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6 09:48:1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二、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7个,花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插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插在花瓶里,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花园里一共开了几朵花?让我们把花儿分给分别插在花瓶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并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游戏“分花”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雪花片,一人将7朵雪花片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雪花片,猜另外一只手的雪花片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雪花片,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般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会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还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时训练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题的目标中都提到“关系”一词,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考虑此活动可以迁移这个目标,通过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与消防员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同时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感知消防装备与消防员工作之间关系,了解消防员工作的了不起。

  2、幼儿能大胆的与消防员对话,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懂得着火时要保护自己的一些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消防员和装备、幼儿服装、录音、事先参观过消防队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

  1、回忆去消防队参观的情景。问题:你还记得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2、简单交流幼儿间的问题

  预计幼儿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还做什么;不同颜色消防帽的用处;车尾上方的灯当中的小孔;消防车的车灯为何多;云梯车怎样救高楼上的朋友等。

  :消防车和其他车有很多不同。车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叔叔灭火、救灾。

  3、导入下一环节:想想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与叔叔间问答的形式,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激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对话

  1、幼儿根据自己对消防员随身携带工具的兴趣,与消防员对话。

  主要经验: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

  教师注意在幼儿与消防员之间架起方便沟通的话语桥梁

  :叔叔救火时需要这些工具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里每样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观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赛穿衣服。

  1)听铃声,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关于铃声的经验

  2)想想叔叔听到铃声会做什么?

  3)和叔叔比赛穿衣服,观察消防服的特征

  :放置和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加上叔叔训练过,所以他们穿着快捷。

  4)老师穿消防服,回忆需要的工具,问题:我是消防员了,可以救火去吗?

  此环节重点是对关系的理解,工具与叔叔灭火救灾间的.关系,发展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叔叔的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阅读”体验

  1、观看录像:训练中的消防员。问题:看叔叔在做什么?

  :叔叔的本领……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呢?

  帮助幼儿叔叔教的方法,引导幼儿保护好自己。

  此环节主要感受叔叔训练的不易的同时提高幼儿自主意识,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养成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数的活动产生兴趣;

  2、发展、比较、分析、观察、判断的能力;

  3、能选择自然物做工具,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远近等,得到关于测量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火柴棒、测量用的长短不一的`小棒、图书、绳子、尺子、记录纸。

  活动过程:

  1、利用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叔叔阿姨带着测量工具,比图:尺子、测绘议等进行测量工作如测量马路的长和宽,房屋的距离等,今天我们来做小小测量员,来测量桌面、书或其他东西的边长;

  2、学习测量的方法:

  教师示范用铅笔测量黑板的边长重点讲解测量的方法:开始测量时要对齐物体的边角,测量一次用粉笔做记号,下次就从此为起点,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选择火柴棒来测量一本书的边长,并记录下来,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因为各种书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也不一样。再让每组幼儿选择长短不一的小棒来测量桌子边长,记录结果有几个小棒这么长。

  4、拓展活动,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活动反思:

  由于幼儿个体差异,个别儿童性格孤立,不愿参加活动,测量工具及种类投入量如何把握,让孩子带着问题测量,并且在测量中发现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