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3 11:33: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荐】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荐】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体会文章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和不敢讨厌,

  2.抓住叫声、动作语言,加强语言的实践

  3.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抓住叫声、动作语言,加强语言的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理清文章脉络

  在老舍爷爷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是那么清晰的跃然纸上。他那生动、细致的语言也无不流露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母鸡》。

  【略读课文学习方法指导,看课前的导读提示。】

  1. 找作者情感,理《母鸡》感情线

  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 ”划出来。

  预设:我一向讨厌母鸡。【找同义词的方法理解“一向”】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2,找过渡段,理写作线

  师:作者一开始就说我一向讨厌母鸡,但是后来又说不敢讨厌母鸡,作者前后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文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把内容完整的结合在一起,你们能找出来吗?在文章中标出来 生找过渡段

  师:找过渡段,对课文进行分段这是一种很好理清文章的.脉络的方法。像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把全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 ?)(板书1-3),

  第二部分写的是(?)(板书4-10)。

  师:同学们“一向讨厌”和“不敢讨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语言文字当中好好品味这只让老舍先生爱恨交加的母鸡。

  二、再读课文,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一)、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

  1、小组合作学习,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例举母鸡的罪状,越多越好。

  2、小组汇报:说说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并相机指导朗读,老师启发学生

  概括。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

  预设:

  第一段: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

  写了母鸡的两种叫声,第一种“嘎嘎”“没完没了”,直接写出“讨厌”,第二种“细声细气”“扯长了声如怨如诉”,描写非常细致,

  第二段: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

  对比母鸡对待鸭子、其它母鸡和公鸡的态度。

  第三段:这是一只发狂炫耀的母鸡。

  体会夸张的写法。

  3、总结并指出:先说讨厌母鸡,再具体写出讨厌的三个方面,叫做“总分 结构”。

  我们在最近学的哪篇课文也看到这样的段式?(《猫》

  (二)、品读母鸡让人尊敬之处。

  1、过度:老舍先生用他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描写了母鸡的叫声,让我们再一次把它积累到心中 【一起读】。同学们,母鸡的叫声在课文的

  4-10自然段有出现吗?请快速地默读课文4-10自然段,划出写母鸡叫声的词句。

  然后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想象叫声背后的深情,体会母爱的伟大

  (1). 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想象“咕咕地警告”画面

  a.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母鸡咕咕叫声里的含义是那么丰富,老舍先生除了对母鸡叫声的描写,还抓住了母鸡动作的描写,你又能体会动作背后的含义吗?快速找出母鸡动作的词语

  ①“挺着脖儿”“歪着头”“挺着身儿”“看看前,看看后”,做做母鸡的动作,想象母鸡的语言。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五、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4、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5、教师小结。

  ①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6、信息反馈。

语文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台湾蝴蝶谷每年春季蝴蝶聚会、翩翩起舞、色彩绚丽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人们喜爱蝴蝶的思想感情。我用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本设计方案介绍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蝴蝶谷奇特迷人的景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网络资源拓宽视野,练习说话,能发自内心地爱上祖国的宝岛,爱上美丽的蝴蝶谷。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力求用灵动的蝴蝶轻盈飞舞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让学生的思维和声音跟着蝴蝶一起愉快地飞舞。在感受美的同时利用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从而培养学生随文自主识字的能力。营造“蝴蝶谷”的过程给学生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使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为活跃。

  1、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说。在课前,我收集了许多有关于蝴蝶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输入电脑,采用交互的方式进行编制。当学生了解到作者描写台湾蝴蝶是抓住它们的特点来写时,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电脑,在浏览了我为他们找的蝴蝶图片之后,选择一种他们所喜欢的蝴蝶,通过观察,找出该种蝴蝶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观察结果为这种蝴蝶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2、借助多媒体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蝴蝶王国》这篇中,描写蝴蝶谷的一段写得最精彩。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蝴蝶谷,所以对这一段的描写无法产生共鸣。因此,我在课前,找到了一盘拍摄了蝴蝶谷奇异景色的录象,并转录到电脑中。当我教学到这一段时,我就播放这段录象,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中,也把加大课外阅读量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课前,我从网络中下载了大量关于蝴蝶的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制作成网页,在教学中留下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操作电脑,查看网页中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说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9课,你还认识它们么?谁来读一读?(台湾 气候温暖 水源充足 吸引 蝴蝶

