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3 09:40: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6篇【精品】

科学教案 篇1

  一、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分段读。

  2.小组合作,讨论:这篇课文读懂了什么?有不同标记画出小白兔与小动物们的对话。

  3.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燕子对话情景。

  A.指名读,并评议。

  B.师指导读呢!句子。

  C.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D.表演读。

  4.课件演示小白兔与小鱼、蚂蚁对话的场景。

  A.指名读,并评议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同桌互读对话,互相评议。

  D.学生自由合作读。

  5.小组合作讨论:听了小动物的.话,小白兔是否相信天真的要下雨了。

  6.师引导学生体会,说出小白兔心理变化过程。

  7.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头饰)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表演童话剧:《要下雨了》

  三、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哪些动物在下雨前有异常的活动。

  四、布置作业

  把这篇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科学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曾安排的观察动物的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个观察情况吧

  2、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3、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4、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5、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研究了鸟、昆虫、一些哺乳动物,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其他类型的动物,你还了解哪一类动物呢?

  6、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

  学生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

  学生纷纷发言

  课前提前安排学生观察动物,对学生学习这节课作了重要铺垫。

  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适时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征

  1、布置探究任务:观察昆虫、鸟、哺乳动物之外的其它动物

  2、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观察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3、布置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鱼一个小组,两栖动物一个小组,爬行动物一个小组,共三个小组)

  4、根据观察讨论的结果,分组填写观察记录(各个小组填写各自的'记录表,动物类别不同表不同)

  5、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填写的记录

  6、教师提问:你能按照特征给他们分类吗?

  7、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交流

  活动三:

  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这类动物的特征相似?你还了解这类动物的哪些知识?

  2、组织学生交流

  3、你还了解哪些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它们为什么属于这类动物呢?

  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小组填写观察记录(适当引导)

  学生汇报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让学生重视观察的注意事项,也让学生学好科学养成良好得习惯。

  在让学生记录汇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科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科学必须要学自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本课采用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着力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知识,重视从学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开始,教材以一段文字引发学生进入声音世界,指出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然后安排了两个造声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办法制造声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设计思路:

  本课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制造声音,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多法验证——归纳结论,拓展应用。本课教学的关键,贵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自主设计实验,强调多法并举和方法创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保鲜袋、小鼓、鼓槌、音叉、尺子、橡皮筋、绿豆、钹、干净的透明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声音,提出问题1、谈话:老师这儿搜集了好多种声音,想试一试你的耳朵灵不灵,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有兴趣吗?

  播放制作的声音课件: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

  学生汇报。

  提问:你能从这些声音中知道些什么?

  2、保鲜袋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3、身体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老师也参加。

  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5、关于声音,请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吧!

  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诸多问题,选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设计意图:一是将学生带入到轻松优美的声音中,让学生放松身心,愉悦性情,同时也感受到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想办法制造声音,可激发学生对研究声音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发声的方法很多,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交流。

  2、交流:用哪些方法可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呢?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可以用耳听、手摸、眼睛看的方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3、提出实验和观察要求:下面老师给你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两点建议:(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的大小;(2)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注意观察每一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学生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课后记录表。

  (1)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拔动橡皮筋。

  (2)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3)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4)鼓、鼓槌、绿豆: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5)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4、交流与猜想:(1)各种物体发声时分别有什么现象?(2)尽管不同的物体用不同方法发出的声音不同,但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5、小结:各种物体在敲打、碰撞、摩擦等外力作用下发出声音时都有一个共同现象,即物体发声时都有振动现象,由此可以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设计意图:在以往执教这一课的诸多课例中,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怎样制造声音上,忽视了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导致了学生动手多,观察少,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推测缺乏深入的思考,只关注外力作用。为避免重蹈覆辙,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活动目标,通过交流明确了观察方法和要求,展开了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保证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取充分的.感知信息,让学生的猜想有根有据。]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归纳结论

  1、预设实验方案:你能想办法让我们看到或感受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吗?比如,老师击鼓后怎样看到鼓面在振动,你可以设计个实验来证明给大家看。其他的发声物体如音叉、小瓶、气球、水、锣、笛子等都可以设计一个看得见振动现象的实验,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做法妙!

  学生选择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2、交流:(1)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实验?(2)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交流时可以对设计不完善的实验进行修改,对设计中没有用的材料提示学生运用。)

  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和指导。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5、归纳结论: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让振动发声现象显性化,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应用所学,升华认知,感受快乐

  1、教师击锣、锣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使锣声立即停止呢?(用手摸锣面或用其他物体的接触锣面。)

  2、手摸喉咙发声,感受发声时的现象。

  3、欣赏歌曲(假如幸福拍拍手):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体会振动发声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能使学生有用所学知识去改变生活的意识。]

  五、拓展应用

  1、老师送给你一件小礼物:麦杆,试一试能让它发出动听的声音吗?

  2、课后制作会发声的麦杆。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身体会弯是关节的作用。

  2. 会用关节弯曲肢体,进行造型,体验身体造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一个关节娃娃。

  2. 三张大蛇图片。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大蛇图片,导入主题。

  ——出示图片1.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个小客人,它就是大蛇弯弯。

  ——出示图片2,3。 师:大蛇弯弯很喜欢跳弯弯舞,它先是弯成这样(出示图片2),后来又弯成这样(出示图片3),它玩的可开心了。

  2. 初步体验弯曲的乐趣。

  ——和老师一起弯曲。师:大蛇弯弯会弯曲,那我们小朋友会不会弯曲?大家和老师一起弯曲好吗?

  3. 知道身体弯曲时关节的作用。

  ——提问,出示关节娃娃引发幼儿兴趣。师:刚才,我们是用身体的`哪里弯的?

  ——出示关节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师:老师这里还有个小客人,他叫关节娃娃。他和我说,想和我们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关节娃娃为什么会弯曲吗?(引导幼儿说出关节)

  4. 幼儿一起体验弯的乐趣。

  ——请幼儿上来弯曲,请下面幼儿想象像什么,弯曲了哪里。

  ——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跳弯弯舞。

  5. 活动结束

  ——以弯弯舞结束。

  6.活动延伸:回去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弯弯舞。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

  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师小结:这棵辣椒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你还见过那些植物具有这六种器官?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

  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 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