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7 10:39:4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方面介绍的,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语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 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能写出"倒退﹑散开﹑笔直﹑静寂"等词的反义词。

  4.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 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四. 教学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13 威尼斯的小艇 )

  (二) 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 船梢 簇拥 哗笑 残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判断难点字的偏旁,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尼( 尸 ) 斯( 斤 ) 具( 八 ) 货( 贝 ) 矗( 十 ) 残( 歹 )

  2. 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残:与"钱﹑浅﹑线" 换偏旁记忆。

  矗:由三个"直"组成。

  3. 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纵﹑哗﹑矗﹑残)的意思。

  哗:喧哗;喧闹。

  矗:直立;高耸。

  残:不完整;残缺。

  4. 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 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 作业: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 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样子 (明确: *﹤1﹥ *﹤2-3﹥ *﹤4﹥ *﹤5-6﹥ 板书 船夫技术好 作用 )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 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小艇的样子奇特。

  *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 (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 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 (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 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 人们:商人﹑妇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

  二、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剪纸,让生欣赏

  师: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太精致了!

  生2:技术也太高了!

  生3:太漂亮了!

  ……

  师:那么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读一读,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读书,师出示文中的话

  生:我觉得姥姥心灵手巧,技术很高

  师:这里有个“神”字,能将他读出来吗?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李姥姥的剪纸还真是这样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喜鹊登枝”,不是去看图,而是用心灵去感受一下字里行间中是如何写的?(学会用批注的`方法)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从这里我感受到姥姥的剪纸真的没话说了,绝了!

  生2:技艺真的很高超,竟然不看也能剪得有模有样的!

  师出示图文,让学生朗读,看能否读出作者的感受,尤其是这个字——嗬!

  生1:佩服

  生2:赞叹

  生3:敬佩

  生齐读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生:蒙住了双眼都剪得那么好,真是熟能生巧啊!

  师总结:课文用了两个地方夸赞了姥姥的技艺——别人的夸赞、我的一次蒙眼。但课文还有一处最吸引人,那就是老牛和兔子的画面。(出示“碧云多雨的夏天……”)

  生读

  师:有一个字——“拴”能读出来什么来吗?

  生:不让我出去,担心着我。

  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呢?找出来读读。生读书。

  生1:关爱作者,也启发了作者的思维。

  生2:疼爱我,看得出 的感情很深。

  生3:亲密无间的情感

  生4:对我的期待,希望我早点回来。

  生5:期望很高。

  生6:写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

  师:作者长大了,剪纸还能拴住他吗?出示文字,范读,期待着什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待会交流!

  生1:早点回来。

  生2:完成学业,合家团聚。

  生3:看看她的剪纸。

  生4:自食其力,让他有所作为。

  生5:有所成就回来,团圆,陪陪姥姥。

  ……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生读

  师:出示图画——老牛与小兔子的那一幅:“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开阔的草地。”能给它加个题目吗?

  生1:远行的兔子

  生2:期待

  生3:希望

  生4:目光

  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师配乐朗读补充内容,(三年后,作者回来了,看到姥姥已病榻在床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最想说的话!

  生1:姥姥,我回来了,你的最疼爱的孙子回来了,我们分开也有三年了,这三年里,我一直牵挂着您啊,您给我剪的老牛与兔子我一直带在身边。。。。

  生2:您起来啊,再做个小兔子和老牛给孙子我吧!

  生3:我这一走就是三年啊,正如《游子吟》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放心吧!姥姥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

  三、作业:

  师:出示一段话,让生填写。

  幼年时,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长大后, 拴住了我的心。

  生1:怀念

  生2:思念

  生3:无私的爱

  生4:牵挂

  ……

  师:是啊,能拴住作者的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割舍不掉思念,是一种无私的爱,让我们记住这深深地祖孙情吧,记住最后两节,记住最后的文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要点】人物与主题

  一、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

  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而故乡的人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闺土杨二嫂水生宏儿母亲我