  花草茂盛 色彩斑斓 迷人)

  2、你能用上面一两个词语,向我们介绍一下台湾么?(生:台湾,花草茂盛,色彩斑斓的蝴蝶很迷人。生: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吸引了很多蝴蝶。……)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欣赏蝴蝶赶来山谷聚会的情景

  1、台湾山多,所以山谷也多。我们把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中间多有溪流 借助简笔画或多媒体理解

  2、谷间水源充足,花草茂盛,彩蝶飞扬,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多吸引人呐。你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谁来读读第二节?

  (2) 指名读第二小节。

  (3) 你能通过读文、看图、欣赏动画弄懂它么?

  (交流:生:我点了“色彩斑斓”,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蝴蝶,我想色彩斑斓的意思是五颜六色。

  生:我也点了“色彩斑斓”,看见有的蝴蝶蓝白相间,有的绿蓝黑相间,还有白的、红的、黄的,真是光彩夺目。

  生:我知道这些山谷为什么叫蝴蝶谷了。我看见许许多多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

  (4) 它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还会看到什么?

  (5) 是呀,有谁不想去蝴蝶谷呢!在赶往山谷的路上,它们的心情怎样呢?(开心 兴奋)

  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赶”)。(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走进蝴蝶谷与蝴蝶亲密接触

  1、 台湾有10多个著名的蝴蝶谷呢,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自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板书:迷人)

  3、 蝴蝶谷里的哪种景象最令你着迷?请你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说说它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出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你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么?

  是啊,在阳光的照耀下,黄颜色的蝴蝶金光灿灿,多美啊,想不想去看看?(多媒体)

  ⑴金光灿灿

  a黄蝶谷里的蝴蝶漫天飞舞,像金色的小天使在欢迎我,看得我眼花缭乱。

  b这些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光灿灿,多么壮观啊!瞧,许多黄色的蝴蝶停在花间休息,当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个个都会——“金光灿灿”。(板书:金光灿灿)指名读“金光灿灿”。

  ⑵这么多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一眼望去,你有什么感觉?(想象说话)这样的画面就可以称得上“十分壮观”了。

  (3)这些黄蝴蝶让你着迷了吗?还有谁想来读一读?喜欢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仅是一种颜色的蝴蝶就那么美丽,如果各种颜色的蝴蝶聚在一个山谷里,那样的景象一定更加迷人。想去看看台湾的彩蝶谷么?(播放FLASH)

  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各色蝴蝶在上下翻飞,多…谁想带我们欣赏一下那些上下翻飞、五彩缤纷的蝴蝶?指名读。

  生: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蝴蝶,真…五彩缤纷的蝴蝶美吗?喜欢吗?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把对美丽的蝴蝶的喜爱和对蝴蝶谷的羡慕读出来么?

  生:我看到了看五彩缤纷的蝴蝶,好像被仙女点化的花朵,一下子飞了起来。蝴蝶谷真美啊!

  我看到五彩缤纷的蝴蝶想花瓣在空中飘来飘去,真是神奇极了!

  我看到蝴蝶们在花丛中跳舞,捉迷藏…

  (6) 五彩缤纷的蝴蝶美么?喜欢么?你能用你的声音把对美丽的蝴蝶的喜爱和对蝴蝶谷的羡慕读出来么?

  (7)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配乐指读、齐读。

  4、拓展延伸:还想欣赏其他的蝴蝶谷吗?

  指名读导游的话。(看,台湾有这么多著名的蝴蝶谷呢,快挑一处,一睹为快吧。别忘了摄下精彩的镜头,配上解说词,参加旅游团举行的蝴蝶谷解说词大赛,大奖等你拿哦!)

