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6 09:50:0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合集[8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玩降落伞是我园小朋友从小班到现在进行的一项户外体育活动,幼儿沉醉在物体缓缓落下的情景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关注到不同物体的下落了,他们开始问为什么了,也开始有想改变物体本来性质的欲望,想让轻的快快落下,想让重的慢慢落下。

  于是,就借用“降落伞”这一他们熟知而感兴趣的物体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降落伞的基本功用与结构,知道跳伞也是一项运动。

  2、学习正确制作降落伞,探索物体轻重与降落速度的关系。

  3、能大胆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活动准备

  1、高空跳伞录像

  2、降落伞图片

  3、制作降落伞的材料:正方形塑料薄膜、线、小动物图片、胶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见过各种各样的伞,今天啊沙老师也带来了一顶奇怪的伞,看是什么?(出示降落伞图片)降落伞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大大圆圆的布、还有线)那个大大圆圆的叫伞面,伞面还有方的、长的,下面还有一根根伞绳。那你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降落伞呀?(幼: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时候、飞机出事的时候)降落伞还可以用来做什么?(飞机在一个地方不好降落时人们也要用降落伞)

  二、观看录像,初步了解跳伞运动,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师:原来降落伞的作用那么大!渐渐地跳伞变成一种运动,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你们看,跳伞开始了!(观看录像)你觉得跳伞表演怎么样?(很有趣、很精彩)

  师:跳伞表演真好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去参加跳伞表演。可是小动物们没有降落伞,怎么办呢?(帮他们做一个)

  三、学习制作降落伞,探索制作的方法。

  1、利用儿歌讲解制作的过程和要点。

  师:看来小朋友都想为小动物做一个降落伞,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正方形的'塑料纸、线、小动物、透明胶带。有了这么多的材料我们怎么来做降落伞呢?(幼儿自由表达)老师啊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来,降落伞制作的方法就藏在儿歌里,小朋友可要仔细听哦!(教师边出示成品降落伞,边念儿歌用动作辅助)小伞面,四方方,四根线儿站四方。线和角拉拉手,四根线头排整齐。动物背上准备好,一二三,跳伞啰!

  念完提问:伞面和线是怎么连起来的?儿歌里怎么说?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线和角拉拉手,怎么拉?(教师边念儿歌边请一个小朋友示范)这个小朋友的方法真不错,老师也来学一学!(老师将4个角全做好)做完伞面,四根线头要怎样?你来试试。(随机请一个幼儿试一试)

  2、幼儿制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你们会做了吗?现在为你的小动物做一个降落伞去参加比赛吧!(播放背景音乐)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制作的方法,用儿歌及时纠正幼儿制作时遇到的困难)

  四、跳伞表演

  1、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来玩一玩你的降落伞,看看你做的好不好、牢不牢?

  (幼儿自由玩降落伞,在玩伞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现在请小乌龟来表演、大象来表演一下。(请幼儿示范)我们小动物一起来表演一下,注意降落伞放的高度要一样。

  2、师:刚才啊我是请一个小动物来表演的,现在老师要请两个小动物一起来表演。(请重量明显轻重的两个动物)你们发现了什么?请小动物自己去找好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刚才你和谁比了,结果怎么样?

  总结:重的小动物落得快,轻的小动物落得慢。

  结束语:

  师:小朋友玩的真开心呀!跳伞真是太有趣了!那我们请小动物们去表演给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看,好吗?

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陀螺、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大胆表述。

  (2)教师发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展示。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我们能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它的转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让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交流:说一说自己让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转动了起来?如果某一部位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四、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了解热胀冷缩的科学现象。

  2、大胆思考,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让乒乓球恢复原样。

  3、积极参与科学互动,感受科学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

  1、国王图片。

  2、乒乓球、温度计、热水。

  3、PPT《变高变矮的国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国王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谁呀?

  师:这个国王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他会变高变矮。为什么能变高变矮,秘密就藏着这本书里,请你们看仔细图,知道了答案举手告诉我。

  二、阅读绘本,提炼科学知识。

  1、教师讲述绘本。

  师:国王什么时候变高?什么时候变矮?

