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8 10:44:4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精华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精华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知道人民币元、角的不同计量。

  2、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纸袋分别装有1元、5角、1角,面额可以不同,总数为3元。

  活动过程:

  1、小鬼探宝:

  猜一猜纸袋里装着什么?打开纸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

  “说说钱有什麽用?哪些地方要用钱?”

  2、小鬼当家:

  打开钱袋,数数里面有多少钱?

  同伴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钱多?纸币与硬币有何不同?(花纹、面值、数量、形状不同)

  3、小鬼购物: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标价为一元;一只萝卜,标价为五角;“如果我要买这两样东西,要付多少钱呢?”

  幼儿从自己的`钱币中找出与标价相同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若干张卡片,反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杯电话发现声音是通过线绳进行传播。

  2、能够看懂流程图,并按步骤制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遇到的困难。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杯电话流程图。

  2、纸杯电话、纸杯、线绳、透明胶、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电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电话,谁愿意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呢?(教师请一位幼儿配合演示拉直线互打电话)

  (2)哎,纸杯电话有趣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玩呢?

  (评析:教师和个别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学习合作自制纸杯电话。

  (1)看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纸杯电话,请小朋友去玩玩看看它是怎么做得?

  (2)谁来说说纸杯电话需要哪些材料?(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材料)

  (3)纸杯电话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呢?(纸杯上钻个洞)怎样钻纸杯上的洞呢?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我们呢?(牙签)哦,第一步是先在两个杯底上用牙签钻两个洞。(教师出示第一步流程图)

  (4)那第二步做什么呢?(把线穿进两个洞里)可以请什么东西帮我们把线穿进洞里呢?(牙签)(教师出示第二步流程图)

  (5)线穿进去后怎么固定呢?(可以用牙签,也可以用透明胶、双面胶)(教师出示第三步流程图)

  (6)小朋友真棒,在你们的指导下,老师一步步又做了一个纸杯电话,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呢?那在制作时遇到困难怎么办呢?现在去找个好朋友一起做纸杯电话吧

  (评析:幼儿在玩纸杯电话的过程中,探索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寓教于乐,教师也给了幼儿充足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学到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

  3、幼儿玩打电话,感知声波的存在。

  (1)你的电话打通了吗?真的能听到好朋友说话的声音了吗?你和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为什么有些人的电话能听得清楚,而有些人的电话就听不清楚了呢?(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纸杯电话线的曲直与声音清晰度有直接的关系。)

  (3)线到底拉成什么样才能听得清楚呢?你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好朋友耳朵里的?

  (4)现在和好朋友再去试一试吧!

  (评析:幼儿用自己做的纸杯电话打电话,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幼儿玩的这过程中,教师引导探索声波的存在,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寻找方向,加深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针若干、教学ppt、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儿探索。

  提问: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办?

  2、幼儿讨论交流。

  小结: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针。

  二、指南针的奥秘。

  玩磁针,并提问:磁针为什么红色总是指在南面?

  三、做指南针。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针成功了吗?

  四、游戏:我在哪?

  引导幼儿用指南针寻找自己的方位并记录下来。

  活动生成与建议:

  1、在区域中学用指南针,让幼儿在活动室中找“南”,进一步探索指南针指南的现象。

  2、在区域活动时,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发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3、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铁,了解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机的构造和功能,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记录。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观察家长的收集,收集手机模型。

  2、手机店:摆放各款玩具手机。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周老师刚开了一个店,开了一个什么店呢,先不告诉你们,现在跟着周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乐,参观手机店)

  二、了解手机的构造。

  1、教师:刚刚参观了周老师的手机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2、(出示翻盖手机和直板手机)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款手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原来有盖子的叫翻盖手机,打电话时需要打开盖子的。没有盖子的叫直板手机,打电话时不需要打开盖子。

  3、(出示滑盖手机)教师:看,这款手机好奇怪啊,没有盖子,但是能往上推,你们知道这种手机叫什么名字吗?原来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滑盖手机。

  4、教师:工人叔叔真聪明,设计出了翻盖手机、直板手机、滑盖手机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手机,真了不起。