  (生:进入各蝴蝶谷游览)

  交流:生:台东的云纹蝶谷虽然只有一种云纹粉蝶,却很了不起呢,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上下翻飞,美不胜收。

  生: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来到了面天山,这里是台湾北部最适合观赏蝴蝶的圣地。有孔雀纹蛱蝶、大凤蝶、鹤顶粉蝶,这里的蝴蝶有大有小,种类繁多,还有许多名贵种类,等着你们去瞧呢。……)

  5、 你们看得多么仔细,想象多么丰富啊。学完课文第三小节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蝴蝶谷中的美景么?

  (发现“。”变成“…”)

  (4) 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蝴蝶热情的欢迎

  6、 引读: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

  (1) 多热情的小蝴蝶啊!他们会对你说些什么呢?(随机抽学生表演)

  (2) 多么好客的小精灵啊!让我们一块儿学着蝴蝶的热情劲儿读一读这一小节。

  (四)齐读课文

  清幽的山谷,漫天飞舞的蝴蝶,着装艳丽的人群,好一幅蝶、花、人相融的奇异而美丽的景观图啊!让我们声情并茂地读一读这优美的句篇。

  (3) 总结留言

  a) 美丽的蝴蝶,美好的象征,看着眼前翩翩起舞的蝴蝶,你最想干什么?

  (生:用数码相机把蝴蝶拍下来。生:和蝴蝶一起跳舞唱歌。

  生:写一首赞美蝴蝶的诗。

  b) 请各小组进入我话蝴蝶留言室,把你们组对蝴蝶谷的赞美、祝愿留下吧。

  讨论、留言、交流。

  (4) 后续学习

  到了和蝴蝶谷说再见的时候了,不过,如果你有兴趣,蝶谷留言里还有一些趣味题和小游戏呢,当然,得浏览了这个小小的网站才能完成哦。

  a) 把你的蝴蝶谷解说词与大家共享吧。

  b) 摘抄描写蝴蝶谷美景的句子。

  c) 上网认识并了解更多的蝴蝶谷吧。

  d) 出蝴蝶小报办个展览吧。……如果你还有更富创意的点子,别忘了发帖子告诉大家哦。

  五、教后反思: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网络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节和有效的学习工具,使学生乐于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反思本课的教学,既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又不失语文教学的本质,较好地体现了网络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手套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语文教案-手套。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四. 教学过程:

  (一) 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

  t 舌前音,送气

  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幼儿教案《语文教案-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 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 , 的手套 。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因为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要精心的去设计和准备。这也督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如此对待,作到精心、敬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幼儿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还需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方法,让我的活动充满精彩。

  不足:

  准备的不充分,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时间的把握上稍差一些,前面用的时间有些长,以至于后面幼儿有些仓促,这其间教师有些话应再简练一些,重复话较多,这样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耽误时间。通过反思这些不足,使我深刻领会到教师就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语言表达、丰富的课外知识等,因此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学习猜谜语。

  课前准备

  1.“苹果乐园”图及“红苹果”粘贴纸。

  2.“房子”图。

  3.本课第二题中的词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诱人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园地的深处有一座苹果乐园,在那里,智慧老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棵苹果树。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苹果树上就会结出一个个有香又甜的红苹果。(出示苹果园)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出示“房子”图,上面写着偏旁)同学们知道这些房子里都住着谁吗?(房子里住着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小组学习。

  A.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拜访谁的家?(如:我们要拜访“走字儿”的家)

  B.请找出你们拜访的主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好。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哪个小组说的最多,就在哪组的苹果树上贴一个红苹果。

  4.口头组词: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5.扩展练习:你们能帮他们找一些新邻居吗?(学生交流课外认识的汉字)

  A.在老师分的“房子”图上写上其他偏旁,并说说谁住在里面。(小组合作学习)

  B.集体交流,给说的好的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三)我会连

  1.小组合作连线,派代表汇报。

  2.游戏“找朋友”:老师将词写在词卡上,分给学生,学生找到对应的词,然后读出来。(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3.看图铁词语。(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把词贴在图下)瞧!这些图片也来找朋友了,谁来帮帮忙呢?(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四)读读说说

