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8 10:20:4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7篇(优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摘星星》。(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谁摘星星?怎样摘?摘下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

  2、回答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3、标出自然段。

  三、阅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第一自然段,学习“未”、“赏”两个生字。

  未(未来)指名说一说记忆“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横,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赏(欣赏)(观赏)(奖赏)翘舌音,注意正音。联系课文理解“观花赏月”的含义。

  2、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认识“嘿”字。

  朗读课文。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和“幽幽的”几个词的含义,表现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师所画的简笔画,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课文。

  3、过渡: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妈妈和未未说了些什么呢?

  读妈妈和未未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问话和未未对星星赞美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过渡:未未和咱们小朋友一样,都非常喜欢星星。于是,妈妈提出要和他比赛摘星星。可是,天上的星星那么高,离我们那么远,怎样才能摘到呢?

  5、自读第七自然段,看看妈妈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

  认识“碗"、“端”两个生字。

  碗(饭碗)怎样记住这个字?指导书空。

  端(端水)怎样记住这个字?

  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摘星星的方法。

  6、回读课文1——7自然段。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读字卡:

  嘿 端 未 碗 赏

  2、读词卡:

  未来 欣赏 赏月 赏光 饭碗 端正 端庄 端午节

  3、指导书写:

  碗: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段:左窄右宽。

  赏:上下结构,要写得紧凑些,避免过长。

  未:独体字,笔画写得舒展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是学生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要轻易的附和别人的意见,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给课文分段,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3、学会生字新词。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检查预习情况,读熟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果敢的判断。“果敢”是什么意思?小泽征尔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结果怎样?从果敢的判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奏、谐、魁。

  (形)贯、奏、谐、虑、魁、弃。

  (义)果敢—勇敢并有决断。

  和谐—配合得适当而匀称。

  夺魁—争夺第一,夺取冠军。

  放弃—丢掉(原有的主张、意见)。

  桂冠—月桂树叶编的帽子,古代希腊人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来欧洲习俗以桂冠为光荣的.称号。现在也用来指竞赛中的冠军。

  郑重—严肃认真。

  —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本课指在音乐界最有威望和地位的人。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三、读熟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分自然段读。

  5、自读自查。

  四、给课文分段。

  1、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给课文分段。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5、全班讨论。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归并几层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继续学习低15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归并段落大意。

  1、学习第二段。

  ①默读课文,果敢是什么意思,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敢的判断的?

  (前三名决赛,最后一个出场,一流的乐队,国际水平的乐曲,作曲家和评委郑重声明,几百名音乐大师。)。

  ②怎样做出判断的?

  (突然发现,重奏一次,仍觉不自然,考虑再三,坚信,“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③有语气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④默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每一段的段意。

  ⑤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落大意。

  (小泽征尔正在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的决赛。小泽征尔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在大赛中夺魁。)。

  (第二段段落大意是:在欧洲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小泽征尔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夺得桂冠。)。

  ⑥让学生说说怎样归纳段落大意,为什么这样归纳?

  2、学习第三段。

  ①、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评委们为什么要精心设计这样一个办法来考察指挥家?

  ②、第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泽征尔不附和相形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获得桂冠。)

  所以文章开头说道。

  3、齐读第一段。

  三、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热烈)的掌声(果敢)的判断。

  (美妙)的乐曲(优秀)的指挥家。

  二、体会“只有……才”的用法,仿句。

  1、读原句,体会意思。

  2、了解用法,自己造句。

  3、判断“只有……才”的技巧:(条件复句)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就问一问它符合实际吗?符合实际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

  4、范句。

  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三好学生”。

  作业:语练。

  附板书:

  果敢的判断。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2、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欣赏马的美德与美丽

  3、学习运用对比描写。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学会欣赏马的美德与美丽

  2、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并试写

  教学难点 :

  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并试写

  一、导入 新课

  以一组马的'图片导入 ,请说说马给你的印象?

  今天的课文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马。

  二、朗读感知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但是运用了散文的语调。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几种马?

  2、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小组接龙,每人找到一种,有感情地朗读,并概括特点)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活动研讨

  1、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 马,因为 。”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组活动:当 马遇到 马 以文中各种马的特点为依据,进行对话演出。

  四、拓展练习

  来看看字典中马的解释: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

  你觉得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课文用了什么办法来把马写得生动形象呢?

  将马与好几种动物进行了对比描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

  引入平实性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的概念。

  根据课文内容,试着用对比的手法与散文的语调来改写字典中的解释。

  五、作业 布置

  1、 用对比描写改写字典中虎的解释

  2、 课外阅读周涛散文《巩乃斯的马》,感受飞奔的马,做摘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第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6。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习“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习“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习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习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6》。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习“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习“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习“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清“酬”和“舔”的字形,辨析形近字“嫌、歉”,借助字典了解“报酬”的意思。

  2、通过围绕课题质疑,通读课文释疑,了解课文内容。

  3、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说毕加索的办法巧在何处,体会毕加索的智慧。

  4、在熟知内容的基础上,能以毕加索的口吻复述他巧取报酬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理解“报酬”的意思。出示词语:报酬(提醒学生注意“酬”是翘舌音)

  (1)注意读准这个翘舌音,读词。“酬”是一个生字,它部首是“酉”字部(出示,学生跟读)

  (2)借助字典理解词义。

  师:“报酬”在字典里的意思就是——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出示,引读)

  2.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聪明人巧妙地获得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的事,题目就是——(引读出示课题:巧取报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师: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为了说清楚,我们可以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

  (谁向谁巧取报酬为什么要巧取报酬怎么样巧取报酬)

  (1)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谁?为什么?怎么样?

