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8 11:04:3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汇总(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判断力、记忆自力、想像力、创造力及合作精神,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小鱼的梦》教案1。

  (2)热爱小动物,培养同情心、爱心。

  (3)会读课文,认识15个字,通过合作学习会写“鱼、巴、把”字。

  二、拓展想象:

  创设氛围展开想象: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

  三、课前准备:

  CIA课件字卡录音带游戏

  四、教学过程:

  阅读部分

  (1)激趣

  小朋友们,在池塘里生活着许多活泼、快乐的小鱼。当月亮公公睁开眼睛,星星也醒来了,像珍珠一样一闪一闪的真美丽。小鱼睡着了,它做了个甜甜的梦,你们听……

  点评: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充满情趣的语言,给学生关的熏陶、感染。

  (2)听读课文

  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一边说句子,老师一边展示CIA活动画面,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小鱼的梦》教案1》。)

  点评:培养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听到什么,说什么,初步了解课文。

  (3)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

  小声跟读

  大声看书指读(跟课件)

  各自看书读

  同位互帮读。

  点评: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读的训练方法有原则性,要求明晰。①小声跟读,读准字音;②指读(跟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③各自看书读,读中思考;④同位互帮读,合作学习读准生字。

  (4)检查读书情况:

  你最喜欢读哪句话?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把星星比作“珍珠被”。)

  有喜欢相同句子的同学都可以一起读一读。

  点评:经过学生反复几次不同方式的阅读、体验,了解学生是否将课文读顺了,读懂了,初步掌握了生字的读音,教师的提问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很愿意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相机在读中突破对难点句“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的.理解。

  这一部分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的次数多,练的密度大,参与的面广,从量中读出质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读;读中悟,语中知,充满情趣。

  (5)齐读课文。

  (6)展开想象。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充分激情地说:小鱼盖床“珍珠被”,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假如你是小鱼,你会梦见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想像,采取先个别说出后,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同学们听,愿意和好朋友、老师交流也行。

  点评:激发鼓励学生想像,给第一位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能发展自己的想象,从小培养学生求异能力,敢于说与别人不同的话。

  识字部分

  点评:采用“多读、少写”的策略。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其有6个生字要求学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摘星星”的游戏检查生字,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教师特别关注没有发言的学生,给予他们勇气,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

  (1)看拼音,抽读要求会读的字。(重点:睡、床、嘴)

  (2)以合作方式,学习要求学会的字。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读准,读会6个生字。(为激发兴趣,课件演示,6个生字飞到了每组的抽屉里,在抽屉里准备了字卡)

  (4)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赛。检查生字。(强调让没有发言的同学到前面来)

  (5)记字:(本节课要求记:“鱼、巴、把”)

  现游戏“摘星星”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名、馨、鸿儒、白丁、劳、形”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通过疏通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朗读出美感并能熟读成诵。

  2。通过品读,结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结合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内容分析:

  《陋室铭》是古代铭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贵有精神”,刘禹锡借此文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出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而且本文篇幅短小,注释详尽,那么对于学生朗读和对内容理解方面的教学指导就变得尤其重要。同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在感受和理解作者虽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德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趣追求。另外这篇铭文之所能历来被人称颂,也有其文章的美感之所在,在教学中,通过品读体会文章之美并读出美感,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学习要点。

  一、情景引入

  背景故事导入并介绍作者。

  [设计说明]:背景故事的导入,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知人论世。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铭”?“铭”这一文体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如座右铭、墓志铭等。特点:篇幅短小,句式较短,两句相对,押韵有韵律,多用对偶等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去感受“铭”这一文体的特点。

  三、重点读析

  1。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用“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说一句话。

  明确: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说出“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所描绘出的画面。

  [设计说明]:能够在正确翻译描写陋室生活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美化和陋室生活场景的想象,并在这个过程中落实关键词。

  2。设置情景:在知县老爷和刘禹锡的对话中感受陋室不陋。

  明确:在品读中感受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同时让学生了解陋室“陋”与“不陋”的关键取决于谁住在里面,点明“惟吾德馨”是本文的中心句。

  [设计说明]:在具体的场景中,通过知县和刘禹锡对话感受陋室的“陋”与“不陋”。

  四、拓展迁移

  介绍刘禹锡的经历,结合之前所学的刘禹锡的作品,分析刘禹锡的理想是不是就这样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

  明确:刘禹锡是一位有着安贫乐道的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也是一位志存高远之人。

  [设计说明]:通过纵向贯穿所学的知识,更好的了解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AABC和AABB式组合和积累词语,会用"我爱……因为……"的前果后因句说话。有能力的模仿课文试写首尾和排比句。

  2、了解绿叶的功能和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学会13个生字,理解词语,能背诵课文首尾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绿叶的功能,积累语句,会用前果后因句说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一些介绍植物王国的书籍,特别是有关绿叶的。

  教学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质疑问难。

  2、统一分段,读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热情歌颂最常见的绿叶的文章!

