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3 09:23:1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5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美读诗歌,体会诗情诗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唤醒学生对田园意趣的通感,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美读诗歌,读出诗情诗意。

  2、理解诗歌,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感受。

  教学难点:

  1、如何有效地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2、用诗的语言来解读诗,营造美好融洽、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教学资源:

  一束野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安静情绪。

  1、课件播放音乐,在舒缓的旋律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放松学生的情绪。

  2、感受:刚才的音乐描述了什么?森林、海洋、田野或者是天空?

  二、自然过渡,导入课题。

  自古以来,动听的音乐总是和优美的诗歌相依相随,《诗·大序》有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今天,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学习现代诗人戴望舒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天晴了的`时候》。

  三、配乐朗诵,范读全诗。

  1、老师范读。

  2、好的文字能感染我们的情绪,你觉得老师刚才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的?

  3、请你们也面带微笑,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4、指名读,出示读书要求。

  四、理解诗歌,体会诗意。

  1、要读出诗的味道,先得理解了这首诗才行。

  2、理解诗题,比较“在天晴了的时候”与“在天晴的时候”的不同时间概念。

  用“在的时候”练习说话。

  3、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很平常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却流淌出温馨宁静之美。可见,“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从诗句当中,你能推断这是哪个季节吗?

  4、自由读诗,做批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或者是哪一个词?说说你曾经感受过的诗中的情景,和大家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相机指导,注意对学生的朗读作中肯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你觉得雨后什么最美?仿写“的,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在诗人笔下,小白菊像什么?“胆怯的小白菊”,多可爱多有创意的搭配,你想用“胆怯的”来形容什么?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由“云”和“闲”联想到古诗“孤云独去闲”,体会不同的意境。

  五、进行仿写,升华情感。

  1、出示教师仿写的“在下课的时候”,激发学生仿写的兴趣。

  2、以“在____的时候,请到____去走走”作为开头,进行创编和仿写。

  3、总结:留心观察自然,细细感受生活,热爱乡村生活的清新纯朴之美,热爱自己土地

语文教案 篇2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究自然规律的教育。因此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建议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经线,前后联系;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纬线,横向贯通。

  教学经线: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版块进行教学。

  教学纬线:以绿龟的命运为主线索,紧紧联系“我和同伴”及“向导”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同身受领悟文章内涵,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基于以上认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3.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

  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第二课时

  一、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生划词语。

  ⑵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⑷ 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⑴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比较句子:

  ⑴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换位体验,深悟“自然之道”

  说话练习:用“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说出感受

  1.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我”和同伴的语句揣摩,体会“无知之愚”)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向导的语句揣摩,体会“有知之愚”)

  三、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希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情境铺垫,导入 新课.

  师:四年(一)班的张华同学这几天可忙拉,她正准备着下周的的数学奥数。你看,现在她正要去李诚家请教数学题。

  .(大屏幕显示器上出现了配乐动画演示)

  1,配乐动画:张华在从自己家向李诚家走去。(或者线段图)

  ①,指导观察,提出问题: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6分钟,走了多少米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张华走了多少米。

  师:好,你来说说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口头列式回答后,复习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师:也就是说求张华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出示红字“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有一天, 张华放学回家,正准备做作业 ,发现不小心将同桌李诚的作业 本带回了家,她赶紧打电话给李诚,两人在电话里商量了一会儿,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 还给李诚?现在请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办法?看哪组的同学办法最多?

  (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

  师:好,哪组的同学想出来的,派一名代表起来回答。

  (学生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让张华带给李诚。二是李诚自己去取,三是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为他们想出的办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几个人在运动?而第三次呢?

  2,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

  ①,设问:两个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类问题中的有关知识.)

  ②揭示课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指导观察,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题

  1,示题: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

  2,读题,提出思考问题:几个人运动?运动的方式和结果怎样?、带着观察动画演示.

  3,动画演示,指导观察,帮助理解概念:

  A,电脑动画显示第一次(全过程).