  (2)解决疑问一。

  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一定知道了故事讲的是——毕加索(出示)

  向一位——贵妇人(出示)巧取报酬

  师:毕加索可是有名的大画家,请你读好他的名字。

  贵妇人就是地位和身份很高贵的妇女,一起读好这个词。

  2.快速读文,圈划语句,了解内容。

  师: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巧取报酬,他又是怎样巧取报酬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读课文,找到能帮你解决问题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试着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1)读文划句。

  (2)指名说故事内容。(可以请2位同学)

  (3)朗读课文主要内容,辨析形近字“嫌、歉”。

  师:你们已基本讲清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也将课文的内容写成了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特别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出示:

  一位贵妇人请毕加索为她画像。贵妇人嫌毕加索没有把她画得苗条,就借口自己的小狗不认识画像中的人而拒付报酬。毕加索灵机一动,将奶油涂在画像上,又把小狗抱到画像前。小狗不停地舔贵妇人的脸,毕加索便说小狗认出了她。贵妇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好付给毕加索画像的报酬。(生字要翻红)

  (自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而且,你很仔细,读准了“嫌”(出示)这个字,没有和课文中这个字混淆(出示“歉”字)。让我们一起读字连词,注意区分这两个字。(读词:嫌弃,抱歉)

  引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妇人……贵妇人……毕加索灵机一动,想出了好办法……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受毕加索的智慧

  1、再读主要内容,引出故事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狗”。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贵妇人要——拒绝付出(出示)报酬,所以,毕加索要——(移动)巧取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他们都是利用谁来达到拒付和巧取的目的的?

  交流出示板书:狗

  2、默读课文,了解拒付与巧取的相关内容。

  师:贵妇人是怎么利用狗拒付报酬,毕加索又是怎么利用狗巧取报酬的,请

  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小节。自己再读一读。

  3.学习第2节,了解“拒付”。

  (1)指名交流,出示第2节。

  (2)自读第2节,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一边读一边想,贵妇人明明是来取画的,可是她为什么又不肯付钱取画呢?

  (指名交流后把第2句句子变红。)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了解贵妇人拒付报酬的原因。

  师:请你联系下文想一想,这位身份高贵的贵妇人,不想付钱,她会怎么想呢?

  出示:(贵妇人看着画像,心想——)(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4)小结引读第2节,了解贵妇人拒付报酬的方法。

  引读:原本自己长得很肥胖,却嫌人家没有把她画苗条(出示卡片),真是无理取闹。可是当面拒绝不付钱,又有失自己贵妇人的身份,她便利用小狗拒付报酬。于是,她把画像……,对小狗说……小狗对着画像……。贵妇人说……说完,……

  指导读好贵妇人说的话。

  师:想想,贵妇人说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呢?

  (自读、指名读、)

  小结:原来,贵妇人利用爱犬对着画像上的她——吠叫不止(出示)拒付报酬。那么,为什么小狗对着画像吠叫不止,贵妇人就可以拒付报酬呢?(尽量让学生说)

  (狗只有对着陌生人才会吠叫不止,她就可以说小狗不认识画像中的她了,便借口说毕加索画得不像,以此来拒付报酬。)

  师:狗对着画像叫个不停,所以她就说小狗——认不出她了。

  (板书:不认)以此来——拒付报酬。

  4.学习4-9节,了解“巧取”。

  过渡:面对找借口拒付报酬的贵妇人,毕加索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相关内容?

  (1)出示:3-9节。细读,找出重点。

  师:请再快速地读读这几节,想想哪几节是直接描写毕加索用狗来巧取报酬的?

  (根据学生交流,将6、7、8三节变红)

  (2)引读6、7、8节。

  师:毕加索追上贵妇人后,彬彬有礼地对她说……然后,他抱起小狗,走到画像跟前放下。小狗非但……还……。毕加索微笑着说……引读过程中将三句关键的句子变蓝)

  (3)小组讨论,体会“巧”

  师:请四人小组再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想毕加索巧取报酬巧在何处?

  1)根据学生交流适时板书:一声不叫、舔、认(书写“舔”字时,提醒学生关注字形)

  2)请学生借助板书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巧在何处。

  3)小结:

  师:既然贵妇人说小狗不认识她的画像,毕加索就采用的巧妙计策让小狗认识它。于是他借口小狗的视力……留住了贵妇人,接着利用小狗非但……还……,说小狗……,令贵妇人……,只好……。这就是聪明的毕加索运用的巧妙计策——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板书)。

  (4)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巧”

  师:毕加索用计之巧妙还体现在他说话时的语气中。请同桌读读他们的对话,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请2对同桌)

  师:毕加索明明是生气的,可是他还彬彬有礼地对贵妇人说话,从而不伤和气地取回了他应得的报酬。

  (5)围绕“惊讶”展开想象。

  师:毕加索的聪明、智慧,最后令贵妇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她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此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再读主要内容,加深感受。

  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一下毕加索那聪明的智慧吧。

  四.语言实践

  毕加索运用了巧妙的方法,取得了报酬。此时,他心里真是很高兴,他遇到他的朋友们,会怎样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时间: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03-2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29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30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9-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