  2、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表

  音重点:肆、虐、沃、壑、溢、畸、噪、滞

  形重点:肆、虐、壑、炙

  2、认读词语:

  缕缕白云 香味四溢 苍翠 碧波荡漾 痴情 宠爱 畸形 阻滞

  二氧化碳 昂首阔步 肆虐 沟壑 炙烤 酷热 枯竭 担忧 污染

  (自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众生解答)

  3、检查朗读

  开火车分句读,听读并划出疑难问题

  4、质疑问难,重要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三、统一分段,理清文脉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方式写?(总分总)

  2、开头和结尾两自然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前后呼应)

  3、学生独立分段--四人讨论--全班统一

  第一段(1):表明自己最绿叶的感情很深。

  第二段(2-5):写"我"爱绿叶,因为绿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维护生态环境,制服环境污染,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三段(6):写"我"愿朋友们都爱绿叶,愿绿叶铺满大地。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提问:这段讲什么?

  2、比较段落:

  1)出示比较的段落:

  "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是白云?是山峰?是花草?还是湖水、、、、、、至于我,最喜欢的却是绿叶。"

  2)这段话和课本中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异同?你们喜欢哪一段?

  3)课文开头的提问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故意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引出"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这样开头就提出令人关注的问题,能引起读者带着关注的心情去阅读下文:为什么"我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呢?)

  4)书上提到的景物都很美。用这些美好的事物与绿叶相提并论起到什么作用?

  (突出我对绿叶的感情之深)

  5)"至于"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叫"痴情"?聂耳、聂卫平、贝多芬、达芬奇、、、、、、他们痴情的`是什么?

  3、齐读总结

  五、巩固练习

  1、读背第一段

  2、完成课堂作业本词语部分

  3、弹性作业本:

  亲爱的小伙伴,在课余生活中,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了解绿叶的功能,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训练有感情地朗读与语言感受力。

  教学过程

  一、目标定向

  师:作者为什么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作者爱绿叶的深情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的写法值得学习?

  二、研究课文

  i. 讲读第二段

  作者爱绿叶有哪三个原因?自由读,把最喜欢的词用圆圈出,句子用划出。

  1)指导学第2自然段:

  a划出本段中心句,指名汇报交流

  (作者在这里把绿叶当作了人来写,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爱绿叶的思想感情)

  b说说这节介绍绿叶什么功能,哪些词语你很喜欢。

  绿叶怎样"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人类和动物生命的需要"?

  (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常识知识解释光合作用)

  直接:绿叶类的蔬菜

  间接:绿叶给粮食瓜果提供养料,瓜果粮食给人食用;绿叶供食草动物生存,动物供人食用……

  c"据计算……制造4千亿吨有机食物。"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

  (从数量上说明叶绿素所产生的糖和蛋白质之多。)

  d"她总是勤勤恳恳……去更好地生活……"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

  (绿叶能使世上万物充满生机。)

  e指导朗读

  2)尝试用第2自然段的学法学第3自然段。

  a回忆学法:自由读--划中心句--找绿叶功能--朗读佳句。

  b自己学习第3自然段。

  c议论佳句时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绿叶不怕狂风,不让风沙掩埋良田;阻挡暴雨,不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沟壑;在炎炎烈日下,绿叶也不屈服。

  这和书上句子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的句子拟人,形象而有人情味;排比,整齐,有音乐美,有气势。)

  d指导朗读

  3)学习第4、5自然段

  a按第2自然段学法自学,并思考这两段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两段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用数字例证,准确而有说服力。)

  b交流反馈

  c指导朗读

  4)练习式小结。学生填空,交流评说。

  我爱绿叶,因为她,她,她。在我眼中,那默默无闻的绿叶是儿女,是专家,为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ii. 读背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只有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启示读者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绿叶?怎样对待绿化?

  2)强记后试背第三段。

  三、课堂练习

  1、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说说爱绿叶的理由。

  (个体自说--同桌互说--全班指名说--评价补说--自由学说。)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3、背诵1、6小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巩固生字词。

  2、学习按AABC、AABB式构词积累。

  3、摘录课文中的佳句,模仿课文首尾写片段,试写排比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背诵1、6小节

  二、深究总结

  1、《我爱绿叶》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哪些写法值得学习研究?