  交待线段的长表示两家间的路程,线段的两端表示两家的'住地.画面为:张华走过的路用红色线段表示,李城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

  B,电脑动画显示第二次(全过程).

  (1),两个人出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方向,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动画显示.

  (2),认识概念: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师:这是几人在运动 [板书:两个人]

  师:两人出发的时间相同吗 [板书:同时]

  师:他们运动的方向又是怎样 [板书:相对]

  师: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相遇]

  4,填写表格,通过电脑动画显示,师生共同研究两人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1),电脑动画显示,教师按动鼠标,屏幕显示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

  师:(1)两人一分钟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书)

  (2),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继续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填写表格后

  指导学生观察体会:当随着时间的增加,两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两人间的距离反而减少.

  (3),用同样的方法电脑继续显示:两人同时出发,再走一分钟,也就是两人共同走了3分钟.

  教师指着屏幕上的线段图和表格提问:张华和李城3分钟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们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钟,两人距离是0,这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两人同时出发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为0时,也就是两人走到同一个地点,表示他们相遇了.(教师按动鼠标,在两人相遇点上发出响声三下,电脑显示器随之出现相遇两字)

  教师按动鼠标,鼠标指着390米字眼,线段全长闪砾三下并发出声响

  .提问学生:两人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完成上面这道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同学们上课时将练习本准备在桌角。)

  (二),教学例五.

  l,自学例题

  ①,示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

  师:全班齐读。

  (2)读题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两家的距离跟两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吗

  2,指导观察动画显示.

  (1)第一次动画显示.

  教师只需显示电脑动画,让学生说出两个人运动的时间, 出发的地点,运动的方向和结果.

  (2)第二次动画显示.

  教师提问: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请学生再次认真观察动画软件显示,分小组讨论问题.(看哪组的做法最多。)

  板书: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两家的距离

  3,尝试列式计算,并分组讨论列式根据.

  4,检查学生列式情况,要求说出两种列式根据.

  教师把一名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他说出列式根据.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电脑动画显示加以证实.

  5,教师演示动画,证实学生的算法.

  第一种算法:

  师:65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强所走的红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70x4求出什么 (电脑动画显示:小丽所走的篮色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师: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来 (小强和小丽两人共走的整段线段闪烁了三下并发出声响)

  第二种算法:

  师:65+70求出什么 (动画显示把小强和小丽第一分钟走的那段闪烁,并移动到下面)

  师:65+70的和为什么乘以4? (动画显示小强和小丽共走了4分钟,每分钟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个(65米+70米)

  65+70

  6,两种算法对比.

  (1),在数学知识上有什么联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解法思路上不同,结果相同,而两种

  算法的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探索出来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了没?

  1.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如图),经过5分两人相迟,两地相距多少米 (用两种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简略说说做法。

  四 拓展练习:(用多种方法解答)

  师: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时间一样的相遇问题不多,一般是一个先走了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才开始走,我们来看看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要求同学画线段图)

  找出的条件和所求问题,两人是如何运动的?找关键词语

  师:这道题给我们的条件有哪些?(板书)

  师:求两地间的铁路长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讨论)

  师:(指名)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将该同学的作业 放出来。

  并提问学生,请他说出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做 讲出算法的思路.

  五、谈谈你的收获

  师:哪位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优、掠、苏、凡、范,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和苏堤景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小节。

  4、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5、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吗?对了,“苏杭”就是指苏州和杭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的美景吧!

  2、媒体出示西湖十景。

  这些景色美不美?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出示句子: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指名朗读。

  (2)什么叫“素有”,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吗?

  (3)理解“镶嵌”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西湖的美。

  3、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出示课题:12、西湖名堤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堤”。强调读音,理解意思。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好办法记住课文里的生字。

  2、反馈:西湖名堤指的是哪两条堤?

  学习“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小节

  想一想,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为何被称之为名堤呢?

