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10 08:18: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精品7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并用此装饰太阳的光芒。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良好的握笔姿势和绘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太阳的挂图一幅,大班幼儿的太阳的范画。

  2.每人一支彩水笔和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天气真正好,亮堂堂,暖烘烘的,为什么呢,因为天空中有个大太阳。”

  2.要求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忆太阳的模样。

  3.出示范画,讨论太阳的样子。

  “太阳是圆圆的,旁边有漂亮的光芒,一条条象我们的长头发一样。”

  “可今天太阳宝宝想改变自己的发型,怎么变呢。”

  4.出示大班幼儿的太阳范画,讨论太阳的光芒的.变化。

  “瞧,哥哥姐姐的太阳,它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直发卷发

  5.引导幼儿认识这些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螺旋线)

  6.交代作画要求,幼儿作画。

  (1)画一个大圆形在中间,要求画得大。

  (2)给”太阳“添各种头发。

  (3)要求添满”太阳“四周。

  (4)选一支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水笔。

  7.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平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 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倾听故事,体会听故事的乐趣。

  2.体会和新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时间":《小乌龟上幼儿园》(请参见幼儿用书)

  故事大书:《小乌龟上幼儿园》。

  小乌龟毛绒玩具。

  活动过程:

  1.整理幼儿常规,让幼儿一起说儿歌《我伸出小手来》。

  2.老师把小乌龟毛绒玩具藏在身后,神秘地展现给小朋友。

  3.看看小乌龟的表情。

  翻开帮事大书《小乌龟上幼儿园》,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的表情,并猜一猜小乌龟的心情。

  听听小乌龟的故事。

  讲述《小乌龟上幼儿园》的故事,并和幼儿讨论: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情?

  --小乌龟遇到了谁?

  4.一起帮助小乌龟。

  --出示小乌龟的毛绒玩具,请幼儿说说小乌龟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帮助它。引导幼儿抱抱小乌龟、拉拉小乌龟的手、和小乌

  龟说说话、请小乌龟一起游戏等。

  --再请幼儿说说如果班上也有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应该如何帮助他(如请他一起玩、请老师抱抱他、大家一起安慰他等)。

  活动反思:

  《小乌龟上幼儿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乌龟、小青蛙、小鸭子、小鸡为角色。讲述了一只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心情及所发生的`事情,最终小乌龟能快乐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体当中的故事。现独生子女较多,其有较多的幼儿都是爷爷、奶奶带,因此,都比较娇气;并且接触外面的生活较少加上年龄较小,未离开过家长。因此,刚踏入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哭闹得厉害。为了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人xx

  活动对象:小班

  活动名称:小脚丫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小脚丫。

  2.知道脚可以做许多事情,喜欢自己的脚。

  3.能爱护、保护脚,讲究脚的卫生。活动准备:大人和小孩的鞋、大小不同的脚印3个、白纸、水笔、音乐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自由表现脚的本领。

  1.教师直接引发主题,激发幼儿自由表现的愿望

  问题:“看一看,谁的小脚做的事情有意思?”

  2.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脚的活动。

  3.幼儿相互交流,模仿脚的动态活动。

  问题:“你的小脚能做什么事?”

  二、看看我们的小脚丫(让幼儿观察、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1.幼儿学习正确脱袜子。教师一边朗诵儿歌《脱袜子》,一边指导幼儿正确脱袜子,重点示范和指导幼儿正面脱袜,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2.观察小脚丫看一看:“你的脚长得怎么样?”教师认真倾听,及时小结。数一数:“你们一共有几个脚趾?我们一起数数。”教师引导幼儿有顺序地逐一点数。想一想:“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试一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高一些?”引导幼儿认识脚掌、脚跟,表达用脚掌脚跟活动的体验。

  三、保护小脚,引导幼儿了解卫生安全用脚。

  1.大鞋、小鞋穿一穿――幼儿试穿大人、小孩的鞋,获得不同的`体验。

  问题:“这里有很多鞋,你穿一穿,活动一下,有什么感觉?”

  2.闻一闻脚丫

  问题:“闻一闻你的脚,有什么感觉?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脚舒服些?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爱护脚的方法。

  四、印下小脚印,幼儿自主印画。

  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脚印,引导幼儿象形、排序。

  2.提问:“这是谁的脚印?给它们排排队。”“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幼儿想法,并描画脚印。

  延伸活动:

  1.提供机会让幼儿实践多种保留脚印的方法,如:水印、颜色印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自己的小脚,在活动中加深对脚的观察和了解。

  2.活动区中鼓励幼儿用脚尝试有趣的活动,如:用脚画画、撕纸、夹物品等,增强脚的活性,激发幼儿对脚的关注和兴趣。附:儿歌:脱袜子缩起长脖子,露出脚后跟,拽着长鼻子,袜子脱下来。

  活动的真实过程

  活动基本按教师预设的目标和设计的过程进行。以下部分语言反映活动的部分真实过程:

  “看一看,谁的小脚做的事情有意思?”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脚的活动。

  “你的小脚能做什么事?”

  “在游泳时,小脚能用来打水……”

  “缩起长脖子,露出脚后跟,拽着长鼻子,袜子脱下来。”

  “你的脚长得怎么样?”

