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

时间:2023-11-14 07:22:45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国学常识

经典国学常识1

  1、一鼓作气(曹刿)

经典国学常识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1、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2、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3、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4、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5、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6、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17、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8、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19、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0、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1、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2、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2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5、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6、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7、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28、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9、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30、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1、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32、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3、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4、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35、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经典国学常识2

  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2、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5、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6、“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

  B、蔡桓公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A、杜甫

  B 、李白

  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经典国学常识3

  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后有赵蕤著<反经>综述杂家.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认为《淮南王》一书以道家为主,兼才众家。应属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划入道藏)为代表著作。杂家著作现在只留下《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杂家的代表性人物是吕不韦,吕不韦(约前290—前235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他任秦相期间,招揽门客三千余人,并亲自参与其间,历时近十年,编成《吕氏春秋》,足可为杂家代表性著作。

经典国学常识4

  国号

  即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名称。国家或朝代创建者首办的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朝代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练习7》)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

  夏朝约前20xx-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bò)河南商丘汤

  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hào)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jiù)

  春秋前770-476年

  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yíng)政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9-23年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很多小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语文学习效率不高、语文成绩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师责备,准备了科举教育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

  科举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做官)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明、清以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都称之童生。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厅、州)试与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方能进入府学、州学、县学学习,参加正式科举考试,所以又叫入学考试。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会试、殿试、三鼎甲、金榜题名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wéi)。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贡生、荫生、官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jiè)元。唐寅(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称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lù)二人而已。

  科举四宴

  为了笼络天下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为统治者效劳,古代科举制度还组织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参加由官方、朝廷主办的盛大庆祝宴会,以示恩典,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举四宴。四宴分别为: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由于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故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

  落榜名人

  科举考试是步入官门的途径,但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3次落榜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落榜后下决心从医,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长江黄河流域,经过27年的辛勤劳动,参考了800多种医书,写成了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8次落榜的明代文人归有光,在嘉定招徒开学,发奋攻读,写下了《震川文集》40卷。

  4次落榜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出了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少时即负盛名。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罗隐虽然10次落榜,但他矢志不渝,一直发奋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后来成了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集至今仍广泛流传。他的一首《蜂》(不论平地与山尖)为我们所熟知。

  太学

  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溯五年开创太学,它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者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教材。

  翰林院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翰林即文翰之林,意犹文苑。翰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而以其名官,则始于唐代。

  武德时,高祖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

  玄宗时,遴(lín)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又另建翰林学士院,专供草拟诏制者居住,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唐宪宗以后,翰林学士承旨往往晋升为宰相。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国子监(jiàn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祭酒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

  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南朝

  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yǎn)

  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guī)

  东魏534-550邺(yè)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mǐn)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xù)

  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táng)

  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gǎo)

  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yìn)

  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耶律阿保机

  金1115-1234会宁黑龙江阿城太祖完颜阿骨打

  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注: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

  注:努尔哈赤于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文史典籍名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经典国学常识5

  古代胖是肥的意思吗?

  肥在古汉语中最初指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厚,可以说人,也可以指动物,还可以引申为土地富饶。如:《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杜虎符肉,厩有肥马指的是牲畜的肉肥;《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指人的肥。

  而胖最初是和肥无关的。古人在杀牲畜时,一般是把两肋分开放,称肋骨处叫做半体肉,也就是胖。后来,人们感觉肥这个词有不尊敬的意思,况且又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于是就用胖代替了肥,来称呼某人丰满肥硕了。

  古代第二人称代词有哪些?

  肥在古汉语中最初指肌肉丰满、皮下脂肪厚,可以说人,也可以指动物,还可以引申为土地富饶。如:《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杜虎符肉,厩有肥马指的是牲畜的肉肥;《礼记·礼运》肤革充盈,人之肥也指人的肥。

  而胖最初是和肥无关的。古人在杀牲畜时,一般是把两肋分开放,称肋骨处叫做半体肉,也就是胖。后来,人们感觉肥这个词有不尊敬的意思,况且又和动物联系在一起,于是就用胖代替了肥,来称呼某人丰满肥硕了。

  鄙人是用来称呼谁的?

