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5 13:51: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精品(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感知物体沉浮现象是大班幼儿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我们先引导幼儿探究了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沉下去、哪些可以浮上来,之后又利用橡皮泥探究了物体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大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本次活动的“笔帽潜水艇”即是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自身重量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的设计思路是:谜语引出主题,通过谈话了解幼儿前期经验,借助形象直观的投影帮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再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笔帽潜水艇制作的方法。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探索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现象,最后是经验分享和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潜水艇并感知潜水艇上浮、下沉的现象,初步理解沉浮原理。

  2、通过与他人一起协商、制作潜水艇,初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签字笔帽若干、橡皮泥、饮料瓶若干、透明水盆、水、漏斗、抹布等。教学课件(潜水艇原理示意图)。

  2、经验准备:幼儿对沉浮现象及潜水艇的原理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理解笔帽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及笔帽里水的变化与浮沉的关系。

  难点:制作潜水艇时的第一步骤:怎样让笔帽立着浮在水面上(签字笔帽上有个小孔会漏气,只有堵上后,实验才可能成功)。

  活动过程:

  1、谜语导人,激发幼儿的兴趣

  (1)让幼儿猜谜语。

  教师:“海里能上能下,擅长海底侦察,吞水潜入水下,吐水浮上来了。请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有的小朋友马上猜出是潜水艇。

  (2)请幼儿简单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潜水艇的知识。

  教师:谁能给我们讲一讲有关潜水艇的知识呢?

  2、利用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事先制作好的“潜水艇原理示意图”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看到潜水艇是怎么浮到水面上,又怎么沉到水底的?

  幼儿:我看见当它的“肚子里”灌满水,它会沉下去了,水越多,它就越往水底下沉。还有当里面的水减少时,它就会慢慢浮上来,再灌满水就又沉下去了。

  3、出示“笔帽潜水艇”,并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1)出示事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玩具,并演示使“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你们看见老师是怎样让这个“笔帽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呢?

  幼儿:我看见你捏那个瓶子了。

  教师:那当王老师不捏这个瓶子的时候,笔帽又怎么样呢?

  幼儿:我看你捏的时候笔帽就下沉,松开手就浮上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是不是捏的时候,笔帽里就进水了,就会沉下去?

  幼儿:松开手的时候,里面的水就会跑出来?这样,笔帽潜水艇就浮上来了。

  (2)与幼儿讨论制作的方法与步骤,使幼儿操作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并向幼儿简单介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制作笔帽潜水艇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想办法让笔帽能立着浮在水面附近(为了便于此步骤实验,透明水盆供幼儿使用);第二,将做好了的潜水艇放人饮料瓶里试一试能不能自由浮沉。幼儿组成小组,准备活动。

  4、操作活动——制作“笔帽潜水艇”。

  心急的浩浩模仿着教师制作好的“笔帽潜水艇”,在笔帽夹下包了一块橡皮泥就放到水盆里,结果笔帽很快就沉下去了。

  5、分享与交流。

  (1)相互看一看,试一试同伴的作品,自由交流实验感受。

  (2)尝试说一说:笔帽潜水艇为什么能沉下去、浮上来。

  6、活动延伸。通过查找资料,进一一步了解鱼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来、沉下去与潜水艇之间的关系。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为了使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师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示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探索时的目的性很强,能够围绕教师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索,避免了幼儿盲目地操作。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从幼儿的表述能够看出他们已经真正体验并理解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2、活动中的不足: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很快就成功了,但有的.幼儿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同伴资源,让成功与失败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不仅可以达到同伴合作的目的,让更多幼儿体验到成功,也可以避免教师因照顾不到全体,未能对每个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不足。

  主要内容:

  1、幼儿前期经验丰富。不仅铺垫了知识方面的经验,而且也可以看出幼儿良好的实验常规。幼儿在活动之前对潜水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帮助幼儿更加深人地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这为幼儿随后的实验必要的知识铺垫。

  2、幼儿基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实验过程中洒水随时用抹布擦干净,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实验常规。