  1.过渡:看,苹果树上的红苹果越来越多,小朋友高兴吗?(高兴)那就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小组讨论: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集体交流。(谁说的好就给他们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4.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能这样说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五)我会猜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每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不相上下。怎么办呢?智慧老人准备了两则谜语来考大家,看谁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2.先自己轻声读一读,读会了就悄悄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3.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同学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4.扩展活动。

  A.在小组里互相猜谜。

  B.小组挑战: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挑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个红苹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5、口语交际:

  《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同学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同学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 干──赶 方──仿

  ⑴ 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⑵ 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⑴ 同桌讨论。

  ⑵ 交流:

  相机认识“字”字。

  ⑶ 给“字”字找朋友:

  生字、字母、汉字。

  (多媒体出示)

  ⑷ 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⑴ 考虑:

  这些字去掉一局部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⑵ 交流出示:

  dài shé yè gōng

  代 舌 页 弓

  ⑶ 活动:

  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⑴ 多媒体出示:

  禾 火 禾 少 火 丁 火 少

  ⑵ 活动:

  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 代 舌 页 弓 秒 炒

  ⑴ 齐读。

  ⑵ 活动:

  找朋友。

  2、练习巩固:

  比一比,谁最棒。

  ⑴ 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⑵ 指名开火车读,假如可以,请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多媒体出示:

  奇怪 聪明 活泼 冰凉 可口

  准备 赶快 观看 包围 堆积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1、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好停顿: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2、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3、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4、“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自由练背,抽背。

  6、齐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

  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

  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置垃圾的?

  二、垃圾从何而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发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

  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同学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如何处置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防止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你们自身是如何处置的呢?

  ⑴ 指名说。

  ⑵ 评价说一说:

  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和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身的行动做出典范。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⑴ 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简介: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置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⑵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⑶ 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置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人:

  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④引导学生深人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2.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 一课时

  1.认真预习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

  2.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体验或启示。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 导人新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 导语 一: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件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经历)

  师:大家谈得好极了,谈出了自己的真切体验。看来啊,亲身经历的害怕的事的确令人难以忘记,也许这种体验会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一位8岁少年是如何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导语 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冒险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们谈谈具体的经过,然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训(或道理)?

  (学生们谈经历和感悟)

  师:今天,我的收获很大。因为我感受着大家的感受,体验着大家的体验,感悟着大家丰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我相信,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对我,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一板块,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语 ,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导语 一能够让全体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搜寻翻找记忆中的往事,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而导语 二却让部分学生卡了壳。因为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冒险的事,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此外,对初二的学生而言,本文叙事性很强,所以我力图让学生在文本的影响下,学会有条理地陈述一件事。)

  二、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文本。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鼓励他们根据提示,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各自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去读。

  第一,请依据我的提示,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最后。)第二,提出你感困惑的问题。 (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什么要给一定的提示呢,直接让学生表述不行吗?原因有两点:第一,避免学生步入“泛泛复述课文”的误区;第二,给学生搭梯子,让其“跳起来摘桃子”,在实践中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板书完“提示”后,在学生中巡视。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据此。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了集中归类。

  字词有: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Iín xún) 噗噗(pū) 训诫(jiè)

  纳罕(nàhǎn) 迂回(yū) 头晕目眩(xuàn)

  (这个环节是在教学过程 中随机生成的。我原以为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简单,就可以忽略不讲。可事实上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由此看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字词,不可听之任之。)

  师: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生命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进射出智慧的火花。下面请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组内尽快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提出一两个全组最难解决的问题,并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我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一定能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在备课过程中,就琢磨:如果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提出了想象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可以适时适地解决;如果学生未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部分问题或创设相关情境。)

  师:(教师边收问题边赞美学生的提问)大家所提的问题,的确有深度、有个性,简直让老师无法取舍。下面让我们来共同筛选出最难解决的问题吧

  2.质疑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有关疑难问题(教师也可参与其中),然后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

  用投影仪呈现问题:

  ⑴文章开头“虽已时隔57年,可是那种闷热我还能感觉得到”,57年了,闷热仍然能够感觉得到,可能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⑵“我”明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⑶杰利对“我”有点不放心,可他为什么“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呢?