  (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写法;衬托、拟人、排比的写法与修辞句式;总起和分述,数字说明等等。)

  2、课文中哪些内容特别精彩?请朗读出喜爱和美感来。

  3、课文中哪些内容证明绿叶"总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使世上万物……"?

  再读课文准备--小组议论--全班交流。

  4、训练朗读好的句子和重点章节。

  三、巩固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三个佳句。

  2、照AABC、AABB的样子,各摘五个词。

  3、完成课堂作业本

  4、在下列的三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1)在熟悉的人和物中(如学校、老师、小草、小狗……)选一件,模仿"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写几个句子。

  2)依照第3自然段第2句的句式,写一句话。

  3)学习课文的头尾,为《我爱**》写一个开头和结尾。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宠儿 造福

  喜欢 我爱 因为 维护生态环境

  什么 绿叶 为人类生存作贡献 人类

  总 分 总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歌声》。

  2、考考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绝望”。

  1、①触礁了,船沉了,哪个自然段在写船沉了?

  生:第一段

  ②这时人们是什么心情?边读第1段边从书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概括。

  生:绝望。(师板书:绝望)

  2、①什么是绝望?(没有一点希望)

  ②孩子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相同吗?

  生:不同

  ③那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绝望是什么意思?(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快死了)

  ④请你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

  3、人们绝望了,为什么人们绝望了?请听老师读第1段,边听边想。(多媒体配乐,师范读第1段)

  4、生交流“绝望”的语句。抓重点词语,品读并感悟。

  5、①孩子们,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这场灾难吧!

  (多媒体放录像,师配画外音:这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轮船不幸触礁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凶猛地涌进了船舱,顷刻间,大人、小孩奔跑着、叫喊着、哭泣着,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束手无策,人们惊慌失措,任凭海水无情地把他们吞没。船沉了,人们纷纷落入了水中,海水猛烈地击打着人们,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拼命地挣扎着,呼救着,大家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能让自己获救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有。)

  ②刚才我们看到了这场灾难,轮船触礁沉没了,海水卷走了许多人,此时,你心情怎么样?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体会那些绝望的人们的心情吧!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师引读第1自然段)

  三、体会歌声如何给人力量

  1、马金纳绝望了,老师也绝望了,而且我还不会游泳,就在这时(播放歌曲《loving you》)

  2、当你在大海上孤立无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感受?

  3、那马金纳又有什么感受,又是怎么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引出第二自然段)

  4、做词语“顿时”的替换练习。

  四、体会小姑娘唱歌的句子

  1、这美妙的歌声又是谁唱的?

  2、好,请你们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小姑娘唱歌的句子,教学反思《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3、生汇报(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你体会到的,说给自己听一听。(生读句说体会,师巡视)

  师:孩子们,请你们想想,这个小姑娘在唱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4、刚才你们把这两句话体会得很好!(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现在就把你们对小姑娘不同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自己读读吧!

  生:(自由读)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五、体会歌声的作用。

  1、孩子们,人们得救了吗?(得救了)得救啦!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生齐读)

  2、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3、所有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为什么?

  (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相关语句)

  生:(齐读)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4、①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如果她不唱歌,人们就会像录象中那样的悲惨!所以,这不是一般的歌声,这是希望的歌声,(师板书:希望)这是生命的歌声,因为它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师板书:勇气和力量)绝望了的人们才会像小姑娘一样坚持了下来,等到了救生艇。这歌声多么令人难忘呀!让我们记住这歌声吧!有感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歌声)

  ②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你会怎么样感谢小姑娘?让我们对着她说吧!6、孩子们,就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激的心情,再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是呀!小姑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她仍然顽强地高声歌唱,最终才获得了生的希望。我们的一生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不幸,当我们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要像小姑娘一样,充满希望,不要放弃,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一切……

  板书设计:

  歌声

  绝望勇气和力量希望

  教学反思

  掩卷反思,自觉本课教学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文本,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第一段时,在学生观看了沉船的视频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此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落水者,你最期望看到什么?”“海岸!”“救生船”“小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看人物所看,想人物所想,真正走进了文本。

  另外,本课的教学也非常读的训练。通过齐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引读和重点品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与文本发生碰撞,在读中去品味语言,在读中去体味情感。例如:在品读描写小姑娘唱歌的语句时,通过自由读学生体会到这些句子最能表现小姑娘的坚强与乐观,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字,认识14个二类字,学习一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