  3、在探索活动中,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幼儿去自主操作、鼓励幼儿多次尝试,如在操作之前,幼儿都认为笔帽会在水中下沉。但在教师鼓励下,他们尝试把笔帽上的洞堵上后,笔帽浮在了水面上,这个小实验让幼儿明白:科学是要经过尝试和实验,结果才真实,而且要反复验证才算成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

  综合评析:

  本次探究活动基本实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活动顺利进行得益于教师对幼儿相关知识经验的把握和铺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自由谈论对潜水艇的认识,对他们已有知识进行了初步了解,从而能够做到心巾有数。又通过让幼儿观看课件、向他们演示教师制作的潜水艇,这些都为幼儿的亲白操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教师在活动中思路清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指导明确具体,能够用多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地应答幼儿的需求,始终以支持、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勤于思考,敢于发言,在整个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中呈现出一些不足,如最后的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讲述实验感受和对潜水艇原理掌握情况,同时还呵以引导幼儿讲述制作笔帽潜水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制作过程及步骤,这样,可以使幼儿从经验分享中获得更有意义的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空气。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比较和尝试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气球、打气筒若干。

  2、垒球、布球、铅球、篮球、气球、跳跳球、各五只、大箩筐四个、大篮子五个。

  3、记录纸、记号笔若干、黑板两块、双面胶、透明胶。

  活动建议:

  气球鼓起来了吗?

  桌上放置气球、打气筒若干,引导幼儿思考:你能让气球鼓起来吗?

  猜测能或不能。

  分三次验证刚才的'猜测,试试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

  交流讨论:

  引导幼儿交流:用什么办法能让气球鼓起来?(如用嘴吹、用打气筒打等)

  引导幼儿初步探讨: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让气球鼓起来?有的小朋友不能让气球鼓起来?

  小结:原来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要想不让它溜走,你就得紧紧抓住气球的口子,这样气球就会鼓起来。

  气球鼓起来了

  幼儿通过三次尝试活动,找出气球鼓不起来的原因。

  幼儿集中展示鼓起来的气球,总结、交流气球能鼓起来的原因。

  活动延伸:

  分组观察探索各种类型的球并给予记录

  教师准备各种球的示意图和记录卡及记录笔,教师讲解记录方法。

  分类”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篮球、垒球、铅球、布球、跳跳球,引导幼儿给它们分“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局部特征来推断动物的角色,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动物特征的认识。

  2、 在玩拼图游戏中,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孔雀、长颈鹿的课件。

  2、 各种动物的照片(将其分成若干份)、请柬若干。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现在老师放一段音乐,你听听什么时候会用到这样的音乐呢?(播放课件)婚礼进行曲。

  师:谁要结婚了呀,喔,(播放课件)原来是猪先生和猪小姐。结婚是件快乐的事情,猪先生和猪小姐想让小动物来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觉得猪先生和猪小姐会邀请哪些小动物呢?(幼儿猜测)

  二、播放PPT,猜猜谁来了。

  (一)猜孔雀

  1、出示图一(孔雀的脚)师:那到底猪先生和猪小姐请了哪些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咦,这是谁呀?为什么?

  2、图二(孔雀羽毛)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现在你们觉得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是它是孔雀呢?(尾羽上有紫、黄、蓝、绿多种颜色构成的眼状斑纹)

  3、图三(孔雀头)是谁呀?(孔雀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羽冠。)

  4、出示孔雀完整图,恭喜你们答对了。

  5、小结:孔雀的头小小的,头顶上有羽冠,羽毛上有多种颜色的眼状斑纹,孔雀开屏的时候非常漂亮,走路的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

  (二)猜长颈鹿

  1、图一(尾巴)除了孔雀,还会有谁来参加猪先生和猪小姐的婚礼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咦,这是谁的尾巴呀?为什么?

  2、图二(身体)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孩子们,现在你们觉得是谁呢?为什么?

  3、图三(脖子)谁呀?(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

  4、图四(长颈鹿完整图)恭喜孩子们,你们又答对了!