  ⑷如何评价杰利和其他的小伙伴?

  ⑸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呢?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⑹“暮色苍茫,天上已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昏暗”这句话除了描写当时的景物外,有没有特别的含义?

  ⑺当“我”被困在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心里会怎么想?

  ⑻父亲为什么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⑼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请想一想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⑽依据课文内容,请谈谈“我”在爬下悬崖的过程中,心里是怎样想的?

  ⑾父亲是怎样指导我走下悬崖的?

  ⑿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⒀为什么作者觉得走过的路很遥远?

  ⒁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⒂“我曾屡次发现,当我因为看到前途遥远可怕以致灰心,丧气时,我只要想到很久以前我在一座小悬崖壁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⒃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在上面,你的父亲会怎样救你下来呢?

  ⒄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⒅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⒆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个,你能尝试着评价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吗?

  ⒇如何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文章标题能否改成“童年往事”,为什么?

  (以上绝大部分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极少数是我充实进来的。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比方说:⒃一⒆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而且通过“假设”,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去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等等,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师生互动,共同整合出三道有价值的问题:⑵ ⑸ ⑿

  (下面要进行的这一板块,可以围绕“把握内容主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两个大的方面切入。)

  3.深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问题呢?原因:一、这三个问题能够贯串全文,起到统率全篇的作用,其中第三个问题与主旨的关系最为紧密;二、如果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教师就比较容易引导学生升华、拓展和联想第三个问题及相关情境。)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紧扣文本,不能架空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我”明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提示:①不服输,敢于向自己的弱点挑战。②从众心理在作怪。③爱面子,禁不住小伙伴们的激将才去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大可不必强求答案的唯一性。以上三种答案都可以。)

  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呢?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提示:合理。当被困在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我”害怕极了,紧张与恐惧已占据了整个身心,以至于精神恍惚,形成错觉。

  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句话提到的“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首先,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16-----22自然段。因为这部分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为了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角色,就必须引导他们读文本。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一项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

  提示:因为“我”原来身体不好,一向胆小,面对困难就感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而今天运用父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我”终于攀下了悬崖,“我”感到既惊奇又自豪。通过这次经历,“我”战胜了怯懦,战胜了自我,变得坚强、勇敢和自信。所以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因为经历爬悬崖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经验(即人生道理):面对困难,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气外,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与方法——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去克服。

  (教学时,如何把这个问题向纵深处挖掘、探究。取决于教师引导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引导得好,就会出彩出新,师生共同受益;引导得不好,就会贴标签,可能会把主题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都觉得索然无味。学生们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的若干内涵,比如说:中西文化的差异、喜极而泣的情感狂澜、父子之爱以及“由不自信到自信再到充满巨大成就感的心路历程”等等,总之,围绕本问题,联系文本内容,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做最大程度的开发。)

  三、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那么多精彩纷呈的问题,的确令我佩服。在此,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我提的问题是: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在爬下悬崖之后,如果请你跟爸爸、妈妈、杰利和其他小玩伴说几句心里话,你会跟他们分别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踊跃陈述自己的想法)

  (这一板块是解读层面上的“创造性解读”。这个“假设”问题,能使学生在深入体会文本内容的同时。再次激活思维和丰富角色体验。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主旨的基础上重构和健全人格品质。至此,这节课就较全面地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师: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而我却要说:不经过心灵的磨练,哪能够真正地成熟起来?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沟沟坎坎,曲曲折折。此时,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气外,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与方法。学完这一课,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去克服。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前途如此美好,世界如此奇妙。

  (总结全文,鼓励学生积极应对人生中的困难。)

  四、布置课外作业

  鼓励学生与生活对话:联系实际,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应该有价值。备课时。我反复思考什么样的题目最有效用,经反复权衡,选择了此题,因为我认为这道题能够打通学生的阅读感知和生活经验的通道,学生一定有话要说。事实上的确如此,学生听与说的积极性都很高。)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全文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体会潮的壮观。