  5、(投影仪出示手机实物)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手机上面都有些什么啊?手机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键盘,键盘上有数字,这些事数字键,还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键。

  6、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手机里还藏着秘密呢!(拆开手机)原来手机里还藏着电板和SIM卡呢,手机要有了电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了解手机的功能。

  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拍照…)手机有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手机到底有哪些本领。你们想先试一试手机的什么本领呢?(打电话)(请一个小朋友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刚刚小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我们知道了手机有打电话的功能。(接着试一试拍照、录音等功能)

  四、学当小记者。

  1、教师:手机又很多的本领,今天请你来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

  2、教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图片表示可以发短信,钟的图片表示时间,话筒图片表示可以录音,照相机图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师的手机还有新本领,就请你用你看得懂的图画画在下面空格里。

  3、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采访并记录。

  五、集中讨论交流。

  1、教师:现在请小记者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哪些本领。(幼儿介绍)

  2、教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手机一般都有拍照、发短信、听音乐、摄像等本领,手机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手机还有更多的新本领等着我们去发明呢,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小发明家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三、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年的有关知识。

  2、 能正确区分一年中的大、小、平月,并学会区分方法。

  3、懂得要珍惜时间,体会与家人的亲情。

  四、活动准备

  一张大年历表、《年妈妈的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授《年妈妈的故事》,幼儿了解年的有关知识。

  2、听完故事,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年的感知理解。

  二、看年历寻找不同。

  1、了解月份名称、每月的天数。

  (住30天宝宝的这个房间我们叫它小月,住31天宝宝的这个房间我们叫它大月。比大月小月都要小的月份叫平月,里面住的宝宝也是最少的。)

  2、用不同符号标记不同的月份。

  (如:在大约份上画上大标记,在小月份上画上小标记,二月份上画上特殊的`标记:三角形、圆形等。)

  3、学习区分方法:

  小拳头游戏:介绍大小月份的记忆方法,跟老师做模

  仿练习。

  4、认识星期:向幼儿介绍红色数字和黑色数字各表示

  什么意思。(工作日、休息日、特殊日子等)

  三、幼儿操作:找日子。

  1、教师引导:——谁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你能在年历上把它找出来。

  2、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

  四、游戏巩固:找生日。

  1、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日日期。

  2、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对。

  3、教师总结: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小朋友从小班升入到大班,即将成为小学生。爸爸妈妈的眼角也多了许多皱纹。爷爷奶奶的头发也越来越白,我们要珍惜现在每一天的生活,珍惜每分每秒的宝贵时间!想一想,你要怎样做呢?——激发幼儿回答,懂得珍惜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会用保护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学"的含义。(活动重点)

  2、在交流、分享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基础上,能知道人类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的发明创造。(活动难点)

  3、萌发对动物奇特的保护自己方法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动物世界奥妙的乐趣。

  4、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利用保护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

  (2)动物和由其得到启示所发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两个个幼儿一份:鸟、刺猬、公鸡;飞机、叉子、乌龟、坦克、闹钟、鲨鱼、潜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和家人都一起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怎样保护自己?(谁大胆起来说一下)

  2、幼:我知道乌龟的本领,它遇到危险可以把头缩到龟壳里……

  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所知道的动物出示相应的图片,师幼一起观察。

  二、出示常见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1、教师分别出示(蝴蝶、青蛙)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蝴蝶和青蛙平时都生活在哪里啊?(花丛、陆地)它们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呢?(身体的颜色)师:宝贝们说的真不错,它们身体的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颜色飞在花丛中就像花儿的颜色比较相似;青蛙身体上是绿色的,它在陆地上抓害虫时不易被敌人发现;所以说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利用保护色,用自己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2、教师依次出示乌龟、兔子、刺猬等动物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护自己。(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发表见解)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无论是生活在哪里的动物它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动物油保护色,有的动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通过联想、操作,知道人类可以从动物身上得到发明创造。

  1、教师出示坦克图片,引导幼儿猜测这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并说出理由。师:宝贝们,它是根据什么动物设计的?(乌龟)为什么?