  二、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写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外貌淳朴天真、可亲可爱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语态聪明勇敢、活泼开朗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对“我”的态度情真意切亲密无间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将希望寄托神灵

  2、变化原因

  社会的: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阶级的: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结论: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劳苦民众的代表。

  三、杨二嫂:

  外貌:西施圆规”

  职业与性格:美貌招生意无业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结论: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义

  (1)叙述者线索人物------小说真实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样----悲哀愤怒别离希望

  (3)怎样对待闰土----悲哀中同情遗憾中关注

  结论: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五、“我”母亲:

  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儿:

  20年前的闰土和“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我;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结论:

  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希望

  板书:

  景

  悲(对比)变——农村破败人际隔膜

  人

  教后反思阅读经验积累:

  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上星期,我们秋游去了哪里?觉得好玩吗?今天,王老师还要带大家去动物园里玩,想去吗?

  2、可是王老师只带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积极、声音响亮的同学去,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3、[课件]出示,我们乘着大巴车,迎着凉爽的秋风,望着窗外优美的'风景,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路向动物园走去。瞧,动物园已经到了,动物们很有礼貌地站成一排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学生加手势读词语。学生拼读音节。齐读,指名读,同桌读。

  4、[课件]这些小动物们身后都有一条什么?板书:尾巴

  5、今天,我们来得真是时候,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板书:比(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这三个字你是在哪里认识的?怎样记住它们?

  二、朗读课文

  1、动物比尾巴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看看他们先比什么?(课件出示文中三个问句)

  2、自由练读问句,指导认识问句,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

  3、指名读,开火车读这六个问句。(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动物比尾巴大赛还差一位播音员,动物们正在发愁呢,你们愿意当他们的播音员帮他们播报一下比赛的项目吗?

  5、[课件]大家猜猜评选结果会是怎样?哪些小动物可能当冠军。

  不知道那么猜得对不对,我们去看看评选结果。

  齐读,小火车读,同桌读,读得不准的地方互相读。

  6、[课件]猴子、兔子和松鼠到在大赛上捧得了大奖,公鸡、鸭子、孔雀也不甘示弱,他们觉得自己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还想再比比,看看他们在比什么?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7、出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同桌对读课文

  三、识字

  1、“公鸡”里面藏着两个新朋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叫什么名字?书空“八”字头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谁愿意向大家提个醒,怎样记住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版块的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写信的方法,产生愿意写信的愿望。

  2、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

  3、学会写信,在交流中使别人了解自己。

  教学重点:

  1、学会写信,格式正确。

  2、能够运用书信清楚、明白地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了解书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准备:信纸、信封、邮票。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二、初步感知(认识信封、信纸、邮票,了解它们的作用。)

  1、(出示信封、信纸、邮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2、介绍不同种类的信封,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三、信的旅行

  信是怎样“旅行”的呢?(大屏幕),了解信的旅行过程。

  进一步了解主题图的内容。

  四、信的作用(大屏出示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师生共同探讨信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了书信在人们交际中的地位。

  五、写信

  给你的亲戚、朋友、老师或者同学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你最近的情况。

  要求:(1)内容:确定写给谁,主要写你要让他了解你的什么,他最想知道什么,你就重点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注意要有条理,语句通顺,清楚明白。

  (2)书信的格式(结合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写信的'格式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称呼、正文、结尾(祝语)、署名、日期

  称呼——要写在第一行的顶格,表示尊重,结尾后面用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

  结尾(祝语)——表示敬意、祝愿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你(或您)”,具体内容再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要写在正文的右下方,表示尊敬。

  日期——应写在署名的下一行右下角。

  六、写信封(大屏显示)

  1、邮编;

  2、收、发信人的地址;

  3、邮票。

  七、写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字体要用正楷,字迹清楚,用钢笔或毛笔,不能用铅笔,不能用红墨水写信或写信封。

  3、挂号信或包裹,在写信人地址下面一定要写上寄信人姓名,以便无人收领时退给寄信人。

  4、收信人后面要写上“同志”“先生“”爸爸”等称呼。

  5、寄信人的地址也要写全称,不能写简称。填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6、正文内容应表达真情实感,讲述近来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交待清楚,语言要生动、亲切。