  出示填空:

  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另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春天,两堤上(),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

  同桌讨论交流。

  齐读该段。

  2、学习第四、五小节

  (1)那苏堤和白堤有什么不同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轻声朗读第四、五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两堤风景的句子。

  (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条堤说一说:

  A.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理解什么是桃红柳绿,并用桃红柳绿来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锦”,注意是前鼻音。

  看图理解锦带的意思,朗读出白堤静态的色彩美。(挑战读,齐读)

  B.苏堤上也种满了桃树和柳树。春天的早晨,在苏

  堤上漫步,晨雾像一道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感受苏堤动态的朦胧美。

  自己也试着朗读一下句子。

  学习生字“绽”:不能读成“定”。理解绽开的意思,即绽放。

  男女生比赛朗读。

  (3):如今正是初春时节,西湖苏堤、白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花。在这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苏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4)齐读第四、五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游玩了苏、白二堤,西湖美景也不容错过。瞧,这纤纤细柳,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鸟儿,多美!请你细细品读第二小节。

  要求:1、用“”划出你觉得景色美的句子。

  2、学习其中的生字

  3、说说喜欢的理由。

  按照“读句子——学生字——说理由——解答不理解的地方——再读句子”的顺序学习第二小节。

  五个生字:叠:下面不是“宜”。

  峦:纠正读音。上面不是“亦”。

  优:组词。提醒不要多加一撇。

  掠:理解什么是掠过。换部首扩词。

  硕:理解硕大。组词。

  疑惑:为什么会一山浓,一山淡?

  究竟是什么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2)齐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

  小朋友读得太美了,老师也陶醉在这美景中,那你能看着画面试背听吗?同桌试着背背。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

  除了苏堤和白堤同,你还认识那些西湖景点,听说过哪些传说呢?请你当个小导游,把它介绍好吗?(可以用上你自己搜索的资料)

  五、课文

  读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不禁想起这样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天堂吧!

  (学生齐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12西湖名堤

  苏堤白堤

  (苏东坡)(白居易)

  教学反思:

  《西湖名堤》是一写景的课文。文章第二节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文字特别细腻优美,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去感悟词语、句子的意思。第一步是学生边看西湖画面边听老师范读,目的是了解内容。第二步是要求全体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目的是读通课文,理清章结构------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第三步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初步学会带着欣赏的角度去朗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第四步是在齐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目的是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内化。这一节所花时间较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略显稚气的朗读也称得上有声有色。

语文教案 篇5

  第五课时:

  一基本知识

  1、学会3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4个字。

  2、体会“一直”的意思,按要求写句子。

  3、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二基本技能

  1、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练习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三)情感与态度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3、关爱别人,关心环境,渗透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难点:

  1、准确辨析同音字、形近字,正确运用。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一 复习字词:

  填、索、羞、翼、塞

  熟字加一部分:真_填

  分_纷 奇_寄

  原_愿 羽_翼

  熟字换一部分:

  差_羞 赛_塞

  偏旁做字的:欠

  较难的字:愧

  二 造句

  是

  一直是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通过两个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四、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小彼得先是“如愿以偿”,后来有变得“羞愧万分”了呢?

  五、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

  ①你能把“一直”换一个词吗?

  ②比较句子: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第18课

  一 复习生词,注意字型:

  找出形近字组词语

  戴()由()段()

  栽()田()锻()

  二 多音字:

  几ji(几乎)重chong(重复)

  觉jue(觉得)佛fu(仿佛)

  ji(几个)zhong(重量)jiao(睡觉)fo(佛像)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了解先天残疾的“我”在一次耳语测验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温暖的故事,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爱,加深热爱、尊敬老师的感情。

  四、练习写人物外貌的片段。

  第19课

  一 复习生词,形近字:

  旅()摸()披()线()

  族()莫()坡()钱()

  同音字:

  躺()象()壮()察()

  淌()像()状()查()

  二多音字:

  着zhǎo()转zhuǎn()

  zhe()zhuàn()

  zhuó()

  看kān()

  kàn()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活动5: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1、联想词语的新型练习。

  2、连词组句的练习。

  3、排列错乱的句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草原》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