  3.和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感受到诗歌文字的优美,和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商讨。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生字卡片、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休息的时候,都和伙伴做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呀?看来你们的游戏内容很丰富,玩起来一定有趣极了。可是当你们生了病不能出去玩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被子大地》一课,看看一位外国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由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让我们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老师播放录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被子的大地”指的是什么?在你的头脑里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谁愿意描述一下刚才自己看到的画面?“被子大地”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用被褥铺成的玩玩具的场地。)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体会小朋友独自玩耍的乐趣。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为下一步阅读打基础。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学习第一诗节。指名朗读,由“我病了,只好躺在床上”,引发学生想象人病了会有什么感受?(生病身体上非常痛苦,心情也不好)“只好”体现出什么?(体现出小朋友的无奈,不得不躺在床上)。这么无聊的时候是谁帮助他排除寂寞呢?对,是一件件玩具。学习“件”字。件是一个量词,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它;一人牵一牛。体会“一件”和“一件件”的不同。一件件表现数量多。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一次次、一条条等。学习“具”,注意里面是三横,用“玩具”说一句话。再读这个诗节,指导朗读,重读“只好”、“一件件”、“都”、“一天”。

  2.这一天我都干了些什么呢?学习第二、三诗节。指读第2诗节,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在干什么?看着铅制的兵丁在被褥铺成的山林行军。学习“兵、丁”,首先了解什么叫兵丁,就是士兵的意思。兵和具的部首都是八,可以与丘、乒乓区别。学习“军、穿”,注意区分宝盖儿和秃宝盖儿。注意车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同学们,你们见过战士们操练吗?说一说是怎么样的。士兵的操练的很有趣的,作者也很喜欢,你知道从哪些词中体现出来的吗?对了,“足足一个钟头”体现了作者对这个游戏的喜爱。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指读这一诗节。男、女生竞赛读。我还做了哪些游戏呢?指读第三诗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让我的舰队在床单的海洋上破浪行驶;把树木和房屋搬开,在床上筑起一座座城市。”“舰队”是什么意思?学习“队”。舰队本来在哪里航行?现在呢?没有水怎么说是破浪行驶呢?原来在被单上行驶并不容易。从第二句我们能看出来作者不仅筑了一座座城市,还建造了乡村的景色,你找到了吗?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做了什么游戏?这些游戏都让小作者非常喜爱,谁能读出这种快乐的心情?

  3.学习第四诗节。

  齐读第四诗节。

  “我是个神奇的小精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这里说的山上、山谷、平原指的是什么?(是作者用被褥和枕头铺设成的。)学习“谷”。“凝视”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吗?和凝视比较一下,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词体现出作者的喜爱?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朗读,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玩的快乐。

  三、练习

  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2.搜集资料,了解更多的会说话的日用品。

  四、总结

  学习完本课,你想起了自己生病时的往事吗?你也有过这样独自娱乐的时候吗?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给我们展现了儿童快乐的天地,即使在病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这首小诗,体会快乐的童年。

  五、作业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儿时的快乐写下来,积累到作文本上。

  六、板书

  被子大地铅兵丁穿军队座(座位)汪洋大海漂洋过海坐(请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十四个生字和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⑴ 读准字音:

  “颤”读 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 yìng;“一簇”中“簇”读 cù;“隙”读 xì。

  ⑵ 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 ”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

  质疑问难。

  二、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三、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

  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 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⑴ 描写“大”的语句:

  ①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

  ④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⑤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⑵ 描写“美”的语句:

  ① “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

  ② “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

  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⑴ 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⑵ 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

  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2、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投影出示自学提纲

  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

  “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五、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 ”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中国点水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本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身边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识字方法,会认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究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从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画风。

  3.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随风而动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风动的现象,做小风车,收集几张画出风的图片。

  老师:小黑板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一幅画有房子、太阳、大树、鸟的画(参照课本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阅读第一段,引出画风。

  1.出示一幅画有太阳、房子、树、鸟的图画(参看课本插图)。

  同学们,这幅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个别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指导:加上合适的词语说得更具体一些;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这画呀,是三个小朋友画的。(出示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抽读。

  是哪三个小朋友在画画呢,你能响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吗?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小艺”,贴在黑板上(或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端正书写这三个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宋、陈、赵”人的姓。耳东陈、走肖赵。