  师:炉子烧的旺旺的温度高,国王变高。炉子灭了温度降低,国王变矮。遇热变大,遇冷变小。

  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实验,了解原理。

  1、投放投影,教师将温度计放在热水冷水中,幼儿观看热胀冷缩。

  师:这是什么?温度计里的红色水银,遇热膨胀,遇冷紧缩,这样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乒乓球实验。

  师:教室里有一些瘪掉的乒乓球,如果扔掉就太浪费了。想一想刚才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怎样做让乒乓球鼓起来。

  师:在你们桌子上放了瘪掉的乒乓球、装热水的杯子、筷子,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乒乓球。用筷子夹住乒乓球实验,注意小手不要碰到热水哦。

  师:乒乓球恢复原样了吗?乒乓球热胀了。

  3、教师黑板上边操作边解释原理。

  师: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原来每一样物体里住着许多分子宝宝,分子非常小,肉眼看不到它,需要用高倍望远镜才能看到。分子宝宝在平静的运动着。当温度升高时他们就会很快运动“好热啊,好热啊,离我远点。”他们会拉开距离,距离一拉开,物体的个子悄悄长大,膨胀了。当温度降低时,他们运动会减慢“好冷啊”他们就会紧紧抱在一起,这样,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物体的个子就悄悄变小了,收缩了。这就是热胀冷缩。

  4、分子宝宝游戏。

  师:我们也来玩一玩热胀冷缩游戏。男孩子当乒乓球,女孩子当分子宝宝。当温度变高时分子宝宝你会怎样?温度降低时分子宝宝又会怎样?听好老师给的温度,你们来玩热胀冷缩的游戏吧。

  四、提升经验。

  1、生活中热胀冷缩。

  师: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这里有两个电线杆上面的电线弯弯的,下面的电线紧紧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夏天的电线,哪个是冬天的电线?夏天温度高,电线就膨胀变长了,就弯弯的。冬天温度低,电线杆就缩紧,绷的`直直的。

  2、出示图片,热胀冷缩对生活的帮助。

  师:密封的瓶子里的水不能装太多,为什么?夏天温度高,水膨胀。如果瓶子装满了会爆炸的。

  师:微波炉里转牛奶,要把袋子的牛奶倒在杯子里。为什么?不然牛奶袋子会爆炸的。

  师:夏天,能不能往轮胎里打很多气呀?气膨胀会爆胎的。

  师:铁路上有空隙,为什么要有空隙?夏天温度高铁路膨胀,这个空隙就是留给铁路膨胀的哦。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同点;理解内容;品味本文精辟的语言。

  2、培养辩证地认识事物、科学地看待问题的观点。本文逻辑性很强。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懂得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等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4、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分析清晰的论证过程,学习作者严谨的论述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近世出土的中国古代甲骨文中,留有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新星的观测记录。新星是一种爆发变星。它本来很暗,通常不易看见,爆发后的亮度却可在几天到一个月的短暂期间内突然增强几万倍,使人误以为是一颗“新星”,故得此误称并沿用至今。在一片于公元前13世纪的某一天刻写的甲骨文中,记载着位于心宿二附近的一次新星爆发。在这片甲骨文中,说到“新大星”时,所用的甲骨文“新”字中,包含着一个箭头,指向一个很奇怪的方向。这个古老生动、艺术形象的象形文字强调了科学发现的创新性,显示了科学发现和艺术表达的一致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本文选自《散文》20xx年第5期。这篇序文是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为《科学与艺术》一书所写。江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2、作者: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3、写作背景:1994年,李政道同国画大师黄胄先生一起组织“艺术与科学”研讨会,有许多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参加了这个会。此前好几年,李政道已同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袁运甫、常莎娜、鲁晓波等著名画家合作,创作出了一大批“科学国画”。

  4、学习生字:

  皆(iē) 婵娟(chán) 结晶(īng) 奠定(diàn)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论述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作者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慧眼独具地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真理的普遍性”。

  第二部分(2-10段)紧承上文,对中心论点加以具体论证。可以分为两层:

  1. (2-6段)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作者首先强调艺术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指出,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人们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并用李白和苏轼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咏月的诗句及莎士比亚作品加以佐证,说明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其生命力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唤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对外部世界既已存在的内心情感。作者指出,这种“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让人们明白,艺术创造力虽不是人人都有,但有创新的艺术珍品超过时空限制的美好的情感表现,接受者欣赏者多能产生共鸣,而且唤起的反响越强烈越普遍,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表现这种情感的艺术就越优秀,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 (7-10段)谈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作者首先指出,就像“艺术家的创造”一样,科学家运用人类的智慧,创造性地将自然界的现象通过“新的准确的抽象”,“结晶”为自然定律,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接着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并且列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等事例,说明科学原理虽然艰深,少有常人能够理解,但科学原理的应用则普遍进人每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第三部分(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11段,作者首先指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学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与总结,是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的,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则是植根于整个人类的。同时作者强调,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着很强的关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的论述。

  在12段里,作者指出: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并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阐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

  四、教师小结:

  这篇序言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两个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共同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从事怎样的事业都应该具备创造精神,要把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当做自己奋斗的目标。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本源是一致的,它们都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一名科学家,李政道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的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品味语言: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越时空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此句强调了人类的创造力,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3、“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情感”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指艺术接受者、欣赏着的共鸣和反应。

  4、“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讲科学的普遍性,提出分论点:原理、定律一旦被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它本身也是不会变的。

  5、“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作者将科学和艺术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喻贴切、自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和艺术的相同性。“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是说它们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是说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这句话和开头相呼应,使中心论点更突出,也使结构十分完整。

  三、合作探究: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所谓的“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的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3、课文是如何运用例证法来论述观点的?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4、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①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分析: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②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分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5、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①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②科学的普遍性的句子: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分析: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6、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

  明确: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四、教师小结:

  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历来论述它们不同的较多,谈相同的比较少。作者独辟蹊径,偏要谈同,而且找出两点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进行论证,真是独具慧眼,学识超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12、科学与艺术

  论点:共同基础,共同追求。(开门见山)

  论证:艺术创造力与真理普遍性;科学创造力与普遍性。(举例论证)

  论述:普遍性相同,都需智慧、情感。(道理论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幼儿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科学教案 篇6

  思考:

  1、每一个环节材料投放是否适宜,要发展孩子哪方面的经验,材料的量是否合适?

  2、你觉得教师投放的材料巧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2、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组2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桌上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度小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二、实验

  1、师:(介绍材料)我桌上有二个杯子,谁来说说看是怎样的杯子?(哦,是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还有刻度,请你们来试试做下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

  2、幼儿操作

  3、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实验方法以及孩子的发现。(将瓶中的水分别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结论一样多)

  2、再次验证: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3、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看起来不一样?

  4、小结:原来只有用二个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证明二瓶水是否一样多。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

  三、验证试验

  1. 水一会儿变多,一会儿变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绍材料:一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个有刻度的杯子。

  师:这些是我们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发现这个水瓶身上有些数字,你们看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哦,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瓶子里装了多少水。)

  3、要求:那现在请小朋友把水装到有标记的这个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别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儿记录(水位不一样)

  5、小结:①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

  ②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实际上水杯里的水没变,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观变化而变化。

  四、延伸活动

  1、师:诶,我这里还有两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又或者一样多呢?

  2、师:这里面装的水看上去一样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所以我们也要经过实验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线也能知道。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 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 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2、简单了解生物链的知识,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模拟法庭————活动室中间为庭长席,两边分别是原告席和被告席,将白兔和灰兔的绒毛玩具或头饰放在各自席位前面。

  2、黑色布装扮成法官袍,小锤一个。

  3、动画片《狮子王》中狮王和辛巴在夜晚的草地上对话的片断。

  4、幼儿学习资源③第32~33页。

  ●活动建议

  1、出示白兔和灰太狼的绒毛玩具,通过提问,为下一步辩论打基础。

  建议提问:小白兔和灰太狼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如果小白兔太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如果没有狼,森林里会发生很么变化?

  2、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32~33页,倾听老师讲故事。

  3、征集小律师,请幼儿进行法庭辩论。

  角色分配:幼儿自主选择当谁的律师,选好后坐到委托人(原告或被告)一边。教师披黑色法官袍扮大熊庭长。

  (1)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第一阶段结束后,幼儿可自由调整座位,重新选择委托人继续辩论。

  (2)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有罪?

  4、欣赏动画片《狮子王》中狮王和辛巴在夜晚的草地上对话的片断。请幼儿讨论这段对话的意思。

  再次辩论是否判大灰狼有罪。

  4、庭长宣判后敲小锤表示结束。结语:兔子和狼都是生物链中

  的.一对,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那一种动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地球环境。所以不能为了保

  护兔子就把狼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吃光。审判到此,本案结束。

  ●活动延伸

  搜集、观看有关生物链的书、图片或录像等。

  (附:故事)

  动物法庭

  小兔吉米来到法庭,状告灰狼麦克吃掉自己好多同伴。

  吉米哭哭啼啼地说:“我们招谁惹谁了?整日以草为生,从不伤害别人。都是大灰狼欺负人,仗着个头大,跑得快,见了我们就追就咬,现在兔子们整日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吃掉。庭长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大熊庭长非常生气,就将灰狼麦克传来问个究竟。谁知麦克一脸委屈,他说:“如果我们不吃兔子,兔子就会把草原全吃光,使草地变成沙漠,影响地球环境,我们这样做纯粹是为地球除害!而且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虽然没有老虎、狮子来吃我们,但没有食物时我们也会饿死、老死,发生瘟疫还会病死,谁又来给我们做主啊?”

  大熊庭长听完他们的话,一筹莫展,不知怎样判这个案子才公平。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