童边玩边说,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向同学介绍自己玩具的玩法,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语言实践练习,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五)推荐玩具,积极交流

  师:有位小朋友的妈妈想托老师给她的孩子买一件生日礼物。可是买什么好呢?这可难为了老师,大家帮助老师,给我推荐一种玩具吧。现在我就是顾客,你们就是售货员。哪位售货员介绍得好,我就买谁的。

  1.练习推荐。

  2.指名推荐。(强调说好推荐的第一句话)。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师生互动,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儿童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快乐,既训练了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又调动儿童的交际积极性。]

  (六)总结,激励

  这节课大家都很能干,能很好地与同伴交流,还向老师推荐了好玩的玩具,谢谢你们的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第五单元 读懂文意 领会内涵

  1. 桃花源记

  2. 陋室铭 爱莲说

  3. 核舟记

  4. 大道之行也

  5.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兴趣情境导引

  先请同学们读一则故事。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样不象是个偷斧子的。没有多久,这人去山谷刨土,找到了失去的斧子。隔了几天又看到了那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样像是偷斧子的了。

  师:有谁读不懂的吗?

  生:没有。

  师:再看下面这则故事,有谁读得懂吗?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生:我发现这两则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

  师:有多少人同意这一说法。

  尽管第二段故事不能每个字都理解,但多读几遍还是有能读出大意的。

  第一则故事就是根据第二段翻译过来的,那么第二段不也是汉字写成的吗?为什么读不懂呢?

  生:它是文言文。

  师:对,是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专用的语言。(古人说话与写文章用不同的语言。)

  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这么深奥难懂,

  因我们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好文言文,换句话说,为传播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同时,现代语文是古语文的继承和延续。大量的古人语言仍存活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如成语就是明证。因此,要学好现代语文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是要打开这一文化宝藏的大门,想不花力气可不行。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古文,由此循序渐进,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去阅读那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进而做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传播者。

  生:老师,我们都想学好文言文,不知你说的这“相当数量”是究竟有多少?

  师:教育部规定初中生必须会背诵文言文20篇以上,古诗词120篇以上,这个数量

  师:简单地说,学好文言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诵读文章,读懂文意,领会内涵”这十二个字。

  生:怎么“诵读”,怎么才能“读懂”,怎么才能“领会”呢?

  师:我们就结合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谈吧。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读懂文意

  师:古人学文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读。他们认为“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文言文无异于天书,读读就懂了吗?

  师:告诉大家,大量的事实已证明,这确实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但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现在主张的“读”不仅仅是张开口发出声音就行了,它有讲究,讲究会读和读的方法。

  生;怎么才算“会读”?

  师:“会读”是指:读准字音(读词典),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 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读出感情。

  “会读”还指:不光读原文,还要读文下注释,读与原文有关的材料,读文言词典;

  反复读原文:在读正确后,要读流畅,再要读出感情,最终成诵以至化为自己的语言;

  读原文时,边读边悟,猜测词义、句意,领会上下文意,边读边悟,越读越透,直到领会全文内涵。

  生:老师请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教教我们读文言文吧!

  相关知识链接读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地读原文 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读出节奏 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读相关的材料 读注释 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古汉语词典 读文史常识等

  范例1 怎样读《桃花源记》?

  解答:

  1.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注意几个词的读音:仿佛 俨然 阡陌 髫 要 诣 骥

  2.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中速,读一遍约2.5分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用陈述语气,平静的叙述故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感叹语气,读出惊讶;“不足为外人到也”用祁使语气,读出诚恳的希望。

  4.边读边猜边查边理解,读十遍要基本成诵。

  范例2 怎样解释《桃花源记》中有些文言词句、整体把握文意?

  分析:

  第一段:写渔人忽逢桃花林。

  ①晋太元中:古代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法纪年(如有同学想了解得更详细请查阅有关古文化知识资料),“晋太元中”即东晋孝武皇帝太元年间。

  ②缘: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可能是“沿着、顺着”。再查词典验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解释为“循、沿”。确定猜测正确。

  下面几个词请你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异:认为……奇异 之:它指前述美景即“桃花村……缤纷”

  复:又 境:地方

  ③芳:a香(气),b花(草)。词典有两个义项,选哪个义项合适呢?选“花”,从词的结构上看更好些,“花、草”都是名词,后面的“鲜、美”都是形容词。尽管“香”的意思放在“草”的前面也说得通,但考虑到后面的“鲜、美”是形容词,就不太好了。