  5、小结:长颈鹿头上有一对角,皮肤上有花斑网纹。脖子长长的。

  (三)猜大象

  1、除了孔雀、长颈鹿,还有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只小动物的皮肤是这样的呀?

  2、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现在你们觉得是谁?为什么?

  3、谁呀?

  4、(完整图)真的是大象哎,你们真棒!

  5、小结:大象的腿很粗,耳朵很大,鼻子长长的。

  三、送请柬

  1、师:还有好多的小动物也要来参加婚礼,猪先生和猪小姐想把请柬送给动物们,请柬里面要贴上动物的.照片,可是粗心的猪先生和猪小姐把照片弄破了,还把这些照片混在了一起,所以啊他们想请大一的孩子们帮忙把这些小动物的照片找出来重新拼好再粘到请柬上送给小动物。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讲述规则:

  ①每组都藏着九种小动物,请孩子每人找出一种小动物,先在桌子上拼一拼,拼好了再贴到请帖上。(在找的时候,小朋友之间要合作,学会谦让,如果一个孩子找到了鸭子的头,另一个孩子找到脚,这时候就需要其中的一个孩子让给你的小伙伴了。

  ③贴好了,回到位置上,说说你是给哪只小动物送请柬,怎么拼出的?

  四、反馈

  1、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和你的好朋友拼了什么小动物?你们是怎么拼的?

  2、给动物送请柬,回教室。

  孩子们,拼好的小椅子搬到上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猪先生和猪小姐要给哪些小动物送请帖呢?XX,你老说说你是给谁送结贴的?

  谢谢孩子们,帮了猪先生和猪小姐那么大的忙,猪先生还想请孩子们帮个忙,就是给他们的婚礼助助兴,我们来玩个游戏给猪先生和猪小姐的客人们热闹热闹,好吗?嗯,这个游戏的名字就是枪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2.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3.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

  活动重点

  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活动难点

  探索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听好了啊:

  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打一日常用品)

  小结:孩子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谜底就是蜡烛。

  师:蜡烛是做什么用的?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蜡烛是来照明用的,摸上去滑溜溜的',硬邦邦的。蜡烛点燃后可以帮我们照明。

  二、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变化

  师:孩子们,老师点燃这根蜡烛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蜡烛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小结:蜡烛中间的细线点燃后,蜡烛中心出现了像水一样流动的液体,而且还缓缓地顺着蜡烛一侧流了下来,凝固在蜡烛侧面。

  三、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火柴、记录表、彩笔,下面就请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一起去探索蜡烛的变化。

  2.教师介绍实验一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一: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把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四、实验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实验二: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了,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五、实验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

  1.实验三: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得快,先灭掉了。

  六、出示火灾图片,教育幼儿注意安全不能乱玩火

  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意玩火和蜡烛,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家庭财产的安全。

  活动延伸

  把操作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引发幼儿思考与继续探究的愿望。如果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分别罩上两个不同大小的广口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每天吃的鸡蛋,不就是朴素的教材吗?我们何不利用它设计出有趣的"生活活动"呢?因此,本次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分辨生、熟鸡蛋。让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生活技能,并且养成幼儿对身边事物乐于探索的习惯。

  目标:

  1、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探索鸡蛋的快乐。

  准备:

  1、人手一托盘,盘内有一小筐(筐内有两个鸡蛋),一只小碗,一条小毛巾。

  2、活动室:清水、软垫、手电筒、暗箱,电火锅。

  过程:1、教师出示两个鸡蛋(一个生,一个熟),请幼儿说说鸡蛋的特征,请幼儿猜猜哪一个是生鸡蛋,那一个是熟鸡蛋。小朋友说说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壳的情况下分辨出生鸡蛋和熟鸡蛋?