  “你们一共有几个脚趾?我们一起数数。”

  “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高一些?”

  “这是谁的脚印?给它们排排队。”

  “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陶泥的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喜欢陶泥,能积极主动地玩泥。

  3、在玩泥、和泥、压印活动中感受陶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陶泥作品若干件,红泥、黑泥和白泥各一块。

  2、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3、陶泥人手一份,玩泥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陶泥作品,谈话引题。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哥哥姐姐做的陶艺作品。你们看,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观察、自由交流)

  (2)教师:这些作品都是用陶泥做的。我们幼儿园开展活动用的陶泥一般有红泥、黑泥和白泥。

  2、示范并介绍玩泥工具。

  (1)教师出示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压印、制作的照片。

  教师:陶泥很好玩哦!看,哥哥姐姐在干什么?

  (2)幼儿观察讲述,教师介绍并示范玩泥工具。

  教师:你们想玩泥吗?怎么玩呢?

  (3)提醒幼儿在玩泥时要注意卫生。

  3、幼儿玩泥,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和陶泥做游戏的!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购买一份陶泥,让幼儿在自己的'家里也能玩一玩陶泥,对陶泥产生更大的兴趣;建议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教室气球、粉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出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活动准备

  皮球、圆形纸片、圆柱体小积木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的形状。

  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形纸片、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圆柱体小积木,让幼儿自由的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掌握球体。

  4、再出示圆柱体小积木,请幼儿在教室中找出与其类似的物体。

  5、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是什么形状,用手从上至下摸摸有什么感觉。

  6、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老师总结。

  7、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反思

  1、备课过程中对活动的安排过少,活动设计背景单一,幼儿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后,增加手工操作的课程,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切实掌握整个课程内容。

  2、对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考虑过于缺乏,如粉笔这个活动背景,物体小又较隐蔽,大多幼儿查找不到。活动中应带领幼儿在教室及附近进行辨别、查找。

  3、整个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可以,不足在于和幼儿配合较少,今后应加大与幼儿的互动。

  4、如果重新上这堂课应尽量考虑过小的幼儿认知能力,加大活动的范围、时间以及互动效果。

  小百科: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球,球体是一个连续曲面的立体图形,由球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球体。(圆球正中心距圆球的表面处处相等)

小班教案 篇7

  一、目标:

  1、通过观察、散步、春游、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春天的鲜花、小草、树木、细雨、动物及与之相关的事物。

  2、激发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3、体验参与活动带来的身心快乐。

  二、环境与资源:

  1、在活动室内和孩子一起布置以“春天”为主题的墙饰。

  2、选择有花草树木、昆虫的场所,带孩子观赏、游玩。

  3、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春天的种子和植物,放在自然角供孩子观赏、探索。

  4、休息日请家长和孩子到公园去看看动植物、爬爬山,感知春天的特征,同时给孩子拍些照片,带到宝宝园,让孩子一起看看、说说。

  三、指导要点:

  1、利用散步,引导孩子有意识观察园内、社区内的植物变化和小昆虫,感受春天的气息。

  2、合理安排孩子外出活动计划,注意动静交替,不让孩子太疲劳。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活动前教师应检查孩子服装,带好活动所需的物品,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4、在活动中可给孩子拍摄照片、记录孩子之间有趣的对话,收集好放在孩子的档案袋内。

  四、区域设置:

  阅读区:

  1、提供一些动植物的图书,供宝宝翻阅、认读。

  2、提供画册指导宝宝讲故事“小豆丁去旅行。”

  3、提供画册指导宝宝看看说说:“小猫找尾巴。”、“猜一猜”。

  4、提供卡片“小白云”、“他们是谁?”供宝宝操作。

  5、提供画册指导宝宝学讲故事“蜗牛的小房子”。

  6、提供卡片“穿雨披”、“找相同的雨伞”供宝宝操作。

  7、在墙上张贴各种动物的家,开阔宝宝的视眼。

  美工区:

  1、提供颜料、棉签、纸张等,供幼儿随意画。

  2、将小豆丁、花伞等轮廓分别画在16开大的白纸上,塑封好让宝宝涂色。

  3、提供画有多个园形的作业纸,引导宝宝画出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变出不同的`动物及人的头像。

  4、提供画有雨景(乌云、小娃娃打着雨伞等)的作业纸,塑封好后让宝宝画下雨、给小雨伞涂色。

  生活区:

  1、提供一些绢花、玩具小雨伞等,丰富娃娃家游戏的内容。

  2、多提供一些玩具动物、小手帕、台布、大小不同的纸盒等,供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建构区:

  1、提供雪花片学插小花、小树,提供积木拼搭房子、花园,并引导宝宝初步学习合作。

  2、提供套杯、小玩具,学变魔术“小玩具在哪里。”

  3、提供正方形魔盒,每边各种形状的洞口,宝宝可以将三角形、方形、圆形等从相应的洞口放进去。可以边放边说:“ⅹ形不见了。”

  提供积木、小动物、小人等,供宝宝摆弄、拼搭。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精选)09-01

(经典)小班教案09-07

小班教案[精选]08-08

【经典】小班教案08-10

[精选]小班教案08-11

小班教案(精选)08-31

【精选】小班教案09-04

小班教案(经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