  ④鲜美:现代汉语中有这个现成的词,但它一般是用来形容食品的味道好的,用这个词义来修饰芳香,显然不通。怎么回事?这就要追究文言文的特点了。在文言文中每一个字都叫文言词,一般讲,一个文言词也应对应现代的一个词。即“鲜”对应“鲜艳”或“鲜嫩”,“美”对应“美丽”。这种解释文言词的方法不妨叫它扩充组词法。

  下面的许多词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释。

  穷:穷尽绝:(与世)隔绝通:通过

  开朗:开阔、明朗交通:交错、相通

  解题方法链接

  解释文言实词的一个便捷的方法:组词法(一个字常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词组好了,选择哪一个呢?带入句中,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的那个词最合适)

  相关知识链接

  知道文言词义的手段:猜、看、查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未接触过,猜不出,书上又无相应解释的,要查词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初学者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文章读多了,词语积累越多,猜测的正确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了。

  第二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猜查下列词:

  山有小口:“小口”猜为“小山洞”

  舍:舍弃 狭:狭窄

  才:仅 悉:全、都

  平旷:平坦、宽广(组词,同义扩充组词)

  怡然:愉快的样子。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相关知识链接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古今异义 古 今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仅指妻子

  第三段:写渔人作客桃花源。

  1.()见渔人[省主语,“此中人”],()乃大惊[省主语,“此中人”],()问所从来[省主语,“此中人”]。( )具答之[省主语,“渔人”]。

  2.猜查下列几个词

  悉,具,咸:都表“全,都”闻:听说

  乱:战乱邑人:“同乡人”

  遂:就乃:竟

  道:说

  3.下列几个词要理解

  何世:哪一代,即秦几世。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他的子孙为二世、三世……故源中人这么问.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密及别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猜查下列几个词

  既:……之后 其:他的

  志:设标记 之:凑足音节的助词,无义

  遣:派 向:以前,从前

  译文: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计划

  一、课题《囚绿记》

  二、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三、教学设想

  (一)重点

  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难点

  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具配备

  多媒体展示ppt与板书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生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读准字音。

  课时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赏析精彩文句,提升欣赏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3、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结合作者的身世,以及当时社会状况,感受文本对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初步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参照课后第一题即: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课文划分层次。

  1、校准字音字义

  在大屏幕上展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请同学试读,如有错音老师在纠正。

  陆蠡(lǐ)

  涸(hé)辙(zhe)

  婆娑(pósuō)

  猗(yī)

  蕈(xun)菌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寻绿(1~4)喜悦满足

  赏绿(5~7)快活留恋欢喜

  囚绿(8~12)喜悦可怜恼怒

  放绿(13)尊敬祝福

  思绿(14)怀念期盼

  (三)分析课文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做上标记,然后我们一起分享,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找同学来讲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教师做出品评。在指出以下三个句子,老师与同学一同赏析。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此时听音频)

  “焦”清晰地写出了作者对绿色的向往。隐含着对祖国摆脱日寇铁蹄重获光明的急切内心。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借比喻表达了对绿色的喜爱,喻体爱、幸福、猗郁的.岁月,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比喻成“囚人”。我释放了被囚禁的常青藤,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提问:为什么要将“绿色”比作囚人?题目为什么叫《囚绿记》?

  答案:(1)拘禁常青藤、不屈服于侵略和压迫的反抗精神

  (2)作者选定“囚绿”为文章命名,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囚绿”写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联系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革命家、翻译家,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关于抗日的书籍。他当时未在场,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写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四)综合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教师进行明确

  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绿代表着生命、希望、幸福、理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

  3、“绿”被囚前后外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绿”有什么性格特点?又象征着什 么?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1)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生命、希望

  (2)固执——坚强不屈

  (3)向阳——光明自由

  实写“物”,虚写“志”,托物言志。(很有特色)

  4、理解文章的深刻涵义

  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期望沦陷的祖国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表露。

  (五)课堂练习

  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颜色或事物。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凡脱俗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六)课堂小结

  《囚绿记》在主题上的贡献,不是《荷塘月色》是对人生的探求,在苦苦寻找生命的出口;不是《故都的秋》是对人情的开掘,在努力开掘人情的高雅趣味;《囚绿记》是对人生的顿悟,在形象地揭示个人境遇与民族的命运,人性中爱欲的误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发现美的历程。 当然,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这也许正是优秀作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吧。最后让我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禁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我们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去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八)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三、板书设计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赏绿(1--7) 抒 喜爱留念