  2、再次出示潜艇和装甲车等的图片,让幼儿想象:根据这些小动物的本领,人们可以发明什么?(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猜想)小结:原来在动物界中,它们有这么多的特殊本领啊!人们通过乌龟的硬壳发从制造出坦克,装甲车。蝶的保护色中发明创造了迷彩服,这样迷彩服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从青蛙游泳的姿势中,发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运动健儿的蛙泳技能。

  3、幼儿每人一盒操作盒,盒里装有小动物和根据动物本身发明的物品,请幼儿帮它们配对,并大胆说明配对理由。

  (公鸡-闹钟,鸟-飞机,刺猬-叉子)小结:让幼儿理解"仿生学"的含义,人们看到了会飞的鸟,发明了飞机;根据蝴蝶的颜色,发明了迷彩服;根据刺猬坚硬的刺,发明了叉子;这些发明创造都是模仿了动物本身特殊本领发明的,这种技术就叫"仿生学"。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的存在给人类很多启发,才能发明出这些对人们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很方便、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这些小动物。

  四、引导幼儿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有特殊本领学习,结合"仿生学"的含义大胆猜想可以发明什么物品,并讨论交流自己该如何保护动物。(体现情感目标)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特殊本领,除了这几种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它们可以启发人们发明什么呢?

  2、师;小动物这么有用处,那你该如何保护它们呢?(教师可随时引导)3、教师小结:我们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这么多本领,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它们,保护它们,和小动物和谐相处,不去伤害它们。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请幼儿在美工区将认识的动物及根据它们本领发明的东西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风力有大有小,风具有方向性。

  2、探索形成风的各种办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了解风的利弊,产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乒乓球、吹风机、鸡毛、小旗、各种能产生风的材料(纸板、扇子、矿泉水瓶、洗面奶瓶、蜡笔盒、毛巾等) 、气球 、风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风的特点

  1、教师出示乒乓球,激发兴趣,怎么让乒乓球动起来。

  2、幼儿观看乒乓球飞舞的状态,寻找风,发现风的特性——看不见、抓不住,但能感受得到。

  小结:对,风看不见也抓不住,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我们还能和风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

  二、游戏初探——产生风的原因

  1、吹鸡毛的游戏

  幼儿观察教师用嘴吹鸡毛状态

  小结:对,因为我们用嘴巴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请出了风,风让鸡毛飞起来了。

  2、玩小旗的游戏

  教师出示小旗,老师提要求,身体不能碰到小旗,用身体动作让小旗动起来。个别幼儿尝试。

  小结:用吹、跑、扇等等动作,加快空气的流动,就能把风请出来,让风吹动小旗动起来。

  3、用多种材料自由探索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材料如何产生风,老师观察指导。分享探索结果。

  小结:原来通过挤、压、拍、晃、转、跑、吹等等动作,都能加快空气的流动,把风请出来。

  三、深入探究——了解风的特性

  1、吹风车比赛,认识风有大小

  教师讲解吹风车比赛规则,请个别幼儿上前比赛。

  谁的风车转的最快?为什么他的风车能转的最快?

  小结:用的力气大,空气流动得快,风就大。用的力气小,空气流动得慢,风就小。

  2、风来了游戏,认识风有方向

  教师播放PPT,风除了有大小以外还有方向。

  游戏:风来了。

  小结:风除了有大有小,还是有方向的,有时吹向上面、有时吹向下面……(引导幼儿说出),各个方向。

  3、集体讨论,认识风的利弊

  通过讨论认识风为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伤害。

  四、结束延伸

  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想一些好办法减少风的危害。最后放飞气球,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图片--手球 乒乓球2 网球2

  2、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

  它们在干什么?

  (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教师: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

  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看到的网状物品。

  启发幼儿:

  -妈妈的衣服像网

  -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

  -足球门像网

  -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教师: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

  -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

  -电扇上的安全网

  -空调上的防尘网

  -洗衣机里的滤网

  -围墙上的铁丝网

  -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教师: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

  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24

大班科学教案05-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