  八、欣赏信封的写法(大屏显示)

  九、写信妙诀

  开头顶格写称呼,称呼后面冒号出。

  另起一行写正文,问候语言不可无。

  正文叙事分层写,每事一层(段)写清楚。

  正文后面写祝语,“此致”“敬礼”各有处。

  “此致”另起空两格,下行“敬礼”顶格处。

  右下部位写姓名,名下一行日期注。

  信封式样有两种,一种横来一种竖。

  两式信封有其同,收信人名都居中。

  收信地址是关键,竖右横上不可误。

  发信地址正相反,竖左横下无反顾。

  格式写对是初步,好药多练与多写。

  十、写一封信并把它邮寄出去。

  板书设计

  表达——信的旅行

  写信:信纸 信封 邮票

  作用:与人交流了解自己

  格式:称呼(问候语) 正文

  祝语 署名 日期

  信封:邮编 收发信人的地址 邮票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预览:

  第3课《留学巴黎》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 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教师寄语:

  胜利是我们的果实,困难是我们的对手,失败则是我们的引导者。我们要随时随地的锻炼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吓倒。要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困难无处不在,我们要有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记,成功源于艰苦奋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认识花生

  1、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畅谈花生。

  3、认识作者(读“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认识文章的详略

  1、自由朗读课文,同位学习生字、组词,体会“居然、开辟”的意思。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3、以“种花生——( )——( )——( )”为训练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4、了解文章的详略,简单学习第一、二部分。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1、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2、汇报,板书:味美 可以榨油 便宜 大家都喜欢吃

  五、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1、汇报,找重点词语,板书:

  最可贵 矮矮地长在地上 果实埋在地里 必须

  2、朗读该自然段。

  3、以练习加深体会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4、所以父亲要我们做怎样的人?说说对父亲的话理解。

  5、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6、“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就不是好东西呢?作者是以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借物喻人。

  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七、复习生字词语,做词语作业。

  附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品尝花生

  品花生

  议花生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四种事物,父亲虽然认为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语文教案 篇9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让学生用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试验?

  (无数次)

  2)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明伽利略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那句话的确说错了。)

  3)为什么要作公开试验?

  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这里可以结合作业本,令学生指导,信奉意义,信奉的反义词是怀疑作业本还是要用起来,以后备课一定要记得连作业的内容一起备进去。)

  总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

  公开试验的结果是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那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吗?

  再次朗读朗读第五自然段。

  得出结论:之所以要公开试验,就是要向权威挑战。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默读课文思考:当时人们是怎样崇拜亚里士多德的?人们又是怎样议论伽利略的行为的?

  读课文2、5段,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

  总结: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师总结。

  出示: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练笔:

  伽利略终于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上塔前,人们对伽利略充满怀疑,那么现在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得时候,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 篇10

  1.看拼音,写词语。

  xū à(需要) hàn zāi(旱灾) shuǐ dī(水滴) tū rán(突然) qīng liáng(清凉) zuǐ biān(嘴边)

  2.连一连。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翼翼 脸色(苍)(白) (焦)(渴)而死

  (有)(气)无力 清凉(新)(鲜) 闪闪(发)(光)

  4.填空。

  (1)《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的童话。

  (2)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5.如果没有水,人只能活几天而已。那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对待水的?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提示:要珍惜水源,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一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出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二 托尔斯泰名言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三 大熊星座及其传说

  中国古代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作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观看大熊星座时,勺子的形状比熊的形象更容易被看出来。这个大勺子一年四季都在天上,随着季节的变化,勺把儿的指向随之变化,而且恰好是一季指一个方向。

  相传北斗本有九星,其中两颗星深藏于斗中,是玉皇大帝元神所在,不易被人看见,若有人看见即能延年增寿。传说汉朝相国霍光家里有一个仆人,有一天看到北斗七星的斗中有两颗亮星,他虔诚地跪拜,因此增加了六百岁的寿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7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经典)语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