  古人为表示谦虚,在与别人说话时,往往在一些词前加上鄙字,如鄙人(称呼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先秦时,鄙是指穷乡僻壤、不开化的地方,又指居住在郊野的.人。对别人自称为鄙人,是表示自己地位不高、知识浅陋的意思。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意思是自己本是个卑贱无知的人,不知将军您竟宽厚到这样的地步。现代人在特殊的场合有时也用这个词表示自谦。

  除表示自谦外,古人也用这个词称呼别人。如《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用的是本义;《庄子·应帝王》汝鄙人,何问之不豫也,用的是贬义。

经典国学常识6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 )的《 》。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

  6。“天下第一关”指( )。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 》、《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 》、《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 》、《潼关吏》和《新婚别》、《 》、《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3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34。“北宋文坛四大家”指黄庭坚、( )、苏轼、王安石。

  35。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 )、范成大、尤袤。

  36。“苏门四学士”指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北宋文学家( )、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37。“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

  38。“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 )、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39。“四书”指《大学》《 》《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的主要经典。

  40。“四史”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 》和( )的《三国志》。

  41。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4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 )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 》、曹雪芹的《红楼梦》。

  4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 )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 》、曾朴的《孽海花》。

  44。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指《 》、《孟姜女》、《 》和《白蛇传》。

  45。“四部”,又称“四库”,指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经、史、( )、集四类。

经典国学常识7

  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 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庄子》

  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 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 、 李广

  1 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 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1 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景德镇 、朱仙镇 、佛山镇

  1 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1 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 B 、《短歌行》

  1 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A、空穴来风 B 、三人成虎

  1 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

  A、名 B 、字 C、号

  1 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2 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2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2 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2 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2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2 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 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 岳母刺字

  2 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2 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2 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3 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A、 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B、也无风雨也无晴

  3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3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 B、泰山

  3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3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3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3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3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3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3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4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41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 B、不是

  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 B、北狮

  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 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

  A、 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 杜甫

经典国学常识8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yín)虎、卯兔、辰(chén)龙、巳(si)蛇、午马、未羊、申猴、酉(you)鸡、戌(wu)狗、亥(hài)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3.【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

  青、黄、赤、白、黑

  26.【五音】

  宫、商、角、址、羽

  27.【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chēqú)、珍珠、玛瑙

  28.【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31.【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35.【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7.【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8.【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40.【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41.【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42.【四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3.【四大名桥】

  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4.【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45.【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46.【四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47.【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48.【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49.【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50.【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51.【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52.【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53.【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54.【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55.【五行】

  金、木、水、火、土

  56.【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57.【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58.【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9.【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60.【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61.【四御】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62.【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63.【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64.【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 八 层]烊铜地狱

  65.【五脏】

  心、肝、脾、肺、肾

  66.【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67.【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68.【五常】

  仁、义、礼、智、信

  69.【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70.【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71.【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72.【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73.【五谷】

  稻、黍、稷、麦、豆

  74.【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75.【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76.【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经典国学常识9

  小学生学习国学有利于我们国家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可以提高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最新国学常识。

  1.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

  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

  4.《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小学生最新国学常识能够对大家有用!

经典国学常识10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庄子》

  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A、李贺

  B、李商隐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鉴真

  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1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1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1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1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1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1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1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1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

  B、蔡桓公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A、杜甫

  B 、李白

  2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经典国学常识11

  兵家学派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一、为何必学兵家?

  即使在非战争时期,我们依然需要军事思想和军事作风。

  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一家。兵家的目的很明确:取胜。以战屈人之兵也好,不战屈人之兵也好,火攻也好,用间也好,所有一切手段都为著一个清晰的战争目的:胜利。在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对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经常兜圈子,转来转去,精力被分散,不能全力以赴,迟迟不能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必要把任务或目标当成一个项目来看待,当作一场战争来处理,应当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打赢战争。

  将军带兵打仗,与经理带领员工做项目,二者之间没有区别。从兵家的思想裏寻找管理学的因素,能有很多新的发现。

  在非战争时期,战争的威胁依然时刻存在。任何国民均不可丧失警惕。《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唐时期,中国绝不缺乏阳刚之气。宋明两朝,没有什麽出息。有人说,北宋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时候,北宋人很富有,北宋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国家屡屡受辱,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性格。

  每次想起宋朝的历史,我都觉得胸口郁闷难耐。人可贫贱,不可受辱;可富有,不可糜烂。国民不必好战,但必有血性与阳刚。见义不为,无勇也。丈夫胸有浩然之气,虽仁爱,不失刚强。故《司马法》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君子“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故君子必不敢忘战。