  我们再热情地给他们打声招呼。

  4.这三个小朋友不但能画红红的太阳、漂亮的房子、绿油油的大树、可爱的小鸟,他们还会画风呢!(板书课题)

  5.质疑:风是怎么样的?(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气味)

  怎么画出风来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出示词语,抽读,正音。

  洁白 乌云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丝

  旗杆 呼呼地转 显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杆秤 一杆枪 一杆笔 秤杆 枪杆 笔杆

  ɡān旗杆 电线杆 栏杆儿

  zhuǎn转身 转变 转达 转送

  zhuàn旋转 转动

  教师指导:“杆”是多音字。读ɡǎn时,往往形容较小的木条,可以做量词;读ɡān时用做较长的木棍。“转”也是多音字,做改换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时读zhuǎn;绕着圈儿动的意思时读zhuàn。在课文中找出有这两个字的句子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深读课文,合作解疑。

  1.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出句子,画上波浪线。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灯片或小黑板上):

  ①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自由读、抽读。句子中的“她”、“他”分别用文中的姓名代进去,幻灯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4.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为什么都画出了风呢?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风?自由朗读四个句子,有关的词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讨论,交流,朗读,改编成小诗。

  A“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①抽读,我们感受到风了吗?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②板书“雨丝斜”。简笔画。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个“斜”字,风啊,就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③宋涛真能干。如果你是宋涛,画出了风,高兴吗?高兴地齐读句子。

  ④我们也很能干,谁能用“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编一句诗歌。

  B“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①抽读句子,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风。

  ②板书“小树弯”。男女生比赛读这句话。现在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有风吹过的感受,请你和小树一样弯弯树枝、树干(手臂和腰)。

  ③风藏在哪里?能再编一句诗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

  C“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风?

  ②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简笔画:没有风时垂下的旗子和有风时飘动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风车,板画转动的风车(风车转动,三片风叶看不清了)。

  ③编成小诗:风来了,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风车吹动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D小结:瞧瞧我们多能干,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吗?

  6.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课文4~8段体会)

  四、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填空总结并朗读下面一段话,复现再记生字。

  赵小艺画了在旗杆上飘动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陈丹画了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和斜斜的雨丝。他们都画出了风。

  2.抽读生字卡片。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比较记忆:乌――鸟 丹――舟 涛――寿 陈――阵

  4.指导书写:艺、丹、涛、陈、丝。

  艺:草字头的横宜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尽量向左边斜,弯处较圆,向右稍平,钩往上。

  涛:右边三横一长撇,右下的“寸”不要写得太偏右下。

  丝:上面两个绞丝没有提,没有点,下面长横托住上面的两个绞丝。

  丹:第一笔竖撇,整个字稍瘦长,只有一点。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2、3、4题。

  六、板书:

  15 画风

  宋涛 赵小艺 陈丹

  雨丝斜 旗子飘 小树弯

  风车转

  (上课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及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能够适时地进行这样评价:“你真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别人学习”,“你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真会动脑筋”,“你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为第二课时评价人物做准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月亮的心愿

  综合课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举动。

  认记生字

  理解“月亮的心愿”和小女孩美好的心灵,练习朗读。

  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意思?

  将课题板书完整:亮的心愿。(生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讨论

  1.同桌合作读读课文,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议议:“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又想让明天下雨?”

  3.读1、2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图一)从图中能看出这些吗?说一说月亮笑什么呢?

  5.(出示图二)看看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中有什么不一样呢?月亮愁什么呢?

  6.下位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课文的3-7自然段。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讨论:珍珍想不想去郊游?为什么?珍珍的.心愿是什么?

  (五)疑读课文

  课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思考:读过课文, 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二)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1)读课文找生字读。

  (2)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互读,互查。

  2.教师检查读生字

  (1)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记生字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让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在学生找出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偏旁的字。

  (2)其它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进行识记。

  (三)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或投影片:将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让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四)朗读课文

  朗读全文,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

  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巩固读生字 (复习导入)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1)“女”字和女字旁在书写上的区别。

  (2)“太”字是“竖撇”,写好“竖撇”,最主要的是要“先竖后撇”,就是先写竖,由竖中弯下写撇。

  (3)“气”字要写好最后一笔,弯处要写得像一张弓,钩处要有力。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教师评价。

  (三)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谈谈感受。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从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高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现在已经长成一只大乌鸦。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整天只能坐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紧张,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烈,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抱着它:“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8、月亮的心愿

  郊游 有个好天气

  照顾生病的妈妈 下雨

  一个都不少 愉快旅游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1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