  2、紧扣重点词句,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复习导入新课。

  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1、请比一比:“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生回答后,PowerPoint出示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潮》,PowerPoint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欣赏录像,感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PowerPoint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齐读。激发学生情感,欣赏录像,引入学习课文。

  PowerPoint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积累。

  三、自由学习课文

  1、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汇报学习成果。

  2、质疑,讨论,解疑。

  3、小结,PowerPoint出示板书。

  四、精读“潮来时”部分的'重点句子

  设想: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

  教法:PowerPoint出示,图句结合,指导品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鼓励学生想象,主动模拟闷雷滚动的声音,并读出隆隆的感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表演沸腾的场面“跳着、叫着、喊着”,指导读出惊喜的感觉,理解“人声鼎沸、沸腾” )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同桌互读,读出激动的心情。)

  4、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分组比赛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5、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个别赛读,读出雄伟气势。教师鼓励,与学生一起鼓掌。)

  6、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来。(教师试读,学生评价。)

  7、加入自己的表演,入情入景,分男女赛读“潮来时”部分。

  8、小结,课件出示练习,反馈学习情况。

  五、学习“潮过后”部分

  齐读,谈潮过后的景象。PowerPoint出示板书。

  六、PowerPoint再出示苏东坡的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总结全文。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希望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七、拓展练习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仿写飞沙滩的潮,用上课文

  的好词佳句。

  八、布置作业

  1、继续仿写。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利用讨论式研讨式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回答。

  2.展开背诵比赛。

  3.训练口述能力,复述课文。

  4.进行朗读训练。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的道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速亡。那么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一)明确目标

  整体把握全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及重点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分析第1段。

  (二)整体感知

  1.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朝代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文所处朝代。)

  2.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文言文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1)一词多义现象。(2)通假字。(3)古今词义的区别。(4)句读。(5)常见实、虚词的运用。(6)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7)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8)重点段的背诵。

  3.听录音范读课文,强调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并为加粗字注音。

  辍、苟、適、次、度、唱、罾、间、素、笞、借、第、袒、收、徇、比、与、太息、闾左、威众、忿恚、社稷、被坚执锐

  4.学生结合课下小注默读课文,疏通课文。

  5.学生复述课文。(结合多媒体制几个课件,关于故事情节发展方面的如:(1)去大泽乡途中。(2)陈胜、吴广去行卜。(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4)吴广杀尉。(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6)进军过程。)

  6.课文共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指名同学回答:

  课文第1段先简介陈胜、吴广其人,而后侧重介绍陈胜是个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段先交代引发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说明起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接着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说明陈胜不但敢于斗争,则有智有谋。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并建立政权的经过,显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先介绍立传人物的概况,再叙述被立传人物的史实。叙述史实又依着农民起义的经过,即起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顺序组织材料,这既符合传记的特点,又使记事脉络清楚。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及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可作如下补充。司马迁的父亲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的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陈涉首事反秦,功大,故人“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又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2.指导学生学习第1段。

  (1)齐读第一段。品味疏通课文。

  (2)你认为本段应掌握哪些词语?

  尝:曾经。辍:停止。之:去,往。怅:失望。苟:如果。若:你。太息:长叹。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3)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陈胜、吴广的籍贯、姓名,这是传记文学的开头。)

  ②陈涉与佣人的对话,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志向,他安于现状吗?

  (陈胜与佣人的谈话,生动地说明了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命运一样的人,有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决心。)

  ③本段对人物的刻画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

  (本段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如:“怅恨久之”,“笑而应曰”,“太息”等词,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之志: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由此可以看出文章选材的精当。)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作者司马迁的经历及他的作品《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分析第1段,了解陈胜这个起义领导者从小就有远大理想及抱负。

  扩展:阅读《老舍自传》回答问题:(加深对传记体裁的理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10-10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

(经典)语文教案08-13

[精选]语文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19

语文教案[精选]10-30

(经典)语文教案08-01