  二、兵家学派的著作

  自春秋战国至近代,我国兵家著作亦极丰富,从《司马法》、《孙子兵法》到《吴子兵法》、《三略》、《六韬》再到清末魏源的《海国图志》等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极为深厚。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北宋神宗(赵顼)于元丰三年(1080年)命令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部兵书。武学博士何去非参与了此项工作。北宋朝廷花了三年时间,从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这七部兵书,作为武学经典。校定后的这七部兵书命名为《武经七书》,共25卷。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裏的瑰宝。《武经七书》颁行后,备受世人关注,注家蜂起,先后出现了几十种注释本,有宋朝施子美的《武经七书讲义》,明朝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黄献臣的《武经开宗》,清朝朱塘的《武经七书汇解》、丁洪章的《武经七书全解》等。

经典国学常识12

  年画是我们“年文化”中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过去,每当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厅堂、卧房的墙上、门窗及灶前,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它不仅给千家万户增添了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又借以祈福消灾。所以,年画凝聚了人民群众祝愿新年吉庆、迎春接福的朴素情感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希望。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部反映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既内涵丰富又多姿多彩。春节是中国人民的第一大节,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团聚,年画寄托了人们祈福、纳祥、求安的美好意愿。门画是年画艺术发展之滥觞,门画里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多种题材。汉代即有画神荼、郁垒守护于门的风俗,他们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唐代门神增加了钟馗;宋代兴盛的雕版印刷使得门画由宫廷官府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元明时期,唐朝大将秦琼、敬德成为最为流行的门神形象;清代门画更加多样,繁盛一时。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山西临汾、湖南滩头、福建漳州、陕西凤翔、四川绵竹和山东潍县等地。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自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了清代,年画从形式到数量上都发展到了高峰。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在新一年中表达美好意愿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娃娃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常见的表现题材,年画中的娃娃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予以表现,体态圆润饱满、健康壮硕、神情活泼生动、憨态可掬,且多与仕女、莲花、鲤鱼、石榴等组合,形成“五子夺莲”、“榴开百子”和“富贵有鱼(余)”等祥瑞的主题,画面热闹喜庆、寓意吉祥。杨柳青的娃娃类年画造型生动、线条工细,设色妍丽雅致,构成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面,闹春的百子为新春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的内容,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题材经久不衰,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面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婴戏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话、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随着时代的推移,旧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的观念逐渐被淘汰。年画作为一种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保留了下来。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许多画家尝试了新的创作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用以表现与人们相关的现实生活题材,甚至是政治题材。新年画已经改用了现代的印刷技术,印数和发行量极大。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画种的出版印数能达到当年年画的出版量。

  新年画是相对于传统年画而言的反映新的时代面貌的年画作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革命宣传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艺术得到高度重视,新年画运动蓬勃兴起,五六十年代最为繁盛。众多美术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一领域。新年画继承了传统年画的优良传统,摒弃其迷信、落后的内容,打破其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创作面貌焕然一新。著名画家李可染、张仃、刘文西、任率英、力群等都创作了不少年画作品,崭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印证着独有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年画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时期的风貌得以精彩呈现。

  年画是一部我们民族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千百年来,它不仅是“年文化”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看图识字的大众读物或了解时事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我们民间“年文化”的情感精神。

  现在,具有生活情趣的年画作品更是惹人喜爱,如充满童趣的放鞭炮、拉兔子灯等童子嬉戏题材;如描绘新年生活或拜年的欢乐场景等等,充满了“年文化”大俗大雅的特色,满足了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许多艺术家采用不同方法,创作表现了过年的喜庆祥和气氛。这些迎新年的原创作品,或许我们可以用个时髦词,称之为“贺岁画”吧!似乎更符合“年文化”的时代特色。

  扩大知识面,拓宽人文视野,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一笔财富。希望提供的我国的年文化有哪些,能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神,享用这一笔知识财富!

经典国学常识13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提供了国学常识集锦,希望对大家学好语文有所帮助。

  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8、【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0、【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国学常识集锦,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经典国学常识14

  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

  A、班昭

  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

  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经典国学常识15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梦:《南柯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历代文坛“四大家”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頫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国学常识】相关文章:

国学常识读后感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