  2、请幼儿动手操作。 (把熟鸡蛋贴上红花)幼儿端着混在一起的小筐鸡蛋,利用手电筒、软垫、清水等材料,自由探索分辨生、熟鸡蛋的不同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个别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后得出的结论。

  教师请幼儿介绍哪一个是生的,哪一个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并当场敲破鸡蛋检验生、熟鸡蛋,帮助幼儿归纳出生熟鸡蛋。

  4、共享鸡蛋。

  一个老师带一半幼儿把自己分辨出来的熟鸡蛋剥壳,一个老师带一半幼儿把分辨出来的生鸡蛋煎炒,与大家共同品尝。

  反思:

  这个活动来自幼儿的生活,鸡蛋是幼儿在活动中最常见的东西,活动开始让孩子们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他们露出茫然和好奇的表情。请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壳的情况下分辨出生鸡蛋和熟鸡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有的说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分辨;有的说用摇的办法来分辨;有的说在地上滚来分辨;有的说根据轻重来分辨;有的说用转的方法来分辨(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表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开始操作尝试。(在这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知道怎样来拿鸡蛋玩,生鸡蛋破了好几个。)我请幼儿回到座位,对他们说:鸡蛋宝宝还有话要对你们说。我模仿鸡蛋宝宝孩子们提出要求玩鸡蛋时要轻拿轻放,并示范。有了这个要求,在操作时幼儿都小心翼翼地玩。在孩子们探索中,我重点观察、引导孩子用手电筒来分辨。(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手电筒很感兴趣,在桌子上玩起手电筒。可能在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用光来分辨东西的经验,我自己就拿着手电筒在暗箱里操作,嘴巴轻轻地说:分出来了,我知道熟鸡蛋和生鸡蛋。拿着手电筒玩的孩子被我吸引过来,我趁机引导他们怎样用手电筒来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玩起来。)孩子们在交流共享经验时,对自己手里的两个鸡蛋又混淆不清。(引导孩子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商量讨论,一致通过在熟鸡蛋上做标记。)再次操作并提出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辨,我不断提醒幼儿分辨好了贴上标记。(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就分辨好了,我就请他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或者再去尝试其他方法,或让他们找个朋友先交流。)请幼儿介绍哪一个是生的,哪一个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并当场敲破鸡蛋检验生、熟鸡蛋,我帮助幼儿及时归纳出生熟鸡蛋的分辨方法。同时和孩子一起来动手剥鸡蛋,煎鸡蛋,共同品尝鸡蛋。这里是这个活动的高潮,让孩子体验享受劳动的成果和快乐。

  这个活动给了我一点启示,科学活动一定要把握好每个坏节,并要注重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教学反思:

  在实际活动中,孩子们因为第一次动手摆弄鸡蛋,因此他们会觉得很新奇。让孩子在观察鸡蛋的时候,了解鸡蛋的外形,丰富孩子有关鸡蛋的感性知识;并能在活动中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们分享感受的经验。活动中让孩子们动手摆弄、观察鸡蛋的外形(蛋壳的颜色、鸡蛋的形状),同桌孩子的鸡蛋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讲讲自己的发现。通过生、熟鸡蛋的比较,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通过自己的动手摆弄、观察,第一次亲手敲开了鸡蛋,得到了有关鸡蛋的感性认识。并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有利地利用,使孩子们轻松地得到了经验,并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周围熟悉事物的情感。此次活动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冬天里动物生存方式的知识。

  2.小动物图片课件。

  3.《冬天里的动物》教学挂图。

  4.《动物过冬方式》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师:这么冷的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各抒己见)

  小结: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气、开空调;做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拍球等。表扬小朋友想出的这么多的过冬方法。

  (二)过程

  1.播放小动物课件,请幼儿介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师: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吧。(播放课件,幼儿根据日常观察和搜集的知识进行自由回答)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怎样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师:说一说故事中的集中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师:青蛙怎样过冬?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冬眠的.方法过冬?小燕子怎样过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苍蝇呢?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它们一样?

  3.点播教学资源《动物的过冬方式》,总结小动物过冬的方法,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苍蝇等。

  4.游戏:小动物过冬。

  介绍玩法:把6种过冬方式的图片贴在6位幼儿身上。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和贴有相应过冬方式的幼儿拉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

  5.结束部分:动物们还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吗?让我们一起去阅览室找找吧。(播放《小动物怎样过冬》音乐,带幼儿离开)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