  囚绿(8--11) 情 无比的喜悦、爱怜

  放绿(12--13) 线 尊敬祝福

  思绿 (14) 索 怀念期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分析课文故事发展的层次;

  2、理解课文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交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在阅读时先疏通文字,理解内容,梳理文中记叙的七个故事。在此基础讨论和理解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2、学生复述七个故事。

  3、此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所以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小说背景

  老师介绍《三国演义》导入,课文节选自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瞒兵退斜谷的后半部份。

  二、速读测试

  文章字数:1700字

  阅读用时:

  分钟

  阅读速度:

  字/分钟

  三、复述故事

  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内容,引出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鸡肋事件。杨修其实没理解错曹操之意,而且杨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但曹操却毫犹豫地将杨修推出斩之,我们由此可看出曹操杀杨修之心是早就有了。那么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请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复述一个小故事。

  四、总结杨修的性格特点

  恃才放旷。

  五、杀杨修之后的故事

  第七小组派代表复述,总结曹操的性格特点:狡猾、奸诈。

  六、讨论

  关于杨修之死有两种意见:

  1、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2、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讨论时各抒己见,也可以结合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

  七、总结

  教给学生:做人应谦虚谨慎。

  八、作业

  1、课后阅读《三国演义》。

  2、读后感一篇:我看《杨修之死》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鸡肋事件

  杨修之死

  1、推知嫌门阔

  称美、甚忌

  2、分食一合酥

  喜笑、心恶

  3、揭操杀侍意

  插

  愈恶

  4、隐情密告操

  叙

  愈恶

  5、受植出城计

  大怒

  6、为植做答教

  有杀心

  矛盾冲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朗读法、师生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四川有哪些山比较出名吗?你去过哪些山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去过的山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小作者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趣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排除疑难字词。

  2.全班开火车朗读课文,注重对生字词读音的检查。

  3.大声齐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叙述文章大意。

  (三)再读课文

  1.分小组朗读每个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石级、仰望、攀着、心颤、鲫鱼背”的`含义。

  (四)研读课文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小组讨论这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词语?

  2.“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说明了什么?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中的“终于”说明了什么?

  4.爸爸的话有什么含义?

  5.你从作者的这次爬山经历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小结作业

  同学们,天都峰如此险峻,然而作者和老爷爷最后都爬上了山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吧!大家在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时间:假期

  地点:黄山的天都峰

  人物:我、爸爸、老爷爷

  事情发展:爬山前 爬山时 爬山后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靠、啥、刺、甲、炸、却”这6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旅、降、察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植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 揭示学习内容。

  3.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旅 准 备 降 娃 洼 苍 豆仔 察 粗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旅行 告别 粗心 准备 山洼 娃娃 知识 降落伞 四海为家 纷纷出发 仔细观察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备:上面是三笔反文,下面是“田”字底。

  降:左右结构,部首是左耳旁,右下边不是“牛”字,而是:第一笔写横,第二笔是竖

  折,第三笔是竖。

  旅: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方字旁,右边的笔顺是:撇,横,撇,竖提,撇,捺。

  注意与“纸”字区分。

  察: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下面是“祭”字。

  娃、洼: 注意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四、练习:指导学生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1 植物妈妈有办法

  旅 准 备 降 娃 洼 苍 豆 仔 察 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用具:

  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啥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

  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开火车读词

  老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b做多音字“得”的练习

  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三次的读音各不相同,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结合电脑出示的句子练习)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苍耳,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什么味道呀?

  2)石榴妈妈的'胆子更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3)哪个小组给我们说一说看懂了什么。

  4)有语气地读一读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四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第六节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看录象

  3)请同学读第六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留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吗?课后仔细观察,讲给同学们听。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哪位同学能帮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 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己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交流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衬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生:2名读。

  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本人专程来到寒山寺与中国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

  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

  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齐读。

  师: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 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 秋思》。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

  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交流、朗读并背诵。

  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交流

  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

  背诵这一诗一词。

  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语文教案 篇9

  二、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能力。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纸:皱纸、彩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

  2.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五、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呢?

  2.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要求幼儿自由结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3.交流及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09-10

语文教案(精选)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